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3
目的 总结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 1997年起应用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移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 3例 ,踝部 3例 ,足部 8例 ;其中 1例交腿移位。切取皮瓣范围 4cm×3cm~ 14cm× 12 cm,血管蒂长 7~ 16 cm,均为逆行移位。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成活 ,1例部分坏死 ,1例全部坏死。其中 10例伤口 期愈合 ,3例经换药后愈合 ,皮瓣坏死的病例行游离皮瓣移植术。 9例获得随访 ,时间 3~ 2 1个月 ,外观功能恢复良好 ,皮肤质地接近正常 ,6个月后感觉部分恢复。结论 腓肠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血供可靠 ,转移范围大 ,损伤小 ,操作简便 ,可用于修复小腿前侧、踝部及足部近侧 1/ 2软组织缺损 ,对伴有主要血管损伤的病例更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该皮瓣可修复足背近1/2及足底近3/5的软组织缺损。结论 该皮瓣是修复足踝部尤其是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股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开发应用股前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提供实践依据及应用价值和适应证。方法 经6例应用股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的临床实践,证实该皮瓣的解剖位置和适用范围。结果 6例皮瓣均成活良好。皮肤颜色、质地接近正常,创面一期愈合。结论 股前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大腿、腹股沟区、会阴及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刘勇沈毓书韦绍仁兰宗柳吴昊梁斌韦敏克我科自1993年3月~1996年10月,选用12种带蒂岛状皮瓣、肌皮瓣修复重建四肢软组织缺损30例,皮瓣全部成活。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8例,年龄6~56岁,平均38岁,... 相似文献
7.
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报道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效果。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血供特点。方法 用隐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踝及小腿下端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结果 13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不需吻合血管,不牺牲主干动脉,是修复足跟、踝部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8.
9.
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方法 于指背形成筋膜蒂岛状皮瓣并移转至指腹创面。结果 临床已应用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指背筋膜蒂岛状皮瓣可以安全、简便地修复同指指腹的创面。 相似文献
10.
我科自 1 998 - 2 0 0 0年 6月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 8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7~ 30岁 ,平均 2 5 2岁。交通事故致足背皮肤缺损 5例 ,外伤足背皮肤感染 1例 ,足跟软组织缺损 2例。创面范围 5cm× 6cm~7cm× 1 0cm ,病程 2个月~ 1年。1 2 手术方法 以腓肠神经行程为轴心设计皮瓣。皮瓣上缘为小腿后侧中上 1 / 3交界处。旋转点在外踝上 2~ 7cm处。先在皮瓣近端向近侧作 2 0cm纵切口 ,显露腓肠神经 ,以其走向为轴心再作准确调整皮瓣位… 相似文献
11.
带指神经血管蒂的V - Y岛状推进皮瓣治疗指端皮肤缺损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目的 介绍应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86例102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设计并采用带双侧或单侧指神经血管蒂的V-Y岛状推进皮瓣修复创面。对指端偏背侧、横截面及缺损长度<1.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双蒂岛状皮瓣修复;对缺损长度在1.2~2 cm的偏掌侧皮肤缺损,用单蒂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20指失访,82指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皮瓣覆盖质量满直,指腹二点分辨觉均在正常范围内,但有2指产生残端神经痛。77指冷天皮瓣能耐寒冷皮温正常,5例5指因皮瓣耐寒性差而影响工作。指间关节活动范围基本正常。结论 该皮瓣较传统的V-Y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外形好、感觉正常、关节活动不受影响等优点;是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游离肩胛皮瓣在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25例,其中单纯手背侧缺损14例,手背、腕背均缺损9例,手掌侧缺损2例。按常规切取游离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3cm×12cm,最小8cm×6cm;以旋肩胛动脉为血管蒂,蒂长4~6cm,平均5.1cm。结果 25例皮瓣全部存活,其中1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桂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存活。术后随访6个月~3年,皮瓣色泽、质地良好,厚度适宜。结论 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是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14.
以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0,自引:10,他引:40
目的应用手部皮神经伴行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指背软组织缺损。方法采用手部桡神经浅支、尺神经手背支伴行血管蒂的岛状皮瓣,即拇指桡、尺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第一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示指;第三、四掌背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中、环指;小指尺背侧皮神经伴行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小指。共5种15块,修复指部皮肤缺损15例。皮瓣切取的最大面积达5cm×3cm。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满意。结论该类皮瓣血供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特别适用于一期修复伴有伸肌腱缺损的指背创面 相似文献
15.
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改良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和重建皮瓣感觉功能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在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血管蒂上加带皮肤蒂 ,同时将皮瓣上的感觉神经与指神经终末支缝合 ,临床应用 10例。结果 10例皮瓣全部成活 ,术后未出现静脉回流障碍。随访 3~ 2 2个月 ,皮瓣质软 ,两点分辨觉在 4mm以内。结论 改良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比常规同类皮瓣更安全可靠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讨论以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以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18例19指中末节皮肤缺损,均伴有肌腱或指骨外露.术中切取皮瓣面积为2.0 cm× 3.0 cm~ 2.5 cm×4.5 cm,供区取前臂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9指中16块皮瓣完全存活,3块皮瓣部分坏死.术后15例15指获得随访,3例失访;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术后患指外观、持物稳定性、关节活动功能等均较满意.15例皮瓣两点分辨觉为8~10 mm,近、远指间关节屈伸活动基本正常.结论 在熟悉该皮瓣的解剖学特点及仔细手术操作的前提下,指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是有效而简单的方法,并可获得良好的修复外形及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自1998年6月~2000年12月,对8例小腿下1/3、踝关节周围及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术,其中3例皮瓣的血管筋膜蒂上保留1.5cm宽的皮桥,作为切开隧道的顶部,这样可避免皮瓣蒂经皮下隧道时血管受压。皮瓣面积最大15cm×9cm,最小6cm×5cm,平均9cm×6.3cm。结果7例全部成活,1例部分坏死,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满意。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即使下肢受区皮肤血运条件差的患者也可成活。 相似文献
18.
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应用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56例.撕脱皮瓣面积为7 cm × 10 cm ~ 10 cm × 13 cm. 结果 56例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 5年,10例失访;46例的手背外形满意,再植皮瓣恢复了保护性痛觉,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2 ~ 5指的伸屈活动范围按 TAM评定标准评定,功能恢复优良者40例,占87.0%. 结论将无挫伤或轻度挫伤的手背逆行撕脱皮肤修成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原位再植,是治疗手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