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佩蔚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644-164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其中I~II期患者44例,III~IV期患者56例,随机选取同期住院治疗的检查确诊非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以放射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IL-6及TNF-α水平变化。结果:IL-6与TNF-α检测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分别为(94.28±23.43)pg/ml、(1.43±0.41)ng/ml,对照组分别为(36.92±4.82)pg/ml、(0.84±0.07)ng/ml,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IL-6与TNF-α检测水平I~II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68.53±12.67)pg/ml、(0.94±0.04)ng/ml,III~IV期为(120.41±18.83)pg/ml、(1.76±0.11)ng/ml,III~IV期检测值明显高于I~II期,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IL-6与TNF-α间存在线性正相关(r=0.96,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IL-6与TNF-α均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并且IL-6与TNF-α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韩冬  王自能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26-3629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离体培养在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子宫腺肌病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子宫内膜细胞,用0 ng/ml、10 ng/ml、50 ng/ml和100 ng/ml的神经生长因子分别干预,用MTT法测定内膜基质细胞增殖情况,用Westen-blotting测定50 ng/ml NGF对基质细胞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影响。结果:50 ng/ml的NGF可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细胞存活率为82.61%,比其他浓度NGF显著升高(P<0.05)。50 ng/ml NGF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不同细胞雌激素受体表达有影响,病例组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总体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0 ng/ml的NGF可促进在位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及子宫腺肌病腺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雌激素受体α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含量,探讨OPN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血清OPN对EMs诊断、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卵巢EMs患者及30例非EMs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中OPN的含量。结果:①研究组术前血清OPN水平为(20.80±8.79)ng/ml,高于对照组及术后(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血清O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AFS期别增高,血清OPN水平也增高,Ⅲ期较Ⅱ期、Ⅳ期较Ⅲ期EMs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升高〔(18.89±3.75)ng/ml vs(11.55±2.23)ng/ml,P<0.05,(28.78±8.44)ng/ml vs(18.89±3.75)ng/ml,P<0.01〕。血清OPN水平与R-AFS分期间有相关性(r=0.771,P<0.01)。结论:血清OPN水平在EMs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监测OPN的动态变化可能有利于判定EMs的手术疗效及预后。血清OPN水平与R-AFS评分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亦可能参与了EM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结合蛋白多糖-1(Syndecan-1)、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78例患者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30例女性为对照组。两组女性入院后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和痛经评分。检测两组女性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不同月经周期、分期和痛经评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Syndecan-1水平、YKL-40水平和OPN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生期患者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明显高于分泌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随着痛经分期的增加而升高(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yndecan-1、YKL-40和OPN水平随着痛经评分增加而升高(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Syndecan-1水平、YKL-40水平与血清OPN水平呈正相关,血清Syndecan-1水平和血清YKL-40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Syndecan-1、YKL-40和OPN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过程,各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疾病和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细胞生成素(EPO)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相关性,以探讨EPO在EM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和腹腔液的EPO浓度,分析外周血和腹腔液EPO浓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R-AFS分期的相关性,并比较其在血清、腹腔液的含量。结果: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EPO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腹腔液EPO浓度显著高于Ⅲ、Ⅳ期患者(P<0.05);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EPO浓度与R-AFS分期呈负相关(r=-0.406,P<0.0005);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液EPO浓度显著高于外周血浓度(P<0.05);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外周血EPO浓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O通过血管生成可能参与了EMS腹腔微环境的改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共治疗12周。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84%,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76,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分别为(4.51±1.27)μg/ml、(7.28±2.43)μg/ml,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为(4.49±1.05)μg/ml、(5.77±2.09)μg/ml,两组治疗后患者的脂联素均明显升高,并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2.6849,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分别为(0.65±0.31)ng/ml、(0.29±0.12)ng/ml,观察组治疗前后分别为(0.60±0.27)ng/ml、(0.43±0.19)ng/ml,两组治疗后肝细胞生长因子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加明显(t=2.653 8,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以通过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脂联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液白细胞介素-1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相关性。方法:收集近1年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正常盆腔腹腔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18浓度。结果: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18的浓度为(94±9.8)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腹腔液中浓度(51±6.5)pg/ml。两组间比较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膜异位症腹腔液中IL-18的浓度升高,导致腹腔微环境改变,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罗安娜  关婷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7):4244-4247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M)组织和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OPN在研究组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分别应用ELISA与免疫荧光法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血清中OPN及CA125水平。此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OPN在26例回顾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的表达。结果:①研究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OPN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内膜,异位内膜OPN的表达也高于同期在位内膜;②术前研究组血清OP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异位内膜OPN的表达及血清OPN水平与内异症的临床分期有关,而在位内膜OPN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④回顾性资料复发的病例异位内膜组织中OPN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未复发病例。结论:OP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病情的严重程度及复发、预后密切相关,提示OPN可作为判断内异症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内异症患者血清OPN水平与异位内膜组织OPN表达一致,能反映异位内膜组织OPN的变化,且敏感性及准确性较CA125高,因此检测血清OPN可能成为内异症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40例EMS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骨桥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30.64±12.3)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5.54±9.3)ng/ml;对照组患者手术前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68±10.2)ng/ml,手术后血清中OPN平均水平为(14.08±9.8)ng/ml。研究组手术前血清OPN水平高于手术后以及对照组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EMS患者血清中OPN平均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PN在EMS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比较高,可以辅助EMS患者的临床诊断。随着病情的加重,OPN表达水平逐渐增高,这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分期,便于对EM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取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集的88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因盆腔器官脱垂等其他类型疾病获取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的PDGF、OPN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OPN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异位内膜组织中的PDGF阳性表达率高于在位内膜(P<0.05);EMs组在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9,P=0.077);EMs组异位内膜组织中OPN与PDGF表达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560,P=0.000)。结论EMs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PDGF、OPN呈异常高表达,在异位内膜组织中二者表达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和转铁蛋白抗体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10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及88例健康妇女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及转铁蛋白抗体水平。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抗体OD值为0.84±0.25,对照组为0.63±0.20;转铁蛋白抗体OD值为1.06±0.31,对照组为0.75±0.27,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抗体OD值(1.04±0.30)明显高于Ⅲ、Ⅳ期患者(0.68±0.20)及对照组妇女(0.63±0.20)(均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转铁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5.0%(27/108),骨桥蛋白抗体阳性率为20.3%(22/108),两者均阳性占13.9%(15/1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转铁蛋白抗体水平与骨桥蛋白抗体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抗骨桥蛋白抗体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25例大肠癌、60例大肠息肉、30名健康者的外周血NK细胞的数量,并用酶标仪检测各组NK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大肠癌患者的NK细胞数、NK细胞杀伤率[(1.1±0.7)×108、(26±7)%]均明显低于正常组[(2.8±1.3)×108、(66±9)%]、大肠息肉组[(2.6±1.2)×108、(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及活性明显降低,提高大肠癌患者NK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可增强大肠癌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骨骼肌卫星细胞是肌源性干细胞,该细胞的增殖受一系列生长因子的影响.而机械生长因子( mechano growth factor,M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对力学信号敏感的自分泌局部生长因子,可以激活肌卫星细胞的增殖.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的MGF干预体外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探讨促进卫星细胞增殖的适宜浓度.方法 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骨骼肌卫星细胞,待细胞同步化后,分别应用不同浓度的MGF(0 ng/ml、25 ng/ml、50 ng/ml、100 ng/ml和150 ng/ml)干预原代培养的骨骼肌卫星细胞96小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肌卫星细胞MGF mRNA的表达,用CCK-8检测卫星细胞的增殖情况,并检测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 与0 ng/ml MGF组相比,25 ng/ml和50 ng/ml组OD值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增加,其中25 ng/ml组在24 h至96 h内OD值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50 ng/ml组在24 h至72 h内也有高度显著性的增加(P<0.01);25 ng/ml和50 ng/ml组MGF 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总蛋白含量也显示,与0 ng/ml MGF组相比,25 ng/ml和50 ng/ml组均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适宜浓度的MGF具有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中浓度为25 ng/ml和50 ng/ml时具有较强的促增殖作用,但有一定的时间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整合素αvB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OF)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寻求卵巢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卵巢癌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标本中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组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良性肿瘤组(X^2值分别为41.302、28.544、28.848,均P〈0.05)。在晚期卵巢癌中的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早期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7.728、23.000、9.432,均P〈0.05);分化差卵巢癌中骨桥蛋白和整合素αvβ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分化好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6.542、12.167,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中,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X^2值分别为6.629、13.782、4.726,均P〈0.05)。骨桥蛋白与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均显著相关(,值分别为4.973、5.821,均P〈0.05)。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共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X^2=9.343,P〈0.05)。结论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可能促进了卵巢癌的浸润转移,骨桥蛋白表达与整合素αvβ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骨桥蛋白、整合检测骨桥蛋白、整合素αv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02例NSCLC患者和42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OPN水平,选取同期本院门诊健康体检30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分析OPN与肺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SCLC患者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病理分级NSCLC患者之间血清OPN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IV期的患者血清OPN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手术前患者高于手术后患者;复发后患者明显高于复发前患者;存活期3年以上患者明显低于存活期3年以内患者,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OPN水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其指标对判定手术效果、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等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桂枝茯苓胶囊对小管间质纤维化(TIF)大鼠OPN和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SD大鼠行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诱导建立TIF动物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预防组(24只)。预防组接受桂枝茯苓胶囊管理(500mg·k^-1·d^-1),模型组、假手术组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分别于实验第7、14和21天3个时间点收获动物各8只。检测上述时间点各组动物肾脏小管损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采用免疫组化观察和评价OPN/CD44在梗阻肾中表达以及桂枝茯苓胶囊对OPN/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梗阻肾在上述三个时间点小管间质损伤呈进行性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PN/CD44在TIF中呈高表达,且随着TIF的进展不断上升。桂枝茯苓胶囊可以降低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在TIF中的表达同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78,0.77.P〈0.01)。结论桂枝茯苓胶囊部分通过下调OPN/CD44在梗阻肾中的表达,起到延缓小管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其受体(PAF-R)在不孕妇女种植窗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10例不孕妇女(不孕组)和1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组)种植窗期及10例妊娠早期妇女(孕40+天,孕早期组),①采用ELISA法检测3组对象血清PAF的含量及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的活性;②流式细胞仪检测3组对象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③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及早孕蜕膜组织中的PAF-R表达。结果:不孕组妇女种植窗期血清中PAF含量(7.49±0.90ng/ml)、PAF-AH活性(15.37±2.19ng/ml)、PAF-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40.79±16.10%)和在子宫内膜组织中(0.27±0.05%)的表达与正常组和孕早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孕组妇女种植窗期PAF-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72,P<0.01)。结论:①不孕妇女种植窗期血清PAF水平明显降低,PAF-AH活性明显增高,PAF-R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和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可能是导致不孕的因素之一,提示PAF、PAF-AH、PAF-R表达水平的变化在女性不孕症发生机制中可能起一定作用。②外周血单核细胞上PAF-R的表达可间接反映子宫内膜组织中PAF-R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中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对3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22例正常妇女(对照组)子宫内膜进行AQP1、VEGF的表达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QP1主要在微血管内皮细胞质中表达,VEGF主要在微血管内皮及间质细胞质中表达。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半定量免疫组化评分(HSCORE)值均高于在位内膜(P<0.05);在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高于对照组内膜(P<0.05);增殖期异位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均明显高于分泌期(P<0.01);增殖期在位内膜和对照组内膜AQP1、VEGF表达强度的HSCORE值与分泌期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AQP1、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异位内膜、在位内膜的表达均有显著正相关性(r=0.774,P<0.01;r=0.749,P<0.01);AQP1和VEGF在对照组内膜的表达则均无相关性。结论:AQP1、VEGF在异位内膜细胞高表达,可能推动异位内膜黏附和侵袭,AQP1与VEGF可能通过促血管生成,共同促进异位内膜种植与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妈富隆)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9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其中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联合妈富隆治疗的患者19例(A组),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单用GnRH-a治疗的患者20例(B组),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未用药物治疗的患者20例(C组)。比较三组术后总主观症状评分、复发情况,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年A组复发囊肿的直径及总主观症状评分分别为(12±1)mm和(1.2±0.9)分,在三组中均为最低(P〈0.05)。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应用GnRH-a联合妈富隆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疗效优于术后单用GnRH-a和术后未用药物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去势后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PC3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对其诱导凋亡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方法MTY比色法观察TPL对PC3细胞的生长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PI标记分析细胞凋亡;RT-PCR方法检测0、6、12、24h BCL-2、BAX、PIG3、P21、FAS、CASPASE3等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结果什L抑制PC3细胞生长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24h和48h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8.3ng/ml和13.5ng/ml,与24h组相比,48h组低浓度(5ng/ml,t=1.47,P〉0.05)和高浓度(160ng/ml,t=0.9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10ng/ml(t=3.26,P〈0.05)、20ng/ml(t=4.21,P〈0.05)、40.g/ml(t=4.09,P〈0.05)、80ng/ml(t=2.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nnexin-v/PI检测经18.3ng/ml,I’PL处理后的PC3细胞凋亡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多,相对于对照组,6、12、24h组Anexin—V阳性/PI阴性表达率分别为(5.42±2.21)%(t=3.52,P〈0.05)、(13.51±3.37)%(t=6.53,P〈0.01)、(29.3±4.53)%(t=8.7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显示经18.3ng/ml TPL处理后,BAX、HG3表达递增,P21、BCL-2表达递降,FAS、CASPASE3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TPL可以抑制PC3生长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在凋亡的过程中,BAX、BCL-2、PIG3、P21等基因的改变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