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刺镇痛的中医理论与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就疼痛的中医病因病机、针刺镇痛历史、针刺镇痛机理和西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进行了论述,认为针刺镇痛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2.
穴位局部作为针刺刺激信息的初始应答部位,对针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针刺效应产生的整个过程由下列主要环节构成:针刺信息穴位局部启动,外周及中枢复杂网络的传导、协调或整合及靶器官的响应。多年来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发生特异性的应答变化,包括细胞功能的激活,化学物质的释放,传入神经的兴奋,这可能构成了穴位局部针效信息启动子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于脑连接组学的网络分析是探讨大脑工作机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目前针刺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趋势所在.本文在综述针刺脑网络调节效应常用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和团队前期研究,提炼出针刺脑网络调节效应的靶向性、条件性和动态性特征,并从扫描方式和网络分析方法、试验研究范式方面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陈波  赵雪  李明月  郭义 《针刺研究》2013,(6):511-514
穴位局部作为针刺刺激信息的初始应答部位,对针效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针刺效应产生的整个过程由下列主要环节构成:针刺信息穴位局部启动,外周及中枢复杂网络的传导、协调或整合及靶器官的响应。多年来针灸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针刺可引起穴位局部微环境发生特异性的应答变化,包括细胞功能的激活,化学物质的释放,传入神经的兴奋,这可能构成了穴位局部针效信息启动子重要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的下行调节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穴位治疗痛症具有显疗效早披临床实践证明。近年来,有关针刺镇痛机理已有所阐明,但是,大脑皮层是否参与疼痛下行调节报导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机体机能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已积累了大量资料,并引起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兴趣。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即相同穴位相同刺激对系统功能亢进或低下状态均可产生纠正作用,是中国生物医学工作者多年来在不同实验研究中观察到的机能调节现象。此现象近年也被国际同行观察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多见于病理状态的事实提示,外周神经刺激产生的生物调节效应在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下的反应模式不尽相同,其即刻效应与长时效应的机制也不同。这不仅对针刺疗法及其疗效的理解和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生物调控过程本身的认识有所启示。本文从针刺效应之靶系统固有特性、靶系统功能状态、穴位特性及刺激参数等4个方面总结了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基本特点和产生条件,并从外周纤维类型和中枢适应性调节两个关键环节分析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不同类型的外周神经纤维刺激后可产生相反的调节效应,若针刺混合纤维,则可能在不同病理状态下显示不同方向的效应。针刺也可能通过激发中枢适应性控制机制调节各生理系统的负反馈功能而表现出双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7.
针刺抗衰老对性激素调节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日益老龄化。因此针刺抗衰老的研究,成为当代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课题。“肾为先天之本。”肾为精神所含和元气所系的脏器。肾精的充坚与否是决定人体是否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性激素水平则代表了肾之精气的一项指标。国际老年医学将性激素水平做为一项衰老指标。因此本文将血睾与雌二醇做为动态指标,随机观察针刺59人与药物对照14人,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8.
双向调节效应是针刺的核心作用之一,刺激原、介质与受体是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基础,穴位特性与接收刺激信号的受体的多靶点调节是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重要环节.从自稳态机制、应激反应、中枢适应性调节、自主神经调节4个方面探讨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可能机制,提出认识双向调节作用的局限性、探索适宜的研究方法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1979—2016年国内中文数据库收录的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研究的相关文献。方法:以针灸、针刺、毫针、电针、腹针、头皮针、眼针和双向调节为检索字段,检索CNKI、VIP、万方数据库文献,用Note Express软件进行过滤筛选,对文献的作者、年份分布、期刊类型、文献类型、关键词、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257篇文献,发表在91种期刊上;2013年该领域发文量最多(27篇);高频关键词是"针刺";干预措施以毫针最为常用;足三里是研究频次最高的穴位;消化系统疾病在该领域文献支持率最高等。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双向调节效应其作用规律及机制研究是针刺双向调节效应领域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于文静  余芝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03-706
在认识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作为针刺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针刺效应普遍影响因素及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特有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影响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主要可总结为三大方面,即针刺的作用方式,针刺腧穴的特异性,机体的状态或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1.
何俊娜  罗明富 《针刺研究》2007,32(3):214-216
本文根据近期国内外对肥大细胞(Mast cells,MCs)的研究进展,及其与针灸经络有关的研究报道,在阐述MCs的形成、分布、分型、形态学特征、脱颗粒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基础上,分析归纳了针灸效应与穴区组织内MCs的数量、脱颗粒变化的相关性,以及它们对循经感传的作用机制。综述结果表明,MCs作为穴区组织的特征成分之一,与针灸效应的产生密切相关;MCs通过对神经、免疫、循环等系统的影响,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的调控过程。本文为今后进一步了解和探索MCs与经络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难经>为我国著名的古医籍,本文分别从补母泻子配穴法、泻南补北配穴法、刺井泻荥法、四季五脏五输配穴法四个方面对<难经>的腧穴配穴方法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简称国标)中部分腧穴的定位进行了探讨。结合解剖学、古代文献记载及教学经验分析国标中臑会、承山、风市、中渎、头临泣、阴包、少商穴的定位,并提出相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薄氏腹穴商曲皮下浅刺配合针刺落枕穴治疗落枕的疗效。方法:7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治以落枕穴针刺,B组在针刺落枕穴基础上,再配合薄氏腹穴商曲穴皮下浅刺。观察首次治疗和5次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前、首次治疗后、5次治疗后局部疼痛、强直的程度变化,并记录针刺过程中患者的不适和可能的针刺意外。结果:薄氏腹穴配合落枕穴针刺,首次治疗后疼痛程度、强直程度、治疗效果均优于单纯落枕穴针刺(P0.01);5次治疗后,B组强直程度的降低大于A组(P0.05),其余指标的组间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针刺不适和针刺可能的意外,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薄氏腹穴商曲皮下浅刺配合针刺落枕穴能迅速缓解落枕患者局部疼痛和强直,且没有特殊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文献表明针灸能够治疗小肠动力失调性疾病。本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了针灸效应与手法、刺激量、选穴、机体状态的关系及其相应的机制,结果提示:四肢部位腧穴对小肠动力的效应以兴奋为主,而腹部腧穴以抑制为主,其机制和自主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这一结论提示我们在临床中治疗小肠动力不足疾病可以优先选择四肢部腧穴,而治疗小肠运动亢进疾病优先选用腹部腧穴。小肠动力检测工具的进步将推动针灸调节小肠动力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自建库至2022年4月1日收录的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文献,并运用Excel 2019整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R语言构建高频腧穴的共现矩阵,使用Origin 2021制作弦图以对高频腧穴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针灸处方304条,腧穴75个,23个高频腧穴,依次为委中、肾俞、夹脊、环跳等,足少阳、太阳经是最常用经脉,特定穴使用最多的是五输穴和背俞穴,多选取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委中-环跳,委中-夹脊-环跳,环跳-阳陵泉等16个强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将高频穴位分为4类。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选穴以肾为本,多为足太阳、少阳经穴,结合局部取穴,标本同治,为针灸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了选穴依据,并总结温针灸治疗本病通过消除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痛觉神经,提高痛阈等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患,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近年来抑郁症的患病人群逐渐扩大,使得其成为现代医疗体系中必须重视的疾病。笔者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提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郁证论治思想为基础,结合历代医家有关郁证的论述,阐述《素问》中"五郁论治"思想对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取穴的指导作用,以丰富针灸临床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内涵,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抑郁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君实  郭义 《光明中医》2016,(20):2911-2912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经与阳维脉的交会穴,是临床上治疗颈肩疼痛的常用腧穴。通过多年临床学习发现,针刺肩井穴对于癔病性瘫痪、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髂胫束综合征等下肢疾病的治疗也具有显著的效果。现从经络循行规律、下病上治理论、与阳维脉交会特点及生物力学四个方面,对针刺肩井穴治疗下肢疾患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花椒温通散结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近年来有关花椒的实验研究报道及古文献考证结果,提出花椒的主要功效在于温通散结,指出从心血管药理学角度探索花椒的功能对于认识花椒作用的本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花椒的开发利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审视瑶函》是明代傅仁宇的一部眼科专著,全书共六卷,其中有两卷是针灸篇,叙述了眼与经络的关系,并对眼科针灸病证作了详细的描述。该书在针灸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在于重视眼与内脏和经络的关系;以针救急,把针刺作为一种见效快的应急手段;详尽辨证,提出了行针之大法;防治眼病,概不离眼科要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