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颜面部体表肿瘤手术切除后应用整形外科理念及技术修复缺损及效果。方法均采用手术切除,术前设计合理的手术切口并采用整形外科技术进行缝合。对于恶性肿瘤,扩大、根治性切除后根据术前缺损面积大小设计邻近皮瓣转移修复。结果自2007年2月—2012年6月,本组临床治疗108例,除2例局部皮瓣转移后远端血运较差,有少量表皮脱落,经换药愈合外,余均一期愈合,体表恶性肿瘤术后接受放疗4例。随访2个月~4年,肿瘤无复发,且外观无明显影响,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在体表肿瘤治疗中应用整形美容外科理念可达到疗效及术后美观兼顾,患者满意度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侵袭性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物,其中23例快速病理检查回报肿瘤切缘阴性,仅1例患者因肿物位于肩胛区,虽然用骨膜剥离器分别于棘突右侧与左侧肩胛岗附着处表面完整剥离残余瘤体,快速病理检查回报肿瘤切缘阳性.术后随访6个月至9年,平均(49.0±0.3)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结论 广泛切除并术中快速病理检查保障切缘阴性是减少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部基底细胞癌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忻18例鼻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治疗,病变缺损13例采用颈部全厚皮片移植的办法修复,5例采用鼻唇沟游离皮瓣修复。结果所有18例患者术后均Ⅰ期愈合,皮片、皮瓣企部成活,面部外形美观。随访6个月至11年,无并发症,肿瘤尤复发。结论手术治疗是鼻部基底细胞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颅后好。完整切除肿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颈部神经鞘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2010年9月14日——2012年4月28日我院收治的50例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者皆成功切除肿瘤,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5个月-5年,随访率为96.00%,未有1例患者病情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00%。结论对颈部神经鞘瘤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防止病情复发,是目前颈部神经鞘瘤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外科治疗原则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手术治疗的喉部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喉部神经源性肿瘤多为神经鞘瘤,症状有声嘶、喉喘鸣,鼾声和呼吸困难等。本组1例左声带的神经纤维瘤,4例杓会厌皱壁的神经鞘瘤。5例均经手术切除,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手术切除为唯一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足跟都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后应用带神经血管蒂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7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变均位于足跟部,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Breslow分级:Ⅰ级10例、Ⅱ级15例、Ⅲ级2例.手术行局部广泛切除、足底内侧皮瓣转移修复,并于术前、术后应用干扰素治疗.结果 术后2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5年,其中有1例因迁往外地失访,其余均得到随访.肿瘤未见复发.在功能及感觉恢复方面效果良好.结论 在足跟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何勇  杨小辉  唐哲明 《中国医师杂志》2008,10(11):1510-1511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应用;对手术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提高疗效。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胫前区中、下段、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35例,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修复面积最大20cm×11cm。结果吻合静脉皮瓣的全部成活;未吻合静脉的皮瓣出现水疱8例,3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术后平均随访半年,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是修复胫前区、踝周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通过对手术方法的改良,更有利于皮瓣成活,皮瓣感觉和足背外侧感觉都有比较满意恢复,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患者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86例均完整切除纤维瘤,术后恢复良好,未见纤维瘤复发,并发症少,切口瘢痕小,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乳腺纤维瘤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确切,操作安全,切口瘢痕小而隐蔽,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还不影响乳房外形美观,此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张二划 《职业与健康》2005,21(6):937-938
目的探讨小儿淋巴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郑州市儿童医院1984~2004年收治的淋巴管瘤1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128例基本将瘤体完整切除;24例有瘤体组织残留,术后瘤体内注射博来霉素.结果随访103例,痊愈98例(95.1%),复发7例(6.7%).结论淋巴管瘤的治疗采用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对术中瘤体切除不完整的病例,推荐术后瘤内注射博来霉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心脏黏液瘤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2000~2008年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手术摘除心脏黏液瘤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长期随访,随访资料包括:胸片、心功能、心脏超声心动图等。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无术后梗死病例,随访6个月至8年,临床无复发及远处种植转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级。结论心脏黏液瘤手术将瘤体连同蒂部周围部分组织一并切除,可保持瘤体完整,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跗外侧动脉皮瓣与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为两者的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选取23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采用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部软组织缺损10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3例。结果本组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1年,跗外侧动脉皮瓣与手部肤色、纹理接近,质地柔软、弹性良好、耐磨,外观较佳,对手指屈伸功能无影响,皮瓣两点辨别觉达5~8mm;术后3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换药治疗7—21d后,2例愈合,1例行二次游离植皮,足部活动良好。腓动脉穿支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耐磨、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0mm,但较周围肤色稍深、纹理较疏松:术后4例因皮瓣臃肿行削薄手术;小腿供区9例仅留线状瘢痕,4例植皮成活良好对供区外观影响小,功能无影响。结论手部较小面积的软组织缺损采用跗外侧皮瓣修复外观及功能较佳,但足部供区植皮容易坏死应注意防范;腓动脉穿支皮瓣对供区损伤小,适宜修复手部中等面积的软组织缺损;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部位及程度,选择适宜皮瓣修复,可以达到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对比用筋膜蒂皮瓣与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致肌腱、血管、神经、骨质裸露的1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90例.两组分别采用筋膜蒂皮瓣修复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172例皮瓣成活良好,筋膜蒂皮瓣坏死5例,腹部带蒂皮瓣坏死3例,成活的皮瓣伤口愈合佳.全部患者术后3~12个月随访,筋膜蒂皮瓣术后患指耐寒程度、整体外观、屈伸功能、耐磨性及感觉恢复情况都较腹部带蒂皮瓣好(P<0.05),8例坏死皮瓣经换药、植皮愈合良好.结论 用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综合疗效优于腹部带蒂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蒂颈阔肌皮瓣在喉垂直部分切除术中喉缺损修复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6例声门型喉癌,其中T1aN0M0 26例,T2N0M0 44例,T2N1M0 3例,T3N0M0 8例,T3N1M0 5例,均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用带蒂颈阔肌皮瓣修复缺损。结果3个月后的拔管率为95.3%,进食正常。术后1年发声功能:I、II、III级分别为3.4%、47.7%和40.7%。术后随访满5年48例,3~5年18例,3年内12例,术后2年失访8例。5例术后2年复发,行喉全切除术 颈清扫 放疗,其中3例再次手术后死于远处转移。目前在访人数72例。结论声门型喉癌(T3以下)行喉垂直部分切除术后,带蒂颈阔肌皮瓣是修复喉缺损较好的材料,取材方便、容易制作、容易存活,术后拔管率高、发声良好,而且可以用于较大的组织缺损修复,基本上可以代替以往的其它修复材料,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面神经主干平均直径约1 mm,有5分支如丝线。术后3 d面神经轻度不全麻痹18例,术后7 d恢复8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8例。随访3个月-2年,其中1例因切断面神经下颌缘支行吻合术的患者,半年后恢复;1例损伤面神经颧支,左眼睑闭合无力;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耳垂麻痹18例,1年后恢复;无腮腺漏,无肿瘤复发。结论:复发性、多发性以及深叶腮腺肿物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苗卫华 《现代保健》2013,(23):26-28
目的:对小腿外侧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进并总结其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经验和技巧。方法:2004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其中8例将皮瓣内感觉神经与创面内感觉神经进行吻合。皮瓣面积最大27cm×12cm,最小9cm×5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缝线、抗凝、换药处理后成活良好。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耐磨,足踝部功能恢复好。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拇指外伤皮肤软组织缺损时皮瓣的修复方法及手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50例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游离皮瓣修复组、局部皮瓣修复组、带蒂皮瓣修复组,并对比治疗效果。结果:12例游离皮瓣修复患者中有7例患者达到优,2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5.00%;11例带蒂皮瓣修复患者中有5例患者达到优,3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72.72%;27例局部皮瓣修复患者中有16例患者达到优,8例良,3例差,优良率为88.89%。三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拇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修复手术应根据拇指缺损的程度及医疗水平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恢复拇指的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7例手、腕及前臂部广泛皮肤套脱伤的患者,4例手部洞穿伤患者,2例全手逆行撕脱伤患者,急诊一期采用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修复皮肤缺损。髂腹股沟部供区创面直接闭合,大腿部供区创面取全厚层皮片植皮覆盖。术后半个月拆线,并进行皮瓣夹蒂训练,术后3周根据皮瓣夹蒂训练情况酌情断蒂,断蒂时将皮瓣内的腹壁浅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分别于受区皮神经吻合。断蒂术后1~2个月分期皮瓣修整。结果:13例皮瓣全部存活,受区、供区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柔软,质地良好,皮瓣温痛感觉良好,外形无臃肿,无坏死及破溃;总优良率为84.6%。结论:带蒂阔筋膜张肌皮瓣与髂腹股沟皮瓣联合移植治疗手部及前臂复杂创面,相对其他带蒂联合皮瓣移植患者手部体位较舒适,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骨性胸壁缺损不同外科手术重建的效果.方法 1999年3月至2008年8月治疗胸壁肿瘤28例患者,切除肋骨3~6根,肿瘤切除后遗留巨大胸壁缺损,其中21例采用钛合金人工肋骨隔肋重建.胸壁软组织缺损采用转移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背阔肌岛状肌皮瓣、腹直肌肌皮瓣)修复.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胸廓稳定性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及呼吸困难.并发骨性重建后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3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本组随访8~76个月,2例失访,随访率92.9%,4例胸壁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分别生存7.8、7.2、5.4和3.6年,22例胸壁恶性肿瘤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3%(17/22)、63.2%(12/19)和41.2%(7/17).结论 钛合金人工肋骨重建胸壁骨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小骨窗开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9月接受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0例,评价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术后第1d血肿残留30%24例,30%~50%12例,50%4例;3~7d复查CT血肿基本引流干净。术后3~6个月情况,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良好21例,轻残8例,中残8例,重残1例,死亡2例;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5分19例,4分9例,3分8例,2分2例,1分2例。结论: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侵犯鼻翼软骨的鼻翼基底细胞癌手术Ⅰ期修复的合适方式。方法根据鼻翼缺损的范围、浸润深度对19例鼻翼基底细胞癌采用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和耳廓复合组织瓣联合鼻唇沟皮瓣两种方法进行Ⅰ期修复,并进行随访,分析两种修复方法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优缺点。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成功,无皮瓣整体坏死出现。联合修复的12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移植物皮肤颜色改变和水疱形成的情况。有1例术后6个月时出现鼻孔边缘粘连导致狭窄,经再次手术恢复正常;1例鼻孔稍外翻。单纯游离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的7例患者中有1例部分组织瓣皮肤有缺血。结论对缺损面积较大(1×1.5cm2~2.0×2.5cm2)、侵犯鼻前庭皮肤的病例可以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联合邻近转移皮瓣进行鼻翼全层修复,而对缺损面积小于1×1.5cm2的病例可以单纯采用耳廓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