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拓扑替康在卵巢癌治疗中的应用单药治疗:多项研究表明,拓扑替康是复发性卵巢癌理想的二线药物,但其疗效与复发肿瘤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有关。拓扑替康单药治疗铂类敏感型复发性卵巢癌的反应率较高,为19%~33%。Mcguire等对48例顺铂治疗敏感患者,给予拓扑替康单药治疗,1.5mg/(m2·日),连用5天,每3周重复1次作为1个周期,平均用药6个周期。在46例可评价患者中,对化疗反应的平均持续时间为11.2个月,中位生存期达21.5个月以上,总反应率为33%,明显高于顺铂治疗耐药者。李氏等人对29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给予拓扑替康单药治疗,在可评价的21例患者中,总…  相似文献   

2.
朱州  倪秉强  陈日新  徐艺安 《吉林医学》2013,(26):5367-5369
目的:比较单药伊立替康(CPT-11)和拓扑替康(TPT)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不良反应。方法:46例复发性小细胞肺癌患者分CPT-11组(24例)和TPT组(22例)进行治疗,CPT-11组以300 mg/m2第一天静脉注射,TPT组以1.5 mg/m2第15天经脉注射,以3周为1个周期,均化疗25天经脉注射,以3周为1个周期,均化疗26个周期,比较两组的近期效果、远期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CPT-11和TPT有效率分别为33.3%和27.2%,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展时间(mTTP)分别为(11.3±5.94)周和(12.4±6.23)周,生存时间分别为(25.3±6.11)周和(24.3±5.77)周,两组进展时间和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分析发现CPT-11组延迟性腹泻发生率显著性高于TPT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药CPT-11和TPT二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疗效相似,不良反应相当,且均为患者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反应停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并测定反应停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方法反应停剂量为400 ̄600mg/d,每5周联合VAD方案治疗难治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28例。有效病例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测定血清中VEGF水平。结果总有效率89.3%,完全缓解率14.3%;其中25例有效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为(326.00±33.67)ng/L,治疗后12周血清VEGF水平为(84.00±40.26)ng/L(P<0.01)。结论反应停联合VAD方案为治疗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较好的选择,反应停可明显降低MM患者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巍然 《上海医学》2002,25(6):383-384
近年来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 (MM )的病因及肿瘤发生学研究的深入 ,科研人员提出了一些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思路。这些想法不仅针对肿瘤细胞 ,而且更着重于细胞因子网络调节、细胞信号传导过程及骨髓微环境对骨髓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作用。以下对这些新进展作一综述。一、针对MM特殊遗传学改变(一 )ras家族基因突变在骨髓瘤中较普遍 ,N ras的 61位密码子突变率最高 ,其次是K ras的 1 2位密码子 ,实验研究及临床资料均表明ras突变对患者长期生存及药物治疗反应均有负面影响。Farnesyl转移酶将farnesy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体外抗癌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KM3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标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藜芦醇对RPMI-8226细胞凋亡的影响;PI单标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对RPMI-8226、KM3细胞DNA分布的影响;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白藜芦醇对RPMI-8226细胞Bcl-2、Bax、XIAP、c-IAP-1、c-IAP-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RPMI-8226和KM3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增殖作用呈时效和量效关系。25~100μmol/L白藜芦醇作用24h可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100μmol/L作用24h时KM3细胞凋亡率达(26.5±2.7)%。白藜芦醇处理组RPMI-8226及KM3细胞周期均发生变化,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和G0/G1期。白藜芦醇以时间依赖方式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XIAP、c-IAP-1、c-IAP-2的表达,并可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但白藜芦醇对各蛋白作用的动力学不同。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进程、诱导细胞凋亡而有效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凋亡与调节Bcl-2和IAP家族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和拓扑替康(TPT)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是否有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经病理确诊的老年小细胞肺癌,其中CPT-11组88人,TPT组68人;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反应。结果:两组之间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TPT组白细胞减少高于CPT-1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延迟性腹泻中,CPT-11组高于T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及肝功能异常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11组及TPT组化疗的近期、远期疗效相似,血液毒性反应中,CPT-11组优于TPT组;肠道反应中,TPT组优于CPT-11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拓扑替康对老年小细胞肺癌进行临床单药治疗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差异性比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经临床病理进行确诊的老年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针对患者意愿且按照入院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CPT组(选用伊立替康进行治疗)与TPT组(选用拓扑替康进行治疗)各3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T组患者的白细胞减少量与CPT组相比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CPT的患者延迟性腹泻症状发生率高于TP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疗效近似,但是用药后反应差异较为明显,可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8.
龙葵总提取物对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株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机制.方法:U266细胞株与龙葵总提取物共同培养,用CCK-8试剂检测细胞毒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凋亡.结果: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细胞毒作用,半数抑制(质量)浓度约为117 mg/L;龙葵总提取物影响U266细胞周期,G0/G1期细胞减少,S期、G2/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增加.用Annexin V/PI染色及TFAR19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均显示细胞凋亡与龙葵总提取物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龙葵总提取物对U266细胞有体外细胞毒作用,其作用机制部分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盐酸拓扑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拓扑替康(TPT)在治疗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TPT治疗.分二组.A组32例,TPT 1.2mg/m2,静脉滴注30min,连用5d(第1~5天),21d为1周期,连用2周期;B组4例,TPT用法同前,联合顺铂60mg/m2,第1天静脉滴注,水化3d,21d为1周期,连用2周期.结果可评价疗效30例,其中A组26例,B组4例.总有效率A组46.2%,B组25.0%.中位生存期A组48.2周,B组26周.1年生存率A组初治58.8%,复治42.8%(B组例数少无法评价).可评价不良反应36例,主要有骨髓抑制(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腹泻、脱发、乏力等,对心、肝、肾功能均无影响.结论 TPT是对小细胞肺癌有较好治疗作用的药物,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前景为继续探讨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适宜的剂量和联合使用其他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剂量,并进一步减轻不良反应;探讨TPT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作用、适宜的剂量、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23例小组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TPT 1.2mg/m2,静滴d1-5,PDD 30mg/m2,静滴d1-3;同时予以止吐治疗.21d为一周期,连用2周期评价疗效.结果 46例患者中CR 6例;PR 21例,有效率58.7%.其中初治病人毒副反应主要以血清毒性反应为主,一般7~10d出现,骨髓抑制Ⅳ度1例、Ⅲ度5例、Ⅱ度9例、Ⅰ度17例.胃肠道反应Ⅲ度2例、Ⅱ度5例、Ⅰ度9例.脱发8例.结论 TPT联合PDD治疗SCLC疗效确切,其毒副反应相对轻微,患者易于耐受,化疗结束后即可恢复,该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TPT)在体内外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株(M utz-1)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TPT对M utz-1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对荷瘤小鼠用TPT腹腔注射,测量肿瘤大小和动物生存期作为评介TPT的抗肿瘤活性。结果:TPT显著抑制M utz-1细胞生长,呈剂量依赖性。半数生长抑制值(IC50)为272 ng/L。TPT作用48 h和7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54.16%±4.29%和72.97%±6.12%,凋亡细胞具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用TPT治疗后5周内,荷瘤小鼠肿瘤生长速度减慢,显著低于对照组和A s2O3治疗组(P<0.05)。TPT治疗组小鼠平均生存期7周,而对照组和A s2O3组平均生存期为4周(P<0.001)。结论:在体外和动物实验中,TPT对MDS细胞株M utz-1细胞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生所致的恶性肿瘤,被认为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疾病,传统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疗效欠佳.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作为一种全新的靶向治疗药物,通过阻滞核因子κB(NF-κB)的活性、增强肿瘤细胞对皮质激素和传统细胞毒性药物的敏感性,可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诱导细胞凋亡,临床上用于治疗复发性、难治性或初治的MM,有硼替佐米参与的联合化疗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倍增期的HL-60细胞分组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0.15 μmol/L的TPT,空白对照组继续常规培养.分组培养4 h、12 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FITC染色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分组培养4 h后,实验组细胞凋亡率为(28.57±3.16)%,高于空白对照组的(3.12±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5,P=0.000 2).分组培养12 h后,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达38.33%,高于空白对照组的2.67%(χ2=117.08,P<0.05).结论:拓扑替康具有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拓扑替康(TPT)在体外诱导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凋亡的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TPT诱导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凋亡,运用MTT法、透射电镜、DNA凝胶电泳检测和观察TPT对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杀伤效应、凋亡形态、生物特性。采用Westernblot印迹杂交法以检测TPT对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结果:TPT可诱导细胞株A2780/DDP凋亡,经TPT作用后A2780/DDP细胞内bax蛋白增加,而bcl-2蛋白不表达,bax/bcl-2比值增加。结论:TPT可诱导人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蛋白高表达及bax/bcl-2不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浆细胞疾病。其发生和发展是瘤细胞增殖异常和凋亡受抑的结果。肿瘤细胞凋亡是凋亡相关基因通过启动凋亡信号传导系统来实现。本文主要是从骨髓瘤细胞凋亡的线粒体途径及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65岁以下患选择骨髓移植治疗的无病长期存活明显优于传统的化疗方案,供淋巴细胞输注及骨髓瘤苗免疫治疗MM患移植后复发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新药物在诱导MM细胞增殖、诱导细胞调亡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7.
纪英  林秋菊  李萱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4):516-516,532
目的:研究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44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拓扑替康联合顺铂静滴d1-d5,同时给予止吐治疗。结果:全组共化疗132个周期,4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45.5%,临床受益率81.8%,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以拓扑替康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对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拓扑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康平  于起涛  李志革 《广西医学》2002,24(10):1541-1543
目的:评价TPT联合DDP对初治SCLC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50例SCLC患随机分为2组:A组:TPT1mg/m^2.d,静脉滴注,d1-5;DDP80mg/m^2,静脉滴注,总量分为3天使用,d1-3.B组:Vp-16 100mg/d,静脉滴注,d1-5;DDP80mg/m^2,静脉滴注,总量分为3天使用,d1-3.A,B两组均为每3周1疗程。结果:TPT联合DDP初治SCLC有效率70.8(17/24),对照组的EP方案有效率76.0%(18/25),较A组稍高,但统计学比较无差异。A组WBC下降92.0%(其中Ⅲ-Ⅳ度下降12.0%),B组PLT下降较A组低,为12.0%(0.025>P>0.01);A组Hb下降40.0%与B组32.0%)类似(0.5<P<0.75)。显示A组WBC,PLT较B组下降率高且程度严重。结论:TPT联合DDP方案不宜作为SCLC的一线方案,应作为SCLC复发后的二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多发性骨髓瘤 (MM)是浆细胞的恶性肿瘤 ,其产生的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是引起临床症状 (如高粘滞血症 )及肾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治疗多采用化疗 ,但化疗仅对瘤细胞有效 ,而对瘤细胞分泌的病理性球蛋白无效 ,我们采用先进行血浆置换 (PE)尽快清除体内的病理性球蛋白 (M蛋白 ) ,再配合化疗 ,就能较快的缓解症状 ,提高化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 :为 1 997年 4月~ 1 999年 1 0月在我科住院的 1 2例诊断为MM病人 ,其中男 9例 ,女 3例。年龄 38~ 74岁 ,中位年龄 5 5岁。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内的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例初治MM患者及6例难治复发患者均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化疗(硼替唑米1.3mg/m~2,第1、4、8、11天快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40mg,第1~4、8~11天静脉滴注或口服;3周为1个疗程)1~6个疗程,根据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NCI-CTCAE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平均随访6个月(2~11个月),12例初治患者中3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1例无变化(NC)。6例难治复发患者中2例CR,2例PR,1例NR,1例死亡。总反应率(ORR=CR+PR+MR)83.33%,总有效率(CR+PR)72.22%。主要不良反应为乏力、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腹泻、周围神经病变和阵发性房颤,经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初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有效的新方法,不良反应较轻,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