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牙CT评价正畸牙移入牙槽突裂患者植骨区后牙槽骨的形态变化。方法对3位牙槽突裂患者在植骨前后和正畸治疗后行牙槽突裂裂隙区的三维牙CT检查,分析正畸牙移入植骨区域后,正畸牙位置及牙槽骨的形态变化。结果牙槽突裂植骨术后,正畸牙可以顺利移入植入骨区域,正畸牙的牙根尖位置发生明显的位移,牙槽骨会随正畸牙的移动发生塑形改变,而不仅仅是牙齿在牙槽骨内的移动。结论牙槽突裂植骨及正畸治疗有益于重建牙弓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
庄文捷  丁丙  钱呈 《口腔医学》1999,19(2):108-108
在先天性唇裂病人中常伴有齿槽裂,牙周病引起的牙槽骨吸收导致局部牙槽骨的凹陷,牙槽骨外伤后形成的牙槽不平.这些先天或后天引起的牙槽嵴缺损特别是上前牙部牙槽嵴的缺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整体美观.即使是进行牙体修复后也无法使牙槽嵴缺损予以弥补.我院口腔科经过临...  相似文献   

3.
拔牙后,牙槽窝自然愈合会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和重建,牙槽骨出现水平和垂直向的尺寸变化可能会使后续的种植修复过程复杂化。鉴于拔牙后牙槽骨高度和宽度缩小的问题,目前临床上多采用牙槽嵴保存术来维持牙槽骨的形态,促进牙槽窝内新骨形成来减缓剩余牙槽骨的吸收,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生物学基础。拔牙后牙槽窝处理措施的不同,生物材料的选用,拔牙窝的封闭方式,局部解剖等因素影响着牙槽嵴保存术的成功及保存效果。本文就牙槽嵴保存术实施成功及预后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有牙时咀嚼压力籍牙周膜传达到牙槽骨,并可作为一种生理刺激以重建牙槽骨,一旦牙齿拔除,(牙合)力仅作用于牙槽骨表面,牙槽骨只能忍受一定程度的压力,长期戴义齿造成牙槽嵴萎缩。牙槽嵴萎缩有个体差异,在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亦有差异。Carlsson等指出大部份  相似文献   

5.
张晓宇  陈振琦 《口腔医学》2019,39(7):645-650
我国是唇腭裂的高发国家,大多数唇腭裂患者同时患有牙槽突裂。有研究显示裂隙区邻近牙的牙槽骨水平较低;同时,植骨术前正畸治疗有可能导致已经降低的牙槽骨水平继续吸收。所以明确近牙槽突裂区牙牙槽骨形态,对于把握术前正畸治疗牙齿移动的限度有重要意义。锥形束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在牙槽骨的定量研究中表现出很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相比传统二维的根尖片有着巨大的优势。本文就牙槽突裂区周围的牙槽骨形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14(2):159-159
牙,乳牙周膜牙本质过敏牙本质发育不全牙,失活牙磨损牙槽成形术牙本质发育异常牙,阻生牙移动牙周囊肿牙本质粘结剂牙本质磨牙症牙周疾病病灶感染,牙牙变色牙槽突牙槽粘连牙槽骨切除术牙槽窝上颌神经根尖周脓肿牙槽骨质丢失龋齿下颌神经牙齿松动度牙槽嵴增高术摘自《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2 0 0 2年版)》口腔医学主题词(摘录2)  相似文献   

7.
探讨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即刻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的种植术要求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必须有紧密的接触,这就要求拔牙创必须经过6~12个月的愈合期,充分钙化后才能作为种植床,结果延长了种植治疗疗程,牙槽骨发生了吸收。研究表明,拔牙后2年内牙槽嵴骨质吸收的70%~80%是头3个月发生的,而拔牙后即刻种植,能有效地保持牙槽嵴原有的高度和宽度,防止了牙槽骨的吸收,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拔牙后,牙槽嵴的软硬组织将丧失。第一年,牙槽嵴将吸收50%的宽度和1mm的高度。其中60%的骨吸收发生在前三个月。牙及面部的功能、美观重建是现代种植学的现实挑战。牙槽窝、牙槽嵴的保存为保存和重建软硬组织提供了条件。本报告将重点阐释牙槽骨的愈合原理及在种植体植入前的一些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  相似文献   

9.
拔牙后会引起牙槽骨的吸收和软组织退缩,应用牙槽嵴保存技术可阻断或减缓牙槽骨吸收,实现剩余牙槽嵴的保存或增量。评估剩余牙槽窝骨壁及其拔牙后条件对于选择种植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技术虽是一种有效减少牙槽骨吸收的手术方法,但临床上需要遵循其适应证,严格按照牙槽嵴保存的手术流程,应用合适的手术方法及恰当的植骨材料,并做好一期创口关闭。文章将对牙槽嵴保存技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手术方法、种植手术时机做一介绍,以期为临床医生明确其手术指征及进行标准化操作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牙槽窝是上、下颌骨包围和支持牙根的部分,其生长发育有赖于牙齿的功能性刺激。如果牙齿脱离牙槽窝,牙槽骨就会逐渐萎缩。牙槽嵴的降低,对义齿的修复,特别是对种植牙的手术造成许多困难,最终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面部外观和咀嚼功能。为了减少或防止拔牙后牙槽骨的吸收,保持牙槽窝位点的形态和骨量,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就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牙槽嵴扩张技术在上颌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49例牙槽嵴骨量不足的上颌牙种植采用骨扩张器Condenser进行牙槽嵴扩张。根椐不同的缺牙位置,植入与天然牙根直径相当的种植体,以满足患者功能与美学的需要。结果 在49例患者牙槽嵴骨量不足的缺牙区,植入了86枚种植体。术前患者上颌前牙区牙槽嵴宽度平均为3~5·1 mm,术后牙槽嵴宽度平均增加3·3~5·4 mm;术前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平均为6~ 10 mm,术后牙槽骨高度平均增加2~7 mm;种植体均获得初始稳定性;术后6月,X线片显示种植体与牙槽骨形成了紧密的骨性结合骨,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进行2期修复。结论 ERE技术适用于上颌牙槽骨扩张,可达到功能与美学的要求,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矫治力可引起直接和间接两种类型的组织变化。直接变化,早期是局部反应,引起牙槽骨改变,并影响牙槽的形状与功能。间接变化是继发的,发生于颌骨中,由牙槽变化所致。矫治器作用在牙齿上的力,起二种作用,一是牙的自身移动,二是颌骨的继发反应,临床上扩大牙弓,是通过腭穹隆变平而使上颌变化的。作者指出,当牙齿移动时,组织产生适应的变化,因此在牙齿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后,颌骨在形态和结构上必然发生很大的变化。牙槽突与牙齿一起移动,并维持它原来的宽度与结构,在牙槽骨移动的方向,颌骨发生相应的生长。而颌骨随着牙槽骨改变发生直接和间接的变化。变化的情况根据牙移动的速度、时间及牙耐受的功能大小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正畸治疗过程中 ,为了达到最终的矫治目标 ,有时我们需要过多的移动牙齿。当上下颌前部牙槽骨宽度不足时 ,过度的内收或唇向移动上下切牙 ,可能导致皮质骨的吸收和牙根的暴露 ,进而发生牙根的吸收和牙槽骨高度的下降。所以在正畸治疗开始之前 ,我们应对正畸牙齿所能移动的限度 ,即前部牙槽突的宽度 ,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本文对比了安氏I类高角和低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方法 :选取骨性安氏I类女性高角患者 2 0名、低角患者 18名 ,对其头颅侧位片上的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安氏I类高角病人其上切牙根尖部腭侧 ,下切牙根尖部唇舌侧的牙槽骨厚度较薄 ,而低角患者的相对应处的牙槽骨较厚。由此可见 ,上下颌切牙根尖部牙槽突的宽度与下面高的大小及牙槽骨的高度有关。结论 :安氏I类患者上下颌前部牙槽突宽度与垂直骨面型有关。本文的结果提示我们对高角病例 ,尤其是双颌前突的高角病人治疗计划的制定应该十分谨慎 ,因其前部牙槽突较薄 ,在内收上下前牙时应格外小心 ,以防止明显的舌侧的牙槽骨的丧失。另外 ,无论是高角患者还是低角患者 ,其下颌牙槽突的宽度均小于上颌牙槽突的宽度。因此在制定矫治计划时 ,我们应以下切牙所能移动的解剖界限为准。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槽突裂植骨区牙移入的可行性及牙移入的方式,评价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和移植骨高度变化。方法:选取唇腭裂伴牙槽突裂患者10例,行牙槽突裂自体髂骨植骨术后,分别拍摄植骨后3个月(T1)及牙移入植骨区后(T2)的根尖片,观察牙移入植骨区的情况,测量T1和T2阶段移入牙的牙槽骨支持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参照Bergland四分法评价移植骨的高度变化。结果:①牙整体移入植骨区,牙槽骨支持率为(89.85±2.51)%(T1)和(90.22±2.44)%(T2),牙移入植骨区后的牙槽骨支持率与植骨后3个月的牙槽骨支持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移植牙槽骨的高度在牙移入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唇腭裂患者植骨后,可将裂隙邻近的牙移入植骨区,获得良好的牙槽骨支持。牙的移入有助于维持移植骨高度,提高植骨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正>种植体植入区具有足够量的健康骨组织是牙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天然牙拔除后,牙槽骨即发生生理性吸收,剩余牙槽嵴的宽度在1年内将减少约25%,且此过程持续进行,最终可导致50%的牙槽骨丧失。而上颌后牙区由于上颌窦的存  相似文献   

16.
错(牙合)畸形是临床常见疾病,需要正畸治疗.有些患者存在牙槽骨量不足,牙根外露,无法进行牙移动,严重限制了正畸治疗的开展.因此,增加牙槽骨量以及促进牙的排齐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牙槽骨增量骨皮质切开术(augmented corticotomy-assisted surgical orthodontics)能有效增加牙槽...  相似文献   

17.
<正>拔牙后的牙槽嵴存在一个不可逆、进行性的吸收过程。牙槽窝本身的愈合过程表现为牙槽窝内新骨的形成和外部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丧失。而牙槽嵴高度和宽度的丧失,给今后牙列的修复和种植治疗带来了牙槽骨骨量不足的问题,成为临  相似文献   

18.
牙槽嵴保存术可减少拔牙窝自然愈合过程中发生的牙槽骨吸收及软组织退缩,为后期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软硬组织条件。因此,评估牙槽嵴保存术的预后至关重要。牙槽嵴保存术预后因素与患牙局部解剖因素、手术植入材料及患者个体因素等有关。目前,关于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受到了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对影响牙槽嵴保存术预后的因素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以达到可预测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玉麟  孙桂勤 《口腔医学》1994,14(3):147-148
犬的活髓潜没牙根的组织学研究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口腔科吕玉麟,赵俊,陈捷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孙桂勤牙齿缺失后会发生牙槽嵴吸收,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也随之发生变化。严重的牙槽嵴吸收(尤其是下颌)常造成全口义齿修复的困难。因此,保存牙槽嵴一直是学者们所关...  相似文献   

20.
口腔种植作为一种缺失牙的修复方式已经被临床广泛地接受,然而,成功的种植修复需要有足够的牙槽骨骨量和良好的牙槽嵴外形.患者的牙齿拔除后,骨吸收会造成牙槽嵴体积和外形的变化.若这种变化在临床上较为明显,可以对种植修复或传统修复造成困难.牙槽嵴保存技术则可以使拔牙后的牙槽嵴吸收最小化,可以保持足够的牙槽骨量,从而有助于获得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