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传变观”是运用运动发展传变的观点分析医学现象的一种基本哲学观,属中医朴素唯物辨证方法论的范畴。其源于《内经》,至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运用“运动传变观”推断疾病的演变、转归与预后(向愈、不治),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笔者仅以“烦”症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寄养经历对于高考生时间观的影响及主观幸福感的调节作用.方法 采用自制寄养经历调查问卷、津巴多时间观念量表、人脸量表对332名高考生进行测量.结果 有寄养经历的个体在消极过去时间观、享乐主义现在时间观、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量表上得分显著高于无寄养经历个体,在未来时间观上得分上显著低于无寄养经历个体;主观幸福感在寄养经历与消极过去时间观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结论 相对于无寄养经历的个体,有寄养经历的个体具有更多的消极过去时间观、享乐主义现在时间观、宿命主义现在时间观以及更少的未来时间观;主观幸福感在寄养经历与消极过去时间观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司内揣外"是中医"司外揣内"辨证思维的逆向过程。钱乙创立了小儿五脏辨证学说,从变蒸学说、脏证相应观、脏腑传变等角度阐述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疾病证治法则。思想的背后是思维,钱乙的五脏辨证学说体现了《内经》"司内揣外"的辨证思维。分析探讨钱乙的理论与辨证思维,对于认知小儿疾病,丰富、发展和创新中医儿科学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阳虚论治消渴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阳虚论治消渴病首创于张仲景,然后世论消渴病多着重于阴虚燥热,往往忽视其阳虚一面。为推动消渴病论治的进一步规范化,我们就从阳虚论治消渴病作一初步探讨。1从阳虚论治消渴病源流1.1肇基于《内经》:《内经》中虽未明消渴病与阳虚关系,但将消渴病首分为脾瘅、消渴、消瘅三阶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藏象的“四象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周易》象的概念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藏象的认识方法和内涵,从而提出《内经》藏象的“四象理论”,即性质象,形态象,职能象,时空象,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和研究《内经》的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6.
(一)内经知要治则篇主要是叙述治疗原则,其中包括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按摩和温浴等等,而以药物占主要地位(其实,从内经全部内容来看,在治疗方法上,占主要地位的,不是药物而是鍼灸;只因到了后来,药物疗法盛行,应用针灸的较少,所以明代李念莪编辑内经知要在治则篇中就只着重吸取了药物疗法方面的材料)。因此,我在这里,也就只好把重点摆在药物疗法上面了。  相似文献   

7.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部分条文对水液代谢疾病的治疗与辨证颇具现实意义,其以五脏为纲,将病症进行归类分析的条文为水液代谢病从脏腑辨证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通过对《内经》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的研究,阐述“病机十九条”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及其独特之处,得出肺、脾、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等均来源于《内经》理论.  相似文献   

8.
择宜而居     
佚名 《家庭医药》2014,(9):59-59
看《山海经》,可以看出那时的人已经有了“江山之南楼为先”的择居习俗。这种习俗观念,是与《内经》“法于阴阳”的养生原则一致的。《山海经》反映了早期人们的朴素阴阳观。书中每以阴阳说明环境方位。如“阳华之山,其阳多金玉,其阴多青雄黄”;“北嚣之山……其阳多碧,其阴多玉”。  相似文献   

9.
从《黄帝内经》看衰老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老是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阶段,《内经》认为女子“五七”35岁,男子“五八”40岁,是人体由盛转衰的时期。笔者通过对《内经》及历代医家关于衰老的论述,以及现代研究成就的初步探讨,提出衰老的性别差异,不仅衰老时间上有差异,而且衰老的机制及征象也不同。因而,揭示衰老的干预措施也应因性别的不同而异,才能取得更为有效的抗衰防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内经》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知识和医疗经验,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对中医学今后的提高和发展,仍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研究它有个思路与方法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谈几点体会。一.通读原文,把握总体攻读内经原著,实为研究《内经》的首要一环。所谓攻读原著,就是要对《素问》、《灵枢》凡一百六十二篇(现佚《素问》七十二、七十三两篇,实共存一百六十篇),必须逐篇逐句攻而读之,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全貌,将一部《内经》了然胸中。诚然,《内经知要》  相似文献   

11.
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与医疗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他是建立在与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古代朴素自然观,方法论和科学观的基础上,并以古代自然哲学的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作为认识论依据,结合《内经》作者的长期实践经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尤其与老子的哲学思想更有血源根基式的联系。从《内经》一书内容来看,都是由其哲学观援引进来,贯注进去。所以,一般我们中医的形成起源于《黄帝内经》,而追溯其源,则中国古代的朴素辩证法,堪为其鼻祖。而老子的《道德经》对中医的影响的确是起了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但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与束缚,使之发展缓慢,与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中医在当代正面临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作为中医学现存最早的典籍《黄帝内经》一书的理论,如何在现代科学技术飞快发展的今天,能冲破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使之焕发出青春,是我们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眼针疗法的理论根据是经络学说。十二经脉除肺、肾、心包、脾以外有八条经脉以眼为集散之地。然而.经络有表厦关系,因此十二经咏直接、间接都与眼有密切关系。《内经》也有很多条文提到经络与眼的关系,例如:“五脏六腑三百六十五络皆上通于目……”之类不胜枚举。但通过看跟察病而诊断病情是后汉名医华佗首先提出来的,谓之“观眼识病”。  相似文献   

13.
指出《内经选读》中三则注释或断句有误的条文,参考古今注家注释及部分辞书,从词语属性、词组结构、语法体例及全篇大义等几个方面对原注作了纠正。  相似文献   

14.
《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性著作,不仅构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而且奠定了中医基本学术思想。为什么《内经》在当时科学技术水平限制下能取得如此重大的学术成就?为什么《内经》具有如此强盛生命力,其所确定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至今已历二千年,但仍  相似文献   

15.
从内经的时间医学观察恶性肿瘤的节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疾病的发生及其发展变化是有其规律的。《内经》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认为正气的盛衰是有一定时间规律。由于各年间运气的变化,一年中四季的变迁,一月间月亮的  相似文献   

16.
将古今医家对"凡十一脏取决于胆"的理解分成两种观点,一是承认"十一脏取决于胆"是《内经》原文;一是认为此句非《内经》原文,而是衍文或误字.对此句的理解不必拘泥于原文,可以从强调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来理解."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是"脏腑功能孰为贵"众多不同说法的"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7.
《内经》衰老机理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系统整理《内经》有关衰老理论,发现《内经》已经认识到衰老是有物质基础的,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主要是机体消耗过多,以及有害物质蓄积所引起,这一点与现代对衰老机理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探讨《内经》衰老机理,对于防治衰老及延年益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养生即保养生命的意思,又称摄生、卫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作为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的发展基础。《内经》认为,养生是为了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形与神的和谐、脏腑气血阴阳的和谐,藉以维护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内经》中关于养生的内容十分丰富,而顺应自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效法自然界  相似文献   

19.
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素问今释》一书向世了。本书作者为了帮助国内有志于探索中医学术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内经》的理论,解决通读《黄帝内经素问》原著的困难,而编写此书作为学习和研究《内经》的参考。 本书对《内经素问》八十一篇进行了全部’解释。所编写的体例,分题解、提要、原文、注释、语释、讨论六项。题解、提要着重说明命题的含义及全篇主要精神,以便得其要领。注释包括词句解释、错简校订、难字读音析  相似文献   

20.
<正>他从小酷爱医学、文学,精于《内经》研究,20多年前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讲课,传播健康资讯;他不吃精米精面、只吃五谷杂粮、每晚按时"冬眠"、休息时宁愿跪着也不坐着;他花费十余年时间收集总结民间偏方,却愿意分文不取造福世人……他就是本期快乐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