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肠憩室的内镜诊断情况,探讨结肠憩室病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1-2013年内镜下诊断的结肠憩室病3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结肠憩室以右半结肠多见,其次为乙状结肠居多;来院就诊者以年龄在60岁者为多,且年龄越大,伴发憩室出血的几率越大。结论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便血、腹泻、便秘、急腹症时,应及时做结肠镜检查,以除外结肠憩室病变,指导临床治疗,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乙状结肠多发憩室穿孔合并腹腔脓肿形成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粘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的存在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结肠憩室在我国人群平均患病率约0.17%~1.87%,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肠憩室多好发于右半结肠,发生于乙状结肠者少见,因该病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与肠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炎症性肠病、狭窄性肠梗阻及阑尾炎等很难鉴别,故临床中常常误诊。  相似文献   

3.
结肠憩室是指结肠粘膜经肠壁肌层缺损处向外形成囊状突出的病理结构。多个憩室的存在则称之为结肠憩室病。结肠憩室在我国人群平均患病率约0.17%~1.87%,但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结肠憩室多好发于右半结肠,发生于乙状结肠者少见,因该病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糜烂性胃炎X线表现,提高诊断糜烂性胃炎的能力。方法本组选择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X线征象典型糜烂性胃炎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全部病例均经胃镜及病理请实。结果病变发生于胃窦11例,胃体3例。弥漫性1例。病变呈痘疮样糜烂13例,息肉样隆起2例。病变多发14例,单发1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结合内窥镜及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糜烂性胃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沈尔安 《长寿》2004,(9):16-17
消化道憩室,是胃肠道壁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或囊状突出,多个憩室同时存在称为憩室病。“憩”,有稍事休息的意思,“憩室”很形象地说明了此病的特征。憩室的发病并不少见,约占X线胃肠道检查的5%~9%,估计胃肠病患者中约10%的人可能属于憩室。憩室可见于消化道的任何部位,常见的有食管、小肠、结肠(特别是乙状结肠),而位于胃、直肠者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肠的气钡双重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检查方法及X线表现。方法42例溃疡性结肠炎全部采用GE--500mA摇控胃肠机行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42例中病变位于直肠、乙状结肠29例,累及整个结肠13例,均表现为肠腔变窄,管腔边缘模糊,大部分出现小龛影。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无论病变是早期还是中晚期及病变的范围、对称性、连续性、一致性为本病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贲门下胃底小弯侧憩室1例,胃憩室是一种少见病,X线检查发现率不到1%,也是消化道憩室中最少见的一种憩室。国内外报道此病的文献并不多,胃憩室的诊断主要是通过X线钡餐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在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2月诊断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78例患者X线钡餐造影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降部溃疡的X线钡餐造影直接征象表现为龛影,间接征象表现为黏膜纠集现象、溃疡部位激惹现象、溃疡部肠管狭窄、溃疡部位以上肠管扩张等。结论:熟练的掌握十二指肠降部溃疡X线钡餐特点、采取适当加压和多轴位检查,结合其临床特点,可有效地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及X线造影对外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2例膀胱破裂的影像表现,其中12例均行CT检查,8例同时行膀胱X线造影检查。结果 CT表现为膀胱内尿液密度增高,可见高密度血肿8例;膀胱壁缺损2例;膀胱壁密度增高9例;腹腔见低密度液体积聚10例,积液位于肝脾周围、盆腔陷凹、肠袢间、结肠旁沟;膀胱前间隙及周围隐窝见高低混杂密度液体积聚8例,向上达脐部,向后达骶前间隙。X线造影表现为造影剂积聚于膀胱上缘、肠袢间及结肠旁沟8例;造影剂外渗至膀胱前间隙,呈斑片状或条纹状,位于膀胱下方或周围7例。结论 16排螺旋CT及X线造影对膀胱破裂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膀胱前壁憩室并结石、憩室炎中的作用及表现特点。方法:对1例膀胱前壁憩室患者行X线平片、B超、CT检查,分析其在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膀胱憩室容易诊断,发生于膀胱前壁突向腔内的憩室并结石、憩室炎,术前较难作出正确诊断。结论:膀胱前壁腔内憩室并结石、憩室炎少见,回顾分析、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结果]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假瘤多为单发,边缘光滑锐利的椭圆形或圆形肿块,个别有分叶或切迹;假瘤常位于肺外周,靠近胸膜,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假瘤有空洞钙化者极少,本组有2例见斑点状钙化.[结论]肺炎性假瘤的X线表现特点结合临床分析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结肠癌性肠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40例MSCT诊断为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检查资料.结果 40例MSCT诊断结肠癌性肠梗阻患者中,完全性肠梗阻1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9例为结肠癌性肠梗阻,1例证实为肠多发息肉所致套叠性肠梗阻,梗阻原因定性准确率为97.5%(39/40),肠梗阻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梗阻部位:升结肠14例,横结肠4例,结肠脾曲2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12例,横结肠与升结肠复合病变1例,结肠及小肠多发病变1例,MSCT对病变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00.0%(40/40).结论 MSCT对结肠癌性肠梗阻在确定梗阻存在、梗阻部位、梗阻原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的主要表现.方法:针对本次调查研究的80例患儿实施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造影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实施了平片诊断确诊,其中75例患者经过了造影诊断确诊,72例患者实施了稀钡灌肠确诊,4例患者实施全消化道造影确诊.结论: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实施钡剂灌肠检查,能够准确的反应患儿先天性巨结肠的典型X线,将其清晰展示,诊断的结果比较准确,是临床值得推广的影像学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的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家族史)、临床表现、内镜特征、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49例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年龄为(60.2±15.5)岁, 其中年龄>60岁者有27例。临床表现为便血占63.27%(31/49), 腹痛腹胀占53.06%(26/49), 头晕乏力占40.82%(20/49)。合并不同程度贫血占69.39%(34/49),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占65.31%(32/49), 合并结肠息肉占28.57%(14/49)。10例为单发病灶, 39例为多发病灶。病变发生在横结肠的有31例, 发生在升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者各有25例。针对7例活动性渗血患者行氩离子血浆凝固术止血4例, 电凝术止血3例, 余予输血、改善贫血等对症处理。结论结肠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一种老年人较为常见的肠道血管病变, 病变可累及肠道任意部位, 以右半结肠为主, 肠道病变可单发或多发, 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症状、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运输试验和排粪造影检查对便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便秘患者做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检查。结果结肠运输异常者59例,出口梗阻者72例,两者均存在者45例。结论由于结肠运输异常和出口梗阻常合并存在且相互作用,所以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检查联合应用,能够更加准确的鉴别功能性梗阻与结肠运输所致的便秘,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肠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影像特征,评价MSCT诊断结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经纤维结肠镜检查或临床高度怀疑结肠癌患者所行MS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图像,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MSCT检出病变位于盲肠3例,升结肠14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4例,乙状结肠11例,小肠癌1例。其中左半结肠转移1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7例,远隔器官转移5例。35例患者MS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MSCT在结肠癌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优势,其诊断符合率高于钡灌肠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17.
詹强  陈仕勇 《工企医刊》2005,18(6):16-1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X线诊断水平。方法:本组10例均行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同时均行十二指肠内窥镜检查。结果:8例手术切除,2例内窥镜活检证实。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结论:十二指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车鸣  王艳  王雯  王明燕 《现代预防医学》2003,30(4):542-542,543
目的;探讨胃底憩室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2例胃底憩室的X线表现,并进行动态观察及追踪检查。结果:此病76%发生于贲门下方,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大小约2~3cm,边缘光滑,大憩室可见气、钡、液三层影像。结论:本病较少见。憩室内食物潴留等因素可影响诊断,低张胃造影及多轴位观察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张惠 《医药与保健》2003,11(9):36-36
胃镜和结肠镜(统称消化内镜)检查优点:医生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以及下消化道(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回肓部)的内部情况,能够发现诸如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等比较严重的病变,还能看清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色泽改变等细微变化。对于可疑病变,还能钳取一小块儿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还可确定有无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有密切关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缺点:当胃镜通过咽部时,有少数人会感到恶心或不适;当结肠镜进入肠腔后,有些人会有程度不同的腹痛。钡剂造影检查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影响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数字X线机监视下行空气整复的128例小儿肠套叠病例,对其整复成功率与肠套叠发生时间、原始套头位置及形态等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本组经空气整复成功112例(87.5%),原始套头在盲升结肠、肝曲及横结肠、脾曲及降结肠以远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6.1%(49/51)、89.1%(57/64)、46.2%(6/13),原始套头在脾曲及降结肠以远的整复成功率显著低于盲升结肠(P<0.05);套叠时间<25 h的整复成功率为96.7%(59/61),25~48 h为87.8%(43/49),>48 h为55.6%(10/18),套叠时间>48 h的整复成功率显著低于≤48 h者(P<0.05).结论 新型数字X线机监视下空气灌肠技术是小儿肠套叠最重要的X线诊断方法,也是最佳治疗方式.其成功与否与套叠时间、原始套头位置和形态以及整复压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