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癫痫临床特点,发病机制。方法:对60例脑梗死后癫痫发生率、发作时间、发作类型与发病机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发现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和病灶部位及梗死发作时间有关,皮层受累更易引起癫痫;癫痫发作和病灶大小及严重程度无肯定关系;早发性癫痫与脑水肿及脑代谢异常有关,迟发必癫痫与瘢痕形成癫痫灶有关。结论:脑梗死后癫痫常发生在半年内,早期治疗多可缓解,对迟发必癫痫应坚持长期规则服用抗癫痫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以及脑血管病和继发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4例脑血管疾病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约6.73%,发作类型中,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的发生率最高,在发作时间方面,早发性多于迟发性,脑出血比脑梗死多,皮质病变继发癫痫的发生率高于皮质下病变,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都能取得较好疗效。结论:继发性癫痫通常发生在脑血管病的初期,脑血管病的类型及病灶部位都会对其发病率产生重要影响。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治疗,通常都可取得较明显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病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5月接收的12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卒中后癫痫的发生率为14.63%(120/820),继发癫痫的时间及卒中类型根据发作时间不同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82例在2周内发病,38例在2周后发病,82例早发型癫痫发作中,28例脑梗死,40例脑出血,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迟发型癫痫中,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结论:早期癫痫与卒中后早期病理生理变化的基础有关,应根据发作类型使用抗癫痫药物,采用单一药物逐渐增加剂量达到稳态有效血浓度进行治疗。而迟发性癫痫大多数是由中风囊瘢痕机械刺激导致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脑电图(EEG)或视频脑电图改变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对60例确诊为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患者的EEG或视频脑电图及临床表现、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早期发作占76.7%,发作类型以强直一阵挛发作为主;迟发性发作占23.3%,发作类型以部分发作为主。早期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普遍慢活动基础上局限性慢活动明显及痫样放电;迟发性发作脑电图主要表现为痫样放电。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与病灶部位密切相关。结论脑电图或视频脑电图在脑梗死继发癫痫发作的诊断及癫痫灶定位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风后迟发性癫痫是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病,是患者在中风急性发病2周后的癫痫发作,发病机制可能与局部缺血和代谢产物积累引起脑电异常活动有关。临床西药治疗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毒副反应强,笔者根据中风后痰瘀阻络的机理,自拟化瘀定痫方治疗中风后迟发性癫痫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表现和特点。方法:分别对109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的卒中性质、卒中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早发性癫痫患者以出血性脑卒中和全面性发作癫痫为主,迟发性癫痫患者以缺血性脑卒中和部分性大作癫痫为主,病灶位于脑叶区域的脑卒中继发癫痫发病率明显高于皮层下。结论:早发性卒中继发癫痫较易控制,迟发性卒中继发癫痫则需要进行长期、规范的药物治疗,以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7.
中风患者在发病2周后癫痫发作,称为中风后迟发性癫痫,是中风急性期、恢复期常见的并发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部分病人疗效欠佳。我们根据中风后痰瘀阻络的机理,自拟通络定痫汤治疗中风后迟发性癫痫2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1.1 本组26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2~66岁,平均61岁;病前均无癫痫发作史;有高血压病史20例,有冠心病病史11例;经CT、MRI检查,诊断为脑梗死16例,脑出血10例。1.2 发作的类型和时间 所有病人均有典型的癫痫发作和脑电图异常。根据新的国际分类标准判断:全身性发作12例,部分性发作10…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0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79例,按照脑梗死后是否出现早发性癫痫可分为观察组(发病)及对照组(未发病),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随访12个月,跟踪治疗结果。结果:脑梗死79例中发生早发性癫痫者12例(15.19%);观察组梗死部位分布、电解质紊乱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患者经对症药物治疗,12例均未复发。结论:脑梗死病灶分布及电解质紊乱与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发作有关,持续监测脑电图,并给予有效药物治疗,可降低癫痫复发。  相似文献   

9.
国内报告6.5%.14.5%,国外为2%.17%,可能与病变部位、程度及观察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组的发病率为9.8%,与文献报道相符。脑梗死后癫痫的诊断标准为:梗死后2星期内出现的癫痫发作称为早期癫痫发作。2星期后出现的称为晚期癫痫发作(或迟发性癫痫发作)。本组早期癫痫发作24例(40.0%),晚期癫痫发作36例(6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脑电图表现。方法 对 12 0例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患者的病因、临床发作类型、好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7例有明确病因 ,分别为脑血管病 59例 (脑梗死 41例 ,脑出血 18例 ) ,脑肿瘤 2 1例 ,脑外伤 7例 ,脑萎缩 10例 ;临床发作类型为部分性发作 78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2 7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51例 ) ,全面性发作 3 8例 ,不能分类的发作 4例 ;脑电图正常 17例 ,异常 10 3例 ,异常脑电图主要表现为低至高幅慢波增多 ,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分布 ,其中 18例出现散发或阵发性的尖波 ,棘波或尖慢、棘慢复合波。结论 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大部分病因明确 ,脑血管病 (脑梗死、脑出血 )、脑肿瘤是老年人迟发性癫痫发作的主要原因 ,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 ,颞叶和额叶为多发部位 ,脑电图异常率高 ,痫样放电阳性率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为临床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5年-2013年期间收治的840例脑卒中患者中的58例脑卒中后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在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类型和病灶部位等方面的临床特点。结果:脑卒中后癫痫患者中,早发型癫痫(83.3%)发生率明显高于迟发型癫痫(16.7%);癫痫发作类型中缺血性脑卒中以部分性发作为主,出血性脑卒中以全身性为主;病灶部位皮质部位的病变(59.1%)多于皮质下部位的病变(40.9%)。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以早期常见,皮质部位为主,其发病率与脑卒中类型相关,根据临床发病特点指导临床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生率,研究急性脑血管病的性质及病灶部位等与癫痫发作时间、类型和频率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后首次发作癫痫者84例,分别对其急性脑血管病性质、急性脑血管病部位、发作类型、发作时间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84例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中男性55例(65%),女性29例(35%);全面发作53例(63.1%),部分发作31例(36.9%);早发癫痫36例(42.9%),迟发癫痫48例(57.1%);皮层病灶继发癫痫51例(60.7%),皮层下病灶继发癫痫33例(39.3%)。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与急性脑血管病部位、性质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与发作类型及性质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男女发作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后癫痫的发生率高于脑梗塞后,脑出血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多于脑梗塞后早发性癫痫发作,脑梗塞与脑出血后晚发性癫痫发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l532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症状性癫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脑血管病变后症状性癫痫构成情况、发生时间、发生部位、类型及治疗转归。结果脑血管病变后患症状性癫痫者118例,发生率7.7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症状性癫痫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73例,不同脑血管病后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病发生后,首次症状性癫痫发生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2周内发生率最高;脑血管病发生部位对症状性癫痫发生率影响显著(P〈0.05),以皮质区发生率最高;不同类型脑血管病变相同区域症状性癫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性癫痫发生类型以全面发作和部分发作为主,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最低,全面发作与部分发作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血管病类型全面发作及部分发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性癫痫患者均给予安定及苯巴比妥控制症状,迟发性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治疗,其中82例患者首次发作控制后未反复,未给予抗癫痫治疗,其中13例患者于1a内死于复发或脑疝;23例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结论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等具有一定特征性、规律性,应据脑血管病发生部位、类型等给予密切观察,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据临床症状等选择合理、个性化癫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 532例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症状性癫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脑血管病变后症状性癫痫构成情况、发生时间、发生部位、类型及治疗转归。结果脑血管病变后患症状性癫痫者118例,发生率7.70%,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症状性癫痫4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变发生73例,不同脑血管病后发生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脑血管病发生后,首次症状性癫痫发生时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2周内发生率最高;脑血管病发生部位对症状性癫痫发生率影响显著(P<0.05),以皮质区发生率最高;不同类型脑血管病变相同区域症状性癫痫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性癫痫发生类型以全面发作和部分发作为主,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率最低,全面发作与部分发作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脑血管病类型全面发作及部分发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症状性癫痫患者均给予安定及苯巴比妥控制症状,迟发性癫痫患者给予抗癫痫治疗,其中82例患者首次发作控制后未反复,未给予抗癫痫治疗,其中13例患者于1 a内死于复发或脑疝;23例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癫痫。结论脑血管病后症状性癫痫发作时间、类型等具有一定特征性、规律性,应据脑血管病发生部位、类型等给予密切观察,在原发病治疗基础上,据临床症状等选择合理、个性化癫痫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邹志平  刘远静 《中医药导报》2007,13(7):44-44,48
目的:观察脑梗死继发癫痫临床疗效并进行脑电图分析。方法:对脑梗死继发性癫痫64例患者观察梗死部位与癫痫发作类型、首次发作时间、治疗预后并进行脑电图分析。结果:脑叶梗死6例(62.5%),基底节区梗死10例(15.6%),腔隙性梗死6例(9.4%),多发性梗死8例(12.5%),全面性发作16例(25.0%),单纯部分性发作36例(56.2%),复杂性发作12例(18.8%)。经抗癫痫药物治疗后所有病例均控制了癫痫发作,其中溶栓病例疗效优于其他病例。结论:脑梗死继发性癫痫皮层病灶明显多于深部病灶,以单纯部分性发作多见。首次继发性癫痫发作时间多在脑梗死急性期。超早期溶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患者发病机制与EEG的潜在关系。方法本文通过对我院36例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分析,结果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早期发作和晚期发作的发病机制不同,发作类型上,主要以部分性发作、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以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为主。结论脑电图是反映全脑功能的一个较好指标,它对于预测癫痫发作是否发生和病情变化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系统评价脑卒中后癫痫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临床对该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借鉴。方法:由两名检索人员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6年4月25日。全面搜集脑卒中后癫痫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两名评价者依据本荟萃分析的纳入及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篇文献纳入到本研究,共纳入3423例研究对象,其中脑卒中发生癫痫439例,脑卒中后未发生癫痫29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颅内压增高、多脑叶病灶、脑出血、脑梗死、电解质紊乱、病灶累及皮质与脑卒中癫痫的发病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0.3(0.15,0.61)、6.36(4.75,8.51)、1.54(1.24,1.93)、0.61(0.49,0.76)、0.23(0.14,0.37)、5.04(4.02,6.32)。结论:脑卒中后癫痫的发病与颅内压增高、多脑叶病灶、脑出血、脑梗死、电解质紊乱、病灶累及皮质有关,可为临床脑卒中后癫痫的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患者在脑卒中后引发癫痫的原因以及类型,并探究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32例属于癫痫全面发作,占64%,18例属于癫痫部分发作,占36%;29例属于早发性癫痫,占58%,21例属于迟发性癫痫,占42%;27例属于皮层病灶继发型癫痫,占54%,23例属于皮层下病灶继发性癫痫,占46%。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是继发性癫痫发作的原因之一,脑卒中后引发的癫痫以早发性全面性发作类型为主,脑卒中病灶部位和继发癫痫的类型具有关联性,因此,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病情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脑卒中后引发的癫痫,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控制病情减少癫痫发作次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基础抗癫痫药外联合使用癫痫宁片对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1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73例(脑梗死629例,脑出血244例)中继发癫痫患者76例纳入研究。将76例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卡马西平或丙戊酸钠),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癫痫宁片。随访6个月。观察记录脑卒中继发性癫痫的发生时间。以癫痫发作频率及次数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发生率为8.71%,脑出血继发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脑梗死继发癫痫发生率(P0.05)。早发性癫痫发生率为67.1%,显著高于迟发性癫痫的发生率32.9%(P0.05)。观察组疗效等级显著高于对照组(Z=2.977,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基础抗癫痫药外早期联合使用癫痫宁片可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从而可能对脑卒中的预后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 70例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 ,就其癫痫的发生时间、发生率、发生类型、发生机制以及治疗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认为癫痫发作常常出现于脑卒中早期 ,且多为首发症状 ,其发生率高 ,约占同期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7.8% ,占同期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 9.8% ,其发作形式多表现为强直 -阵挛发作和部分性发作 ,其发生机制早期多与缺血、缺氧、水肿有关 ,后期多与血红蛋白、铁、铁蛋白等构成病灶的刺激有关 ,经应用脑卒中药物及抗癫痫药物治疗后 ,绝大多数患者均可较好控制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