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临床通过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按照肝郁化火证、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痰火扰心证分别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施行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订睡眠干预计划,重点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的对症干预,出院后跟踪观察。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症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 选择于我院治疗的96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负性情绪评分、自杀倾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自杀倾向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面对患有抑郁症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能最大程度的降低其负性情绪,进而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5.
《中国医学创新》2019,(34):113-11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抑郁合并睡眠障碍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主要以精神科护理常规为基础,实施药物治疗的监督、安全管理护理、生活相关护理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预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统计两组干预过程中睡眠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存在的焦虑和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过程中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全身乏力及腹痛腹泻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睡眠质量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睡眠质量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存在的焦虑和抑郁症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者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减少焦虑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将248例高血压伴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4例,对照组施行高血压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制订睡眠干预计划,重点给予健康教育、心理、行为的对症干预,出院后跟踪观察。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睡眠总体情况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症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高血压病人睡眠障碍程度,提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产褥期抑郁症的主要表现是抑郁,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产后4~6周症状最明显,表现为心情压抑、沮丧、感情淡漠、不愿与人交流,还有的产妇对生活对家庭缺乏信心,流露出对生活的厌倦,注意力不易集中等,也可伴有头晕,头疼,胃部不适,心率加快(辅助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干预对产褥期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妇女300例,将其分为2组:宣教组150例,于产前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150例,未实施心理干预。2组年龄、孕次、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褥期抑郁症诊断标准采用产后抑郁筛查量表进行诊断。该表对产后抑郁的筛查具有高灵敏度(94%)及特异性(98%),该表共有7个因素,每个因素由5个条目组成,7个因素包括睡眠/饮食失调、焦虑/担心、情绪不稳定、精神错乱、丢失自我、内疚/羞耻和自杀的想法。根据产妇们选择对每个条目不同意或同意的强烈程度分为5级:1级(强烈不同意)、2级(不同意)、3级(中立)、4级(同意)、5级(强烈同意)。筛查患者的临界值为总分大于等于60分,筛查严重患者的临界值为总分大于等于80分。结果宣教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0.67%(1/150),对照组抑郁症的发病率为5.33%(8/150),从中可以看出,经心理干预的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产褥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则采用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合并认知行为干预。分别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评定。结果:干预组在认知行为干预后,第4周和第8周PSQI的评分明显下降,且比对照组明显。在第8周干预组QSA的四个维度均分显著提高,且比对照组明显。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自杀态度有明显的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9.
10.
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病人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将8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睡眠障碍的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匹兹堡质量指数(PSQI)于干预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自身PSQI干预前后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的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正确对待肢体制动、减轻腰背痛、解除排尿困难、做好心理护理、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进行睡眠行为疗法、睡眠卫生教育等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抑郁状态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8例)及心理干预组(90例),分别观察两组急性脑梗死第14天后抑郁的发病情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卒中后抑郁心理特征,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入院第14天共有65例(36.5%)诊断为卒中后抑郁,其中常规治疗组42例,心理干预组23例,两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心理干预组SCL-90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3.92-4.59,P〈0.01);心理干预组病人血清hs-CRP、IL-2、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t=2.24-39.95,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能够减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改善抑郁障碍,并降低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患者伴发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和治疗效果.方法: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评估200例脑卒中病人,对伴有焦虑、抑郁性障碍者,用苯二氮(艹)/(卓)类、氟西汀治疗.结果:200例患者中,焦虑、抑郁性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49%、37.5%,治疗好转率分别为82.3%、85.7%.治疗后HAMA和HAMD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抑郁性障碍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高,抗焦虑、抑郁治疗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应对方式、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后病人家属消极应对、SAS、SDS得分减少,积极应对和部分SF-36得分增加,与干预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02~4.15,P<0.05)。病人家属的精神健康和角色情绪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1.12、0.21,P<0.05),与消极应对、SAS、SDS得分呈负相关(r=-0.13~-0.37,P<0.05);病人家属的活力得分与积极应对得分呈正相关(r=0.13,P<0.05),与SDS得分呈负相关(r=-0.13,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的应对方式、情绪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耳呜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0名耳鸣伴抑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后分别对其抑郁、焦虑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程度均降低,但是观察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提高,但观察组提高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耳鸣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A组)和西肽普兰联合安慰剂(B组)治疗,疗程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于治疗后第1、2、4、8周末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后HAMD、HAMA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6~5.491,P<0.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288,P<0.05),但无严重副作用,不影响治疗.结论 西肽普兰联合曲唑酮治疗抑郁症较单用西肽普兰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睡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病医院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60份.结果 ①睡眠自评量表(SRSS)9项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其中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和服药情况4项因子分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除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因子分均较常模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SRSS中睡眠质量、睡眠不稳、入睡困难、觉醒不足、早醒、服药情况、书面质量总分上与SCL-90总分及其各因子均成显著正相关,噩梦夜惊、失眠反映与除人际敏感、敌对、偏执以外的其他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精神病医院护理人员睡眠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越好,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反之,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越差,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性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一级亲属进行为期12周的心理干预,在干预前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量表(SF-36)进行心理测评。结果干预前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以及SAS、SDS评分高于全国常模(t=1.46~8.06,P<0.05),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中抑郁、焦虑、躯体化、恐怖因子及SAS、SDS、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2.15~4.78,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亲属的心理问题较为明显,而综合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对颈椎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3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取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方法治疗)和对照组(40例,仅采用常规康复理疗方法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状况、Barthel指数均明显改善(P<0.01,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常规康复理疗可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行为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术的STEMI病人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两组病人住院治疗期间均给予个体化的知识教育和行为干预,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病人出院后仍进行每月1次门诊行为干预。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病人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全因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3、4.444,P<0.05),复合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592,P<0.05)。结论实施门诊行为干预措施,帮助病人建立健康的行为方式,可降低PCI术后STEMI病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1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和30名同龄组正常人(均为男性)血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显示,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细胞压积、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0.001),其它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SAS患者血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而变形性明显下降。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