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外科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肠外营养是肠功能障碍者的主要营养方式。正常肠道黏膜免疫系统能有效防御肠道细菌,而缺乏肠内营养刺激的肠外营养会导致肠道黏膜免疫损伤,增加感染风险,通过营养支持治疗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术后营养支持对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646例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215例)和肠内营养组(215例)及对照组(216例),术后营养支持7d,采用等热卡[125.5kJ(30kcal)·kg-1·d-1]和等氮(0.25g·kg-1·d-1);对照组术后常规补液直至恢复正常饮食。观察比较术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入选的3组患者资料具有可比性。术后总死亡率为1.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肠外营养组33.5%(72例),肠内营养组28.4%(61例),对照组44.9%(97例);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1;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0。肠内营养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10.2%,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的15.3%,P=0.002;而两组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9%vs.23.7%,P=0.06)。住院时间:肠外营养组(11.2±5.0)d,肠内营养组(9.8±3.4)d,对照组(14.5±7.1)d;肠内营养组住院时间短于肠外营养组,P=0.002;对照组与肠外营养组比较,P=0.003;与肠内营养组比较,P=0.001。结论术后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的胃肠道肿瘤患者的预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降低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3.
人工营养支持适用于两类患者 :一是已经存在营养不良 ;二是估计患者经口进食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达到或超过一周以上。大多数营养专家首选进行肠内营养 ,次选肠外营养 ,他们认为肠内营养不仅安全便宜 ,而且符合人体正常生理 ,有利于保护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相反 ,肠外营养容易引起粘膜萎缩和细菌移位 ,从而增加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提供相同的热量和蛋白质的情况下 ,进行肠外营养的费用比肠内营养高 8倍以上尽管目前可以对患者进行长期的肠内营养支持 ,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常常不能满足患者 ,对于重症患者更是如此。常见的问题是胃肠道…  相似文献   

4.
参麦注射液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和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8例胃癌患者半随机分为肠外营养组19例、肠内营养组19例、观察组(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20例,术前第1d及术后第1、5、9d检测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观察肠道功能恢复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第9d血清CD3、CD4、CD4/CD8、前白蛋白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相应指标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IgA高于肠外营养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肠外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缩短(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肠内营养支持较常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根治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包括营养不良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和营养支持治疗相关并发症。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开展较广泛,临床上仅那些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风险患者需营养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分为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和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果处理不好,营养治疗反而会适得其反,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具有不同的特点,本文总结了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并对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营养支持及护理措施对脑外伤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外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完全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研究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免疫功能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外伤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患者恢复效果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鹤壁煤业(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胸外肿瘤科2019-01—2020-11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治疗的67例后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按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分为肠外营养组(PN组,33例)和肠内营养组(EN组,34...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内营养护理对内科住院患者伴营养不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内科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伴有营养不良现象。将8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以及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低热量肠内营养以及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差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拒食、便秘、腹泻、腹胀、呕吐发生次数高于实验组,由此可见对照组胃肠功能差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住院患者伴营养不良患者营养支持以及护理中,可采取低热量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严重营养消耗和分解代谢紊乱性疾病,营养支持治疗是SAP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是,SAP营养支持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以往,胰腺的"休息治疗"曾认为是理想的治疗方案,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SAP营养支持治疗的禁忌。近年来,EN受到重视,因其可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防止肠黏膜萎缩、肠内菌群失调,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二次感染的发生。SAP患者已存在内毒素和菌群失调,而肠黏膜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会加重菌群移位及二次感染,因此单纯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已不满足治疗的要求,EN的实施为SAP营养支持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及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9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1周,观察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术后白蛋白用量、死亡率、并发症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耐受性较好。术后第8天时,肠内营养组的白蛋白、体重、上臂围未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9±12)h较肠外营养组(38± 14)h短,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切除患者而言,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1.
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已日趋广泛和成熟.营养不良的纠正及营养状态的维持,是各类疾病取得治疗良效的基本条件.当今,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机体耐受饥饿的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因此老年人的营养支持更应积极.通常,因病而无法正常饮食超过一周者,都是营养治疗的对象.至于营养支持途径、肠内营养抑或肠外营养,关键是取决于消化道的状态.若胃肠道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则应尽量应用肠内营养.保存肠屏障功能的完整性是近来非常强调的问题.肠屏障功能受损后肠道细菌易位等改变将导致严重后果.若能实施肠内营养,则可避免肠道萎缩,肠屏障功能就能得到保持.肠内、外营养在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临床营养支持包括肠外 ( 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肠内 ( enteral nutrition,EN)营养支持。近年来 ,危重病人营养支持发生了很多明显的变化 ,认识到营养支持的目的是维持与改善机体器官、细胞代谢与功能 ,促进病人的康复。在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中 ,肠外营养以操作简便、见效快和不受消化功能限制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肠内营养又以副作用小、维持肠道功能完整、提高营养功能等优点而得到重视。肠外加肠内的营养支持方式 ,弥补了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单一应用的不足 ,提高了营养支持的效果。1 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  危重病人多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4.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蛋白质 热卡缺乏性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 ,而且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可纠正外科患者的营养不良 ,因而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理论上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是 ,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却发现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与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之间并无必然联系。相反 ,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本身可引起一些并发症。因此 ,目前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和作用存在争议。我们就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作用、适应证、时机和实施作一综述。一、围手术期营养…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胃肠动力受到影响,且手术创伤致分解代谢增强,半数以上患者在短期内存在营养不良及吸收障碍,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一、上消化道重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途径的选择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和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临床上进行营养支持的两个有效途径,均能明显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免疫功能。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实际应用证实,EN较PN能更有效地维持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态。PN治疗存在诸多缺点,如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肠黏膜萎缩、肠道菌群失调、肝功能损害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且费用昂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住院患儿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及临床营养支持现状,为开展临床营养支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309例住院患儿采用STRONGkids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工具、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儿童青少年体格发育参考标准及自制患儿营养支持情况调查表,通过现场查阅病历信息、床边查看营养护理及测量相关数据的方法收集资料。结果 8.41%住院患儿存在高度营养风险,48.87%存在中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2.65%。111例(35.92%)患儿实施营养支持,其中肠内营养17例、肠外营养68例,肠内联合肠外营养26例。结论住院患儿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率偏低,营养支持方式欠佳。应正确评估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指导制定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改善患儿营养状况,促进疾病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联合免疫肠内营养Supportan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将大肠癌患者72例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肠内营养+rhGH)21例,肠内营养对照组26例,肠外营养对照组25例.比较行大肠癌根治手术前后三组患者的营养、免疫指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3年结果.结果:术后第14天治疗组PALB值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之上,肠内营养组较肠外营养组有明显恢复但仍未达到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仍处于术前水平以下.治疗组术后第8天、14天CD4+/CD8+值较PN组明显上升.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癌根治术后联合使用GH与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改善了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对其生存率和肿瘤复发率没有明显的影响.对能手术根治的大肠癌术后短期小剂量使用rhGH联合Supportan是安全有效的,可作为术后较为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肠外肠内营养支持现状及推广合理应用的循证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朱明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793-794
虽然1965年中国就有了试探性肠外营养临床应用,到1971年有比较规范的肠外营养支持,到1974年又有比较规范的肠内营养支持,但是20世纪70—80年代的临床病例仍然很少,几乎全是有营养不良(不足)的患者,所以当年应用肠外肠内营养的适应证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山东省部分医院普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山东省34家大中型医院普外科5376例住院患者,用改良版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调查。结果共获取4843例(90%)的BMI值,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64%和17.64%,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支持率为84.0%,非必须的支持率为11.4%。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比率为3.81:1。肠内营养管饲与口服之比为1.61:1,肠外营养全和一和单一输注比例为1.55:1。结论山东省医院普外科营养风险发生率不高,营养支持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分析2007年12月至2010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60例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每组各30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患者的人体测量学,营养学指标,营养相关并发症及费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肠内营养组患者体质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肌围、Hb、转铁蛋白、Alb分别为(16.9±2.4)kg/m2、(10.6±2.5)mm、(24.2±2.5)cm、(106±15)g/L、(2.2+0.4)g/L、(39±3)g/L,肠外营养组患者分别为(16.6±2.1)kg/m2、(9.2±1.3)mm、(24.0±3.4)cm、(102±18)g/L、(2.0+0.4)g/L、(38±3)g/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2,1.72,0.05,0.93,1.94,1.29,P>0.05).但肠内营养组前白蛋白、氮平衡水平、肛门排气时间、每日相关费用、菌群失调、糖代谢紊乱、肝功能损害分别为(0.30±0.10)g/L、0.8±0.3、(29±10)h、(210±30)元、1例、2例、2例,肠外营养组分别为(0.25±0.09)g/L、0.4±0.2、(38±6)h、(700±50)元、9例、12例、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6.08,2.25,10.38,x2=7.68,9.32,13.87,P<0.05).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的恢复,而肠内营养疗效优于肠外营养,可作为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