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新蝶呤(Npt)、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21例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59例(阿托伐他汀剂量20mg/d),强化治疗组62例(阿托伐他汀剂量8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1周Npt、MMP-9水平;比较两组1周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普通治疗组1周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Npt、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4h两组血清Npt、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普通组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血清Npt、MMP-9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两组Npt、MMP-9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强化组下降幅度大于普通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ACS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其作用可能与降低Npt、MMP-9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早期预后。方法选择入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阿托伐他汀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1,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双侧颈动脉B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对伴有颈动脉斑块的脑梗死患者测量斑块面积及斑块Crouse积分,并在治疗6个月进行生活自理量表(ADL)评分。结果 (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个月后比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RP的水平降低(P均<0.05),对照组CRP水平也比其治疗前降低(P<0.05),但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前TC和LDL-C及CRP水平降低(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治疗1个月后TC、LDL-C和CRP水平降低(P均<0.05),但治疗3个月后CRP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1个月后与治疗前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比其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IMT均降低(P均<0.01);两组斑块面积在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3个月后Crouse积分较其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均降低(P均<0.05)。(3)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ADL评分增加(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早期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降脂和抗炎的作用,并能稳定或逆转颈动脉斑块,改善患者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考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者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Ⅰ~Ⅱ期23例,Ⅲ~Ⅳ期22例)和20例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及血清中MMP-9、bFGF的含量,同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内异症组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患者腹腔液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期内异症组血清中MMP-9、bFGF含量均明显高于Ⅰ~Ⅱ期内异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MP-9与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协同作用。MMP-9、bF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中高表达,为异位内膜的"侵袭"与"血管生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两组,各44例.米非司酮组治疗药物采用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组则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的差异;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左炔诺孕酮组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效果高于米非司酮组(P<0.05);左炔诺孕酮组用药之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轻微,和米非司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左炔诺孕酮组血清学相关指标CA125、PGF2α、MMP-9改善幅度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左炔诺孕酮组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激素水平以及血清学相关指标,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理想治疗药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雌激素(E2)、促卵泡生成素(FSH)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兰考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入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两组E2、FSH、MMP-9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E2、FSH、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E2、FSH、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三烯酮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FSH、E2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对冠心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8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90例,两组均联合规律运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脂血压水平、ba PWV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结果:瑞舒伐他汀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阿托伐他汀组为8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脂水平变化比较无明显差异,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HDL-C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ba PWV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ba PWV水平较基线值均有显著下降,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ba PWV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阿托伐他汀组为3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规律运动治疗冠心病疗效显著,能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动脉僵硬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早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76例AMI患者分为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 mg/d,n=101)和非他汀组(n=75),入院后和治疗4周后分别测定血清MMP-1和MMP-9水平,同时测定血脂.另设健康对照组(n=70)与之比较.结果: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非他汀组血清MMP-1、MMP-9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P<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MMP-1、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01);非他汀治疗组4周后MMP-1、MMP-9水平无变化,与他汀治疗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01).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及非他汀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01).他汀治疗组与非他汀治疗组1个月及1 a时,2组终点事件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减少AMI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基质成分降解,稳定斑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骆黎  徐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5):524-52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血脂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21例)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分为B组(10 mg组,25例)和C组(20 mg组,22例),B、C组每晚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20 mg;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血脂、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3组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其斑块面积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B、C两组TC、TG、LDL-C、HDL-C、hs-CRP、MMP-9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C、TG、LDL-C、hs-CRP、MMP-9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一定程度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以20 mg剂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MMP-9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0.
李瑞娜 《中外医疗》2013,32(11):116-117
目的探讨两种他汀类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MMP-9和CRP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AMI患者66例。随机平均分为辛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血浆MMP-9和CRP的浓度。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辛伐他汀组、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MMP-9和CRP的浓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前MMP-9和CRP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MMP-9和CRP的浓度均低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AMI患者MMP-9和CRP水平,瑞舒伐他汀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陈氏内异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大鼠异位内膜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陈氏内异丸治疗EM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陈氏内异丸高、中、低剂量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剂量分别为7.2、3.6、1.8 g.kg-1.d-1),丹那唑组(剂量为36 mg.kg-1.d-1)。复制EM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分别给予陈氏内异丸高、中、低剂量药液及丹那唑混悬液、蒸馏水等灌胃治疗4周。末次给药1周后剥取大鼠内异病灶组织检测MMP-2、MMP-9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MMP-2及MMP-9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中药各剂量组和丹那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MMP-2及MMP-9表达强度显著低于中药中、低剂量组及丹那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与丹那唑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氏内异丸治疗EMs的作用与其能有效抑制大鼠异位内膜组织异常升高的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hs-CRP、MMP-9和TIMP-1的影响。方法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倍他乐克、硝酸异山梨酯、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和TIMP-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为71.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s-CRP和MMP-9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或P〈0.01);TIMP-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治疗UA患者方面具有良好疗效,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及提高TIMP-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方法 接受PCI的1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56例、中等剂量组57、高剂量组54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40 mg和60 mg,每晚饭后口服.于术前和术后4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结果 低剂量组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MMP-9手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1),但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中、高剂量组TIMP-1水平术后4周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1),中高剂量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减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呈剂量依赖性,以中等剂量(40 mg/d)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 ~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冠状动脉狭窄50%~70%的冠心病患者(未植入支架)42例,随机分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组(20、40 mg)(阿托伐他汀组,n=19)和小剂量阿托伐他汀(5、10 mg)+依折麦布(10 mg)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3),检测并分析12周内的血脂指标、肝肾功能、肌酸激酶及血清MMP-2、MMP-9和MMP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12周时阿托伐他汀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1.94±0.49)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7.82%;联合治疗组的LDL-C为(1.92±0.54) mmol/L,较治疗前下降38.26%;两组间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阿托伐他汀组血清MMP-2和MMP-9水平在12周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IMP-1则明显升高。结论 单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以及联合使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的降脂效果相似,但联合治疗未能降低血清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韩英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838-83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混合性高脂血症80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组晨起口服苯扎贝特200 mg,晚上睡前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晚一次顿服。观察两组用药8周后血脂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TC,LDL-C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联合组TG,TC,LDL-C显著降低,(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总有效率联合组为77.5%,对照组为67.5.0%,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苯扎贝特给药对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确切。但应注意掌握适应症和服药方法,尽可能减少联合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李强  凌芳  聂德云  熊涛 《重庆医学》2012,41(16):1598-1600,1603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7(IL-1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影响,观察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消退作用。方法 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n=68)和颈动脉易损斑块组(n=68)。抽血检查后再随机分为小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10mg/d,口服)和大剂量组68例(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斑块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回声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中血脂及血清hs-CRP、IL-17和MMP-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及4周,大剂量组中血清LDL-C、TG、TC水平均低于小剂量组(P<0.01),治疗后4周,大剂量组血清hs-CRP、IL-17和MMP-8均低于小剂量组,且大剂量组下降幅度均大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6月,两组IMT值和斑块厚度较治疗前降低,且大剂量组两项指标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组低回声斑块回声增强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调脂治疗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具有更强的抗炎作用,可逆转、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斑块患者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就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持续治疗24周,B组患者则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持续治疗4周,再改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20周.分别检测患者入组时、治疗4周后、24周后的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水平及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检测血清中ox-LDL及MD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24周后,A组患者中的ox-LDL水平分别为(110.55±17.91)μg/L、(89.91±20.00)μg/L,B组则分别为(101.78±14.53)μg/L、(81.78±13.13)μ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中的MDA水平分别为(6.57±1.29)nmol/L、(5.17±1.42)nmol/L,B组中则分别为(5.87±1.34)nmol/L、(4.42±1.31)nmol/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入院时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A、B两组斑块均明显减小,分别为(2.58±1.32)分、(2.07±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减轻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的氧化应激损伤,还可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动脉内膜增厚,且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