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加用氯吡格雷,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变化。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疗效高(P<0.05)。结论氯吡格雷能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缺血持续时间以及心绞痛次数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固醇水平值均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分子肝素和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辛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对照组用普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5%,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洪建湘  林峰 《吉林医学》2011,(21):4358-4359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UA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及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对照组给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减少发作频率(P<0.05),且对心电图缺血性S-T段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加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UAP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性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对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就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LDL-C水平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显著性;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另外,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采用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12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氯吡格雷+拜阿司匹灵)和对照组60例(拜阿司匹灵),治疗4周,观察心绞痛缓解程度,心电图变化,有无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度、程度明显减少,缺血性ST段下移明显改善(P<0.01),副作用无增加,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灵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优于单用拜阿司匹灵,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景强强  李慧婷 《吉林医学》2013,34(13):2488-248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6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心电图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评定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心绞痛症状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杨芳 《中国医学创新》2007,4(17):115-116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组常规抗心绞痛治疗+阿司匹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观察疗效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少,心电图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主要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能有效控制心绞痛发作,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2年3月郏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的40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200例)给予阿司匹林,实验组(200例)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6个月的效果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实验组心绞痛较对照组明显缓解,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对照组用普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5%,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普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方法将64例UA患者随机分成国产氯吡格雷(泰嘉)组和进口氯吡格雷(波立维)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泰嘉组和波利维组分别给予泰嘉和波利维治疗,剂量相同,共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最长时间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中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UA疗效相当,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6例随机分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加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肠溶片,观察3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以有效控制心绞痛症状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并能降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给予吲哚布芬和氯吡格雷,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和氟吡格雷,进行4周的观察.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绞痛次数与持续时间、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安全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吲哚布芬与氯吡格雷联合使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与阿司匹林联用氯吡格雷相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氯吡格雷75mg口服,qd,连用14天(疗程均为两周),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2,周为一疗程。观察对比对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等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值)、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小板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仅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提高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根据实际病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则仅加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等指标。结果:与对照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均明显提高,分别可以达到42.31%和92.31%,且无效率明显降低,仅为7.69%。另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疗效和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十低分子肝素十氯吡格雷),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持续点滴72h。治疗7d后观察心绞痛控制情况,治疗30d统计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7d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673,P〈0.05),治疗后30d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3.9209,P〈0.01),两组30d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进一步获益,更加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不增加严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LMWH)、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UA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组、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组同时给予LMWH皮下注射,氯吡格雷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片口服。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心绞痛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心电图改善情况低分子肝素钙组疗效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低分子肝素钙组在TT、PT、APTT、Fbg改善方面明显优于氯吡格雷组和对照组,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尔硫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曲美他嗪60mg/d,分3次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尔硫(?)注射液。结果:观察组能够显著能够减少心绞痛发作频次,并使心电图上心肌缺血范围和程度减轻,观察组明显优下对照组(P<0 05,或P<0 01),观察组总有效率86.21%,优于对照组70.69%(P<0.05);且两药联合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脂水平下降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地尔硫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能更好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流动力学、血脂状况,改善微循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1号方,连用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胡静 《河北医学》2013,19(5):693-695
目的:探讨分析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和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有效缓解心绞痛的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治疗效果显著,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