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与操作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对安全操作行为的认知和实施情况,针刺伤发生率及有关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家医院209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对针刺预防知识及安全操作行为认知程度不高;在过去的6个月内有132人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64.39%,人均刺伤1.97次;结论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加强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规范各项操作行为,加强防护管理及针刺废物处理的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措施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同时由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繁重,节奏紧张,在执行护理操作中,经常发生被缝合针、刀剪等锐利器械刺伤,如乙肝、丙肝、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等,可直接通过皮肤损伤处直接感染。因此,通过本院手术室23名护士两年来锐器损伤的调查分析,制定并实施较完善的防护措施,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3.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及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各种注射、输液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然而,就在这大量的日常护理工作中,由针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险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本院护理人员锐器伤现状进行调查,为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行为以及制定职业防护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5月,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本院全体护理人员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及访谈。结果被调查的307名临床护士中,231人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75.2%,其发生针刺伤415次,发生密度1.27次/(人·年),不同工作年限和职称的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锐器伤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主要是整理用过的针头及注射器(22.17%)、将使用过的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7.83%)。锐器伤涉及的主要医疗器具是一次性注射器(42.89%),以普通病房为主(24.82%)。不同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对于防护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掌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01),护理工作年限1年和10年的护理人员对做注射治疗需要带手套的相关知识相对缺乏,而对于血源性疾病针刺伤暴露后的预防措施,低年资护理人员具备较完备的知识,说明低年资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较高年资护理人员丰富。结论临床护士面临针刺伤职业危险,防护意识淡薄,应强化"标准预防"理念的教育、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完善操作规程并规范操作行为,减少临床护士针刺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伤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和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通过对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医院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士被针刺伤的情况,加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方法]采用问卷方法调查护士在治疗操作环节中被针头刺伤的有关情况。[结果]被调查的123名护士中,111名曾发生过针刺伤。[结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应增强护士职业防护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相似文献   

7.
许翠娴 《全科护理》2013,(34):3249-3250
[目的]了解导致临床护士针刺伤高发的各种危险因素,为制定、落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减少锐器刺伤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方式调查95名护士2011年9月-2012年9月期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结果]护士对导致针刺伤的危险因素普遍存在认知不足及针刺伤发生后的应急处置不规范,如针刺伤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上报不重视及伤口应急处理不当,护理操作不规范等.[结论]护士是医疗工作中针刺伤的高危群体,应制定、落实诸如加强护士的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护理操作等相应的多层次防护措施,规避针刺伤的危险因素,减少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07年3月,我们对382名临床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旨在了解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确保护理人员安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教育与建议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前后护士针刺伤发生情况的变化,了解护士针刺伤防护知识教育的作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针刺伤防护知识培训前后,全院临床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结果针刺伤防护教育后,护士年人均针刺伤人次较教育前降低4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伤防护知识的教育是减少护士针刺伤害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锐器损伤防护意识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护士遭遇职业损伤后防护意识的认识程度.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40名不同学历在职护士日常操作中针刺伤后的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 236名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受过不同次数的利器损伤,其中仅3人接受过防护意识的培训教育,但是无1人能采取完善的防护措施.结论护理人员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利器损伤防护意识比较薄弱,护理管理层对在职护士应加强职业损伤防护意识的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1.
12.
针刺伤是一种累及皮肤深部,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导致医护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危险的传播途径之一[1]。据报道[2],我国约有70%~80%的临床护士受到过针刺伤。因此,临床护士提高对针刺伤危害性的认识,加强个人防护,维护自身健康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和积极抢救的主要场所,由于手术室工作和环境的特殊性,手术室护士因其职业损伤带来的危害应引起护士和管理者们的重视。本文就本院手术室的具体情况,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损伤和防护,以加强护士自身防护意识,降低职业损伤危害。  相似文献   

14.
总结急救中心护士的职业伤害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护理风险以及身心疲劳等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急救中心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刺伤属于一种比较常见而且极易发生的职业伤害,临床科室收住的病患中血源性感染的患者较多,如乙肝患者、隐性梅毒患者、艾滋病患者、尖锐湿疣患者等。护士频繁地为患者注射、输液、采血等,在工作中一旦被患者的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发生血源性感染的疾病传播性极高。因此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保护护理人员健康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防护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敬 《当代护士》2008,(7):9-11
综述了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的新进展,从针刺伤的危害、原因、针刺伤后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以及针刺伤的防护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的认知程度和防护行为,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方法:对520名高危科室的护士采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防护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研究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各科室间护士防护认知及行为情况.结果:护士对针刺伤危害及防护认知和行为都在中等以上水平,针刺伤防护认知与防护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不同科室间护士的防护认知与行为得分不同.结论:建立健全长效防护机制和保障体系,强化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护士被针剌伤引起的血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针刺伤发生现状,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39名工作3年内的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低年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为72.6%,不同工作年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伤发生后上报率低(7.9%),且护士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改变。结论:应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加强护士暴露后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9.
总结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认为导管室护士职业危害与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身心疲劳等有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可减少或消除其职业危害,避免或减少各种有害因素对导管室护士身心造成伤害,提高导管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确保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监测分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士的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急诊护士针刺伤的职业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