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6年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胃瘫发病时间为术后5~10天,12例患者均行非手术治疗,治疗21天以后胃肠功能恢复,无死亡病例。结论:各种腹部手术都可以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诊断并不困难,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间诊治的6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采取营养支持、胃肠减压、促进胃肠蠕动药物、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中西医结合治疗、减轻胃壁水肿以及生长抑素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6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经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恢复。结论诊断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的主要依据为患者的临床表现、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以及胃镜等辅助检查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除了常规的治疗方法外,还要注意缓解胃壁水肿以及适时进行胃镜检查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4—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1—37天恢复并痊愈出院.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糖尿病、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4.
5.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上消化道造影及核素胃排空试验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5周内恢复正常。结论采用促动力药物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5月腹部术后32例胃瘫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结果:32例胃瘫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胃肠动力均恢复正常。结论:胃瘫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个体化及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2005年1月-2010年10月腹部术后26例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6例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后,胃肠动力均恢复正常。结论:胃瘫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胃肠功能非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运用个体化及综合性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0 引言 胃轻瘫是胃肠运动减弱导致胃内瘀积或固体和流体食物排空减弱的一种综合症 .腹部手术后 ,有少部分患者发生胃轻瘫 ,易导致误诊误治 .本文拟结合我科收治 5 1例 ,总结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5 1例患者 ,年龄 2 5岁~ 80岁 .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 10例 ,胃癌根治术后 16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 14例 ,胆肠Roux y吻合术后 4例 ,胆囊切除后 3例 ,直肠癌根治术后 2例 ,左半结肠癌根治手术 1例 ,右半肝切除术后 1例 .糖尿病 9例 ,营养不良 7例 .腹部手术后 3~ 10d内 ,胃管引流量多或拔出胃管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机制、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2年1月24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17~40d全部治愈,胃液引流量明显减少,腹部症状体征消失,胃排空功能恢复正常。对所有患者复查胃部造影检查,结果显示胃蠕动波正常,造影剂排空正常,造影剂可顺利通过吻合口。13例(54.17%)患者治疗2~3周后症状恢复;7例(29.17%)患者治疗3~4周症状恢复;3例(12.5%)患者治疗4~5周症状恢复;1例(4.17%)患者治疗后5~6周症状恢复。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造影等辅助检查,经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但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不能完全排除机械性梗阻者,应考虑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10.
11.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6年6月2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行胃手术16例,非胃手术9例(门奇静脉断流术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小肠部分切除加粘连松解术1例,结肠癌根治术2例,胆总管探察加切开取石术1例);临床表现为术后进食或夹闭胃管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胆汁样胃液或胃管日引流量不减少,并经胃肠造影、胃镜等检查证实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禁食、胃肠减压、加强肠内外营养、促胃肠动力等保守治疗后全组患者得到治愈。结论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并发症,胃肠造影、胃镜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采用保守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3%-4%,为功能性,以保守治疗为主,正确认识本病,可避免不当治疗,减轻病人痛苦。我院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23例腹部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腹部手术后胃瘫23例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3%~4%[1],为功能性[2],以保守治疗为主,正确认识本病,可避免不当治疗,减轻病人痛苦.我院1999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23例腹部术后并发胃瘫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近12年来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碘油或稀钡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 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5.
林思敏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1):74-75
①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瘴综合征的发生机制、诊断及其治疗方法.②方法 对6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 本组6例均经非手术治疗10~50天后恢复胃动力而痊愈,无一例再手术.④结论 注意患者全身及局部情况、围手术期的处理、术式的选择,腹部手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应坚持非手术治疗,多数患者1个月左右可恢复. 相似文献
16.
腹部手术后胃瘫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本院2000年8月至2009年1月40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40例患者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减轻胃壁水肿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生长抑素的使用及适时的胃镜检查等非手术治疗均缓解。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胃镜和消化道X线碘水造影等辅助检查。胃瘫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除常规治疗外,要重视减轻术后胃壁水肿的治疗及胃镜适时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提高,腹部手术的病例日趋增多.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例亦在增加,胃瘫这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对外科医生来说是一种在治疗观念上的挑战.我院2000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腹部术后胃瘫患者12例的诊治资料做了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腹部术后胃瘫诊断与治疗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腹部术后胃瘫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均治愈,最短的7d,最长的51d。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胃瘫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6年7月~2009年10月251例腹部手术后出现PGS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PGS发生率6.37%,其中胃手术9例,非胃手术7例(门奇静脉断流术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结肠癌根治术1例,肝癌根治术1例,均发生于术后4~10d;16例均经非手术治愈。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经验,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腹部术后并发胃瘫的5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消化道X-ray钡餐造影提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52例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治疗,并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缓解。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