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青篙琥酯与激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以博菜霉素气管内注入建立肺纤维化模型.28天造模成功后开始给予腹腔注射甲基泼尼松龙或青蒿琥酯治疗,于用药治疗后第7、14天,21、28天分批处死动物。测定血清中TGF-β1、TNF—α的浓度;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判断肺组织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的TGF-β1、TNF—α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青蒿琥酯高剂量组TGF—β1、TNF—α的含量降低与甲基泼尼松龙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光镜下肺组织肺泡炎、肺纤维化程度在青蒿琥酯各剂量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均比模型组减轻。结论青蒿琥酯可降低肺纤维化大鼠TGF-β1、TNF—α的表达,明显减轻肺纤维化程度,其治疗肺纤维化作用途径与甲基泼尼松龙一致。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肺纤维化大鼠肌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24只,模型组和干预组各39只。(1)对照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约0.3 ml,次日每只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2)模型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5 mg/kg,次日每只大鼠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 ml。(3)干预组:一次性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5 mg/kg,次日每只大鼠每日腹腔注射青蒿琥酯10 mg/100 g。上述各组大鼠分别于d 7、d 14、d 21、d 28各处死6只。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记录死亡情况,计算肺系数,行HE染色和肺泡炎评分。取d 28各组大鼠肺组织行Mason染色和α-SMA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α-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期模型组肺系数均显著增高,P 值均小于0.05。与模型组相比,d 28时干预组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个时段模型组肺泡炎均显著增高,P值均小于0.05。与模型组相比,d 21、d 28时干预组肺泡炎显著降低,P值均小于0.05。(3)Mason染色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出现大量胶原沉积,干预组胶原沉积较模型组轻微。(4)与对照组比较,α-SMA免疫组化的平均光密度异模型组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α-SMA平均光密度显著减低(P<0.05)。(5)对照组α-SMA蛋白的表达较低,模型组α-SMA蛋白持续高表达,干预组蛋白的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青蒿琥酯减轻肺纤维化可能机制:(1)青蒿琥酯下调α-SMA的表达。(2)青蒿琥酯减轻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炎。 相似文献
3.
4.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0,17(2):49-49
测定血吸虫童虫的同功酶活性,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视电镜对虫体超微结构的观察,发现青蒿琥酯可完全抑制血吸虫童虫的苹果酸脱氢酶、6-磷酸甘露糖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使其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表皮坏死糜烂、上皮细胞核模糊、染色体消失;皮下肌层肿胀坏死,吸盘破损,肠腔上皮破坏,微绒毛脱落。因此,可影响虫体的糖蛋白合成、有氧代谢供能和肠壁对红细胞的消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病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98年8~9月,某部紧急赴湖北灾区抗洪抢险。部队所在村镇均为血吸病重疫区。为防止部队发生血吸虫病,保障抗洪抢险任务的完成,我们采用青蒿琥酯片预防早期血吸虫(童虫)感染,并对预防效果进行了观察。1材料和方法(1)预防用药:青蒿琥酯片。(2)抗原:制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4-甲基偶氮四唑蓝(tetrazolium salt,MTT)法观察其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具有明显诱导GMC增殖的作用(P﹤0.05或P﹤0.01);青蒿琥酯作用24、48、72 h,GMC增殖水平均可受到抑制(P﹤0.05或P﹤0.01),且随药物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高浓度组(60 mg/L)72 h抑制率可达51.18%。[结论]青蒿琥酯能够抑制脂多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原代鸭肝细胞的培养模型,研究青蒿琥酯(ART)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取雏鸭原代肝细胞(500000个/ml)于37℃、5%CO2培养24h存活后,除对照组外,给药组每48h换药1次,连续加药6d,收集细胞并测定DHBV DNA的含量。结果①在肝细胞毒性实验中,ART对鸭肝细胞无毒性,各药物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5%以上。②15、30、60μg/mlART对D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实验结果提示,ART对D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存在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暑内毒素血症时,青蒿琥酯对内毒素信号通路中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 昆明鼠随机分为常温组、高温组、生理盐水组和青蒿琥酯组(连续5d按60mg/kg腹腔注射青蒿琥酯),用反转录PCR(RT—PCR)技术分别检测常温下和热暴露后各级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内CD14 mRNA的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常温组比较,高温组和生理盐水组CD14 mRNA的表达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但青蒿琥酯组CD14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轻度升高。结论 青蒿琥酯能显著降低内毒素信号转导通路上CD14的表达,减少TNF—α的分泌,可能是其抗中暑内毒索血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抗生素的发现、生产以及大规模应用是医学界乃至全人类的巨大进步。但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治疗和畜牧养殖业中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的情况加剧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1],并使之逐渐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多重耐药性(multidrug-resistant,MDR)细菌和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凸显了对制定新策略来对抗细菌感染的迫切需要。青蒿琥酯(artesunate,AS)是具有抗疟作用的新型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衍生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采用青蒿琥酯加氯喹治疗单纯氯喹治疗失败恶性疟病例的效果。方法 按照WHO推荐的在中低度疟疾流行区抗疟药治疗效果的28天随访观察法,对单纯氯喹治疗判定为早,晚期治疗失败的恶性疟病人进行治疗。结果 共治疗44例。治疗失败率为25%。恶性疟原虫对此联合用药的RⅠ-RⅢ级抗性率为22.73%,治疗失败与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的反应性相关,而与第0天密度无关。结论 青蒿琥酯伍用氯喹治疗单纯喹治疗失败病例是有效的,如果将氯喹单用作为治疗恶性疟疾的一线药物,单方氯喹与青蒿琥酯伍用氯喹的先后联合使用对恶性疟的治疗失败概率仅为11.66%。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白黎芦醇(RES)对博来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ES中剂量干预组(50mg/kg)及RES高剂量干预组(100mg/kg),以气管内滴注BLM制造肺纤维化模型;于第14d起用RES进行干预,分别取第17d、24d及31d三个时间点对大鼠肺组织行MASSON染色、羟脯氨酸含量(HYP)测定及TGF-β1mRNA测定。结果模型组第17天,大鼠肺组织呈现典型肺纤维化,RES各干预组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间变化而有所减轻;模型组中HYP含量(751.80±22.5、996.00±39.48、1197.60±105.98)明显高于对照组(266.00±24.08、307.00±16.40、318.00±18.7,P<0.05);RES高剂量干预组中各时间点HYP含量(657.45±18.31、514.34±9.78,504.20±13.16)均较模型组(751.80±22.52、996.00±39.48、1197.60±105.98)下降(P<0.05);模型组中TGF-β1mRNA含量在第17天(1.000±0.782)较对照组(0.490±0.039)高表达,使用RES高剂量干预后TGF-β1mRNA各时间点(0.788±0.205、0.472±0.199、0.474±0.310)较模型组(1.000±0.782、0.759±0.226、0.603±0.147)均降低(P<0.05)。结论 RES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对已形成的大鼠肺纤维化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黎芦醇(REs)对博来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的逆转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RES中剂量干预组(50mg/kg)及R_ES高剂量干预组(100mg/kg),以气管内滴注BLM制造肺纤维化模型;于第14d起用RES进行干预,分别取第17d、24d及31d三个时间点对大鼠肺组织行MASSON染色、羟脯氨酸含量(HYP)测定及TGF-/31mRNA测定。结果模型组第17天,大鼠肺组织呈现典型肺纤维化。RES各干预组较模型组纤维化程度随时间变化而有所减轻;模型组中HYP含量(751.80±22.5、996.00±39.48、1197.60±105.98)明显高于对照组(266.00±24.08、307.00±16.40、318.00±18.7,P〈0.05);RES高剂量干预组中各时间点HYP含量(657.45±18.31、514.34±9.78,504.20±13.16)均较模型组(751.80±22.52、996.00±39.48、1197.60±105.98)下降(P〈0.05);模型组中TGF邛1mRNA含量在第17天(1.000±0.782)较对照组(0.490±0.039)高表达,使用RES高剂量干预后TGF—β1mRNA各时间点(0.788±0.205、0.472±0.199、0.474±0.310)较模型组(1.000±0.782、0.759±0.226、0.603±0.147)均降低(P〈0.05)。结论RES可能通过调节TGF-β1对已形成的大鼠肺纤维化有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矽肺模型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的规律,探讨细胞因子在肺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只;实验组经气管灌注1 ml游离二氧化硅粉尘悬液(100 mg/ml),对照组同法灌注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第1、7、14、21、28天,各组6只大鼠心脏取血,处死,并取肺组织。肺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纤维化等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IL-8、TNF-α、TGF-β的含量。结果染尘大鼠血清IL-1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不同时间,差别不明显;染尘第1、7、14天的IL-8含量均高于对照组,随着染尘时间增加,IL-8含量则渐回归正常;染尘第1、7天;TNF-α含量低于对照组;第14、21、28天TNF-α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TNF-α含量也不同(F=30.724,P=0.001);血清TGF-β的波动则较明显,如染尘第1、7天其含量高于对照组,第14天则低于对照组,第21、28天又高于对照组(P<0.05),染尘不同时间的TGF-β含量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3.236,P=0.001)。结论细胞因子IL-1、IL-8、TNF-α、TGF-β在染尘不同时间血清中的含量不同,其分泌的变化可能与染尘大鼠肺纤维化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探讨柴胡皂苷D(SS-d)抗模型鼠肝纤维化的药理学活性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猪血清免疫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SS-d用药组(20、10、5mg/kg)及秋水仙素(Col,0.1mg/kg)用药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透明质酸酶(HA)、层粘连蛋白(LN)和III型前胶原(PCIII)的水平。分光分析法检测标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的含量。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肝组织中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鼠中血清HA、LN和PCII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模型组血清中HA、LN和PCIII肝纤维化指标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减低肝组织中Hyp和MDA的含量,同时也剂量依赖性地升高SOD的活性(P﹤0.05)。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SS-d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下调模型鼠肝组织中TGF-β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SS-d具有较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SOD活性、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抑制TGF-β1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谷胱甘肽对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谷胱甘肽对博莱霉素 (Bleomycin ,BLMA5)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LM模型组、谷胱甘肽组。按BLM 5mg·kg-1体重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 ,2 4h后谷胱甘肽组每天腹腔内注射谷胱甘肽注射液 12 0mg·kg-1。于 7、14、2 8d观察各组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变化和肺匀浆中谷胱甘肽 (GSH)及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 ,谷胱甘肽组病理变化与模型组一致 ,但较BLM模型组减轻 ;肺组织匀浆GSH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腹腔内注射谷胱甘肽具有对抗氧自由基、保护肺脏免受氧化损伤的作用 ,但对BLM引起的肺脏胶原沉积无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的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经气管染毒对大鼠肺巨噬细胞(pulmonary alveolar macrophage,PAM)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5、21、50nm粒径的nanoTiO2以50.0mg/kg体重剂量给大鼠经气管一次性滴注染毒,7d后处死并分离PAM,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方法测定PAM的吞噬功能,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检测酸性磷酸酶(ACP),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不同粒径的nanoTiO2的暴露均可增强大鼠PAM的吞噬功能,且50nmTiO2染毒组大鼠PAM的吞噬能力高于5nmTiO2染毒组(P〈0.05)。nanoTiO2对大鼠PAM ACP和IL-8的影响不明显。21nm、50nmTiO2组大鼠PAM的NO合成释放量高于对照组(P〈0.05)。50nm TiO2组大鼠PAM的TNF-α分泌量明显高于5nm、21nm TiO2染毒组(P〈0.05),而5nm、21nmTiO2组PAM的IL-1β分泌量低于对照组(P〈0.05),IL-6分泌量低于50nmTiO2组和对照组(P〈0.05)。nanoTiO2比表面积与大鼠PAM的吞噬功能间有直线相关关系,而与其他效应间未显示有相关性。[结论]nanoTiO2颗粒经气管染毒可以影响大鼠PAM的免疫功能,且影响与TiO2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大粒径TiO2暴露诱导大鼠PAM的免疫功能增强,而粒径小的TiO2纳米颗粒对大鼠PAM的免疫功能诱导作用较弱,其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雪莲对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雌雄各半30只随机等分为三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6只)、百草枯组(B组12只)(灌胃)及雪莲组(T组12只)(胃中注入百草枯并给予雪莲腹腔注射)。采用HE染色观察肺纤维化的情况,碱水解法测羟脯氨酸含量,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雪莲组与百草枯组比较,第28天肺纤维化减轻。百草枯组肺羟脯氨酸含量增高,雪莲组减少。雪莲组组织匀浆中TGF-β1水平于各时间点低于百草枯组。结论雪莲对百草枯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IPF患者的CT表现及复习文献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25例IPF患者的CT表现复杂多样,磨玻璃样高密度灶1例,网格状变25例,蜂窝状变22例,支气管及细支气管牵拉性扩张23例,界面征20例,胸膜下线16例,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2例,纵隔淋巴结肿大14例,胸膜增厚15例,肺动脉高压8例,肺大泡5例。病变以网格状、蜂窝状变为主,主要位于肺基底部及肺外围,且病变由肺尖到肺底逐渐增多,由肺外围到肺门侧逐渐减轻。结论:IPF的CT征象及其分布具有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矽尘接触者和矽肺患者及观察对象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TGF-β1、TNF-α在矽肺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100名不接触粉尘的对照人群(对照组),200名接触矽尘1年以上的接尘工人(接尘组),32名矽尘作业观察对象(0+)(观察对照组)及130例矽肺患者(矽肺组),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清TGF-β1和TNF-α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6.90±2.24)pg/ml]比较,接尘组、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NF-α水平[(47.86±16.52)、(109.11±31.08)、(216.35±51.03)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接尘组比较,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23.28±12.24)pg/ml]和接尘组[(29.31±14.52)pg/ml]比较,观察对象组和矽肺组TGF-β1水平[(46.16±17.35)、(58.36±31.94)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TGF-β1和TNF-α在矽肺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检测外周血TGF-β1和TNF-α水平可应用于职业健康监护及矽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