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江 《现代保健》2010,(19):46-47
目的探讨做好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方法。方法对近3年诊治的316例口腔修复病例设计卡和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平均缺失牙齿8.3颗,17.9%的病例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15.8%的病例修复时需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23.8%的病例修复前存在食物嵌塞。结论活动义齿是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或咬合抬高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口腔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接受151腔修复治疗的老年患者9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02例患者中,牙齿平均缺失8.5颗,83例(81.4%)需修复活动义齿,19(18.6%)例需修复固定义齿。修复前主诉有食物嵌塞者23例(22.5%),修复时重建咬合或抬高者78例(76.5%),颌骨间无咬合接触关系25例(24.5%)。结论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对活动义齿进行修复是主要方法,重新修复牙颌、防止食物嵌塞、治疗牙周疾病是口腔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罗均怡 《现代养生》2014,(10):129-129
目的:探究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2月-2014年1月接收的280例老年口腔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口腔修复状况。结论:在对老年患者进行口腔修复时,必须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周全考虑,尽可能确保口腔修复更加符合患者的需要,进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满意度。结果:所选280例患者中有176例(62.9%)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剩余104例(37.1%)患者接受固定义齿修复。结论:修复活动义齿已经成为修复老年口腔的主要方法,同时修复老年口腔的关键点为防治颞下颌关节病、食物嵌塞及咬合重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修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老年修复治疗的病例资料,对他们的口腔修复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中50例(62.5%)为活动义齿修复;30例(37.5%)为固定义齿修复.结论:活动义齿是老年修复治疗的主要方法,咬合重建及防治食物嵌塞、颞下颌关节病是老年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牙列缺损、缺失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及修复方法,为预防牙齿损伤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510例口腔患者的修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1例采用活动义齿修复方法,189例中均为固定义齿修复;全口义齿修复204例,上半口义齿修复51例,下半口义齿修复153例,赝复体修复102例;189例固定义齿修复者中,男126例,女63例.结论 活动义齿修复是口腔修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了提高修复质量,应重视咬合重建,积极预防牙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154例患者为例分析研究老年口腔修复的临床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154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154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中,94例修复活动义齿,60例为修复固定义齿,两项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缺损(或缺失)牙齿964颗,平均缺损牙齿(7.4±2.3)颗,其中牙齿缺失患者(74例,48.1%)明显高于牙齿缺失患者(36例,27.3%),两项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57.8%,女性患者占总病例数的42.2%;两项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口腔修复治疗主要以修复活动义齿为主,其往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牙齿缺损是其老年口腔修复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咬合重建以及防治食物嵌塞是老年口腔修复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琼 《中国卫生产业》2014,(12):119-120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特点,为治疗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于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了156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且观察所有患者的修复治疗情况。结果156例患者中,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有62例,占全部患者的39.7%。需要修复上半口义齿的患者有18例,占29%;需要修复下半口义齿的患者有26例,占42%;需要修复全口义齿的患者有14例,占22.6%;需要修复赝复体的有4例,占6.5%。94例固定义齿修复患者中,男性患者有58例,女性患者有36例,总共修复了150个牙单位。结论老年人的口腔修复基本以义齿的修复为主,因此必须要对牙合进行重新修复,防止食物堵塞。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和分析活动义齿和固定义齿在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的效果,以改善老年患者口腔修复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20年1月—2022年1 2月收治的8 0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使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 0例。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进行口腔修复,观察组采用活动义齿进行口腔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义齿合格率、牙齿缺失率以及修复后1、3、6个月的口腔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义齿合格率为9 0.00%,高于对照组的7 0.00%;观察组患者的牙齿缺失率为7.5 0%,低于对照组的30.00%;观察组患者的口腔问题的总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4 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使用活动义齿的修复效果优于固定义齿,有助于降低口腔问题的发生率,保护患者的口腔健康,提升老年患者的晚年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9.
黄斌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66-167
目的探究老年人口腔修复的临床常见问题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40例进行了口腔修复的老年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这些口腔修复患者的年龄、性别、修复部位等情况进行了统计,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老年患者人均缺少牙齿8.3颗,30例患者牙齿的颌面存在重度磨损,41例患者牙齿缺失,15例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11例患有牙周病,19例龋齿,14例牙髓病,有17例患者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口腔问题的。69.28%的患者进行了活动义齿的修复,16.43%患者进行了全口义齿的修复,10.0%的患者修复了上半口义齿,20.71%的患者修复了下半口义齿,15.0%的患者进行了赝复体的修复,7.14%的患者进行了固定义齿的修复。结论常见的老年口腔疾病问题中常采用活动义齿的修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义齿修复治疗方法.方法 对来我院进行叉齿修复治疗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经济条件,自身选择需求,以及其它因素分为2组,分别为固定义齿修复和活动叉齿修复组.对该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义齿修复后,在戴入后的第8个月进行复查,检查基牙是否有龋病,是否有松动以及牙周的相关改变.结果 基牙是否能够保持健康与义齿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通过两组治疗后复查结果对比得出,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叉齿修复最好的方法是活动义齿治疗,固定义齿修复治疗需要十刻保持口腔的卫生,治疗后患者出牙周组织损伤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活动义齿在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6月~2011年12月我院120例牙周病口腔修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圆锥型套筒冠活动义齿修复,对照组采用固定义齿修复.结果 治疗组修复后基牙出血指数为(1.00±0.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0.68);治疗组满意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动义齿是牙周病患者口腔修复的理想方法,可获得较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朝阳市某医院收治的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咬合重建及固定义齿修复。治疗后,评估患者的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永久性修复后6个月和1年时,患者的咀嚼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6.7%和9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下颌关节功能D 0级分别为27例(90.0%),26例(86.7%),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评价A级的患者分别为27例(90.0%),25例(83.3%),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能促进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患者主要生理功能的恢复,近远期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及其对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将50例患者根据收治时间分为2组,25例/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口腔修复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先采用正畸治疗后进行修复治疗(观察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咬合功能、美观程度、临床总有效率(96.00%)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前实施正畸治疗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治疗后患者咬合能力和美观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60例牙槽嵴低平患者全口义齿修复的体会,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印模制取、颌位关系转移及校对、人工牙排列、义齿制作等过程完成全口义齿修复。结果60例患者戴用义齿6个月后,其中54例对义齿修复治疗满意:6例咀嚼时出现压疼,调磨咬合关系后症状消失,患者满意。结论为牙槽嵴低平的患者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时,需要操作者(包括医生和技工)在全面了解患者口腔现状的前提下,利用所有可利用的口腔条件,精心设计,认真完成义齿制作每一环节,耐心指导戴用义齿,强调定期复查,方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陈秀英 《药物与人》2014,(6):101-101
目的:探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在咬合重建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采集牙列重度磨耗伴咬合丧失的例病例12,采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方法实施牙列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治疗。咬舍重建采用序列治疗的方法,确定治疗计划进行完善的牙周、牙体、牙髓治疗。采用过渡性合垫式义齿恢复颌位关系,戴用3个月后固定一可摘义齿永久修复,恢复正确的颔位和咬合关系。结果:咬合重建后患者外形容貌、发音、咀嚼功能评价良好,咬合关系和颞下颌关节紊乱(TMD)症状显著改善。结论:采用固定一可摘联合修复治疗牙列重度磨耗,进行咬舍重建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满意度高,其TMD症状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探讨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患者24例,对所有患者戴用3个月3年过程中满意程度进行随访并记录分析。结果非常满意13例,比较满意6例,一般满意3例,不满意2例。结论正确的临床诊断、熟练的临床口腔修复技能以及细致精密的临床修复过程是使单颌总义齿固定和稳定的有力保障,有助于下颌单颌总义齿口腔修复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口腔修复治疗老年口腔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口腔科接受口腔修复治疗的139例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历经口腔检查、针对性治疗、义齿修复、牙槽骨保护等治疗过程,并接受随访复诊.结果:男性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经口腔修复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77%,女性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64%,二者均获得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X2=0.014).结论:口腔修复治疗是治疗老年口腔疾病的首选疗法,建议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咬合重建与固定义齿修复治疗老年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方案与效果.方法:选取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的老年患者86例,予以咬合重建与固定义齿修复,6个月后评估治疗效果、咀嚼与颞下颌关节功能.结果:(3.0士0.5)周后,患者逐渐适应固定义齿修复体,面下1/3高度得以恢复,面部丰满,咀嚼功能显著改善,发音清晰,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消失或缓解,主观感觉良好.咀嚼功能优良率达95.35%,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率由治疗前84.88%降低至4.6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32.16,P<0.01).结论:经过咬合重建固定义齿修复,重建了牙齿重度磨耗伴牙列缺损老年患者稳定平衡的咬合关系,调整了紊乱的口颌系统,恢复了咀嚼肌、颞下颌关节的生理平衡关系,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错(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其中12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年龄为17~42岁,平均年龄为(25.7±7.8)岁。采用安氏分类,其中8例为I类,20例为II类,4例为III类;16例患者为前牙缺损,12例患者为后牙缺损,另有4例患者为前后牙均有缺损。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6例前牙缺损患者中,12例接受了固定义齿修复治疗,4例接受了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在12例后牙缺损患者中,8例接受了固定义齿修复治疗,4例接受了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在4例前后牙均有缺损的患者中,各有2例患者接受了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上述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治疗,患者均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牙合)伴牙列缺损具有理想的治疗效果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在牙列缺损患者中采取固定-活动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将乐县总医院进行牙列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活动义齿修复组和固定-活动义齿组各30例,活动义齿修复组给予活动义齿修复治疗,固定-活动义齿组给予固定-活动义齿结合修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修复前和修复后1年咬合力、咀嚼效率、牙龈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生活质量。结果修复后1年两组咬合力和咀嚼效率均较修复前提高,且固定-活动义齿组较活动义齿修复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两组龈沟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较修复前降低,且固定-活动义齿组较活动义齿修复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年两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修复前降低,且固定-活动义齿组较活动义齿修复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活动义齿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活动义齿修复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固定-活动义齿联合修复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牙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