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评价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5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降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胸腔引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围术期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手术情况,有助于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患者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三种术式中出血量、切口大小、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等一般手术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小于胸腔镜肺叶切除组和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胸腔镜肺楔形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胸肺叶切除组(P<0.05)。结论: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更好,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实施传统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则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9%,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扩清术治疗肺癌患者手术效果良好,患者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传统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在肺癌手术中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诊治的肺癌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对对照组患者在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情况,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而且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探讨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放式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式肺叶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组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疗效确切,且相对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运用[1]。  相似文献   

6.
王小卫 《吉林医学》2023,(7):1807-1810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解剖性肺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前后肺功能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复发率及近期生存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2个月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抽取68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34例。对照组实施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中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早期肺癌中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早期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三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组则行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统计数据显示,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肺癌的治疗中,双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经典的三孔胸腔镜同样安全有效,但并发症更少,有利于患者生存。  相似文献   

9.
顾军  吴云江 《海南医学》2014,(9):1337-1338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评分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2.10±5.9) ml、(3.02±0.12) cm、(4.35±0.53)分和(5.32±0.72) 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早期周围型肺癌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实施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指标水平、心肺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清扫纵膈淋巴结枚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MVV、FEV1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DLCO水平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低于对照组的32.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镜下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优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应用于胸腔镜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NSCLC拟行胸腔镜手术根治的病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及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胸腔镜手术根治,观察组采取胸腔镜手术根治联合ERAS流程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比较2组病人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疼痛程度、肺不张发生率、胸腔积液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1、6及12 h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内各时点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胸腔镜联合ERAS方案对于NSCLC病人来说,能有效加快其术后康复,预防并发症,从而缩短长时间住院,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近20年来胸腔镜手术已成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研究表明对于<3 cm的周围型肺癌进行胸腔镜肺叶切除,结果手术成功率、病死率、复发和生存,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后合并症、1年生存等均未见明显差异。胸腔镜和传统手术方式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均无明显差异,对病灶直径 < 2 cm 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了胸腔镜肺段切除和肺叶切除,观察5年生存率(79.9% vs 81.0%)和无病存活率(59.4% vs 64.2%)无明显差异。近期达芬奇机器人系统进行肺叶切除是肺癌微创治疗的另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在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86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单向式组),44例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叶切除术(解剖性组)。比较分析两组肺叶切除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率、中转开胸率、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淋巴结清扫目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费用等。结果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向式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意外损伤发生率、中转开胸率和治疗费用等均优于解剖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胸腔镜单向式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与解剖性肺叶切除术相比,具有同样根治效果,且更安全、更微创、费用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围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09年10月选择的78例实施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VATS组(39例)和开胸组(39例),VATS组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AMT)治疗,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清扫淋巴结数量、清扫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胸液总量及住院时间。结果:VATS组因胸腔粘连显露操作困难切口延长至11 cm 4例,其余患者手术过程顺利。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及死亡。开胸组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4±6.4)min、(37.3±6.7)min、(98.4±20.2)min、(6.3±1.5)d、(11.5±2.1)d、(17.6±3.8)d;VATS组分别为(10.2±5.3)min、(20.7±6.2)min、(73.2±9.4)min、(3.4±1.8)d、(6.8±1.9)d、(10.6±2.5)d(t=4.27、6.23、5.92、2.364、3.28、3.341,均P〈0.05);开胸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人均阵痛次数、术后输血量、住院费用分别为(235.6±65.8)ml、(792.4±246.5)ml、(2.78±1.27)次、(378.3±68.5)ml、(2.8±0.5)万元,VATS组分别为(152.6±63.4)ml、(413.5±136.9)ml、(1.41±0.81)次、(121.3±60.0)ml、(3.4±0.6)万元(t=3.264、2.643、6.12、12.392、3.014,均P〈0.05)。开胸组术后2个月疼痛7例,术后上肢运动障碍5例,VATS组无异常。VATS组术后并发症6例,占15.38%,开胸组术后并发症14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术式优点在于胸壁创伤小,胸廓稳固性好,心肺功能影响小,手术安全、可靠,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60例复杂原发性肺癌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治疗组给予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术后生存率等。结果治疗组患者清扫的淋巴结数量和术后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切口疼痛程度、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原发性肺癌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肿瘤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2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和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择期全麻下拟行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手术全麻患者750例,术中切除肺叶时取远离病变处>8 cm以上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肺组织黑色素瘤缺如因子2(AIM2),凋亡相关微粒蛋白(ASC)和半胱天冬酶-1前体(pro-Caspase1)的表达。采用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提出的诊断标准判断是否发生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和精确率召回率曲线(PR曲线)预测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准确程度。结果 最终纳入678例胸腔镜下肺癌手术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将患者分为单肺通气肺损伤组(I组,115例)和单肺通气非肺损伤组(NI组,563例)。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发生率是16.9%。I组和NI组相比较,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FEV1/FVC、单肺通气时间、AIM2、ASC和pro-Caspase1是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危险因素,并且通过二次敏感性分析结果发现,AIM2、ASC和pro-Caspase1蛋白表达仍是发生术后单肺通气肺损伤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和PR曲线分析显示,AIM2炎性小体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发生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升高是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癌患者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肺组织AIM2炎性小体可准确预测单肺通气相关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胸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早期肺癌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早期肺癌接受肺叶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胸腔镜手术切除组80例(胸腔镜组),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60例(传统开胸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氧化应激相关分子的水平变化。结果与传统开胸组相比,胸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和胸腔引流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术后30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传统开胸组和胸腔镜组患者治疗后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NOX4、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胸腔镜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因此,胸腔镜手术治疗对老年早期肺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有效降低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相关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肺叶切除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30例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为对照组( OT组);3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为观察组( VATS组),对2组患者病例选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OT组,而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OT组(P〈0.01)。2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胸管引流总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单孔腹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5年2月在我院采取单孔全胸腔镜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86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5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相关指标、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减少比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3年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费用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肺功能指标下降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比较,手术更为复杂,但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术后远期无进展生存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