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奔豚气”辨证治疗哮喘1例刘承芬奔豚是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的一种病证。临床部分哮喘病人发作时自感有气从少腹、胁肋等处上冲胸咽,继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作者采用奔豚气的治疗原则,治疗哮喘病人,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病人,女,58岁。因发作性...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肾积奔豚有何不同? 答:《金匮要略》所论述的奔豚气病,从其命名来看,奔即奔突,指上冲之势。豚是小猪之称(也有的认为是指江豚)。由于这种疾病,发作时少腹气撑作痛,继而气从少腹向上冲至胸咽,其气上冲如惊猪奔跑之急(江豚上冲之势),故而得名。此病的发生与心、肝、肾有关,其气上冲之机理,与冲脉有联系。临床特征:“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 《金匮要略》所论之奔豚气病,重在“气”字,发作时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但待冲气渐平,则不留任何症  相似文献   

3.
奔豚症针灸治愈三则胡美凤(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邮编310004)奔豚症属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的范畴。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下腹之气上冲胸心,直达咽喉常伴有腹痛、胸闷,气急、头昏目眩,心悸易惊,手足清冷、寒热往来,甚则呕唾吐沫,发作过后自行缓解,一如常人,多有反...  相似文献   

4.
奔豚病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患者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变渐减,终至平复如常。西医学中的胃肠神经官能症、继发性腹型癫痫等疾病出现类似奔豚气的症状时,可按本病论冶。  相似文献   

5.
辩证论治奔豚气病3例的体会中医系楚更五承德市中医院李平关键词奔豚气,辨证论治奔豚气病是中医特有的病名。《金匮要略》对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有具体论述,并提出了详细的辨证施治。后世医家也多有论述,但现在临床较少有人使用此病名辨证施治。笔者几年来按仲景所论...  相似文献   

6.
周雨龙  司廷林 《中医学报》2022,37(4):723-727
奔豚气病位在肾,气之源头为肾间动气,任冲二脉为气之通路,其根本病机为肾阳虚损,水饮作为关键病理因素贯穿疾病始终.阴证奔豚即肾积奔豚,因肾中寒水留积,致动气沿任脉上冲形成,此属虚寒证;阳证奔豚因寒水郁遏相火,相火妄动,则动气经冲脉上逆,致奔豚气发作,实为虚热证.《金匮要略》以三方治疗奔豚气,侧重不同:桂枝加桂汤温肾、苓桂...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所论述的奔豚气病,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的病。它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形似而实异:肾积奔豚素有积块,“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止后积块仍在;此奔豚气病素无积块,发作止后仍如常人。载奔豚气病的得病,先曰“皆从惊发得之”,后曰“皆从惊恐得之”,至其发病却有自觉“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愚反复思之,其得病是在体内脏腑阴阳失调的基础上,“惊则气乱’气机逆乱而发。现不揣浅陋试述之,谬误在所难免,请同道指正。 盖惊则气乱,心主神明,神气逆乱,是为心病;恐则气下,恐则伤肾,是为肾病。仲师言惊而不言心,是以惊代心病;言恐而不言肾,是以恐代肾病。  相似文献   

8.
奔豚气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在发作时先从少腹气撑作痛,继而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心胸、咽喉,此时病人极端痛苦,后则冲气渐平,病亦渐轻,终至平复如常.所以说:"发作欲死,复还止".  相似文献   

9.
奔豚,最早见于《灵枢》,此后《难经》亦有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定义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临床上奔豚病并不少见,症状典型者居多,多为肾脏寒气上冲,或肝脏气火上逆,方用奔豚汤、桂枝加桂汤等[1],而小柴胡汤治疗奔豚病临床上较少见,且本案病例特点与常见的奔豚病有所差别,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奔豚病始见于《素问》、《灵枢》,继见秦越人《难经》,迨至《伤寒杂病论》仲景之奔豚气各处作奔豚,奔豚病在继承《内经》、《难经》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症候到治法提出了新的理论,提出奔豚气、欲作奔豚、奔豚病。病名似同病性、病症迥异,治法亦殊。  相似文献   

11.
奔豚汤是汉代张仲景治疗肝郁挟热而致的奔豚气病方,药物组成有:葛根、当归、芍药、川芎、黄芩、半夏、甘草、生姜、甘李根白皮。  相似文献   

12.
奔豚气一证,在伤寒论中早有记载:“治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豚,古代称之为猪,奔豚即奔跑的小猪。用此来形容腹痛的症状似有一小猪在腹内奔跑,从少腹而发,直冲心胸。疼痛非常剧烈,甚至出现疼痛性休克,常以急证来诊。运用解痉止痛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应用中药治疗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根白皮主要功效为清热、降气逆,是《金匮要略》奔豚汤中的主药,也是历代医家治奔豚气病的专药,其泄奔豚气效果极佳.奔豚汤的临床拓展应用极其广泛,涉及到各系统疾病,范围覆盖到内、外、妇、儿等各科.奔豚汤中君药李根白皮疗效确切,不可或缺.然如今李根白皮货品短缺,须寻他物进行替代.常用替代品有敛肝降逆之桑白皮、代赭石,疏肝之川...  相似文献   

14.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长荣教授应用奔豚汤的经验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福州350003)俞宜年福建中医学院国医堂(福州350003)许仕纳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原是为“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而设。俞长荣教授临证上也常用奔豚汤,而有其独特的经验。他认为,本方适用于七...  相似文献   

15.
癔病,原称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本病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表情夸张、以自我为中心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女性多于男性。祖国医学对癔病的认识,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记有“脏躁”及“奔豚气”,谓“妇人脏躁.悲伤欲哭,象神灵所作,数欠伸”;《诸病源候论》记载“奔豚气者……惊恐忧思所生,若惊恐则伤神……忧思伤志……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日奔豚……狂躁不定,妄言,妄见……”。其发病因素主要由于七情过度而致气机逆乱,可见祖国医学的理论同现代医学的癔病是一致  相似文献   

16.
古今奔豚气病脉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及汉之前“奔豚”发端主要有4种,即沉厥奔豚、奔豚疝气、肾积奔豚和奔豚气病,这4种“奔豚”既可以是器质性疾病,又可以是功能性疾病.其病因病机包括肾虚、气滞血瘀、阳虚、水饮内动、肝气郁结等数种.治疗方面未有涉及.汉之后“奔豚”在先贤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临床表现方面强调与情志相关,病因病机方面提出“奔豚”可涉及五脏六腑及经络各端,治疗方面则以疏肝解郁、化痰瘀及温阳最为多见.近现代“奔豚”虽分类趋于简化,但辨证分型及用药却愈趋复杂,几乎各类中药、各种方剂(剂型)均可治疗奔豚.并且,随着现代医学的普及,临床上奔豚可广泛见于各类现代医学疾病.  相似文献   

17.
奔豚汤为治疗肝气奔豚的代表方,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条文中所诉症状气上冲胸,乃邪气上逆;腹痛乃木克脾土、气机不畅;往来寒热,乃热郁少阳、邪正交争. 原方中君药李根白皮专治肝气奔豚病,入肝经,清热泻火、下气降逆;黄芩、生葛根清肝泄热;川芎、当归、芍药养血调肝;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散结;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具有养血平肝、清热降逆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金匮要略》第八篇论述了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脉证治法。文仅4条,方只3首,但理法方药已经完备,为后世治疗本病之楷模。一、奔豚气病的含义奔豚,或作奔(犭屯),也有作贲豚或獖(犭屯)的。所谓豚,就是江(犭屯),者称作水猪。古  相似文献   

19.
《金匮》奔豚气病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疏理古今有关(金匮要略)奔豚气病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的脉络,认为《金匮》奔豚气病名源于《灵枢》《难经》,然病机不同,其说以“气“的病变为主,与心、肝、肾、冲脉关系密切,治疗上以“气火上冲““阳虚““水寒上凌“为辩证要领。后世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灸治、辩证选方、针灸汤药并施等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奔豚病辨析     
“奔豚病”是祖国医学较古老的病名。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有分歧。兹将个人学习见解阐述于后,以就正于同道。一、关于“奔豚”病名: 历代对“奔豚”病名的解释,不外有三: 1.认为奔豚亦作贲(犭屯),即江(犭屯)。我国很早就有了关于江(犭屯)的记载。《博雅》云:“鯸,(鱼臣)、(犭屯)也,背青腹白,触物即恐”。因其平时隐伏于江河湖海之中,性善嗔,遇狂风暴雨即奔突而出,故名奔豚。古代医家借其平时潜伏不见,伺机奔突而出的性质,用以说明本病系发作性疾病;借其在水中波动起伏之状来描述本病发作时气始上冲继而复降的情形。后世医家大多数持次看法,如尤在泾云:“肾伤于恐,而奔豚为肾病也。豚,水畜也,肾,水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