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8例鼻腔鼻窦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其中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 16例,低度恶性骨肉瘤 1例,腺样囊性癌5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2例,血管外皮瘤 3例,鼻腔混合瘤恶变1例.均在鼻内镜下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肿瘤.术后19例加放射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4年以上的24例无局部复发;1例低度间叶组织肿瘤,3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1~2年后出现鼻腔复发,再次行同类手术,术后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出现广泛脑膜侵犯死亡.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内镜或内镜辅助下可以切除部分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且创伤小,避免了颜面部瘢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24例中,鼻侧切开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18例,颈外动脉结扎上颌骨大部分切除术2例,上颌窦根治术径路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颅面联合径路前颅底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2例,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4例;单纯手术14例,手术加术后放疗8例,手术加放疗和化疗2例,其中1例加免疫治疗(IL-2和IFN)。结果:24例患者中随访22例,失访2例,3年生存率为54.5%(12/22),5年生存率为31.8%(7/22)。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早期诊断、根治性手术切除能提高本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报告鼻腔鼻窦非上皮源性恶性肿瘤7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平滑肌肉瘤1例.因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罕见,故易误诊,其中1例因高度疑为此病,经病检证实,及时准确切除了瘤体,术后存活5年余;恶性神经鞘瘤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检,诊断平滑肌肉瘤则需结合免疫组化检测,随免疫组化的开展,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已有提高,前三者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则可先化疗再局部放疗.  相似文献   

4.
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不高,据Lewis等统计占全身癌肿的2%。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原发于鼻窦者约占70%。其中以上颌窦为最多见,约占全部鼻窦癌肿的80~85%。鼻腔鼻窦的恶性肿瘤大多为鳞癌,其次是腺癌,肉瘤和恶性黑素瘤等均较少见。因此,在鼻腔和鼻窦恶性肿瘤治疗中,上颌窦癌的治疗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鼻腔鼻窦肿瘤的早期症状常隐蔽不显,故当患者就医时大多已至晚期,从而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现今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尚无统一的方式,但大体上可归纳为手术切除、放疗,或手术与放疗、化疗和免疫疗法并用的综合治疗。为了能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和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窥镜手术切除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的适应证、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鼻内窥镜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4例,其中低分化鳞癌1例、黏液表皮样癌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型)1例、乳头状瘤恶变1例.其中2例行术后放疗,1例行术后化疗,1例未行放疗及化疗.结果术后随访2.5~ 7年,平均4.3年,患者均健在.其中1例生存5年,因术后3年局部复发,再次行内窥镜手术.结论经选择的鼻腔及鼻窦早期原发性或复发性恶性肿瘤,可经内窥镜手术彻底切除,术后配合放疗或化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其优点是损伤小、恢复快、无面部瘢痕,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6.
软骨肉瘤是起源于向软骨细胞分化的间叶细胞的一种软组织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下肢、上肢、躯干等部位,原发于鼻腔、鼻窦的软骨肉瘤仅占鼻腔鼻窦及鼻咽部非上皮性肿瘤的4%[1]。临床上多采用鼻外径路广泛切除。我科1999~2004年经鼻内镜切除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临床和病理诊断为鼻腔鼻窦软骨肉瘤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3~46岁,主要症状有鼻塞,头痛。均行CT和内镜检查。鼻腔冠状位CT扫描显示肿瘤主要侵及上颌窦和部分或全部筛窦,同时侵及蝶窦1例,侵犯鼻中隔4例。病理学分级[2]:Ⅰ级4例,Ⅱ级1例,Ⅲ…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提高本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17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单侧鼻塞,涕中带血,头痛;病灶位于鼻腔外侧壁和鼻中隔。17例患者中1例放弃治疗,2例行单纯放疗,14例行手术治疗,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4%和22.2%。患者死亡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高,易复发和转移,预后差,临床上尽早确诊。广泛彻底手术切除肿瘤,并辅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为内翻性乳头状瘤恶变5例,上颌窦癌2例,筛窦癌3例,恶性黑色素瘤11例,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神经内分泌癌2例,肌上皮癌4例,鼻腔软骨肉瘤2例,腺样囊性癌3例,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肿瘤切除术,其中32例术后采用放化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5年,其中22例随访1~3年,随访3年以上者18例。4例患者术后6个月~2年症状复发,再次行鼻内镜手术后疗效满意;3例术后出现颈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行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因无手术指征而行放、化疗;4例出现远处转移;8例死亡;其余21例在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鼻内镜或鼻内镜辅助下手术切除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切实可行,但必须严格选择适应证,辅以术后综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48例鼻腔鼻窦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肉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鼻腔鼻窦肉瘤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鼻腔鼻窦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鼻腔鼻窦纤维肉瘤4例,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3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5例,骨肉瘤2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黑色素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浆细胞肉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5例,嗅神经母细胞瘤5例,血管肉瘤3例,综合治疗后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6.7%,35.7%。结论:鼻腔鼻窦肉瘤不易明确诊断,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对肿瘤易复发及全身转移者,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少见,而且病理类型繁多。针对单一病理类型的多中心的研究缺乏。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治疗通常以手术为主,辅助以放疗,化疗作用有限。鼻-鼻窦恶性肿瘤的总体预后不佳。本文总结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特别是内镜经鼻手术在切除鼻腔鼻窦颅底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以及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的进展。介绍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评估和治疗策略以及随访的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1980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例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6例病人的共同临床表现均为局部肿块合并或不合并肿块引起的功能障碍。病理表现为轮辐状排列的纤维母细胞,混杂有其他多种细胞成分,细胞有明显的异型性。6例病人均接受了局部扩大的手术切除,术后3例病人复发,其中2例死于颅内转移。1例有可疑胸壁转移,行局部放疗和手术切除。1例无瘤存活。1例术后失访。结论 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在临床上少见,易于与其他肿瘤混淆;其临床特点是容易复发,容易转移;预后差。因此,对病情反复的可疑头颈部肿瘤病人应警惕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可能。对确诊为头颈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人应行扩大的手术切除和放疗,术后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2.
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6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髓外浆细胞瘤(Extra-medullary Plasmacytoma,EM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0年来收治的3例鼻腔、2例鼻咽、1例鼻窦EMP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6例病人中3例鼻腔EMP病人单纯手术治疗,2例鼻咽部EMP病人行单纯放疗,1例鼻窦EMP病人手术后放疗。随访2~11年,其中1例鼻咽部病人放疗后6年死于肺部感染,1例鼻窦EMP病人于放疗1年后失访,其余4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EMP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依据临床和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放疗和手术是治疗EMP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11例诊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1998-2010年收治的11例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0例,非典型类癌1例.参照Kadish分期本组患者A期2例,B期6例,C期3例.治疗方法采取单纯手术1例,单纯放疗1例,单纯化疗1例,放疗+化疗2例,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结合术后放化疗)6例.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至12年,综合治疗的6例中1例3年后死亡,1例4年后死亡,1例无瘤生存12年,另2例无瘤生存8年,1例仍在治疗随访中.其他治疗方案的5例中4例1年内死亡,1例1年半后死亡.结论 本病治疗并无统一方案,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是较合适的治疗方案.神经内分泌癌易复发,预后较差,早期的准确诊断和综合治疗是提高本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累及颈动脉的复发恶性肿瘤有效的诊治方法.方法 首先明确肿瘤复发部位是否进行过手术和(或)放射治疗,再根据增强CT和(或)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评估复发灶与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以及颈内、外动脉的关系;对于双颈复发病例,需了解复发灶与颈内静脉的关系;对于颈根部复发病例,需评估复发灶与甲状颈干、椎动脉的关系.根据CT和(或)CTA的结果和患者的全身状况确定能否耐受手术,对不同的复发病例进行不同的处理.本组23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患者中喉癌复发8例,下咽癌复发10例,甲状腺癌复发2例,扁桃体癌复发1例,腮腺癌复发1例,下咽颈段食管肉瘤复发1例.23例患者经术前评估,7例患者行对症(包括止痛)、姑息放疗和化疗,16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7例姑息治疗患者皆在6个月内死于复发肿瘤出血、全身衰竭或肺部转移.16例手术病例中,14例肿瘤肉眼下完全切除,2例动脉壁上有残留;其中8例术前有颈部疼痛,手术后7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减轻.2例患者于术后1周因颈部感染大出血死亡,2例手术8个月后死于肺部转移,1年后死于颈部局部复发3例,2年后死于肺部转移2例,死于颈部局部复发和心脏病各1例,其余5例健在.结论 CT和(或)CTA是累及颈动脉的复发恶性肿瘤术前评估的可靠方法,根据CT和(或)CTA部分病例选择地进行手术治疗是可行的,并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颅沟通瘤的手术治疗方法,以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方法上颌、鼻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1例,其中鳞状细胞癌8例,乳头状癌2例及脑膜瘤1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4例为鳞状细胞癌,1例为恶性嗅神经上皮瘤;鼻锥额骨转位切除1例为鼻颅沟通脑膜瘤。结果17例患者中,2例脑膜瘤患者中的1例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部分肿瘤未能切除,另1例完整切除术后7年无复发迹象;15例恶性肿瘤患者,经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10例,术后1年余死亡1例,存活3年以上7例,5年以上5例;颅面联合入路5例,术后6个月余死亡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4例,5年以上2例。全部病例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结论上颌鼻锥转位合并额或颞下入路是切除鼻颅沟通瘤的最佳入路,鼻锥额窦前骨壁转位适于切除额窦发育良好颅内侵犯较局限的鼻颅沟通瘤,颅面联合入路适于面骨被累的鼻颅沟通瘤。  相似文献   

16.
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外耳道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耵聍腺源性恶性肿瘤手术病例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5年以上11例,随访3年以上2例,其中失访4例,无瘤生存7例,复发死亡2例。结论 对耵聍腺源性的恶性肿瘤,应早期行局部扩大或根治手术。放疗可作为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对所有病例应进行长期随访。对腺样囊性癌病例,尤其应注意肺部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咽旁间隙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颈部B超及CT扫描,3例行增强MRI检查;均行颈侧入路切除肿瘤,其中2例同期行同侧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3例术后行放射治疗;术中快速病理、术后常规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5例中恶性神经纤维瘤1例,恶性神经鞘膜瘤1例,腮裂癌1例,未分化癌1例,滑膜肉瘤1例;术前B超、CT、增强MRI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边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的选择;5例术后随访,3例随访1年内无复发,1例随访3年后死亡,1例半年后失访。结论 咽旁间隙恶性肿瘤组织类型复杂多样,预后差,颈部B超、CT扫描、增强MRI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帮助,选择合适入路肿瘤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综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很关键。  相似文献   

18.
蝶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总结蝶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蝶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脑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于下丘脑功能衰竭1例;术后面瘫3例,尿崩3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其中脑膜瘤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影像学上未见肿瘤复发,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只要熟悉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应用显微技术,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