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亮  张向东  秦红霞 《江苏医药》2013,39(16):1940-1941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新发1周内脑血栓形成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1.3±3.6)分,明显优于治疗前的(16.4±4.2)分和对照组治疗后的(18.5±5.0)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相仿(7.5%vs.10.0%)(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小剂量尿激酶在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中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脑血栓形成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同时给予丹参注射液,对照组患者给予丹参注射液。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评定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联合丹参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的神经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况小平  彭惠 《江西医药》2013,(10):885-886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第3d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0例脑出血病例,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第3d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对治疗前及治疗两周后血肿量、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两周后血肿量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能够明显促进血肿吸收,明显改善受损神经功能,更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脑梗死患者时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脑梗死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使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χ~2=6.000,P=0.014;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0.2±7.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8±7.4)分,t=4.007,P=0.000。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够使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提高,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5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成思  封靖  王雪梅 《中国药业》2013,22(17):84-85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106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丹参粉针静脉滴注,14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81% (P<0.05);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辅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脑血栓形成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控制颅内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控制血压血糖、给予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连续应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注射用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血栓后遗症住院病人的干预性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脑血栓后遗症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给予注射用血塞通0.4 g,每日2次,口服银杏叶片0.25 g,每日3次;对照组(42例)单用注射用血塞通0.4 g,每日2次,平均疗程14 d,分别对两组治疗后脑血栓后遗症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栓后遗症症状、血脂血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基本生活自理; 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好(P<0.05).结论 注射血塞通联合银杏叶片对脑血栓后遗症的干预性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辅治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血栓形成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均给予脱水控制颅内压、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控制血压血糖、给予脑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应用14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0.5万U/k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min内滴注完毕,连续应用14d。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尿激酶能够显著改善脑血栓形成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 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00% (P <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P<0 05),且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对进展性脑卒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个人生活能力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和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72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疗法,对照组同时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激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周均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和BI明显好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3.3%,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显效率为61.1%,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和尿激酶联合应用是治疗脑血栓的一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纳洛酮并尿激酶治疗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纳洛酮并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发病6-72小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尿激酶组和纳洛酮组各4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治疗,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和尿激酶治疗,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28天采用BI量表及治疗前和治疗后90天采用mRS量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结果治疗后14、28天尿激酶组的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纳洛酮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明显优于尿激酶组(P〈0.05);治疗后90天mRS量表评价纳洛酮组、尿激酶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纳洛酮组与尿激酶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纳洛酮合并小剂量尿激酶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膜腔内尿激酶注入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所致胸膜肥厚和粘连的影响。方法将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加尿激酶组(A组,80例)、胸腔闭式引流组(B组,80例)和胸腔穿刺抽液组(C组,80例)。A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待胸腔积液减少时,尿激酶100000U加生理盐水20ml注入胸膜腔,夹闭导管10h后放开引流,隔天1次,3次为1个疗程。其他治疗相同。结果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率A组8.75%明显低于B组30.00%和C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A组和B组(P〈0.01);A组注药后胸腔积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量短期内均较注药前明显下降(P〈0.01),而B组、C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胸腔引流加注入尿激酶能有效降低胸膜肥厚和粘连发生的机会和程度,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比较治疗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为(14.55±11.3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7±10.8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为62.7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18%(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和依达拉奉,两组均连续用药12 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χ2=11.6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11.04、12.88,均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3,P<0.05))。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69、6.22、7.30,均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含量、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 9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同期的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疗效。方法将对符合人选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应用尿激酶(UK)静脉滴注;对照组应用肠溶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改善循环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采用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CSS)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溶栓组的C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C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较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8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试验组9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 qd,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法舒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辅治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辅治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0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甘露醇、阿司匹林、川芎嗪注射液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法舒地尔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法舒地尔联合川芎嗪注射液辅治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前路同定与后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矫形及神经康复效果,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择本院及北京胸科医院2009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同定术治疗,采用前路固定的49例作为A组,采用后路同定的40例作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治疗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为(2.4±1.1)h,明显短于B组的(3.5±0.9)h;A组术中出血量为(385±40)mL,明显少于B组的(420±35)mL,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B组的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明显优于A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B组为10.0%,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路固定治疗脊柱结核手术时问短、出血量少的优点,且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后路同定治疗脊柱结核具有更佳的矫形效果,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更为适宜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观察阿司匹林、灯盏花素分别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 A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给予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组于治疗2、4周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 ESS)进行评定,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R)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第2、4周ES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E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治疗前ADL-R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ADL-R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ACI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功能,具有很高的临床疗效,提高了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