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来越多的临床分离菌是β-内酰胺酶产生菌,它们对许多临床有效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耐药性。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其相关抗生素如头霉素类、青霉烯类、碳青霉烯类和草酰胺菌素类)产生耐药性的最重要机理是产生β-内酰胺酶。该酶能水解药物分子中的β-内酰胺键而使其失去抗菌括性。对于青霉素类,反应产物是青霉噻唑酸。头孢菌素类等则分解为较小分子产物而失抗菌活性。由于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抗生现象,随着各种类型的抗生素的开发与应用于临床后,必然伴随着细菌耐药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有学者认为,多药耐药…  相似文献   

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主要由克雷伯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由超广谱β-内酰胺酶介导的耐药性发展迅速,每当一种新的β-内酰胺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不久,即有新的能水解该抗生素的β-内酰胺酶产生。本对ESBLs的产生、传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控制ESBLs细菌的措施进行综述,供医和人员及患参考。  相似文献   

3.
据WHO统计,世界有5000万人携带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万古霉素是唯一治疗这种多重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近年来也逐渐增加;质粒介导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临床分离率在上升,且对所有的头孢菌素均耐药;除此之外还有产氨苄C酶和金属酶的菌株不断被分离到,使感染的治疗十分困难。因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将细菌耐药性结果提供给临床。  相似文献   

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是质粒介导的属于分子生物学分类的 A类酶 ,主要由以肺炎克雷白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代表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生。由于它能水解几乎所有的 β-内酰胺类和单酰胺类抗生素 ,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使耐药基因在细菌间扩散 ,造成严重的医院爆发性感染和院外耐药菌株的传播 ,从而给医院和患者带来极大的威胁 ,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 ,ESBLs菌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 ,已成为临床微生物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 ,为了了解和掌握我院 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 ,治疗和控制 ESBL菌的感染和传播 ,指导和评价临床合…  相似文献   

5.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是由细菌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酶 ,近年来ESBLs的检出率不断上升。由于细菌可以通过质粒的转化、结合、转导等形式使得耐药基因在细菌间快速扩散 ,从而造成严重的医院交叉感染和院外耐药菌的扩散 ,甚至引起爆发流行 ,所以快速分离检测ESBLs菌株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控制医院感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就ES BLs的检测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ESBLs的分类1 995年Bush等依据底物及抑制剂谱的不同 ,提出 β内酰胺酶的功能分类方案[1] ,即分以下 4个…  相似文献   

6.
高原应激对大鼠脑内β—内啡肽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由平原(海拔5m)直接运送到海拔2261m和3460m高原现场。在24小时急性习服期,以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研究了大鼠脑垂体及各脑区内β-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ir-β-EPLI,β-EP)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大鼠在高原2261m和3460m急性习服期,与平原者对照组相比,垂体内β-EP含量降低非常显著(P〈0.01),纹状体,下丘脑,丘脑,桥延,皮层,海  相似文献   

7.
赵东霞 《西南军医》2017,(2):172-17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ESBLs根据基因型的不同,可以分为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和其他型5类.近年来,CTX-M型ESBLs已经代替传统的TEM型和SHV型成为的全世界最流行的ESBLs.现将近年来CTX-M型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何种阿片受体亚型介导了血浆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抑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实验,分别以δ、κ、μ受体高选择性拮抗剂naltrindole(NTI)、nor-binaltorphimine(Nor-BNI)和小剂量纳洛酮(naloxone,NAL,相对选择性μ受体拮抗剂)为工具药,作用于休克1h血浆处理的脾细胞,观察刀豆素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表达的变化。实验分休克血浆组(I组)、受体拮抗剂治疗组(Ⅱ组)、受体拮抗剂自身对照组(Ⅲ组)及基础对照组(Ⅳ组)。结果 Ⅱ组与I组相比,10μmol/L NAL(非选择性阿片受体拮抗剂)非常显著地增强脾细胞增殖功能、IL-2分泌和IL-2R表达(P<0.01);小剂量NAL(1-100nmol/L)对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影响。NTI和Nor-BNI显著降低休克血浆对脾细胞增殖功能、IL-2的分泌及IL-2R表达的抑制(P<0.05或P<0.01);但各项指标都仍然未恢复到正常水平(P<0.01)。Ⅲ组与Ⅳ组相比,NTI抑制脾细胞增殖功能、IL-2的分泌和IL-2R的表达,其中1000nmol/L的NTI抑制效果较显著(P<0.05)。Nor-BNI和NAL自身对照组对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外周β-EP的可能主要通过与δ、κ受体结合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未观察到与μ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9.
早期帕金森病^123Ⅰ—β—CIT脑SPECT显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早期帕金林患者纹状体中多胺转运体的丢失情况。方法 通过7例单侧铂金森患者及7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123I-2-β-carbomethoxy-3-_4-iodophenyl)tropane(β-CIT)脑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及纹状体中^123I-β-CIT摄取的非对称指数,分析患者症状侧及症状对侧纹状体特异性^123I-β-CIT的摄取。结果 纹状体3小时及1  相似文献   

1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结构与不良反应的关系王峰,钱厚海药剂科主题词内酰胺抗生素青霉素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问世并应用于临床已有半个世纪,在这半个世纪的时间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了飞速的发展。现在这类药物的总分类上有青霉烷(Penam)、青霉烯类(...  相似文献   

11.
醋酸强的松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  刘华 《军队医药》2000,10(1):43-45
用均匀法探讨了醋酸强的松龙-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通过包合物收得率,包封率,溶出速率的研究,筛选出最佳配比的条件,实验表明,当醋酸强的松龙与β-环糊精比较为1:5时,其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明显高于醋酸强的松龙,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龚强 《西南军医》2012,14(2):314-316
质粒介导的AmpC酶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β-内酰胺酶,主要见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奇异变形杆菌和费劳地枸橼酸杆菌等肠杆菌科的细菌。通常其编码基因与其它类抗生素耐药基因同时存在于同一质粒,使其耐药谱更广;大多数质粒介导的AmpCβ-内酰胺酶是非诱导表达,其耐药基因在质粒与染色体间及质粒间转移可能是通过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多种途径实现。在临床治疗方面,应首选碳青霉烯类药物,也可经验应用头孢吡肟。  相似文献   

13.
小鼠β-酪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从129Sv小鼠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克隆β-酪蛋白基因。方法:PCR方法扩增部分β-酪蛋白基因作为探针,用原位杂交和PCR方法从小鼠基因组文库中分离克隆β-酪蛋白基因。结果和结论:通过3轮原位杂交分析,获得了包括小鼠β-酪蛋白全长基因在内的阳性克隆,为进一步构建乳腺特异表达基因打靶载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毒直接损伤心现细胞的机制。方法:采用柯萨奇B3病毒感染体外培养心现细胞,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力以及心肌细胞的α-MHC和β-MHC的基因表达,并与正常心肌细胞相对比。结果: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的心肌细胞收缩力比正常心肌细胞的心肌收缩力明显降低(P<0.01),并且感染后24h比12h下降更为显著(P<0.05),心肌细胞收缩蛋白α-MHC和β-MHC的基因表达也发生了改变,阿萨奇B3病毒感染后心肌细胞的α-MHC基因表达明显降低,而β-MHC基因表达升高,结论: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的心肌细胞收缩力下降,使心肌细胞以α-MHC基因表达为主转向以β-MHC基因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肺炎克雷伯菌( KPN)和1株铜绿假单胞菌( PAE)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利用种属特异基因PCR扩增、MALDI-TOF质谱技术及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细菌种属;采用VITEK 2 Compact系统检测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应用改良型Carba NP法、质粒抽提、电转化实验、耐药基因PCR扩增及测序,分析细菌编码的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临床分离的1株KPN和1株PAE及其相应的转化子均产A类酶,PCR扩增测序显示PAE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KPN含有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和bla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二者的转化子只有blaKPC-2编码基因。结论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KPN和PAE均携带A类2f组型碳青霉烯酶blaKPC-2编码基因且位于质粒上,而KPN所含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blaSHV编码基因可能位于不同质粒上,或存在于该菌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Soliumβ-Aescinate)与复方甘油主射液(ZnjectioGlyceriniComposita)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比较两药的优缺点,方法:随机分成两组占30例,进行临床对照分析,结果:两药治疗脑出血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脑出血疗效时间,但β-七叶皂甙钠的特点时间短,对血管制刺激小,无血尿发生,优于复方甘油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江志生  何春娜 《人民军医》1999,42(6):346-347
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常因用法、剂量、频率和途径不当而无效或不能发挥最佳效能。作者就3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综述如下。抗生素分类仍沿用原分类法[1]。1 β-内酰胺类1.1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习惯用法及弊端 无论医院内或社区获得性感染,本类均为一线抗生素。有的处方是青霉素160万~2000万U,2次/d静滴。如无效调整为头孢哌酮钠4g,2次/d静滴。有人认为,静滴易提高血中浓度,能增强杀菌效能。研究表明,影响β-内酰胺酶类疗效的决定因素是血清含量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长短[2]。如1d中50%以上时间内血清药物浓度>MIC,可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抗菌活性的增效情况.方法 检索近年来的文献报道,依据病原菌的耐药机制进行分类,比较联用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体外药敏试验中对不同病原菌抗菌活性的影响,以最小抑菌浓度(MIC90)的降低倍数为考察指标.结果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不同耐药机制的病原菌增效作用差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效作用差;对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机制复杂的病原菌影响不显著;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杆菌的影响较大.结论 临床应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时,应根据不同病原菌耐药机制,药敏试验结果所提示的产酶和耐药情况,以及不同酶抑制剂的作用特点,确定复方制剂的品种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9.
β-内啡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啡肽是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双向联系的重要介质之一,在免疫系统内发挥重要的调理功能。研究表明β-内啡肽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调节中亦有很重要的作用,对其作用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功能紊乱的机制,为防止感染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细菌耐药酶AmpC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耐药细菌日益增多,尤其是多重耐药性,已成为影响抗生素药物疗效的严重问题。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是由肠杆菌科细菌或/和绿脓假单胞菌的染色体或质粒介导产生的一类作用于头孢菌素、且不被克拉维酸所抑制的β-内酰胺酶,故AmpC酶又称作为头孢菌素酶。目前产酶菌的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检测AmpC酶、对其基因型的确定,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和控制其流行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