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高压氧治疗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缺氧、脑梗塞及脊髓损伤等中枢系统多种疾患有明显的疗效。受此启发人们开始探索高压氧能否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近年来,许多实验和临床资料均证实高压氧对周围神经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Laminin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Laminin(LN)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34只SD大鼠分为4组,1~3组每组10只,手术切除双侧10mm坐骨神经并用硅胶管套接,左侧套管内注入LN0.6μg,右侧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1、3、4个月分别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另4只鼠于术后3个月行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检查。结果LN治疗组术后1、3、4个月时的神经肌肉动作电位、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及髓鞘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应节段脊髓前角和背根神经节标记神经元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LN可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相似文献   

3.
细胞外ATP对周围神经导管中再生轴突诱导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证实细胞对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的吸引性诱导作用。方法 将SD雌性大鼠制成5nm长坐骨神经缺损的模型,用长双臂“Y”形硅胶管桥接神经,硅胶管单臂端与坐骨神经近端作套入缝合,与左侧坐骨神经缝接的硅胶管两端缝合封闭,硅胶管两臂内注入ATP的为实验组,注入生理盐水的为对照组。与右侧坐肌神经缝接的硅胶管远端管中注入ATP的硅胶管与远端坐骨神经缝接。术后4周,8周取材,肉眼观察神经纤维生长情况;并作光镜,电镜观察及病理图像分析,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数目和形成髓鞘的厚度。结果 再生的神经轴突均长入含ATP的硅胶管内,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未见任何神经纤维长入。远端与坐骨神经缝合能增强ATP的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神经轴突成熟的作用。结论 细胞外ATP具有很强的再生神经轴突诱导作用,并具有促进再生轴突成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弱直流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直流电场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孟庆刚1岳琦2岳伟杰2长期以来,由于神经修复后其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恢复常不满意。因此,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在临床及科研领域中都很重视。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使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的恢复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伤残率的比例仍...  相似文献   

5.
电磁场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围神经损伤后,除了及时、精细、准确地修复外,尚需促周围神经再生治疗,提高轴索再生率,加速功能的恢复,为此我们采用电磁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对治疗后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做了详细的观测,并与其组织学检查作了对照研究,以期探讨电生理方法在评定神经再生方面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   总被引:54,自引:5,他引:49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但其疗效仍不理想,尤其臂丛等高位神经损伤的诊治一直是临床医学的一大难题。当前,应强调动员多方面的力量,明确职责,协同攻关。首先,领导者的责任是不要急功近利,切实把握周围神经损伤基础与临床研究方向的决策。第二,临床工作者的责任是要认认真真地做事,重点一是要明确周围神经神经的常见性,严防漏诊;二是要明确周围神经损伤手术指征,配合药物、康复等综合治疗方法。第三,手术者的责任是选择最终手术方法,酌情行神经松解、神经缝合、神经移植、神经移位术等。第四,研究者的责任是探索临床难题,主要包括神经再生缓慢问题、肌肉萎缩的变性与防治问题、灼性神经痛的治疗问题、手内部肌功能恢复问题等,应重视人类的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的特殊性与规律性研究,提高周围神经损伤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来研究发现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可以合成一定量的黄体酮,在感觉神经元和雪旺细胞内有黄体酮受体表达。内外源性黄体酮与其受体结合后,一方面促进周围神经髓鞘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轴突的再生。这些研究为周围神经髓鞘病变的治疗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再生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应运而生的新兴治疗方法中,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具有无创、非侵入、高穿透及低衰减的优点,可有效刺激周围神经再生。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联合应用LIPUS和生物材料神经导管(NGC)可进一步提高轴突再生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LIPUS联合声学功能NGC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围神经再生研究进展马建军综述顾玉东,陈德松审校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功能和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细胞体蛋白质合成,轴索运输的改变,轴索退变和再生以及再生微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探索这些变化的规律,在周围神经领域里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飞速...  相似文献   

10.
周围神经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雪旺氏细胞(SCs)的变性、增殖和迁移;巨噬细胞向损伤区的定向趋化,对变性SCs和崩解髓鞘吞噬;轴浆的运输与轴突的再生等方面的变化,其间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和调控.对这些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探索周围神经再生的本质和规律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近年来的有关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的生物磁检测与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的生物磁检测与诊断李青峰综述顾玉东审校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情况(特别是未达到终器前)的准确诊断,是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及功能恢复的关键所在。现有的检查手段(如肌电图是以效应器检查为主)不能达到临床对神经损伤及再生情况早期准确诊断与监测的要求。生物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神经再生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神经修复突出端侧吻合的优越性及较长神经缺损的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回顾神经修复中断端处理影响神经再生的多种因素,认为正确的断端修剪、,吻合方法及适当的断端张力,有利于周围神经的笛生,同时介绍了“细胞外科”技术及其特点,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再生除与一些生长因子有关外,周围神经所处的微环境对其生长也至关重要,纤溶系统参与细胞外基质的调节,对周围神经再生重要作用,本文就纤溶系统的组成,结构,特性及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科临床中四肢开放性损伤伴有周围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59/5,修复后功能完全恢复仅占10%~259/5(Luridborg),因此如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就成为骨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历史,早在1873年,Hueter就开始用外膜缝合进行损伤神经的端端  相似文献   

16.
嗅球成鞘细胞在坐骨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嗅球成鞘细胞(OECs)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对照生理盐水(SAL)组和实验(OECs)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对照组给予SAL,实验组给予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悬液,分别于术后30或90天,应用电生理检测,HRP逆行示踪法及轴突图像分析检测损伤的神经在电传导轴浆运输,髓鞘再生等方面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0和90天,OECs组与SAL组比较:(1)OECs组损伤侧下肢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潜伏期(LAT)分别缩短了0.60ms和0.56ms;神经传导速度分别加快了6.42m/s和5.36m/s;波幅分别增加了3.92mv和5.84mv;(2)OECs组损伤侧脊髓前角HRP阳性细胞率分别增了11.63%和25.01%;(3)OECs组坐骨神经纤维数目分别增加了1047个/mm^2和1422个/mm^2,神经髓鞘厚度分别增加了0.43μm和0.63μm。结论:嗅球成鞘细胞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雪旺细胞移植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泛阅读近年来有关人工神经方面的文献,重点了解桥接神经的移植体和雪旺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自体材料,异体材料和合成材料均可作为桥接神经缺损的神经导管,以化学萃取的同种异体神经较为理想,雪旺细胞体外纯化和培养后仍具有生物活性,用微注入法把雪旺细胞植入移植物内可促进神经轴突的再生。理想的人工神经应由有特定的三维结构的生物材料和有生物活性的雪旺细胞构成,雪旺细胞在支架内有序的分布,类似于Bungner带。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断裂减张缝合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并评价3种新的修复周围神经断裂减张缝合方法。方法 治疗周围断裂896例,103条神经,其中正中神经20条,桡神经39条,尺神经44条。分别采用外膜-外膜法,神经瘤外膜-外膜法,外膜-神经床法等3种方法,使神经断端在无张力下缝合。结果 手术优良率84.4%。结论 神经减张缝合术效果确切,利于神经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超激光对家兔坐骨神经损伤后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激光照射疗法对坐骨神经钳夹伤后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45只成年雄性家免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根据是否钳夹坐骨神经分为两组(A组和B组),C组为钳夹后超激光治疗组.钳夹前、钳夹后24h、超激光治疗10d、20d、30d时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治疗30d后行坐骨神经神经纤维单丝制备、Bielschowsky染色、Loyez染色、电镜超薄切片观察坐骨神经再生和修复情况.结果超激光治疗20d、30d时,C组MNCV明显快于B组(P<0.01),但仍慢于术前(P<0.01).治疗30d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C组损伤处神经纤维有大量轴突和髓鞘形成,郎飞氏结清晰,结间距变短,髓鞘板层样结构清楚,轴浆内线粒体结构正常且数目增多,雪旺氏细胞胞浆丰富,胞浆内线粒体数目增多.结论超激光照射疗法对神经钳夹损伤后再生修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3种免疫抑制剂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42只W istar大鼠制作动物模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并予以端端吻合,分别联合给予不同组合的甲基强的松龙、环孢素A(C sA)和FK 506,A组(对照组,n=9)不给药,B组(n=9)术后使用2 d甲基强的松龙20 m g/(kg.d);C组(n=9)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2周FK 506,剂量为1 m g/(kg.d);D组(n=3)在B组的基础上,术后使用4周FK 506,剂量同C组;E组(n=9)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2周C sA,剂量为2 m g/(kg.d);F组(n=3)在B组的基础上,于术后使用4周C sA,剂量同E组。于术后1、2和4周各组分别取双侧坐骨神经,进行白细胞介素1β(in terleuk 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 or necros 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 terferon,γIFN-γ)和巨噬细胞游走因子(m acrophage m igration inh ib itoryfactor,M IF)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A组修复后的坐骨神经IL-1β和IFN-γ的表达高峰出现于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表达量明显减少,至第4周就难以发现阳性染色;TNF-α和M IF的表达则只出现在第1周,且表达水平较低。各实验组IL-1β、TNF-α和IFN-γ的表达高峰均出现于术后第2周,且持续至第4周仍有表达,M IF的表达高峰出现在第1周,其表达也可持续至第4周。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发现C~F组间细胞因子的表达无明显差异,B组的表达介于A组和其它实验组之间。结论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可以延缓周围神经损伤后IL-1β、TNFα-、IFN-γ和M IF表达的峰值,而且可以明显延长其表达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