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TOB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TOBS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表现以丘脑或中脑梗死为主,可合并小脑、枕叶或颞叶梗死;MBI有助于诊断;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结论TOBS患者病情大多较重、预后差,早诊断,早干预,以利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TOBS临床表现多样,主要有头晕、意识障碍、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眼球运动障碍、视野缺损、内脏功能异常等;梗死部位常见为脑干、丘脑、小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岛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双侧多部位.  相似文献   

3.
靳玫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46-4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TO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TOBS多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活动障碍等.影像学改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梗塞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病情急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4例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偏盲,认知行为异常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头颅CT或MRI最其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梗死灶,伴中脑、小脑、枕叶、颓叶梗死。结论TOB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诊断优干CT,早期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63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栓塞和血栓形成是TOBS的主要病因,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偏盲等是该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以丘脑或中脑为核心合并其他部位梗塞是该病影像学重要特征。结论TOBS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塞,并发症多,预后差,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证(top of the basilar arteny syndrome,TOBS)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41例经CT或MRI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S的主要病因仍为高血压脑动脉粥样硬化(79.8%),其次是心源性(心房纤颤)栓子来源(14.3%).影像检查以中脑,丘脑,枕叶病变最多见.结论 TOBS的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与基底动脉尖部5支不同血管的血流分布有关,突发意识障碍又较快恢复,无明显运动、感觉障碍,但有瞳孔改变、动眼神经麻痹、有皮质盲或偏盲应想到TOBS的可能,尽早进行头颅MRI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孟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179-18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解剖特点、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对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5例死亡,存活17例,其中,严重致残13例。结论:TOBS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患者临床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头颅MRI表现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等梗死灶,为多部位幕上幕下同时受累,双侧丘脑梗死最具特征。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OBS患者的原始性资料。结果 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及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不能清楚显示TOBS早期梗死病灶,磁共振弥散加权扫描(DWI)能准确显示TOBS梗死病灶部位及数目,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能直接反应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情况。结论 TOBS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综合诊断,磁共振检查对于早期诊断基底动脉综合征作用明显优于CT,DWI为早期脑梗死发现的首选检查序列,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TOBS危险因素与脑卒中相似,脑栓塞是主要的病因,栓子主要为心源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突出症状为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意识障碍,影像学特征为丘脑、上位脑干、小脑上部、枕叶、颞叶内侧面多发梗死灶,双侧丘脑蝶型梗死灶具有特征性。治疗后死亡1例,恶化3例,有效2例,显效1例,治愈1例。结论 TOBS预后差,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提高认识,重视危险因素的控制,早期血管再通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分析50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眩晕、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共济失调,偏侧或四肢无力,偏盲或皮质盲。结合影像学检查(MRI)显示病灶以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为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诊断TOBS需依赖临床表现和MRI表现,DSA能为病变血管提供定位依据,对早期诊断和治疗TOBS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治及预后。方法对12例TOBS患者危险因素、病因、临床症状、头磁、诊治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症状是意识障碍。头晕、肢体运动感觉异常、瞳孔异常、眼球运动异常。头磁多表现为丘脑、颞枕叶、小脑、脑干病变。常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等。主要病因为血栓和栓塞形成。结论 TOBS是基底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类型,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发展迅速临床治疗困难,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先提出,临床较少见,主要是以神经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特征的一组征侯群。现将2000-2004年我科收治的TOBS患者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建红  郭宝玉 《临床医药实践》2011,20(12):909-910,91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例经MRI或CT证实的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心源性或动脉源性栓塞,多有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复杂多样。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颅CT,MRI,尤其头颅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期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是由各种原因导致基底动脉顶端血液循环障碍而引发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后循环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偏盲及记忆障碍,肢体运动及感觉障碍相对较轻.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并发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诊治,降低TOBS的病死率,减轻生存者的后遗症。方法:对2例TOBS患者的发病方式、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诊治经过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TOBS的正确诊治方法。结果:2例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安静中突发起病,伴有意识障碍、Hornor征和Babinski征阳性等表现,影像学显示枕叶、小脑、丘脑病灶,经减轻脑细胞水肿、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改善脑供血、清除氧自由基等治疗后恢复良好。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及早诊治,有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6.
孙慧超  陈莉莉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3):2054-2055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由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直径2 cm范围的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临床征候群[1].Caplan将其从后循环缺血中区分出来,强调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依病灶部位不同将TOBS分为脑干首端型、枕叶颞叶型和小脑型[1].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近年来关于TOBS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加,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逐渐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在本院就诊的2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06~2011年的12例TOB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式,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意识障碍常为本病首发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为本病最常见的特征,常合并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偏盲等.头颅CT和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最常累及丘脑、小脑及中脑,枕叶、颞叶及桥脑上部也常受累.结论 TOBS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CT和MRI对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端血液循环障碍致中脑、丘脑、颢叶、枕叶及小脑多部位不同程度的梗死产生的一组临床症状,其起病凶猛,抢救治疗难度较大,致残率及死亡率高,自从MRI普及以来,逐渐对TOBS的诊断及治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现将我院1999~2004年收治的12例TOBS患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以头晕、意识障碍、瘫痪、神经眼征为特征,CT/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死亡率、致残率高,治愈率低。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20.
杨平 《江西医药》2012,47(7):570-57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