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背景:对立违抗障碍(ODD)以对抗等行为为特征,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并存。有研究报道ADHD合并ODD比单纯ADHD有更广泛的损害;有研究认为血清低5-羟色胺水平可能与ADHD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国内报道较少。目的:探讨ADHD合并ODD的临床特征及与5-羟色胺的关系。设计:2002—06/2003—05以伴有和不伴有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研究。单位: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2002—06/2003—05在中南大学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就诊的7-14岁ADHD患儿共61例(男53例,女8例),按DSM-Ⅳ关于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学标准,将ADHD儿童分为不伴ODD组(n=33,ADHD组)和伴ODD组(n=28,ADHD+ODD组)。方法:由患儿父母(n=61)填写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由班主任(n=31)填写教师报告表(TRF),检测当日早餐被试者进不含巧克力、牛奶的正常饮食,空腹采静脉血2mL,用外标法定量测定5-HT浓度,采用LD-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主要观察指标:伴有和不伴有ADHD儿童CBCL,TRF、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以及血清5-羟色胺水平差异。结果:经父母和教师评定,ADHD+ODD组在CBCL和TRF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外向性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单纯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8~3.76,P&;lt;0.05—0.01);ADHD+ODD组CBCL的焦虑/抑郁及内向性行为问题也明显高于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7~2.35,P&;lt;0.05)。ADHD+ODD组的血清5-羟色胺水平[(327.01&;#177;164.84)μg/L]低于ADHD组[(451.11&;#177;250.89)μ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2,P&;lt;0.05)。结论:ADHD+ODD儿童在内、外向性问题和适应能力、注意力诸方面均有损害;攻击性行为和5-羟色胺降低可能是ADHD+ODD儿童冲动行为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2.
背景对立违抗障碍( ODD)以对抗等行为为特征,常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并存.有研究报道 ADHD合并 ODD比单纯 ADHD有更广泛的损害;有研究认为血清低 5 羟色胺水平可能与 ADHD的攻击性行为有关,国内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 ADHD合并 ODD的临床特征及与 5 羟色胺的关系. 设计 2002- 06/2003- 05以伴有和不伴有 ODD的 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对照性研究. 单位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对象研究对象来源于 2002- 06/2003- 05在中南大学儿童精神卫生专科门诊就诊的 7 14岁 ADHD患儿共 61例(男 53例,女 8例),按 DSM Ⅳ关于对立违抗障碍的症状学标准,将 ADHD儿童分为不伴 ODD组( n=33, ADHD组)和伴 ODD组( n=28, ADHD+ ODD组). 方法由患儿父母( n=61)填写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CBCL),由班主任 (n=31)填写教师报告表( TRF),检测当日早餐被试者进不含巧克力、牛奶的正常饮食,空腹采静脉血 2 mL,用外标法定量测定 5 HT浓度,采用 LD 10AD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伴有和不伴有 ADHD儿童 CBCL, TRF、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WISC),以及血清 5 羟色胺水平差异. 结果经父母和教师评定, ADHD+ ODD组在 CBCL和 TRF攻击性行为分量表、外向性行为问题及行为问题总分显著高于单纯 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28~ 3.76, P< 0.05~ 0.01); ADHD+ ODD组 CBCL的焦虑 /抑郁及内向性行为问题也明显高于 ADH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27~ 2.35, P< 0.05). ADHD+ ODD组的血清 5 羟色胺水平 [(327.01± 164.84)μ g/L]低于 ADHD组 [(451.11± 250.89)μ g/L],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2.32, P< 0.05). 结论 ADHD+ ODD儿童在内、外向性问题和适应能力、注意力诸方面均有损害;攻击性行为和 5 羟色胺降低可能是 ADHD+ ODD儿童冲动行为的生物学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选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分别对75例ODD及75例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ODD儿童的社会能力各分量表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行为问题各分量表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1);ODD儿童的家庭在FES-CV量表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矛盾性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ES-CV的某些维度与ODD儿童的行为特点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结论】ODD儿童处在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对ODD儿童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失眠症患者孤独感、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症是门诊中常见的一种病症,国外报道失眠症的男性患病率为31%,女性39%[1].睡眠不仅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能力,睡眠障碍与精神活动之间关系甚密,但对它们之间确切关系的认识相当肤浅[2].本研究旨在探讨失眠症患者的孤独感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脑瘫患儿气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气质特征。方法采用修订的Carey儿童气质问卷中文电子软件版 ,对 3 64例 4个月— 7岁脑瘫患儿进行气质分析 ,比较不同临床类型、独走和未独走患儿气质特征。结果脑瘫患儿有明显消极气质 ,表现为活动性低、注意力欠集中、坚持性差、情绪本质消极等 ;痉挛型双瘫和徐动型患儿趋避性有明显区别 ;不同智力水平脑瘫患儿未见气质差异 ;不能独走患儿的消极气质明显。结论脑瘫患儿有明显的消极气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26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肝硬化患者心理不健康的发病率为61.54%。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心理不健康组家庭环境总分与心理健康状况评分的亲密度(r=-0.562)、成功性(r=-0.271)、独立性(r=-0.324)和情感表达(r=-0.482)等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收入、亲密度和情感表达均为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环境是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临床角度人手,对儿童精神分裂症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在考察的9个项目中有6项(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经常闹纠纷,家教方式不当,病前个性特征·发病诱因)等不良因素与儿童精神分裂症的关系密切。并就与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儿童所特有的心理障碍如孤僻胆怯、迟钝退缩、自卑、冲动行为等,提出了相应的家庭护理对策,期望及时凋整儿童的心理障碍,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减轻社会各方面的负担。  相似文献   

8.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影响儿童感觉统合的家庭环境因素。方法 在沈阳市城区普通小学随机整群分层抽取1~6年级的学龄儿童1580人,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其感觉统告状况及家庭环境因素。结果 沈阳市学龄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失调率32.97%,严重失调率9.81%,男孩多于女孩,无年龄差异,与家庭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由他人照顾而非父母照顾,非家庭中养育而托养在外,父母文化程度低,家庭关系不和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态度不一致或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教育方式等,儿童出现感觉统合失调者显著增多。结论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的感觉统合有显著影响。应针对家庭环境因素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稳定家庭结构,提高父母自身素质等,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家庭环境的特点。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对71例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分析,并与49例未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比较。结果复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亲密度、情感表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矛盾性、控制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亲密度是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保护因素,矛盾性、控制性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较差,家庭环境不良,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余凤英  蔡闽  王丹 《护理研究》2006,20(34):3141-3142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新生大学适应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提高护理专业新生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所高校护理专业431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88%以上的护理专业新生在入学4个月内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得分与家庭环境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家庭环境与护理专业新生的大学适应能力有密切关系,学院应重视入学教育内容及形式的调整,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1.
There is controversy about the association among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conduct disorder behaviors, and oppositional defiant behaviors.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different subcategories of conduct behaviors co-occur in children with ADHD, and investigates the association of conduct behaviors with ADHD symptoms and oppositional defiant behavior, considering the covariant factors of parental age and educational level. A total of 441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ADHD participated in this study – 342 (77.6%) boys and 99 girls (22.4%). Their mean age was 9.1 (standard deviation = 2.2) years. They came from families with 1 to 8 children.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different subcategories of conduct disorder (p < 0.001 for all the correlations). Oppositional behavior sco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ll 4 subcategories of conduct behaviors. The severity of hyperactivity/impulsivity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subcategory of “destruction of property.” The inattentiveness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aggression to people and animals.” The current results do not suggest that conduct behaviors exclude oppositional defiant behaviors. The subcategories of conduct behaviors occur in a cluster rather than as a solitary behavior. Larger family size and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of the father increase the risk of aggression to people and animals in children with ADHD.  相似文献   

12.
抽动障碍患儿与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养育方式及家庭环境对抽动障碍患儿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中文版(EMBU)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抽动障碍患儿进行测试并与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抽动障碍患儿父母养育方式倾向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干涉,家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及娱乐性3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矛盾性及控制性两个分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当的父母养育方式及不良的家庭环境对抽动障碍的发病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动症儿童的行为特点及其家庭护理方法。方法:采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对多动症儿童及其父母进行测试和问卷调查。结果:多动症男患儿以攻击、多动、违纪表现为主,因子分分别为21.08分、10.96分、7.85分;女患儿以多动、社交退缩、违纪、残忍表现为主,因子分分别为12分、8.25分、2.25分、3.5分;而且多动症儿童的言语智商(101.43±12.31分)强于操作智商(95.38±13.26分),部分儿童智商偏低。结论:家长应该根据其行为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护理,帮助患儿改善不良行为和社交技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气质类型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家庭环境差异,深入探讨ASD儿童气质类型及家庭环境对其行为问题的影响,为ASD儿童临床诊断和早期家庭干预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及门诊明确诊断的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ED)儿童的家庭环境特点及行为。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amily environment scale-chinese version,FES-CV)、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achenbach 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分别对36例情绪障碍儿童(ED组)及36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 ED组儿童中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及娱乐性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矛盾性和控制性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社会能力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行为问题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情绪障碍儿童处在家庭结构松散、矛盾冲突多的家庭环境中;情绪障碍儿童社会能力较低,而行为问题则明显。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承诺、帮助和支持,给儿童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儿童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患儿的家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58例青少年糖尿病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及其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儿的躯体功能、学校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庭的矛盾性、控制性高于常模,知识性低于常模;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知识性、控制性呈正相关,家庭的成功性及控制性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应促进患儿与家长关于糖尿病管理责任的协商,减少家庭冲突,有效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青少年糖尿病患儿生活质量、家庭环境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患儿的家庭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儿童生活质量测定量表(PedsQL4.0)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58例青少年糖尿病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分析青少年糖尿病息儿生活质量及其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患儿的躯体功能、学校功能、心理社会功能及总体生活质量均显著低于健康儿童;糖尿病患儿家庭的矛盾性、控制性高于常模,知识性低于常模;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家庭知识性、控制性呈正相关,家庭的成功性及控制性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结论 应促进患儿与家长关于糖尿病管理责任的协商,减少家庭冲突,有效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焦虑症患者发病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焦虑症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以期为临床心理护理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对30例焦虑症患者与30名健康人进行测试和比较.结果焦虑症患者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正常组(P<0.05);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患者母亲在过分干涉和保护、拒绝与否认2个因子上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可能对焦虑症的发病有一定的影响;可以针对患者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心理调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7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只是按时接送患儿,常规交代患儿注意事项,不接受特别的辅导和干预;观察组采用集体干预和个别干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家庭护理干预。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疲劳评估表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对两组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家人心理健康状况改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141.27±30.28)与对照组(164.13±29.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1);观察组家人疲劳程度减轻,疲劳评估表中躯体疲劳、脑力疲劳、总分(3.66±1.64、4.14±1.79、4.97±1.96)与对照组(6.69±2.06、4.19±1.28、10.88±2.3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t=2.00,P〈0.05;t=3.82,P〈0.01);总体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分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物质生活维度(67.52±10.34、75.36±12.84、62.53±11.01、43.22±8.94)与对照组(57.11±9.97、52.23±11.59、51.63±10.75、40.21±9.08)比较除物质生活维度无差异外(t=0.98,P〉0.05),其他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4,5.57,2.91;P均〈0.01)。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有助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人的心理调适,减轻疲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