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介绍带蒂桡骨骨膜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术式。方法 自 1986年 3月以来 ,选择 2 6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设计并应用带蒂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植入 ,骨瓣为 1.0 cm× 0 .4cm× 0 .5 cm,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2 6例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切口均 期愈合 ,骨不连在术后 2~ 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 ,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带桡动脉茎突支桡骨骨膜瓣移植治疗腕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腕舟骨骨折是腕骨中最常见的骨折,因其自身的解剖特点或治疗不当,常导致骨不愈合。1999年以来,我们对15例腕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带桡动脉茎突支桡骨骨膜瓣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桡动脉返支桡骨瓣植入,联合桡骨茎突切除治疗陈旧性舟骨腰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腕舟状骨腰部陈旧性骨折者采用断端修整、开槽,取带桡动脉返支骨瓣植入,并将桡骨茎突切除0.5cm~0.8cm。结果 术后随访8个月~2年半,以最后一次结果为准。其中13例骨折愈合良好,无骨坏死;1例骨折愈合近端有骨质坏死征象。腕关节综合评定,优10例(71.43%),良3例(21.43%),可1例(7.14%)。结论 桡动脉返支桡骨瓣植入联合桡骨茎突切除,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腰部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4.
自1995年7月~2003年7月对21例腕舟骨骨不连采用桡骨茎突切除并桡动脉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解除了桡骨茎突对腕舟骨的刺激及改善腕舟骨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恢复了腕关节功能,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桡动脉肌间隙支前臂桡侧中段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带血管蒂前臂桡侧中段皮瓣移位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桡动脉肌间隙支及其皮支的来源、外径、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结果桡动脉肌间隙支起自桡动脉,干长(4.8±1.0)cm,外径(1.2±0.2)mm,沿旋前圆肌与旋后肌间隙紧贴骨膜走行,发出骨膜支分布于桡骨体部中下段,皮支穿肌间隙和深筋膜,沿前臂桡侧后缘分出皮肤血管,与前臂桡侧其他皮支相吻合。皮支穿出点距肱骨外上髁(11.1±1.3)cm,皮支外径(0.6±0.1)mm。结论以桡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前臂桡侧中段皮瓣,可用于修复肘部、前臂及腕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6.
大腿内收肌神经肌支的终支的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Sundrland[1] 对闭孔神经的形态及内部神经束的配布作过报道。司心成[2 ] 对闭孔神经进行过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但都没有神经肌支在入肌处分支特点的详细记载。这些结果大都是为提供解剖学数据。本文着重对神经肌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作显微外科解剖学观察。为临床行肌门处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解除脑瘫下肢肌痉挛 ,提供形态学依据。1 材料和方法采用经甲醛防腐固定 ,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下肢标本 42侧 (男 2 6,女 16)。其中 40侧标本 ,在股内侧中上段清除皮肤、脂肪、筋膜组织 ,显露闭孔神经前、后支。将至股薄…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治疗手舟骨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11例手舟骨骨不连患者采用桡骨远端骨膜瓣进行治疗.其中手舟骨腰部骨不连8例,手舟骨近端骨不连3例.切取桡骨骨膜瓣1.5 cm×4.0cm.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随访骨折愈合时间、腕痛、腕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 术后失访1例,10例获随访6 ~ 24个月(平均为12个月),骨折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腕痛基本消失.按Krimmer腕关节功能评分法评定:结果属优,7例;良,2例;可,1例. 结论 应用桡骨远端骨膜瓣治疗舟骨陈旧性骨折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自1995~2002年对15例腕舟骨骨不连采用带桡动脉返支骨膜瓣移植治疗,以改善腕舟骨血运、促进骨折愈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胫前血管骨膜支胫骨骨膜瓣移位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临床上治疗胫骨骨不连提供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修复方式。方法 通过解剖学观测证实,胫前血管向径骨外侧面恒定地发出节段性骨膜支。设计以胫前血管骨膜支为蒂的胫骨前外侧骨膜瓣移位修复胫骨骨不连。结果 临床应用14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该手术简便易行,是治疗胫骨骨不连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1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胫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组织坏死致胫骨及内固定物外露、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清创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3例胫骨骨不连合并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37例肌骨膜瓣均成活,其中1例术后肌瓣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负压封闭吸引、植皮后愈合;1例肌骨膜瓣边缘小窦道,经换药后2个月愈合;其余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0.5~7.0年,无感染复发、窦道形成,骨愈合时间6~ 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 结论 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能促进骨的愈合,是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血管在皮肤内的走行和分布,探索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皮瓣对手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精确的定点修复的可能性。方法红色乳胶灌注的上肢标本14侧,解剖观测外径≥0.5mm的穿支,测量其管径并观察其走行、分支、分布情况等。结果骨间后动脉发出4~5支肌间隙支血管供应皮肤。其中最大的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起自肱骨外上髁至尺骨小头桡侧缘连线,距腕横纹上8~9cm[平均(8.9±2.0)cm],其他各肌间隙支穿支分别以3.0~5.5cm间隔发出,每个穿支斜行0.6—1.6cm穿过肌间隙到达皮肤。蒂长(1.8±0.1)cm,穿支外径0.3~0.6mm[平均(0.5±0.1)mm],均有两条伴行静脉。结论骨间后动脉肌间隙支穿支皮瓣对手部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精确定点修复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带血供股骨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带血供股骨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8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供养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的血管来源,分支,分布和吻合进行解剖观测。结果 在股骨干8个分区中计有11条知各血管的直接骨膜支沿股骨向中间走行,在股骨关外侧面骨膜构成丰富的血管网。结论于股骨前外侧面可设计骨膜蒂的骨膜瓣以修复股骨干任何部位。  相似文献   

13.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前臂上部尺侧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肘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皮瓣供区。方法 在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及其肌皮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与尺动脉肌皮支、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起点距肱骨内上髁(5.3±1.0)cm,外径(1.9±0.3)mm,其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沿尺神经沟上行,沿途分出1~2支外径(1.1~0.3)mm的肌皮支,分布前臂上部尺侧。尺动脉近端肌皮支起点距肱骨内上髁下方(8.4±1.4)cm,外径(1.3±0.3)mm。两者肌皮支在皮下相吻合。结论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皮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肘部周围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4.
孙庆鹏 《中国骨伤》2015,28(5):426-428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治疗手舟骨AO-B型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到2011年10月采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治疗41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16~43岁,平均(27.3±4.5)岁;手术前病程6~22个月,平均11个月。均属于AO分型的B型,即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时对所有患者腕部功能依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骨愈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8.3±2.4)个月。所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证实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由术前53.61±13.97提高到术后的81.81±8.71(P<0.01).末次随访时疗效优13例,良8例,中15例。结论: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是一有效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其治疗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为临床一次性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或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在 3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下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比目鱼肌内侧半及其胫骨内侧附着处肌骨膜瓣的形态和血供特点 ,设计以比目鱼肌内侧半为蒂胫骨骨膜瓣逆行移位术。 结果 比目鱼肌内侧半血供主要来源于胫后动脉节段性供应 ,平均每侧 6支 ;胫骨内侧此肌附着处长 (8.9± 0 .7) cm,中部宽 (1.0± 0 .4) cm;肌骨膜瓣血供来源于胫后动脉肌骨膜支、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比目鱼肌内侧半直接肌骨膜支 ;可切取骨膜瓣面积 9.0 cm× 3.0 cm,逆行移位最低旋转点位于内踝突出点上 (9.7± 2 .4) cm。 结论 该术式简便实用 ,经临床应用 4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应用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皮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利用骨间前动脉桡侧骨皮支与肌皮支恒定吻合,供养前臂背侧较大区域皮肤的解剖学基础,形成前臂背侧桡侧皮瓣,修复虎口部皮肤缺损4例。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外形功能良好。结论:骨间前动脉桡侧皮支皮瓣具有切取简便,血供可靠,创伤小的特点,是临床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手部创面的皮瓣设计。方法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与腕背动脉弓交通,形成尺动脉腕上皮支上下行支为蒂的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结果2000年4月~2003年10月于临床应用8例,其中修复手背和指背创面3例、手掌创面2例、第1指间隙创面3例。所有皮瓣均成活,伤口一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该皮瓣血管蒂长、供区隐蔽,为手部深度创面修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带血供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带血供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解剖观测3 8侧经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 ,明确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的血供来源、分布和吻合。在此研究基础上 ,设计带血供股骨干前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 ,修复 2 2例股骨干骨不连和骨缺损。 结果 临床应用 2 2例 ,获 1~ 5年随访 ,均取得良好效果。骨膜瓣面积为 8cm× 4cm至 10cm× 5cm。 结论 该骨膜瓣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和易于推广等优点 ,并在同一手术入路完成病损区处理和骨膜瓣切取 ,具有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锁骨肩峰端骨不连修复提供新的手术方法。方法 在 40例成人尸体标本上 ,观察胸肩峰动脉肩峰支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 胸肩峰动脉肩峰支分出后 ,在三角肌锁骨部深面沿锁骨行向外上方 ,达肩峰时发骨膜支参与肩峰网形成。动脉长 (5 .1± 0 .4)cm、外径 (1 .2±0 .2 )mm。结论 可以肩峰支为蒂设计切取肩胛冈骨瓣移位修复锁骨肩峰端骨不连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