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现或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患者如不进行有效的血糖管理,可增加母、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糖代谢异常对孕妇和围产儿的影响与孕期血糖控制密切相关。目前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饮食控制、适当锻炼以及胰岛素注射,从而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体检资料研究空腹血糖异常切点下调对糖调节受损(IGR)诊断和防控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中老年男性共计864人,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根据ADA2003年标准分为四组:糖耐量正常组317(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 325例、单纯糖耐量减低(I-IGT) 126例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减低(IFG/IGT)96例,其中IFG组根据5.6mmol/L为界值分为IFG1和IFG2两组,分析空腹血糖异常切点下调对糖调节受损各组分构成比的影响,评估合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差异.结果 ①按照WHO1999和ADA2003标准诊断的糖调节受损人群构成比有显著差异:NGT组56.02% vs 36.69%,I-IFG组18.29% vs 37.62%,I-IGT组19.68% vs 14.58%,IFG/IGT 6.02% vs 11.11%;②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的逐渐加重,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异常比例逐渐升高:③两种诊断标准下糖调节受损人群合并体重指数(F=14.02,P<0.01)、腰围(F=14.70,P<0.01)和甘油三酯(F =6.00,P =0.01)异常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与WHO1999年诊断标准相比,ADA2003标准明显扩大IFG和IFG/IGT人群比例,新增诊断人群合并多种代谢紊乱的比例明显增加,从糖耐量异常早期防控角度,诊断切点下移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优点、局限性,国内外临床研究、应用现状等方面的阐述,归纳其临床的新进展以及发展前景,为相关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和科研作一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放射状角膜切开术预测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该模型基于10个参数,分别为:年龄、球镜、角膜屈光1(垂直方面屈光)、角膜屈光2(水平方向屈光)角膜周边厚度、角膜直径1(垂直方向直径)、角膜直径2(水平方向直径)、弹性眼差、视区、切口刀数,所要预测的值为角膜屈光改变值。应用医院提供的眼科病人手术两年后复查的数据,提取参数齐全的数据,剔除可疑数据,得到523组可用数据。用C语言编程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各因素、各因素平方项及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角膜屈光改变值的影响,分别在显著性水平为0.25、0.1、0.05、0.01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两种不同结果,两个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手术值的误差小于2D的百分比分别为92.65%和91.43%。 相似文献
5.
拜糖平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霞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3)
为了解拜糖平对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可能的副作用,笔者用随机的方法对53例糖尿病病人进行观测,发现拜糖平能显著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服药2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为13.38%。服药4周,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为18.52%。实验过程中未发现该药对患者血压、血脂、血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有明显影响,未观察到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由此可见,拜糖平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对指导糖尿病的分型及治疗有一定意义。近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胰高糖素C肽刺激试验能较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我们比较了胰高糖素C肽刺激试验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术后静脉应用混合糖溶液对其营养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腹部肿瘤且行根治术的成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混合糖营养支持组和单糖营养支持组两组,术后3d禁食并分别持续静脉输注10.5%的混合糖溶液或10%的葡萄糖单糖溶液1000ml/d,测末梢血血糖并据此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血糖、胰岛素情况且每天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结果术后72h内,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增高,在术后使用胰岛素情况下两组之间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糖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单糖组(P〈0.01);两组患者的CRP水平都较术前有所升高,单糖组较混合糖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腹部肿瘤根治术的患者,术后禁食并应用混合糖溶液作为糖源供能,机体血糖波动较小。此外,在减轻术后应激性炎症反应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医诊断的思想模型与数学模型:中医专家系统知识描述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医诊断的思维方式,主要不是推理而是模式识别及中医辨证记忆方式是以“证”(模式)为组块结构的理论观点出发,采用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原理,提出中医辨证的多级语言结构,作为人工智能中医专家系统的知识描述系统。文中讨论了根据医理与经验计算非数值基础变量(症状)与语言值(证)隶属度的方法,用之解决由诸特征构成一个模糊模式的问题。方法简捷实用,符合医生诊断时的思维方式。这样,也将多阈元表示法统一于模糊逻辑中了。中医辨证的语言变量系统与模糊逻辑,就是中医诊断思想模型——中医辨证理论的数学模型。提出这样的模型可以以知识的描述与表达为中心,从本质上(专家经验规范形式等)与知识获取统一起来,并由前者统领后者。这样的数学模型,除对中医外,对其它专业,组织管理工作等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亲水聚合物凝胶系统中药物控制释放两类特殊情况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药物从亲水聚合物凝胶系统中释放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药物释放的数学模型。同时考虑溶剂渗透引起材料松驰膨胀,在模型中引入了反映应力应变关系的弹性体方程,用摄动方法对方程进行了求解。同时利用溶胀界面数和扩散德伯拉数,对不同机理控制下的介质移动过程和药物释放过程,特别是材料松驰控制的药物释放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我们研究了由于血压变化引起心率变化的生理反馈调节机理 ,并建立了心率反馈调节系统的连续闭环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研究 ,仿真结果验证了该调节系统具有抑制有限幅度血压波动的能力。本研究的工作对于某些高血压症的病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糖维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20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糖维胶囊治疗,均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CP)、胰岛素水平(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血糖及胰岛素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监测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治疗前,两组FPG、2hPBG、HbA1c、CP、FINS、2hINS、HOMA-IS 、HOMA-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PG、2hPBG、HbA1c均降低,CP、FINS、2hINS、HOMA-IS、HOMA-β均上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PG、2hPBG、HbA1c下降幅度及CP、FINS、2hINS、HOMA-IS、HOMA-β上升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维胶囊可降低T2DM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优化T2DM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12.
检测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感染情况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MRS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和有效的用药措施.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了142株葡萄球菌对13种抗生素的MIC,对苯唑青霉素MIC>2ug/ml的菌株,采用K-B纸片法,补充检测对苯唑青毒素纸片的耐药性,共筛选出80株MPS,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33株,其它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27株,说明感染我院的MRS种类不断增加,应引起重视.药散结果表明MRS对万古霉素(Van)100%敏感,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MSS),因此,临床上应区分MRS与MSS,选择性地用药. 相似文献
13.
14.
本文研究了由于血压变化引起动脉血管顺应性变化的生理反馈调节机理,并建立了血压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方法理论推导和计算机数值仿真相结合。结果仿真结果和临床试验都验证了该调节系统具有抑制有限幅度血压波动的能力,也证明了本文所建立的血压系统数学模型是完全正确的。结论本文的工作对于某些高血压病的病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母乳喂养新生儿血糖的监测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母乳喂养的61例新生儿做48小时内的血糖监测,同时对剖宫产与经阴道分娩的产妇各50例,做下乳时间的比较。结果示:新生儿5小时内血糖波动范围在野后趋于稳定。母乳不足又单靠身母乳喂养的婴儿,其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母乳充足与混合喂养的婴儿,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男婴与女婴及不同体得间婴儿的血糖均值显有差别,但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剖宫产者生后因糖升高者较低低者为多,同亲亦无统计学意义主的差别,可能与例数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平均血糖(MBG)与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及其它代谢、血糖波动指标的关系,分析影响该人群MBG的相关因素。方法:90例来自广东省4家医院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及OGTT 2 h血糖、胰岛素,并进行72 h的连续动态血糖监测,计算MBG以及血糖波动参数。结果:血糖波动参数[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及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Hb A1c、空腹血糖以及服糖后2 h血糖均与MBG相关(P0.01);逐步线性回归提示Hb A1c、MODD、DMMG及空腹血糖与MBG有最强关联性(P0.05)。纳入以上4个指标的线性拟合方程较仅纳入Hb A1c的线性拟合方程更精确。结论:影响我国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MBG的因素包括Hb A1c、空腹血糖、DMMG以及MODD。在临床上单纯依靠Hb A1c推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MBG可能存在误差。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制备抗醛糖还原酶(AR)的单克隆抗体(mAb),并与本室制备的抗醛糖还原酶相似蛋白(ARL-1)mAb进行比较。方法:经RT-PCR获得AR基因,将基因插入pGEX-4T-1(His)6C中,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His)6C-AR,以重组质粒转化E.coliRosetta诱导表达GST-AR蛋白。以纯化的GST-AR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mAb。应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Ab进行筛选和鉴定。使用Clustalx和Antheprot软件,比较AR与ARL-1的同源性,表达GST-dAR[80~142氨基酸(aa)],与ARL-1差异较大;并分析AR的抗原性,表达GST-dA1(1~79aa)、GST-dA2(80~99aa)、GST-dA3(111~142aa)、GST-dA4(143~316aa)。利用AR全长及截短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分析制备的抗AR mAb识别AR抗原的部位。结果:获得3株稳定分泌抗AR mAb的杂交瘤细胞系ARB3、AR7B3G4和ARF10。3株抗GST-AR的mAb均为IgG1(κ型),腹水mAb效价为1∶4×105,细胞培养上清mAb效价为1∶1×104,3株mAb均可与胎盘组织中的AR蛋白起反应,而与GST-ARL-1和GST蛋白无交叉反应。它们分别为抗GST-dA1、GST-dA3和GST-dA4蛋白的mAb。结论:成功地制备了3株特异性抗AR mAb,可分别识别AR的1~79、111~142、143~316位氨基酸。将它们与抗ARL-1mAb联合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AR与ARL-1蛋白的功能,并为深入探讨AR、ARL-1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进行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自我血糖监测(SMBG)的方法评估下分析血脂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的关系。方法174例入选患者根据下肢动脉超声结果分为三组院内膜正常组61例;内膜增厚组55例;斑块组58例。进行1次/w自我血糖监测,观察3月,收集数据。结果下肢动脉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驻MMBG、MPMG明显高于内膜正常组(P<0.01);斑块组驻MMBG、MPMG也明显高于内膜增厚组(P<0.05);内膜增厚组和斑块组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驻MMBG、MPMG均呈正相关(=0.382、0.353;0.437、0.396,<0.05)。结论血脂正常的T2DM患者下肢动脉硬化与血糖波动相关,血糖波动可能促进下肢动脉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SMBG能及时准确地反映T2DM患者的血糖波动,提示SMBG是评估血糖波动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