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索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进行早期干预。方法收集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活动度〈4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69例,对69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础疾病等临床背景资料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浆白蛋白、胆碱脂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等实验室检查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均提示年龄、血胆红素水平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在肝性脑病组和非肝性脑病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约30%的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高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活动度下降、高血浆总胆红素等是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发展成为肝性脑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49-650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76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收集可能导致肝性脑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研究组的血氨(AM)、血糖、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腹水发生率均高于照组(P<0.05),而血钠(Na+)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均低于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为63.16%,低于对照组的83.13%(P<0.05)。结论针对肝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患者进行提前干预,可预防肝性脑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 本文研究了影响慢性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 [方法 ] 运用了多元回归分析了可能影响慢性重型肝炎的 2 3项预后因素。 [结果 ] 单因素示有腹水者 ,肝脏体积越小 ,预后越差。总胆固醇、胆碱脂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越低 ,预后越差。有肝肾综合征、肝脑综合征有出血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 ,预后越差。多因素示 ,凝血酶原活动度越低 ,预后越差。 [结论 ] 本文研究提示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卢欣伟 《现代医院》2007,7(Z1):9-10
目的 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使用新鲜冰冻血浆的疗效.方法 114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血浆组(64例)和对照组(50例),均治疗15天和30天,分别观察白蛋白(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和TbiL,还观察两组死亡率及其死亡原因.结果 两组在治疗15天后,血浆组在改善低蛋白血症、降低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方面较不使用血浆组有疗效,但30天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血浆组血氨下降不显著.血浆组总体死亡率较低,其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结论 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在治疗重型肝炎有一定的支持作用,可有效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但长期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可能会使血氨和毒素增加,疗效降低,不宜作常规或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S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65例HBV-SACLF临床资料,分为存活组(266例)和死亡组(99例),比较其主要并发症(原发性腹膜炎、肺部感染、真菌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发生率及基线时临床检测指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65例HBV-SACLF平均(41.2±13.0)岁,随访期病死率27.1%(99/365);死亡组的年龄、并发症发生率及基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肌酐和凝血酶原国际比值高于存活组;而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胆碱酯酶、胆固醇、血钠、凝血酶原活动度指标低于存活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肝性脑病、凝血酶原活动度低、血小板低和年龄大者,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HBV-SACLF患者预后因素复杂多样,早期评估预后对降低患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重型肝炎患者中的发病率和临床特点,SIRS对重型肝炎患者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41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合并SIRS分为SIRS组及非SIRS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12周生存率,并探讨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SIRS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病率为58.87%.SIRS组及非SIRS组患者在合并感染、肝性脑病、腹水、肝肾综合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感染的患者以腹腔及肺部感染为主.两组患者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22.9%与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IRS在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病率较高,SIRS与感染、肝性腩病、腹水、肝肾综合征关系密切,合并SIRS使患者生存率明显下降,SIRS是重型肝炎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防治SIRS的发生、发展可以降低重型肝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各种因素,建立适合我国肝病特点的预后判断模型。方法选择2001年3月至2006年6月确诊为重型肝炎的527例患者的临床指标和随访资料,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生存模型。用400例病例进行验证,评价模型判断能力。结果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消化道出血、年龄、腹水程度、丙氨酸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胆固醇、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验证结果显示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好于CTP、MELD评分。结论本预后判断模型适合我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的特点,对评价我国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及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解放军302医院52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慢性重型肝炎最常见并发症是腹水,电解质紊乱及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均超过50%,并发症中脑水肿和脑疝预后最差。无效和病死发生率为100%,其次为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脑病,无效和病死发生率均超过900%,随着并发症的增多,无效和病死发生率升高,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与病死率密切相关。结论 有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症,积极防治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并发腹膜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方法]患者选自某院收入的肝硬化患者120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90例以及SBP死亡病例34例。患者入院后进行治疗,并详细记录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对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SBP史、腹水常规、各种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时间、血常规及血培养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腹泻、上消化道出血史、血小板、C-反应蛋白、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是影响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上消化道出血史、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史、既往SBP史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变为患者致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影响预后因素,临床预防及治疗上需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转运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28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例资料,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两组由外院转来我院时的情况。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u检验、秩和检验。结果:在转入我院时是否分娩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从起病到转入我院时间长短的差别有显著性;入院时两组在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胆固醇、血清总胆红素、肝脏大小、肝性脑病、是否达重型肝炎诊断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即转运时病情的轻重对预后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妊娠合并重型肝炎在产前、在病情较轻尚未发展到重型肝炎前及时转运到有条件的医院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前内科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前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7年4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患者的相关资料,对比入院时及分娩前的MELD值、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肌酐、血清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的变化,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心衰、肺水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产或先兆临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死胎等产科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卡方检验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结果:仅1例患者于孕期治愈出院至孕足月分娩;余39例均于入院后10天内分娩,分娩前MELD值、血清总胆红素、血清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高于入院时,血清总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血清白蛋白低于入院时,分娩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心衰、肺水肿、感染、临产、胎儿窘迫、胎盘早剥、死胎等的发生率高于入院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多数妊娠合并重型肝炎产前行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易发生内科、产科并发症,应积极治疗后选择适当时机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的治疗转归主要取决于患者就诊时病情的发展阶段。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201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历史前瞻性分析,筛选出凝血酶原活动度(Pa)、白球蛋白比值(A/G)、血清胆红素(SB)、肌酐(Cr)、肝性脑病(B)、感染(I)及消化道出血(H)等7个对预后影响最大的变量,组成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用来提供患者的病死概率值,借以划分病期,为改进临床科研分组方法、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重型肝炎的主要表现是肝功能迅速衰竭,常发展成为多器官衰竭综合征(MOFS),即在临床病程中出现多种器官损害的表现,如肝性脑病(即肝性昏迷)、脑水肿、凝血功能异常、急性肾功衰竭、急性胰腺炎、肺水肿及循环功能障碍等。重型肝炎可分为急性重型肝炎(暴发性肝坏死)、亚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肝坏死)和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坏死)三种,病死率甚高,国外报道多在86%~90%。目前国内一般采取免疫调节和综合治疗,其中饮食调养十分重要,可使重型肝炎病死率下降至54%左右,是一项可喜的突破。 重型肝炎患者中发生肝性昏迷的机会较多,其预后的好坏,关键要看血氨指标的高低。防治肝性昏迷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防止血氨增高。因此,给予合理的营养治疗,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对控制血氨增高是至关重要的。在营养治疗中,应根据临床症状和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62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PE治疗,用SPSS软件分析治疗次数、年龄、发病基础、并发症、生化指标等各因素对PE治疗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结果有效88例,有效率54.3%;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患者年龄、发病基础、临床分期、并发症数目、置换次数、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前白蛋白等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红素、甲胎蛋白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MELD评分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进一步将可能影响血浆置换疗效的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胆固醇与疗效有关。结论重型肝炎发病基础、临床分期、并发症数目、置换次数等是影响血浆置换疗效的重要因素。而MELD评分、年龄、血清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活动度是判断血浆置换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分析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20例的临床资料,提高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的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6月我院2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中,多数患者的首发症状为乏力、纳差、身目黄染,因缺乏特异性,未能引起重视;分娩前入我院的病例存活率高于外院分娩后转入我院的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白蛋白(ALB)≤22g/L、血清总胆固醇(CHOL)≤1.6m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0%、肝脏缩小提示预后极为不良;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是妊娠合并重型肝炎死亡病例的主要并发症,90%以上的病例于产后1周内死亡。结论: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全民认识,早期识别,及时转运,积极动态监测ALB、CHOL、PTA及肝脏大小等指标,早期防治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出血及感染,多学科协作,是现阶段降低妊娠合并重型肝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导致肝性脑病(H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4例肝炎肝硬化合并有HE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观察项目包括年龄、性别、Ch ild-Pugh分级、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肝功、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氨。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无HE的肝硬化共178例。结果HE占同期住院肝硬化病例的19.82%;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以Ch ild-PughB级病人居多;抢救成功率为59.1%;HE的预后与血氨的增高程度无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发现HE组预后差、主要肝功指标差。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及肝肾综合征的机率高。结论HE是失代偿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预后。常与其它并发症共存,与肝功能减损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需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价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它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164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及MELD分值,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 (1)人工肝治疗明显改善临床症状.(2)人工肝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JIJ)和肌酐(Cr)数值,凝血酶原时问(PT)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显著降低(P<0.01).(3)除MELD评分≥40分组的预期病死率(100%)相同外,对评分<40分者应用人工肝治疗可降低MELD平均分值和预期病死率(P<0.01).结论 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有效、安全的方法,对MELD<40分者具有明显的改善预后作用.MELD评分对重型肝炎预后具有预测作用,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所有患者均采用ALSS治疗,于每次ALSS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内毒素及白细胞介素8、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变,比较重型肝炎患者应用ALSS前后病人肝功能、内毒素、细胞因子的变化,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对患者的疗效作出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总显效率为84.7%;转氨酶、胆红素、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明显下降,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显著上升,28例患者总体存活率为64.3%,总死亡率为35.7%.结论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用人工肝治疗应该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和TNF-α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60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含量,用酶法测定静脉血氨值.结果 在肝性脑病0级(15例)患者中血氨和TNF-α分别是(39.1±6.5)μmol/L和(72.34±7.25)ng/L,Ⅰ级(10例)分别是(55.3±9.2)μmol/L和(91.25±10.16)ng/L,Ⅱ级(16例)分别是(82.5±12.5)μmol/L和(128.25±13.45)ng/L,Ⅲ级(13例)分别是(124.6±21.3)μmol/L和(155.38±19.76)ng/L,Ⅳ级(6例)分别是(198.3±36.7)μmol/L和(186.39±23.54)ng/L.血氨和TNF-α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68.P<0.01),并且血氨和TNF-α与肝性脑病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91,P<0.01和r=0.85.P<0.01).结论 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和TNF-α具有显著的相关性,TNF-α可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性肝衰竭血浆置换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符合条件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239例进行血浆置换,根据患者出院时转归分为有效和无效,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年龄、病程、治疗前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治疗时应用的血浆种类)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6.68岁、病程7 d、凝血酶原活动度31.66%、合并肝肾综合征、合并2级以上肝性脑病是PE治疗肝衰竭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危险度依次为:5.924、6.816、11.427、50.352和3.489。结论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建议及早进行血浆置换,常规合理地应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原发病,预防肝肾综合征和肝性脑病的发生,可提高PE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