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28岁。1996年10月22日中午1时许,玩弄火药枪不慎炸膛,枪管弹片击中右侧面部。当即倒地,未昏迷,右侧面部和鼻腔及口腔流血不止,就诊当地医院作简单伤口创面纱布压迫止血后,急送我院就诊。检查:体温36.8℃,脉搏9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75/45mmHg。神志清楚,右侧面部创口贯通上颌窦腔,右侧鼻腔充满凝血块,右侧面颊及颈部肿胀。鼻窦CT:右上颌窦前、后外侧壁粉碎性骨折,右上颌窦腔积血,后外侧壁有一块弹片嵌顿。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取出破碎游离骨片及弹片,清除积血,仔细寻找上颌窦未见活动性出血,…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36.9℃,P82次/min,R20次/min,BP113/83mmHg(1mmHg=0.1333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毗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们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实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  相似文献   

3.
例1女,印岁,体重45kg,因肾移植术后14年,右侧鼻塞3个月余,于2003年8月入院。1989年8月4日患者因“狼疮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在本院行一侧肾移植术,术后长期服用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泼尼松片作为抗排异药物。入院体检:右侧鼻腔可见息肉。右髂窝可触及移植肾。CT示右筛窦、上颌窦密度增高,右侧鼻腔软组织影。诊断为右鼻息肉、右慢性鼻-鼻窦炎、肾移植术后。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蛋白39.2g/L,白球蛋白比1:1.3;  相似文献   

4.
例1,男,因鼻塞20余年入院,诊断为鼻息肉(双),筛上颌窦息肉(左).术前查体正常,行双侧鼻息肉摘除+左筛上颌窦根治术,术中鼻腔内填塞油纱条止血,上颌窦内气囊压迫止血.术后患者持续口吐鲜血,查体见鲜血自鼻腔流入口咽部,并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数等休克征象,经前鼻孔填塞无效后,行左侧后鼻孔填塞后血止,同时输液扩容治疗后症状改善.4d后去除后鼻孔填塞物,患者张口困难,左侧面颊部明显肿胀,触痛明显,局部穿刺抽出脓液,诊断为颊间隙感染,行口内切开引流后,张口受限缓解,控制感染后痊愈出院.例2,女,因右侧鼻塞,流脓涕,头痛2年入院,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右).术前查体正常,行右侧上颌窦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右眼流泪,去除鼻腔及窦腔内填塞物后右眼流泪症状仍无改善,考虑为鼻泪管损伤导致泪道阻塞,经多次冲洗泪道后痊愈.例3,女,因右面部胀满感伴头痛3个月入院,诊断为慢性上颌窦炎(右).术前查体正常,行右侧上颌窦根治术,术后患者右眶内血肿,右眼视物不清,湿敷硫酸镁,数小时后,视物清晰,但仍有眶内血肿,球结膜水肿淤血,持续湿敷硫酸镁,2周后眶内血肿基本吸收,眼球活动正常,视力正常,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例 1男性 ,2 4岁。因“右侧鼻塞 1年”于 1996年 10月 2 8日入院。在院外曾有 3次右鼻腔出血 ,每次量约10 0~ 150 ml不等。入院时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肝、脾等无异常 ,右鼻腔为一新生物填满 ,光滑 ,淡红色 ,触之易出血 ,鼻中隔被压向左侧 ,右后鼻孔及鼻咽顶有一约 3cm× 4 cm× 3cm大小的新生物 ,外观与鼻腔内新生物相似。拟诊为右鼻咽纤维血管瘤。行 CT扫描示右鼻腔占位性病变 ,考虑为右鼻咽纤维血管瘤 ,侵及右上颌窦。入院后第 4天突发右鼻出血 ,量约 10 0 0 ml,出现失血性休克 ,经输全血 10 0 0 ml,抗休克及右鼻腔填塞 ,休克得…  相似文献   

6.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病因多样,可突发于各年龄段,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表现涕中带血,重者可引起失血性休克,临床明确病因,及时诊疗处理非常关键。2013年3月我院收治1例复杂的急性鼻出血,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患儿,男,13岁,因尿红5 d,于儿童肾内科收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11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6/87 mmHg,双肾区叩击痛阳性,左侧胫骨及腘窝处轻触痛,无肿胀,余四肢关节无明显触痛,尿道口无充血,余无异常。血常规:红细胞(RBC)4.2×1012/L,血红蛋白(HB)116 g/L,白细胞(WBC)8×109/L,血小板(PLT)269×109/L。凝血:提示溶血。4 h后患儿突发鼻腔活动性出血,量约50 ml,行双侧鼻腔膨胀海绵填塞后仍活动性渗血。患儿出现精神软,面色苍白,脉搏:120次/分,血压96/64 mmHg,提示失血性休克,予扩容和抗凝对症治疗后鼻腔仍弥漫性出血。追问病史近期无服用毒药病史,有大量食用羊肉串。急诊复测出凝血功能及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80 s,纤维蛋白原(FIB)6.23 g/L,凝血酶时间(TT)13.6 s,RBC 3.78×1012/L, HB 107 g/L,WBC 8.3×109/L,PLT 289×109/L。血液科急会诊建议输血及静注维生素K1。局麻下行鼻内镜检查,见右侧鼻腔活动性出血,后鼻孔及红色新生物,凡士林填塞后鼻腔仍渗血,遂全麻下行鼻内镜下鼻腔止血术,术中见右鼻腔活动性渗血,中鼻道见暗红色新生物,质韧,基底位于上颌窦内,咬除新生物并活检,双极电凝对鼻腔上颌窦口及出血黏膜予以电凝止血,1根膨胀海绵填塞后鼻腔无渗血。术后病理诊断鼻腔纤维血管瘤。术后第1天鼻腔无出血,复查出凝血及凝血因子:PT 17.4 s,APTT 51.4 s,FIB 3.97 g/L,TT 14.2 s,凝血因子II、IX、X活性下降,进一步考虑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术后1周鼻腔无出血,复查出凝血及凝血因子均恢复正常,血标本毒物检测溴敌隆浓度为76 mg/ml。  相似文献   

7.
动脉栓塞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并发偏瘫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68岁。因鼻出血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治,给予鼻腔填塞,用止血剂,输血及输液等处理无效。因反复鼻出血1个月余,要求行动脉栓塞收治入院。有高血压病史5年。检查:神志清,精神差,面色苍白。血压150/112 mmHg(1 mmHg—0.133kPa),心率100次/min,心电图正常。血红蛋白60g/L。右鼻腔有鲜血渗出,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后血止,同时给予止血芳酸0.3 g、止血敏2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用抗生素治疗。次日凌晨4时许,右鼻腔(后端)再次突然出血300~400ml,立即给予立止血1 kU静脉推注,半小时后出血基本停止。因反复出血对症处理无效,遂于5月8日下午行右侧颌内动脉栓塞术。  相似文献   

8.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9岁.因右鼻塞半年加重1个月,以右鼻腔、上颌窦肿物收入院.入院查体心、肺、肝、肾等无异常,局部检查有右鼻腔顶及中部充满息肉样组织,色淡红,表面粗糙,质脆,触之易出血.鼻窦CT示右侧鼻腔及右上颌窦内有巨大密度增高影,CT值45~73 Hu,右上颌窦内侧壁及鼻中隔骨质吸收.术前鼻腔新生物活检,病理报告为右鼻腔副神经节瘤.于1997年5月7日在局麻下行右鼻腔肿物摘除及右上颌窦根治术.手术用柯-陆氏术式进路,并扩大咬除梨状孔边缘,见鼻腔外侧壁骨质破坏,上颌窦腔内息肉样组织生长.刮除病变组织,出血明显,掩盖术野.在摘除鼻腔病变组织时,大量血液从鼻、口中涌出,无法手术.多次填塞,收缩及吸引后,快速摘除病变组织,结束手术,术中出血约400ml,输血300ml.术后一般情况好,经全身控制感染、止血、换药等治疗.术后5d抽出鼻腔、鼻窦所填全部油纱条,无渗血.检查见鼻腔后端稍有残留,局麻下予以摘除,术中仍出血量多,病变清除后,出血减少.术后7d拆除齿龈粘膜切口缝线,一期愈合,住院13d治愈出院.术后病理诊断为右鼻腔及上颌窦副神经节瘤.随访1年,情况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鼻腔鼻窦血管外皮肉瘤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报告 :患者男 ,34岁 ,干警 ,因右侧鼻腔反复出血 2月余 ,于 1998年 11月 2 7日入院。无鼻腔疼痛、鼻阻塞、头昏、头痛。鼻腔检查见右侧下鼻道有一淡紫红色新生物 ,约1.5cm× 0 .8cm ,1%麻黄素不能使之收缩 ,下鼻道内有血迹。左侧鼻腔粘膜红润 ,通气可。鼻咽部正常。新生物活检报告为“右鼻腔纤维血管瘤” ,遂于 12月 9日在全麻下经右上颌窦行同侧鼻腔外侧壁新生物切除术 ,术中未见骨质破坏 ,上颌窦内粘膜光滑。术后病理诊断为“右鼻腔血管外皮肉瘤(T1N0 M0 )”。行放疗 ,照射剂量为 36Gy ,内照射剂量为2 4Gy。 1999年 6月因…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例1.女,78岁,因右鼻塞3年,左鼻塞6个月,伴流臭脓涕,渐进性加重入院.既往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现血压控制在145~155/95~105 mmHg,心功能分级:Ⅱ级(NYHA分级),空腹血糖控制在7.5~8.5 mmol/L.查体:鼻腔黏膜充血,右侧鼻腔有淡红色肿物突出,鼻底处黏脓涕,味臭,左侧鼻腔脓性臭分泌物,吸净后可见黄褐色脓块.鼻窦CT显示右侧上颌窦、双侧筛窦、双侧鼻腔连续性密度增高影,有散在钙化斑点,鼻中隔中后段显示骨质不连续,被由右侧上颌窦、筛窦、鼻腔至左侧鼻腔延续过来的密度增高影替代(图1).CT报告:霉菌性鼻-鼻窦炎,可疑鼻中隔穿孔.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在局部麻醉下行鼻内镜检查加鼻腔病灶清理术,在心电监护下,鼻腔缓慢分次行丁卡因麻黄碱棉片麻醉,先行左侧鼻腔清理术,分次吸净黄褐色脓块,发现左侧鼻腔的脓块是由右侧鼻腔病灶穿破鼻中隔中后部延伸过来的.后又部分清理右侧鼻腔肿块,发现肿块系黄褐色脓块将鼻腔外侧壁黏膜组织压迫突出所致,清理大部分脓块,手术历时40 min,妥善止血后明胶海绵填塞,第1次手术结束.经过术后2天的观察,患者无不适,在第1次术后48 h行第2次鼻内镜下右侧鼻腔鼻窦病灶清理术,动力系统清除突出的淡红色黏膜组织块,见鼻中隔中后部约3 cm×3 cm×2 cm的穿孔,冲洗术腔,膨胀海绵常规填塞术腔.术后48 h抽出填塞物,术后第5天出院.病理诊断为曲霉菌病.随访至今16个月未见复发,鼻中隔穿孔同前.  相似文献   

11.
我们以高频电灼治疗下鼻后端毛细血管瘤,经1年以上随访,均无复发。报告如下。例1男,35岁。1985年1月因左鼻腔反复出血半年入院治疗。近半年来左鼻腔间断性出血6次,每次约20~30ml,曾在某医院多次检查,诊断为左鼻腔血管瘤。局麻下行血管瘤摘除术2次,虽术后暂时停止出血,但不久又突然出现后鼻腔出血。体检:左下鼻甲近后端处有0.4cm×0.3cm×0.5cm淡红色肿物,触之易出血。血色素85g/L,血小板98×109/L,出血时间1min,凝血时间3min。鼻窦X线正位平片及体民摄片未见异常。用含有1:1000肾上腺素的1%地卡因棉片充分麻醉总鼻道…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血管瘤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1]。其特点为反复出血,压迫破坏上颌窦各壁,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易发出血,出血凶猛的病例可导致休克,使手术无法进行或切除不彻底。找们利用中药制剂消痔灵改进了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17岁.左鼻堵,反复易出血7年。面颊部隆起1年。曾2次因大量鼻翩致贫血需行输血治疗。1987年6月入院,见左鼻腔增满暗红色质脆易出血的肿物。CT扫描示;左上颌窦、鼻腔、筛赛及眼球后肿物,CT值问~79Hu。上颌窦腔内、前、后墨,鼻中隔,筛窦纸样板均明显破坏。疑为上领窦肉瘤。…  相似文献   

13.
顽固性鼻衄的栓塞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鼻衄多指鼻出血在400毫升以上,经反复后鼻道填塞仍不能止血,称严重性鼻衄,需进一步处理,本文报告2例顽固性鼻衄病例经动脉栓塞后出血停止,随访10~18个月未见复发,无并发症,报告如下。例1男,38岁,反复大量鼻出血ZO余天,多次行有鼻道填塞仍不能止血入院,血压16.O/9.3kPa,血常规检查红细胞2.8×1012/L,血红蛋白6.gg/dl(69g/L),血小板218×109/L,经补液、抗感染及多次输血后仍有动出血,内窥镜检查有中下鼻道及右下鼻甲后端鼻粘膜肿胀,糜烂,有活动性出血,电灼后止血不佳,经右股动脉插入SF脑造影导管行…  相似文献   

14.
鼻腔恶性肌上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因右鼻腔间断流黄水4个月,反复鼻出血3周,出血量约150ml。干1995年12月6日入院。体检心肺无异常,右鼻腔宽大,下鼻道前端可见暗红色肿物,表面不光滑,有少许伪膜,触之易出血,鼻中隔粘膜糜烂,左移。颈淋巴结未触及。术前病理报告为鼻腔恶性肿瘤。CT检查示右侧鼻腔可见软组织密度影,窦壁骨质未见破坏;右侧上颌窦内亦见类似软组织密度影。X线片示右慢性上颌窦炎。全麻下采取偏右侧唇龈切口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来源于右下鼻道前部,下甲前端1/3受累,肿物暗红色,部分有伪膜,表面不光滑,易出血。鼻底粘膜正常…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 ,2 8岁 ,农民。因右鼻塞、间常鼻出血 6年 ,加重伴右侧头痛 2月入院。 1990年始出现右侧鼻塞 ,右鼻腔间歇性出血 ,多次在当地医院就诊 ,诊断为“鼻息肉” ,曾经在 1992年、1994年两次行“鼻息肉”摘除术 ,术后虽鼻腔通气改善 ,症状好转 ,但 3个月后鼻腔再次出血。近 2个月来右鼻腔完全阻塞 ;鼻出血频繁 ,为鲜红色 ,平均每日 50ml。体查 :右鼻腔充满淡红色半透明肿块 ,其前端见坏死及糜烂 ,触之极易出血。CT检查示右侧鼻腔 ,右上颌窦及前后组筛窦高密度影 ,上颌窦后外侧壁受压变薄。于 1996年 10月 15日在全麻下行右鼻侧切开 ,术…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29岁。因右上颈部肿物2年入院。病史中偶有头昏。入院查体:心率82次/分,血压139kPa,右上颈动脉三角区可扪及肿物约3.0×3.0cm,质中偏软,界清,活动可,表面扪及弥漫性血管搏动。左上颈动脉三角区可扪及约1×1cm肿物,质中偏软,亦...  相似文献   

17.
病例1,女,50岁,因右鼻出血7d收入院。体查:T37℃、HR 90次/min、R20次/min、BP 100/70mmHg,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苍白。鼻腔检查见鼻中隔右侧前部(黎氏区)有一暗红色肉芽状新生物,直径约0.5cm,血液自新生物流出。入院诊断为鼻中隔血管瘤(右)。急诊行微波烧灼后血止,行抗感染治疗,并以复方薄荷油滴鼻剂滴鼻,2d后出院,随访2年无出血。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1岁.因右侧面部肿胀7个月以右上颌窦癌入院.体检:T 36.9℃,P 82 次/min,R 20次/min,BP 113/83 mmHg(1 mmHg=0.1333 kPa).自动体位,神清合作,右侧面部隆起,无红肿,触痛,右眼内眦部红肿,泪小点有淡黄色分泌物.鼻腔粘膜充血、干燥,双下鼻甲肥大,中鼻道及鼻底无脓性分泌物.颈部未扪及包块,曾有头面部外伤史.鼻窦CT扫描:右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窦腔无扩大,上颌窦上壁、前壁、内侧壁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突向面部及右眼眶内,右下鼻甲肥大.诊断右上颌窦癌伴骨质破坏.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右上颌窦穿刺术,冲洗无异常发现.入院后1周在全麻下行右上颌窦探查术,术中发现右上颌窦腔粘膜炎性增厚,无癌肿发现.窦腔骨壁完整,无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71岁。鼻咽部肿物伴鼻腔反复出血8年,曾先后3次进行鼻咽部肿瘤切除术治疗,均诊断为“鼻咽纤维血管瘤”。近半年头痛头昏,前额隆起,眼球突出及复视,双侧耳塞,鼻腔反复大量出血,每次出血量250~300ml。于1996年10月16日入院。检查:T36.7℃,P86次/min,R20次/min,Bp23/14kPa。心肺听诊正常;肝脏右助缘下3.5cm,质中;双下肢肌力1级。前额中央有4.0cmX3.0cmX2.5cm的骨性隆起。双侧眼球中度突出并向外分离。双侧鼻腔内见巨大淡红色肿物,表面光滑,质较硬,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巨大穿孔。鼻咽镜检查见肿物突出后鼻…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71岁。主诉右侧鼻塞半年,无头痛,无脓涕或出血。门诊检查见右侧鼻腔有浅灰色新生物,诊断为“右鼻腔息肉”于2003年12月9日入院。体检:T37C,P85次/min,R21次/min,BP140/75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外鼻无畸形。前鼻镜检查:右下鼻甲内侧有浅灰色新生物堵塞,表面光滑,根位于鼻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