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评价高原低氧环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 人群试验采用分组调查从平原到高原地区工作的男性青年志愿者1244人.其中A组486人,地区海拔2260~2800m;B组675人,海拔3800~4300 m;C组83人,海拔>4 500 m.对比分析各组呼吸系统相关症状反应及与入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动物实验:将平原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平原兔在48 h内直接迁饲到海拔4 320 m地区后1 d、7 d和30 d组.各组宰杀后取肺组织行HE染色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人群试验结果:A、B、C组人群平均血氧饱和度值分别为93.2%,88.14%和74.50%.B组、C组中单项症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组,A、B组间及A、C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B、C组间气短症状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1年者胸闷、气短、口唇紫绀症状较初进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1年者各症状阳性率较初进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物实验结果:与A组相比:B、C组肺组织表现为肺泡隔变宽,肺泡隔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可见嗜中性白细胞,少数肺泡内有散在的红细胞.D组肺泡上皮增生,肺间质内血管充血明显.结论 呼吸系统低氧应激症状反应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尤其海拔3 800 m以上地区的症状反应阳性率陡然升高,但随入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肺组织形态学改变以肺泡隔毛细血管充血为主,随居住时间延长肺泡上皮呈增生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氧应激和适应过程中人群症状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价高原低氧环境对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方法分组调查由平原入伍到高原地区的男性官兵1244人。其中A组486人,地区海拔2260~2800m;B组675人,海拔3800~4300m;C组83人,海拔〉4500m。对比分析各组症状反应及与入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总体症状阳性率70.98%。其中A组60.49%、B组75.11%、C组98.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B组、C组各症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组,其中心慌、气短、头痛、头晕和失眠的阳性率占前5位;各组入住≥1年者中,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指甲凹陷和脱发现象显著增加(P〈0.05),而其他症状均显著减少。结论低氧应激性症状反应与海拔高度成正比,尤其海拔3800m以上地区的症状反应阳性率陡然升高,但随入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慢性症状反应与入住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原不同海拔地区低氧应激对兔器官组织的损害。方法将平原兔1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A组为对照组,B、C、D组为平原免在48h内直接迁饲到海拔4320m后1d、7d、30d组。选高原(海拔2260m)兔6只随机分为E、F两组,E为高原对照组,F组为24h内迁饲到4320m后1d。各组宰杀后行泌尿生殖系统(肾脏、肾上腺、输尿管、膀胱、睾丸、阴苇、精囊)、心、肺、动脉、静脉、消化系统(肝、胆、脾、胃、小肠)及大脑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从平原急进4320m地区后兔肾脏的改变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结构小清,间质内毛细血管明显充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变性。肾上腺有少量细胞变性。输尿管、膀胱、精囊表现血管扩张充血。睾丸组织内大部分曲细精管的各级生精细胞减少,以初级母细胞减少明显;精子细胞明显减少,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曲细精管内细胞计数C、D组分别为390.4±158.94、580.8±167.32,显著低于A组(868.8±293.98,均P〈0.05)。精子密度减少,C、D组分别为0.0027±0.0011、0.004±0.0017,显著低于A组(0.006±0.002,均P〈0.05)。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与支持细胞的比率降低,支持细胞计数A、B、C、D、E、F组分别为113、191、187、48、112、162。曲细精管内生殖细胞与支持细胞比率:A、B、C、D、E、F组分别为7.69、6.91、2.09、12.1、8.54、5.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从平原急进入高原地区可致兔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对心、肺、肝脏、肾脏、睾丸及小肠损害较明显。当大气氧分压突然较大幅度降低时,不同大气压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均可引起应激性损害,其组织病理学改变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早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130只雄性Wistar大鼠设计高原(海拔3800m)烧伤实验动物模型(TBSA30%,Ⅲ^0),并随机分4组:A组(高原烧伤即时复苏组)、B组(高原烧伤延迟复苏组)和C组(高原正常对照组),同时设D组(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海拔1517m)。采用干、湿重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介导的X—d 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脑皮质细胞凋亡阳性细胞数,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A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于24h达高峰(71.70±2.32),于伤后7d降至正常水平;B组变化趋势同A组。脑皮质TUNEL阳性细胞在伤后1h即增多,于伤后24h达高峰(233.33±16.22),于伤后7d仍高于正常水平。病理改变:C组脑实质内神经细胞、毛细血管形态基本正常。A组伤后早期(1h、6h)即见神经元嗜酸性染色增强,伤后24h病理变化明显,伤后7d基本恢复至正常;B组变化趋势同A组,伤后7d,神经细胞及血管形态、分布、周围间隙仍未完全恢复正常,部分神经元坏死、溶解。结论高原严重烧伤后,受伤大鼠迅速出现脑水肿,同时伴有脑皮质凋亡细胞显著增加,且延迟复苏组脑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5.
不同海拔地区部队官兵心理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低氧环境对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守青藏铁路沿线(海拔2260~4760m)部队官兵行心理行为调查,结果与平原地区对照组、军人常模和全国常模对比。结果青藏铁路沿线官兵(B组、C组)偏执因子及C组敌对因子均低于军人常模,其他因子、总分、平均分和阳性因子数均高于平原组和普通常模(均P〈0.05);其中躯体化、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显著高于军人常模(均P〈0.05);入伍2年以上者人际关系、焦虑感、抑郁及平均分均显著高于≤2年者(均P〈0.05),但恐惧因子显著低于≤2年者(P〈0.05);B组≤2年者躯体化、人际关系、强迫、精神病性和因子总分显著高于C组(均P〈0.05),而B组〉2与C组〉2年者相比,抑郁、焦虑、偏执和因子均分均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特殊环境对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影响,且与居留时间成正比,但与海拔梯度无显著相关,如能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和自身调整,这种影响是可以改善的。  相似文献   

6.
高原急性肺水肿是高原急性缺氧导致啼循环障碍而引起的疾病。是发生于高原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南高原低氧、低压环境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原病,多发生在初次进入高原或由平原重返高原后24~72h内,在海拔4000~4500m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探讨早期防治兔耳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最佳激光能量密度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方法 12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在10只兔耳部进行增生性瘢痕造模,成功形成61处增生性瘢痕,随机分为2组(1周组30处和3周组31处)。这两组兔耳瘢痕又分别随机分为A组(密度100 PPA、能量10 mJ激光)、B组(100 PPA、50 mJ激光)、C组(169 PPA、10 mJ激光)、D组(169 PPA、50 mJ激光)、E组(不接受激光处理)。除去3周组E组外,余均为每组6处瘢痕。2只大耳白兔未行瘢痕造模,作为F组(空白对照组)。免疫组化观察干预后1周兔耳皮肤组织中MMP-13表达情况,干预后3周兔耳皮肤组织行HE、Masson染色,观察瘢痕结构,计算瘢痕增生指数。各组瘢痕增生指数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MMP-13平均吸光度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HE染色显示,A、B、C、D各组真皮层厚度较F组(正常皮肤组织)增厚,胶原纤维数量增加,但较E组(未处理瘢痕组)真皮厚度明显变薄,胶原纤维数量减少,排列相对有秩。A、B、C、D组间真皮层厚度未见明显差异。6组间瘢痕增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2.757,P < 0.05)。两两多重比较显示,B、C、D组瘢痕增生指数(2.597 ± 0.344、2.850 ± 0.282、2.658 ± 0.134)均显著低于E组(3.460 ± 0.583,均P < 0.05)。Masson染色显示,A、B、C、D各组真皮层厚度较E组明显变薄,胶原纤维排列不规则,但A、B、C、D各组间真皮层厚度及胶原纤维数量未见明显差别。免疫组化显示,在相同激光密度条件下,高能量(50 mJ)组的MMP-1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能量(10 mJ)组(P < 0.05);而相同激光能量条件下,A组MMP-13水平显著高于C组(P < 0.01),但B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非剥脱点阵激光对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干预有效。相同密度下,50 mJ能量激光干预效果优于10 mJ能量激光,推测高能量激光能更好刺激细胞外基质的重组以及上调MMP-13的表达,从而早期防治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麻风病人眼部损害与角膜损害、视力下降的关系。方法:对我所留院寄养的128名麻风病人进行眼部检查,按眼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情况分为7组,分别是:无三种眼病组(A组),单纯角膜感觉障碍组(B组),单纯兔眼组(C组),单纯下睑外翻组(D),角膜感觉障碍合并兔眼组(E组),兔眼合并下睑外翻组(F组),角膜感觉障碍,兔眼,下睑外翻三种同时存在组(G组),分别计算每组角膜损害,角膜性视力下降(凡瞳孔区有角膜损害者列为此类对象),视力下降眼数,相关结果输入计算机,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方法统计。结果:128名病人中,有76例(59.38%),137只眼(53.52%)有三种上述眼残疾,B,C,D组角膜损害眼,角膜性视力下降眼,视力下降眼按从高到低排列均表现B,D,C的顺序,而E,F,G组大体表现出E,G组较F组高的趋势。结论:角膜感觉障碍危险最大,其次为下睑外翻,兔眼稍小,建议在麻风病人中推广眼自我护理,并开展下睑外翻矫正手术,以减少角膜损害及视力下降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刺果油在修复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同时对表皮抗菌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A)组8只、正常+2%青刺果油(B)组6只、模型(C)组8只、模型+2%青刺果油(D)组6只、模型+基质(E)组6只、模型+2%橄榄油(F)组6只。利用1-氯-2,4-二硝基苯(DNCB)和4-乙氧基亚甲基-2-苯基-2-唑啉-5-酮(OX)于C、D、E、F组小鼠背部构建特应性皮炎样模型,然后在B、D组小鼠背部涂抹2%青刺果油,在E组小鼠背部涂抹基质(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在F组小鼠背部涂抹2%橄榄油。分别于干预前、干预3、7、15天用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仪测定小鼠背部受试区经表皮水分流失(TEWL)及皮肤水分,15天后取小鼠背部受试区皮损,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cathelicidin和β-防御素(MBD1、2、3、4)的表达。结果无创性皮肤生理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用2%青刺果油干预后,D组TEWL值均明显下降,皮肤水分均明显上升;与C组相比,D组TEWL值干预3、15天后明显下降;与E组相比,D组TEWL值干预3、7、15天后均明显下降;D组皮肤水分干预7、15天后明显上升;与F组相比,D组TEWL值干预7、15天后明显下降,D组皮肤水分干预7、15天后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用2%青刺果油干预后,D组cathelicidin和MBD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A、B、C、E、F组,D组MBD1、2、4蛋白的表达高于C、E、F组。结论青刺果油在修复表皮通透屏障功能的同时可通过增加cathelicidin和β-防御素的表达来增加表皮抗菌肽的表达,从而可用于AD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武警新兵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萨完成.受试者分为平原籍男性组、平原籍女性组.用XXG-E3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平原、高原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的脉搏图,并同步测量肱动脉血压.结果 ①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心脏指数增加(P<0.001),心搏功指数、心肌血流灌注量、心肌血流需要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搏出量、心搏指数、有效循环血量增加(P<0.05);女性脉搏速率、心输出量、左心能量利用率、心肌耗氧指数、心肌耗氧量增加(P<0.05).②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肺动脉压升高(P<0.001,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管顺应度、肺动脉楔压、肺动脉阻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原籍男性组冠脉灌注压、总外周阻力降低(P<0.001),平原籍组女性血管弹性系数增大(P<0.001).结论 高原训练增强了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了体循环阻力,增加了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