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血液的酸性环境是导致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原发原因。其他的诱发因素是由血液酸性环境引发的继发因素。也就是说,是因为血液呈现了酸性环境,才导致了血液内各细胞及细胞组成成分的功能障碍,从而诱导了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大冶市新发中老年HIV感染人群的特点及其感染原因,并讨论预防措施。方法:统计对比2007年至2012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地区年新发艾滋病患者年龄段感染例数、性别及感染途径。结果:本地区中老年人群已成为艾滋病高发群体,以男性为主,主要传播方式已由血液传播过渡为性传播。结论:如何关爱中老年人,关爱空巢老人,预防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4.
本组共100例,门诊患者35例,住院部65例;男76例,女24例;年龄38岁。85岁;病程多在1-2年。临床表现:患者均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症状表现为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人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目暗黑,脉涩或弦紧为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5.
消痰宣通丸是根据数十年临床实践探索白行研发的用于治疗痰浊内阻型心脑血管病及相关病症如高血脂、高血粘、高血糖等之经验方。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该药与西医常规治疗组对照,临床治疗观察86例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心脑血管病痰证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研究567例心脑血管病痰证的患病情况,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表明:①痰证患病率为0.462,其中以中风的痰证患病率为最高(0.579);②痰证病人年龄(60±10岁)大于非痰证病人(57±10岁),P<0.01。且痰证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步上升;③痰证中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④不同职业的痰证患病率基本相同;⑤痰证多发于夏季而少发于冬季;⑥肥胖、吸烟、嗜酒是痰证的易患因素,P<0.001,OR值分别为2.135、1.960、2.136;⑦痰证典型临床表现为咯痰、咳嗽、喉中痰鸣、肢麻、气短喘促、眩晕、嗜睡、舌胖苔腻、脉滑等。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在中老年人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我院2005-03/2006-09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病5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分析。方法:选取本院70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现有护理模式及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患者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形成评分中,优26例,良8例,优良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的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比较中,满意25例,基本满意9例,满意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路径模式明显优于本院现有护理模式,可作为老年a脑血管病的首选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贾玉珍 《内蒙古中医药》2007,26(9):M0003-M0003
心脑血管病是一种由不良生活方式为主要因素导致的终身性疾病,而对于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不可缺少养生的配合,以形成药疗、养生疗法一体。对于心脑血管病的病前预防、病情稳定期的后期治疗、预后康复养生疗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近年收住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我们适时的给予养生疗法的健康宣教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养生疗法介绍如下。1食疗就是要饮食平衡粗细粮均匀搭配,荤素菜合理搭配,以素菜为宜、低盐少糖、忌烟限酒,应该做到每日饮250ml奶类,每日食用200~300g肉类,每日食用100g以上蔬菜水果,每日进食400g左右的米面等含有淀…  相似文献   

10.
颈椎病是目前常见的职业病种.颈椎综合征常常出现头晕、头痛、胸背疾病、肢体麻木、血压升高,甚至昏倒,易与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心绞痛相混.其误诊率较高,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笔者总结临证遇见典型误诊病例4则,以供临床医生借鉴.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指原因不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丰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多种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诊断标准,即在非药物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高血压的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嗜盐等因素有关。人口老龄化、不良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欠缺等使高血压患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我们不应仅限于疾病护理,应采取多种健康知识宣传形式以增加患者的健康知识,减少发病率,减少或防止重要器官损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近年来我们以口头和书面资料的形式宣传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的几个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脂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中医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诊治的120例高血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单纯中药、单纯西药与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效果。结果:采用血脂康+辛伐他汀治疗的C组TC与TG总有效率为92.5%、95%,显著高于单用中药和单用西药的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的药物对高血脂症均有一定的疗效。C组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TC、TG值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提示中西药结合治疗高血脂疗效好于单纯中药和西药效果。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高血脂症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或经股动脉采血气标本在新生儿临床应用中的效果,优化新生儿临床穿刺率。方法:将405例需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经桡动脉采血组(203例)和经股动脉组(202例),比较两组采血方式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操作所需时间和安全陛。结果:经桡动脉组一针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操作时间、局部青紫淤斑、采血后按压时间和采血过程中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采血气标本更快速,安全,方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气标本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该文简述了痛风合并高血压的病因、临床特点、原发病治疗;详尽的阐述了不宜使用的药物,明确地提出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氯沙坦是治疗痛风合并高血压的有效药物,同时也提出了其它适于应用的药品及和疗法.  相似文献   

15.
降逆启膈散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1].  相似文献   

16.
沧州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沧州地区城镇居民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沧州地区城镇居民为调查对象,按随机分层抽样调查方法,对范围内所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按血压、性别、年龄分组,分析不同血压、年龄、男女患者血压和糖代谢异常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调查组糖代谢异常总患病率17.69%。高血压患者糖尿病(DM)患病率17.15%,DM前期包括空腹糖调节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患病率20.79%;除大于70岁组女性DM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他年龄组DM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均男性高于女性。糖代谢异常患病率随血压级别升高而增加,男性糖尿病患病率高于女性。糖代谢异常随增龄、肥胖度增加而增高。结论沧州地区级城镇居民高血压人群DM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较高。高血压与糖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糖代谢异常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年龄、肥胖等。糖尿病预防应积极控制可变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安全合理地使用药品,是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只要我们能认真细心的工作,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就能降低医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1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9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口服天麻钩藤饮为基本方中药煎剂,对照组口服牛黄降压丸。观察指标包括:安全性观测,临床症状,血压值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71.11%,对照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56%,治疗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81.11%,对照组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2%。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高血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血液高粘滞状态可促使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并加以防治可大大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我院对30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同时进行全血粘度和甲襞微循环检测,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血必净儿科高热病人运用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2例高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血必净加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下降速度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在儿科高热病人运用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