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将中西汇通、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成为了近现代我国中医界的医学泰斗。文章通过阐述中医思维的含义,在张锡纯的临床医案中追寻其在治疗疾病时所体现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为明末民初中西医汇通学派大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乃其一生临床经验和医学思想之结晶。张氏主张"取西医之所长,以补中医之所短""合中西医融贯为一"的中西医汇通思想,并且认为"中医之理多包括西医之理,沟通中西原非难事",在中西医汇通的理论和临床实践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创造性的贡献。本文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临床探索几个角度对其中西医汇通思想进行初步阐述。  相似文献   

3.
我国数干年历史发展中,在医学领域罩,一直都展现出中医药学的一枝独秀。迨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世界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因而西方化涌进了中吲。随着列强对我国的化侵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西方宗教,并办起了西式医院,从而中国开始出现了中医、西医两种医疗并存的局面。始而清末中医唐容川欲将中、西两种医学汇通之,然汇而未能通;继而民国西医余云岫在半殖民地社会思潮支持下大叫“废止中医”而强树“西医独尊”.  相似文献   

4.
岳旭东 《山西中医》2003,19(4):57-58
20世纪前后,面对西医学的传入所带来的冲击,中医如何生存与发展、中西医的关系如何、两者能否并存、能否汇通等问题,引起了中医界、学术界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思考,形成了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较大震荡,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中西医汇通的思潮和学派.  相似文献   

5.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医药保健卫生等方面的伟大贡献,千百年来倍受推崇。然作为中印医学汇通的尝试者,却鲜为人知。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中印医学理论汇通的尝试生理上,孙氏强调“地水火风,和合成人”(《要方·序列》)指出只有“四气合德”(同上)才能“四神安和”(同上)人体健康无病。在病因上,孙氏指出:“四百四病,身于自造,并非由天”(《要方·养性》)否定了疾病的产生是天的意志,强调系人为所致。同时,孙氏根据古印度医学理论与中医  相似文献   

6.
近代围绕着中西医孰优孰劣、废止中医、废医存药而进行的一场论争 ,始于鸦片战争阶段而持续到 2 0世纪。医界有识之士认为 :“居今日而言医学改革 ,苟非与西洋医学相周旋 ,更无第二途径。”“中医而有演进之价值 ,必能吸收西医之长 ,与之化合 ,以产生新中医。”故从不同的角度探索沟通中西医学的途径 ,比较两种医学体系的异同优劣 ,在比较与汇通中维护宣传中医学理论 ,已成为了近代医学史上一个重要课题。陆士谔对于西医的认识经历了由主观主义的倾向、崇古尊经的思想到客观唯物辨证法的思想过程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纪念日,也是祖国传统中医药学的节日。 进入近代,随着西医的传入,民族虚无主义占上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通过了所谓《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对中医采取抑制、排斥和取缔的政策,中医中药受到严重摧残,奄奄一息,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中医学术转型的世纪。滥觞于20世纪的汇通学派在20世纪初大行于世。汇通学人开设学校、兴办杂志,又培养出一代适应当时社会的中医。本世纪前后50年,中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建国后,力挽前代之蔽,克成善举,使中医学免于澌灭,回黄转绿,以勃然生机而高拨振兴...  相似文献   

9.
西医的传入及其影响日增,必然要向中医渗透。所以,中西汇通派的出现,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中的必然现象。中西医汇通(以下简称汇通)与中西医结合工作有很大区别,但它提供的经验教训,却可资借鉴。恽铁樵立足于保持和发扬中医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不少深刻的有关方法论的问题,对我们是有一定启迪的。一、恽铁樵认为,汇通"不能使中医同化于西医,只能取两国学理,补助中医"。从西医中吸取营养是手段,目的在于发展中医学术。这就从方法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0.
3中外医学交流 中西医汇通首先要交流.交流在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医学作为一门防治疾病和保健知识来讲是没有也不应该有什么国界的.清末的我国医界并不强分中西门户,只有教会团体和大量西方医学著作及报刊上才冠以"西"字以示与"中医"之不同.中华民族有善于向一切其他民族学习吸取的长处.在那个时期学术界迫切需要大量中译本的西方医学书籍.于是,出现了英国人合信氏.  相似文献   

11.
论结胸     
一、释名辨类:结胸,《中国医学大辞典》谓之:“当胸硬满而作痛也”。《简明中医辞典》指出它是:“邪气结于胸中,而出现心下痛,按之硬满的痛证”。可见;结,指邪气结聚;胸,指病位之所存以胃脘为主,上连胸胁下及少腹硬满且痛。结胸两字乃是本病病机、病位、病证之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2.
谁说梓版于清·光绪18年(1892年)唐宗海(1863-1918)的《中西汇通》,是开中西医结合的先河,错了。考自鸦片战争(1840-1842)至光绪庚子年(1900)60年中,西医大量倾泻到中原大陆,中医幸亏那时的人民思想守旧,否则很有可能宝座失掉。中西结合,已自发性地工作起来,连李鸿章(1823-1901年)都认为中医糊里糊涂,西医踏实可靠而主张“合中西之说而会其通,以造于至精极微之境于医学”(见光绪20年第三版·美医洪士提翻译的《万国药方》李氏序文)。所以,在这60年中出了不少中西医结合的著作,《中西汇通》仅仅是许多书籍中的一部而已。自道光25年(1845…  相似文献   

13.
<正> 恽铁樵中医理论造诣颇深,又受过近代科学熏陶,是中西汇通派很有见地的一位医家,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中西医汇通和中西医结合,是性质不同的,但就中西医互相取长补短,发展祖国医学而言,却有共同之处,对此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一、取长补短,推动中医发展恽铁樵认为西医传入中国为发展中医提供了良好借鉴,应当抓住这个机会,丰富自己,把祖国医学推向新的发展阶段。他说:“医学是一个不完全的东西”,需要不断演进,认为“这是一个公例”。这虽非创见,但强调中医  相似文献   

14.
吴瑞甫为近代福建及新加坡著名国医名家、教育家,中医学功底深厚。他对近代中、西医学理论与诊疗认识客观而颖悟,其中西医汇通成就主要在诊断学层面。吴瑞甫以西医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认识解释中医四诊的科学原理,尝试建立系统化中医诊断学体系,并挖掘中医学舌诊、脉诊的精髓。吴瑞甫之中医客观化、系统化诊断学体系成就,虽未超过朱沛文解剖生理学的高度,但总体而言,他无愧于"近代中西医汇通之佼佼者"的称号。  相似文献   

15.
中外医学交流的历史当溯源于西汉时期。此时海陆交通畅达,贸易往来伴之兴起了科技文化交流,佛教大量渗透带来了西方医学信使。自此,我国医学与印度、阿拉伯等国的医学开始了频繁的接触。十六世纪后近代西医学随传教士东徂,对中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早期的中西医汇通医家。与此同时,我国医学如针灸学、脉学、药物学、炼丹术等西传,亦在不同程度上为西方医学所接受。医学的交流,意在于吸收、同化外医之精华以丰富,发展本国医学,科学本不应有畛域之分。然而鸦片战争后与近代科学结合的西医学大量输入,则引起中西医论争长达百余年,结果严重地摧残了中医。其间中西医汇通派的先哲们不避疆域,力倡中西  相似文献   

16.
陆渊雷(1894~1955年)是民国时期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和著述家,作为近代上海中西医汇通派代表性医家之一,倡导"中医科学化"。本文详细阐述了陆先生"中医科学化"观点,他主张打破旧说、用现代医学知识以解释祖国医学。他不但自己主张中医科学化,还通过"办学"、"编写教材"、"创办刊物、撰写文章"等推广"中医科学化"的观点。虽然后人对他所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争议很大,但是笔者认为它倡导的中医科学化为今天的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早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导读陆渊雷(1894—1955)为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的二代传人,更是民国时期上海中西医汇通界的中流砥柱。本文记述渊雷先生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著作。陆氏天资聪颖,酷好科学,兼习百家,一生致力于国医改良及中医教育事业,为捍卫及发展中医鞠躬尽瘁。渊雷先生深得其师铁樵先生中西医汇通之真传,并又有所发挥。"以今日之理释古人之法"是渊雷先生中西医汇通的主要思路与方法。渊雷先生学贯中西、著作等  相似文献   

18.
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热病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56年我刚迈出西医高校大门,就一脚踩进了“中医之家”,那年代正批判民族虚无主义,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提高到国家的“方针”、“政策”高度来贯彻,服从是第一位的,我虽然感到无限惆怅,但却万般无奈。可侥幸的是,刚一接触到祖国医学,她那整体观、恒动观以及天人相应、返朴归真等朴素辩证法思想,和在校  相似文献   

19.
前文记述了恽铁樵中西医汇通流派二代传人陆渊雷的生平纪事,并介绍其主要学术观点及学术著作。本文分六个方面总结渊雷先生的学术成就。(1)独步国医改良:先生一方面强烈反对废止中医,一方面又强烈提倡改良中医,认为中医执业者当具备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并从政府层面进行督管考核;提出改良中医的第一步为统一中医病名,并在后期自我修正了"中医不识病能治病"的观点。(2)质疑《黄帝内经》:主张从西医解剖生理学解释中医理论;认为《黄帝内经》徒事空洞说理,而于药方治病的原理几乎一字不提;极力反对《黄帝内经》的气化学说。(3)今释仲景古法:尊崇仲景之学,著《伤寒论今释》《金匮要略今释》并以之授课,力倡以今日之理释仲景之法。(4)师范《医案》《医话》:医案中主张以西医病名诊断,重视临床症状的描述;医话中有论药,有论医,或答疑,或明理,真知灼见,不胜枚举。(5)领航中西汇通:主张改良中医,实行中西汇通,著《生理补正》《病理补正》《诊断治疗学》《流行病须知》《细菌学补编》等并以之授课,重视医理今释,强调识病诊断,以求提高疗效。(6)潜心佛学书法:译《法海搜珍》,著《书法浅说》《题文明书局影印兰亭十二种》,反映了其佛学修养及书法功底。  相似文献   

20.
一方面"中医"一词在历史上其内涵并不完全相同,另一方面"中医"一词在历史上也有着不同的称谓。具体应用大致有以下情形:中医生以"医"相称,中医学以"医"或"医学"相称;符合医学原则与要求谓之"中医";中国医学谓之"中医";宫廷御医与中国医学以"国医"相称;中等医生谓之"中医";"中庸之医"谓之"中医";区别于西医谓之"中医",或称为"华医"、"旧医";中医学以"传统中医学"相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