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轴突靶向再生修复大鼠的Slit/Robo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Excel软件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30只,每组再分为7 d、15 d和23 d3个亚组,每亚组10只。后两组大鼠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造模。假手术组只切开相应皮肤再缝合。造模后第二天,电针组取"环跳""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 min,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疗程间隔1d。空白组不予干预,模型组、假手术组予模拟电针组抓取。每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比较大鼠腓肠肌湿重恢复率(WWG);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系统(qPCR)观察比较坐骨神经Robo1mRNA的表达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观察比较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L_4-L_6) 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WWG恢复率降低(P 0. 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WWG恢复率逐渐升高(P 0. 05)。电针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损伤的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蛋白表在第1疗程后(7 d)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3个疗程均高于模型组(P 0. 01),且两组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 0. 01); Robo1蛋白及其mRNA表达也有类似规律,但表达高峰在第2疗程后(15 d)。结论:电针治疗能增强损伤坐骨神经和相应脊髓段中Slit2蛋白、Robo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调控Slit/Robo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导向因子Slit2及其受体Robo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脑缺血模型(MCAO),9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共3组,每组30只,每组分别于脑缺血后3天、7天、14天检测相关指标,采用修订神经功能评分(m 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结果各个时间点MCAO模型大鼠动物都出现了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补阳还五汤组可显著缓解这些神经症状,降低行为学评分。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Slit2,Robo1蛋白在第3,7天表达增多,与同时间段假手术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后表达逐渐下降,补阳还五汤组能上调Slit2表达,第3天上调最明显(P0.05),同时上调Robo1表达,其中在7天上调最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调控脑缺血后大鼠Slit2,Robo1蛋白的表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可能是其治疗脑缺血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轴突导向因子Slit/Robo信号通路探讨电针对周围神经损伤大鼠再生修复关键分子(srGAP)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7、15、23d3个亚组,每组各10只。采用右坐骨神经横断后即刻端对端缝合造模。电针组取右侧"环跳""足三里"穴电针治疗,1次/d,每次15min,7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1d,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测大鼠腓肠肌湿重恢复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坐骨神经和腰椎(L)4-L6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各疗程腓肠肌湿重恢复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恢复率升高(P0.05)。模型组各疗程坐骨神经和L4—L6中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均高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各疗程损伤的坐骨神经和L4—L6中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电针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修复作用,可能与其上调Slit/Robo信号通路关键分子srGAP1、srGAP2、srGAP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再生修复Robo1及SrGAP1蛋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0只。模型组、电针组采取横断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造模后电针组取环跳、足三里行电针治疗,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空白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治疗后大鼠的大体状态、腓肠肌湿质量(WWG)恢复率、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大鼠第4~6腰椎(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大体状态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足趾仍蜷曲,行走时仍为跛行状态;电针组大鼠足趾明显张开,大体可正常行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WWG恢复率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WWG恢复率升高(P0.05)。大鼠坐骨神经形态学变化,光镜下模型组坐骨神经损伤处明显肿胀增粗,与周围血管、肌肉组织发生粘连,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电针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处无明显肿胀或缩窄现象,排列较完整,与空白组最为接近。大鼠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增高(P0.05),大鼠L_4~L_6脊髓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电针组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电针可调整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相应脊髓(L_4~L_6)段中Robo1、SrGAP1蛋白表达水平,激活Slit2-Robo1-SrGAP1信号转导通路,这可能是电针治疗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再生修复和功能康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以MCAO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脑血流、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血管舒缩的干预机制。方法:将9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3、6、12、24 h,3、7、12 d各分为7个时相组,每时相各6只。各组大鼠进行脑血流、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蛋白印迹的检测。结果:脑血流检测显示模型组与电针组趋势相同,但电针组在1 h、2 h、3 h、12 h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AGT基因表达在梗死后呈增长的趋势,至9 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组均低于模型组,且在12 h、15 h有显著性差异(P0.05),至18 h后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脑梗死后AngⅡ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但是针刺在梗死后3 h以内及18 h和24 h可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P0.01)。AT1R基因表达在梗死后3 h内显著增加(P0.01),此后在6 h降至谷底后再次明显增加(P0.05,P0.01),电针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且在梗死后3 h内、15 h到24 h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1R蛋白表达在造模后显著增加(P0.01),而针刺可下调其表达,除6 h、9 h时相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T2R基因自脑梗死后2 h显著增加(P0.01),在脑梗死后18 h内针刺显著上调了其表达(P0.05,P0.01),模型组AT2R蛋白在脑梗死后呈上升趋势,自9h后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电针可提高各时相AT2R的表达,且在1 h、2 h、9 h、21 h、24 h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电针对MCAO大鼠Ang II及受体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有良性调整作用,可促进缺血半暗带的血管舒张。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187-189
目的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内缺血区的作用,根据UCP-5的表达,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50、100 Hz电针组。电针组取大鼠患侧"前三里穴"和"外关穴"。各组均在术后第1 d、3 d、7 d、14 d、21 d用网屏试验进行评分,对大鼠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其脑缺血区UCP-5的阳性表达。结果:与2Hz组比较,造模后21 d,2 Hz组大鼠的行为学评价优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Hz组比较,造模后7d,50 Hz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优于模型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14、21 d,50 Hz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大鼠UCP-5阳性表达有所上升。模型组大鼠产生的脑保护作用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后,大鼠UCP-5阳性表达有所上升。与2 Hz组比较,2 Hz组大鼠脑保护作用优于空白组、100 Hz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50Hz组比较:50Hz组大鼠脑保护作用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可使脑梗死大鼠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其中2Hz电针组效果最显著,其次为50Hz和100Hz电针组。电针治疗脑梗死对脑具有保护作用,其治疗的机制可能与脑梗死区UCP-5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清脑益髓调督法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途径,丰富脑梗死病机研究及针刺干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正常空白组(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电针Ⅰ组(清脑益髓调督组)和电针Ⅱ组(普通电针组)。相应实验处理后,采用RT-PCR检测ephrin B2 mRNA的表达率。结果各组大鼠ephrin B2 mRNA表达率的比较:假手术组各时相上呈弱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表达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高,3d、7d组优于1d组(P0.05),14d组明显优于1d组及假手术组(P0.01),7d组表达高于3d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普通电针组,3d、7d、14d组明显优于1d组(P0.05),以7d组最为显著(P0.01),7d组与14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清脑益髓调督组,7d、14d组优于1d组(P0.05),治疗3d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时相,并且优于普通电针组(P0.01),7d组与14d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疗法能够促进血管新生,早期采用清脑益髓调督法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更优,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ephrin B2 mRNA的表达,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新生、缺血区周围组织灌流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颅脑损伤的高效时间窗。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2、3组。运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装置造成大鼠颅脑损伤,电针组分别于造模结束后4 h,3、7 d开始电针干预至第14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创伤脑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从造模后3 d开始模型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降低(P0.05);电针1组大鼠造模后7、10、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2组大鼠造模后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2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电针3组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电针1组比较,电针2、3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P0.01)。与电针2组比较,电针3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电针早期干预可通过下调Fas、FasL治疗颅脑损伤,从而有助于颅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电针组,将6-羟基多巴胺(6-OHDA)注入大鼠中脑右侧黑质造成单侧黑质损毁的帕金森病模型,模型成功后,观察电针组电针太冲、风府(分为3d、7d、14d 3个时点)后,大鼠黑质GSH-Px、GSH、SOD及右侧纹状体区DA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GSH-Px、GSH、SOD、DA含量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1),电针组呈增长趋势,且14d时点较显著,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和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细胞抗氧化能力,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手厥阴心包经穴对脑缺血后大鼠神经生长抑制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心包经穴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包经组和肺经组,每组18只。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模后第2日起电针干预30 min,每日1次,干预6 d休息1 d,分别于7、14、21 d进行取材,每个时间点6只。ELISA检测血清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含量,RT-qPCR检测脑梗死区Nogo-A及其受体NgR1的mRNA表达。结果与同一时间点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Nogo-A含量及脑梗死区Nogo-A和NgR1 mRNA表达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P0.01);与同一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心包经组大鼠血清Nogo-A含量第21日及脑梗死区Nogo-A和NgR1 mRNA表达第7、21日明显降低(P0.01),肺经组大鼠脑梗死区NgR1 mRNA表达第7日明显降低(P0.05),NgR1 mRNA表达第14日明显升高(P0.01);与同一时间点肺经组比较,心包经组大鼠血清Nogo-A含量第21日明显降低(P0.05),脑梗死区Nogo-A和NgR1 mRNA表达各时间点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心包经穴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修复,其机制与下调模型大鼠血清Nogo-A含量、抑制缺血侧脑组织Nogo-A和NgR1的mRNA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急性期)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病死率高,后遗症重。本文中医角度从脑出血病理基础及病理状态分析,以血证论理论探讨中医治则,以求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慧敏  费宇彤  时宇静  贾宝辉  图娅 《针刺研究》2006,31(2):67-72,F0003
目的:在分子水平探讨并阐明脑缺血损伤的炎性机理和针刺对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动态影响。方法:老龄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缺血模型对照组、针刺治疗组各32只,假手术组、正常对照组各8只,前二组又分为造模后针刺1、3、51、0 d 4个时间段组,每时间段各8只。选取大鼠“百会”“太阳”穴进行手捻针治疗。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脑缺血后治疗1、3、51、0 d内皮素(ET-1)、F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结果:针刺不同疗程治疗,各组大鼠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行为评定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ET-1与ICAM-1均脑缺血后1 d即出现表达,各个时间点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5,0.01)。FⅧ相关抗原在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在缺血后3 d开始增加(P<0.05),并持续上升,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刺治疗随时间的延长可使其表达继续升高(P<0.05,0.01)。结论:针刺对脑缺血状态下海马CA3区多层面进行良性调节,并且这种良性机制随着干预时间的选择(早期/6 h)和疗程的适度延长(5 d以上),具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属中医"中风"范畴,总结历代医家学者对中风的病机认识,结合中医络病理论,提出"肝肾阴虚,脑络瘀滞"是脑梗死的基本病机。认为病位在脑,其与肝肾关系密切;病机中"肝肾阴虚"与"脑络瘀滞"并重,脑络瘀滞为病机关键,贯穿始终。肝肾阴虚为致病之本;脑络瘀滞外延气滞、痰、虚、火、瘀等皆致脑络瘀滞而发病,是致病之标。立足病机,提出"滋补肝肾化瘀通络"之法。  相似文献   

14.
刘智斌  牛文民 《针刺研究》2007,32(3):163-166
目的:探讨“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线粒体保护作用的机理。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对照组。电针组给予“嗅三针”电刺激,疏密波,频率80-100 Hz,强度1-3 mA,持续60 min。进行线粒体体视学检测,Tietze还原酶法测定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DT-NB直接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模型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治疗后,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体视学及血清GSH和GSH-Px检测结果均有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嗅三针”电刺激对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引发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线粒体损伤具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其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拮抗活性氧过氧化损伤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5.
以醒脑净配合西药治疗脑梗死32例,总有效率达93.8%,较对照组(纯西药治疗)76.7%有明显差异,且在神志转清、减少抽搐、抗高热及减少感染并发症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1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疗效,采用单盲随机法,设治疗组(刺五加注射液)120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30例,疗程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显效率50.00%,对照组为26.67%(P<0.05),对中风症状两组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对脑CT观察,治疗组(77例)改善率53.25%,对照组为33.33%。提示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7.
针刺百会穴对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测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的改变及头穴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和神经功能症状的变化。方法 应用L S-III型组织血流测定仪 ,选用临床上治疗脑出血常用的“百会”穴。结果 实验大鼠造模组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对比不同时刻局部脑血流量均明显下降 ( P<0 .0 1) ,而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即刻局部脑血流量无显著性差异 ,而在 1h,4h局部脑血流量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另外造模组与针刺组对比神经功能症状在 1h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经相关分析可见 1h局部脑血流量与神经功能症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急性脑血肿大鼠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下降 ,经百会针刺后局部脑血流量的下降得到有效的改善 ,神经功能症状也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急性脑梗塞大鼠脑微循环灌注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关玲  石现  杜元灏 《针刺研究》2002,27(1):29-32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脑梗塞的机理。方法 :采用血管内皮细胞荧光染色及白细胞荧光示踪法 ,结合显微录像系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 ,动态定量地观察了针刺对MCAo后 3、6、2 4hr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密度、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 :①模型组各时段微血管内皮细胞着色差 ,组织渗出荧光多 ,针刺组明显好于模型组。②各时段模型组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密度明显降低 ,针刺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③各时段模型组缺血区软脑膜微血管血流速度降低 ,而针刺组流速较模型组明显提高。结论 :针刺能及时有效地改善MCAo后脑微循环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脑心通胶囊在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效应,推动其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从影响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Caspase-3表达、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下调MMP-2、MMP-9表达五个方面阐述了脑心通胶囊在NOS和炎性因子,细胞凋亡因子等方面的影响,和脑心通的最新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脑心通胶囊具有广泛的实验基础和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软胶囊通对脑出血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05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加基础治疗,对照组单用基础治疗,疗程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NIHSS量表及头颅CT对临床和影像学改变进行评价。结果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评分为(3.18±1.53)分;而对照组为(6.79±1.87)分;治疗组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脑出血恢复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