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水中腺癌细胞(ACC)和反应性间皮细胞(RMC)的计算机判别方法,为胸水中ACC计算机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取胸水涂片中764个ACC(44例)和709个RMC(39例),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别测试细胞的色度学和形态结构参数,随机选取约80%细胞作为训练组,剩余的20%细胞为测试组,对训练组的测试结果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并建立判别函数,用测试组评价函数的判别效果?结果:逐步判别分析显示,RP?BP?Rn?Bn?dmaj,c?dmin,c?An?Dn?Cn进入判别函数,符合率为84.5%,其判别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基于色度学和形态结构参数所建立的判别函数(P < 0.05)?结论:结合色度学和形态结构参数所建立的判别函数判别效果好,为胸水中腺癌细胞的计算机定量诊断提供了分析路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定量揭示胸水中腺癌细胞(adenocarcinoma cell,ACC)的形态结构特征,筛选对ACC诊断分类有重要价值的尺寸和形状参数。方法:取胸水涂片中764个ACC(44例)和709个反应性间皮细胞(reactive mesothelial cell,RMC;39例),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试细胞和细胞核的尺寸和形状参数;其中尺寸参数包含面积(A)、长轴(dmaj)、短轴(dmin)、平均直径()、周长(C),形状参数包括规化形状因子(RFF)、形状不规则指数(FII)、核浆比(Rnp),对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与RMC相比,ACC的尺寸参数、FII、Rn p明显增大,而RFF明显减小(P<0.05)。逐步判别分析显示,dm a j,c、dm a j,n、An、Dn、Cn、FIIc进入判别函数,其符合率为75.9%。结论:形态结构参数dmaj,c、dmaj,n、An、n、Cn、FIIc对于胸水ACC的判别研究可能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糖(HG)条件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MC)活性氧簇(ROS)、JAK2/STAT5信号通路与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 MP-1)之间的关系及对其凋亡的影响。方法:在HG培养条件下的RMC中,根据是否使用DPI(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ROS产生)和AG490(JAK2特异性抑制剂)刺激24 h,将RMC分为HG组、HG+AG490组、HG+DPI组和HG+AG490+DPI组四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RT-PCR检测各组RMC Bcl-xl、Cyclin D1、P27kip1、JAK2和TI MP-1 mRNAs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胞浆中JAK2、STAT5及相应磷酸化蛋白的表达。结果:HG组、HG+AG490组、HG+DPI组和HG+AG490+DPI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10.69±0.26)%、(20.52±0.51)%、(24.56±0.36)%和(26.01±0.28)%;加入AG490和(或)DPI后RMC总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Bcl-xl、Cyclin D1、JAK2和TI MP-1 mRNAs表达显著减少,P27k...  相似文献   

4.
胸水送检的时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图像分析技术在细胞病理学中的应用价值以及离体时间对胸水脱落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 10例未经固定 (A组 )和经 4 0 %甲醛固定 (B组 )的胸水在离体不同时点的细胞面积进行测量。结果 :A组在 10min、15min、30min、6 0min内测量参数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3h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 ;B组 12h内细胞面积差异微小 ,2 4h后改变显著 (P <0 .0 5 )。A、B两组间 15min、30min细胞面积有微小改变。结论 :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细胞学定量分析 ,胸水送检宜尽早 ,以离体后 30min内涂片最佳 ,甲醛固定后离体2 4h内仍可涂片镜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4种不同破红液在血性胸水富集瘤细胞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ICC)染色中的效果。 方法 选取肺腺癌血性胸水样本22例,肉眼观察外观呈深红色或褐色,离心无法分层。分别用不同的破红液(1%乙酸液,50%乙醇液,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1%乙酸与50%乙醇及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进行破红,观察H-E染色及ICC染色结果,并进行比较及评估。 结果 4组破红液均能消除红细胞,使肿瘤细胞显现,但肿瘤细胞在形态学和抗原表达方面,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富集瘤细胞的染色效果明显优于另外3种破红液(P<0.001)。 结论 不同的破红液对血性胸水富集瘤细胞的H-E染色及ICC染色效果不尽相同,采用50%乙醇与10%中性缓冲甲醛混合液进行破红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氧化应激及炎症角度观察三七皂苷(panax nologinoside,PNS)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rat mesangial cell,RMC)保护作用及从SIRT1/NF-κB信号通路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RMC,并将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高糖组、PNS组及SIRT1RNAi+PNS组;采用MTT及Annexin V-FITC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及凋亡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RMC SIRT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技术检测SIRT1和乙酰化NF-κB P65蛋白的表达;采用经典的氮蓝四唑(NBT)显色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TGF-β1、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刺激使RMC活力降低,细胞凋亡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加,SIRT1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增高,TNF-α、TGF-β1的m RNA和蛋白水平增高。PNS干预可逆转高糖引起的上述变化,但沉默SIRT1基因后,PNS干预作用不明显。[结论]PNS对高糖诱导的RMC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加SIRT1表达及活性,降低NF-κB P65蛋白乙酰化水平,使其转录活性降低,进而抑制炎症及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价值.方法采用TRAP-Hyb法直接检测并在去除胸水淋细胞后再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将检测结果和临床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直接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示54例良性胸水有4例阳性、33例恶性胸水有26例阳性(P<0.01),去除胸水淋巴细胞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显示良性组有1例阳性、恶性组有23例阳性(P<0.01).去除胸水淋巴细胞前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诊断效能分别如下:诊断灵敏度0.788和0.697、特异度为0.926和0.982、阳性预示值0.867和0.958、阳性似然比10.636和37.636.结论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胸水,去除淋巴细胞后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较直接检测胸水细胞端粒酶活性诊断效能优越.  相似文献   

8.
刘颖  于振香  左孟华 《吉林医学》2007,28(15):1658-1660
目的:探讨p16和K-ras基因在良恶性胸水细胞中的突变情况及对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研究组为54例伴有恶性胸水的肺癌患者,对照组为28例出现胸水的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炎性胸膜炎患者。常规抽取胸水,提取胸水细胞DNA,采用PCR-SSCP方法,分别对p16基因和K-ras基因第1、2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研究组p16基因突变率为33.2%,而对照组只有7.1%,明显低于肺癌患者(P<0.05);研究组K-ras基因突变率(31.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7%)(P<0.05)。联合应用p16和K-ras基因突变检测可将胸水细胞中肺癌阳性检出率提高至57.4%。结论:p16和K-ras基因突变对良恶性胸水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结核和癌性胸水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2受体 (SIL - 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 2 0例结核性和 15例癌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和血清SIL - 2R水平 ,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其胸水T细胞亚群。结果 :结核和癌性胸水中SIL - 2R水平高于自身和对照组血清 (P <0 .0 5 ) ,结核性胸水SIL - 2R水平高于癌症组 (P <0 .0 5 ) ;结核性胸水中CD3 + 、CD4 + 、CD8+ 细胞的百分数高于癌性胸水 (P<0 .0 1) ;结核性胸水SIL - 2R水平与CD4 + 细胞的百分数呈直线正相关 (r =0 .6 2 87P <0 .0 5 )。结论 :结核性和癌性胸水中SIL - 2R水平差别具有显著性 ,胸水中SIL - 2R的测定对两组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结核组胸水中SIL - 2R的升高反映了胸腔局部T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中医舌诊中舌色的色度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色度学的方法对各类舌色的量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舌色判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207幅各类舌色图谱扫描后,分析取样点R(红)、G(绿)、B(蓝)各分量值与其总和的比值。同时对青紫类舌色的以上述指标进行聚类后,再与其他常见舌色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淡白舌G比最高,R比和B比居中;红色类舌R比最高,G比和B比较低;青紫类舌B比最高,G比居中,R比最低。淡白舌NR NG NB最大,红色类舌最小,青紫类舌居中。【结论】不同中医专著中的舌色图谱呈现一定的色度学规律,但其参数的使用宜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细胞块及其联合检测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为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0例胸腔积液标本进行DNA图像倍体分析判定胸腔积液的良恶性,离心细胞沉淀进行涂片,并制作细胞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判定恶性胸水的来源部位,比较3种方法单独和联合应用诊断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脱落细胞涂片、DNA图像倍体分析和细胞块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分别为83.13%、84.44%和79.52%,特异度分别为82.95%、86.64%和83.87%;采用平行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敏感度为98.79%;系列试验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特异度为99.54%。结论:3种方法联合应用较单独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胸腔积液中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抗体(PPD-IgG)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TP)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法,对32例结核性胸膜炎、16例肺癌合并胸腔积液、9例漏出性胸腔积液进行血清及胸腔积液PPD-IgG联合检测,同时做卡介菌-纯蛋白衍化物(BCG-PPD)皮试,以及胸腔积液浓缩厚涂片找结核菌和胸腔积液结核菌培养.结果:TP组血清PPD-IgG检测28例(87.50%)阳性,胸腔积液PPD-IgG检测30例(93.75%)阳性;肺癌组血清PPD-IgG检测3例(18.75%)阳性,胸腔积液PPD-IgG检测1例(6.25%)阳性;漏出液组血清PPD-IgG检测1例(11.11%)阳性,胸腔积液PPD-IgG检测阳性率为0.三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结论:血清、胸腔积液PPD-IgG联合检测可以作为TP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顺铂和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注入顺铂和红色谱卡氏菌细胞壁骨架(胞必佳)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X线、B超定位后置细管胸腔闭式引流,胸水引流完毕后胸腔内注入顺铂和胞必佳。注药后24h花开引流管,如胸水引流量<100ml/24h,经胸部X线检查证实基本无胸腔积液后予以拔管。结果:157例恶性胸腔积液完全缓解97例,部分缓解54例,总缓解率96.2%,结论:该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较好疗效。患者痛苦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路化疗免疫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综合观察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方法42例肺癌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入观察组和治疗组,各21例。两组均予以GP方案化疗2个周期,在化疗第15天开始尽量排净胸水,观察组予以胸腔内注射IL-2,每3d1次,连续4次;对照组仅间断放胸水以缓解症状,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的胸水中T淋巴细胞数量;治疗1个月后观察胸水缓解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缓解有效率达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胸水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双路化疗免疫序贯疗法在增加免疫细胞数量的同时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01月至2009年09月我院收治的76例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积液32例,癌性积液20例,炎性积液24例)ADA、CRP检测结果,并对各组积液ADA、CRP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ADA水平结核性积液明显高于癌性积液和炎性积液(P〈0.05),而癌性积液和炎性积液A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CRP水平结核性积液和炎性积液均明显高于癌性积液(P〈0.05),而结核性积液和炎性积液CRP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DA、CRP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黄精送 《华夏医学》2011,24(3):283-284
目的:探讨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法对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和5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水ADA进行检测,比较两组胸水ADA活性水平及阳性率。结果:结核性胸腔积液组ADA活性和阳性率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胸水ADA活性对结核性胸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1例胸膜间皮瘤的误诊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弥漫,大片及限局病变伴胸液者误诊结核性胸膜炎及胸膜炎;3例块状病变者误诊肺癌,4例经术后病理确诊;2例胸膜活检确诊;15例胸液内检出恶性细胞,结合X线确诊。结论:胸膜活检,胸液内检出恶性细胞,结论X线以胸膜为主的病变,排除身体其他部位原发瘤灶,对本病的诊断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胸水结核感染效应T细胞检测(T-cell spot test for tuberculosis infection, T-SPOT.TB)及两者间的量效关系,同时进一步评估联合胸水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结核性胸膜炎及70例非结核性胸膜炎相关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利用T-SPOT技术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及胸水中结核感染效应T细胞,采用速率法检测胸水中ADA。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取胸水ADA最佳临界值,比较不同临界值时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应用Person相性分析外周血与胸水T-SPOT.TB相关性。将外周血、胸水T-SPOT.TB及胸水ADA三者检测进行数据整合。结果 当胸水ADA>45 U/L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94.3%;而取>25.15 U/L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和72.9%。胸水AD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