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旋转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15例旋转斜视患者根据眼球运动、同视机、双马氏杆和眼底照相等检查,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结果 所有患者旋转复视消失、视物清晰。结论 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用于治疗前下方明显的外旋转斜视,是治疗旋转斜视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上斜肌移位术治疗后天性获得性上斜肌麻痹所致外旋转斜视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上斜肌麻痹致外旋转斜视的患者行改良法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对手术前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眼球运动、眼位、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术后患者主观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旋转复视症状消失,立体视觉得到改善.结论 改良法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改善上斜肌麻痹引起的外旋转斜,消除患者的旋转复视症状,改善患者的立体视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前后的立体视觉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hang W  Zhao KX  Guo X  DU CQ  Ma HZ  Yue YY  Zhu LN  Chen X  Song KY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7):590-593
目的探讨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前、后的立体视觉。方法对14例主述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明显、行上斜肌矢状移位术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眼位、眼球运动、旋转斜视度数及双眼立体视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术前均主诉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术后视物效果自然、清晰。双马氏杆法检查术前上方注视野外旋≤10°,正前方注视野外旋10°~20°,下方注视野外旋15°~20°;术后上方注视野外旋消失、减弱或产生少许内旋(外旋4°~内旋3°),正前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8°),下方注视野外旋减弱(外旋≤14°)。术后全部患者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锐度均由无到有或从粗糙到较精细,立体视锐度从800″到60″呈逐步提高趋势;立体视觉从周边立体视到黄斑立体视,直至正常的黄斑中心凹立体视。手术前、后上方、正前方及下方注视野的立体视觉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斜肌矢状移位术可用于治疗前下方注视野旋转复视症状明显的后天性外旋转斜视;手术不仅使患者消除了实用注视野的旋转复视症状,而且使患者的立体视觉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4.
后天性双眼上斜肌麻痹外旋转斜视的临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双眼上斜肌麻痹病人的矫正效果.方法 5例双上斜肌麻痹致外旋转斜视患者,根据不同检查结果两例行双眼上斜肌加强,两例行高位眼上斜肌加强合并另眼的上斜肌前部前徙,一例行双眼上斜肌前部前徙.结果 所有患者主诉症状消肖失,随访中未出现复视及视物倾斜症状.结论 不同术式治疗双眼上斜肌麻痹,在解决旋转性斜视的同时可兼顾到垂直斜视和水平斜视的矫正.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8例V型斜视手术治疗患者,按术式分为两组:水平直肌垂直移位组(Ⅰ组)5例,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组(Ⅱ组)23例。结果 28例V型斜视患者中,23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术,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观察效果良好。结论 下斜肌亢进是V型斜视主要原因。下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V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情况下,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A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 35例A型斜视患者,依据是否有上斜肌亢进、亢进程度及双眼单视功能状况,行上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原在位水平斜视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眼位、上斜肌功能及双眼单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35例A型斜视患者中,13例行上斜肌减弱术,22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上斜肌亢进为A型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上斜肌减弱术及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是矫正A型斜视的有效手术方式.在上斜肌亢进明显时,前者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型斜视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7例V型斜视的手术治疗.其中外斜V征46例,内斜V征21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按原在位水平偏斜度常规矫正水平斜视.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 67例手术中,49例行下斜肌后徙术或后徙转位术,术后43例上、中、下均正位,V征消失;术前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者13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后11例正位,V征消失.67例患者术后19例恢复双眼视.结论 下斜肌后徙,后徙转位术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应根据下斜肌功能亢进程度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伤性双眼上斜肌麻痹(又名外旋转斜视)的典型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 先保守治疗半年,不能治愈者,后采用上斜肌矢状移位术治疗。结果 16例中,保守治疗治愈2例,手术治愈14例,追踪观察1年以上无复发。结论 上斜肌矢状移位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外斜V征43例中38例行下斜肌切断或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肌手术,另5例行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观察术前术后眼位、下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的状况。结果对大多数外斜V征的患者来说,下斜肌减弱术联合常规的水平肌手术矫正效果最好;对无明显下斜肌亢进者,水平直肌的垂直移位术可取得很好的疗效。本组43例外斜V征患者中37例术后眼位上、中、下均为正位,54眼下斜肌功能亢进消失,8眼仍有轻度下斜肌功能亢进,15例有一定程度的双眼视。结论根据外斜V征是否合并下斜肌亢进以及亢进的程度,决定行下斜肌减弱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同时行常规水平肌手术矫正水平斜视。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双眼视觉功能可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上斜肌麻痹性斜视诊断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对外伤性上斜肌麻痹的诊断,治疗和手术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外伤性麻痹斜视的患者19例,在常规的斜视检查的基础上,采取单纯下斜肌切断,合并对侧下直肌退后,上斜肌加强及上斜肌的矢状移位(Harada-Ito 和Fill手术)等手术方式进行矫正。结果:手术前后单眼麻痹患者的垂直斜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双侧麻中层得垂直斜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比较旋转性斜度变化,双侧麻痹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而单侧麻痹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的双眼视,眼底旋转性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外伤性上斜肌麻痹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能改善垂直斜度和旋转斜度,保持并恢复较好的双眼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