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发疾病之一,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越来越年轻化。冠心病发病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称为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PCAD)。血瘀证是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之一,本文对湖南地区PCAD血瘀证血脂血糖、血流变、BMI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揭示PCAD血瘀证相关危险因素及血瘀证各亚型证候特征,为PCAD的早期预防与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患者322例,其中家系PCAD血瘀证组51例(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3.95±4.05)岁;家系非PCAD血瘀证组55例(男32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35±4.85)岁;家系PCAD非血瘀证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45±4.63)岁;非家系PCAD血瘀证组156例(男89例,女67例),平均年龄(58.18±3.57)岁。健康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53.81±5.65)岁。经统计,组间性别、年龄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目的】 调查PCAD血瘀证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各亚型证特征。 【方法】 对322例PCAD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并应用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分析研究。 【结果】 (1)PCAD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PCAD血瘀证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2)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3)PCAD血瘀证各亚型血瘀证积分,从高到低依次是痰浊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血瘀证(P<0.05);(4)PCAD血瘀证各亚型中,0~1年病程以痰浊血瘀为主,2~5年病程以气滞血瘀居多,>5年病程以气虚,阴虚血瘀为主(P<0.01)。 【结论】 血瘀证存在明显的脂类代谢异常,且PCAD血瘀证比晚发冠心病血瘀证存在更显著的脂类代谢和血流变异常;BMI、吸烟、TG、LDL、高血压是PCAD血瘀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在人群中的分布,探讨银屑病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纳入2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寻常型银屑病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及各项病情严重程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分布依次为:血瘀证(70.3%)>血燥证(17.3%)>风热证(12.4%);疾病分期依次为:稳定期(57.5%)>进行期(26.9%)>消退期(15.7%)。(2)中医基本证候与疾病分期的关系:风热证在进行期中所占比例较大,血瘀证和血燥证在静止期中所占比例较大。风热证与进行期相关,血瘀证与稳定期相关,消退期与血燥证相关。(3)中医基本证候与各项病情评判指标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间银屑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PASI评分风热证>血瘀证>血燥证;瘙痒评分风热证>血燥证>血瘀证。回归分析发现:躯干部的PASI评分和瘙痒评分对3种证型的影响程度不同,与血燥证和风热证正相关,与血瘀证负相关;年龄分段与血燥证负相关。【结论】血瘀证与稳定期的病人在本次研究中所占比例最高。不同中医证型间银屑病的疾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证型与银屑病分期可能有对应关系:风热证与进行期相关,血瘀证与稳定期相关,消退期与血燥证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病机特点,以期指导AMI的治疗。【方法】采用病例调查表的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AMI住院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中医证候情况等进行调查,并作统计分析。【结果】339例AMI患者证素分布以实证为主。实证以血瘀(83.2%)、热毒(59.9%)、痰阻(43.1%)为多,气滞(6.2%)、寒凝(1.8%)较少;虚证以气虚(24.2%)、阴虚(15.9%)为多,阳虚(4.1%)较少。证型分布中,实证最多(73.75%),虚实夹杂证次之(20.35%),纯虚证最少(5.90%);实证中以热毒血瘀证最多(37.46%),热毒血瘀、热毒血瘀痰阻、血瘀痰阻3证共占63.71%。【结论】AMI证候特点以实证为主,虚证次之,热毒、血瘀、痰阻为主要实证证素,气虚、阴虚为主要虚证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肺栓塞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以指导中医药临床诊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近4年来住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资料,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易患因素、发病时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特点、治疗转归等并录入数据库,分析中医证候分布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39例患者,入院主诉以呼吸困难、胸痛多见,以舌质淡暗/暗红,弦脉及沉脉为主要舌脉象;在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中,血瘀证所占比例最大,痰浊证次之。按年龄分组,51~70岁中老年组在各证型中所占比例均为最高,≥71岁的老年组位居其次。30岁以下的青年组患者以血瘀证多见。治疗血瘀证常用方为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治疗痰浊证常用方为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温胆汤,治疗阳脱证常用参附针等静脉滴注。【结论】急性肺栓塞可见于各个临床科室,痰浊证、血瘀证和阳脱证3种证型可较好地概括其发病过程。血瘀证患者在临床所占比例最多,应重视活血化瘀及健脾化痰法的临床应用,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及瓜蒌薤白半夏汤和温胆汤可作为主方加减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广州军区总医院辅助生育中心第一次行IVF-ET治疗的患者573例,患者行IVF-ET前按照中医证型分为肾虚组、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血瘀组等5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的IVF-ET临床结局。【结果】(1)行IVF-ET的所有患者中,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5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虚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明显低于肝郁组、脾虚组、痰湿组及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存在明显的集中趋势,中医辨证分型以肾虚型为主;且肾虚型的临床妊娠率低于其他证型。建议在行IVF-ET前以中药补肾助孕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针灸治疗腰痛的英文文献分布特点和主要研究方向,为腰痛的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Go Pub Med工具以及文献计量学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Pub 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腰痛的英文文献从其发表年代、国家分布、期刊收录情况、核心著者及合作者、高频主题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出英文文献345篇。针灸治疗腰痛的英文文献数量在2007年和2010年2次达到高峰,之后趋于平稳。国外开展针灸治疗腰痛的国家有29个,其中美国的发文数量最多,达到59篇,占总发文量的17.1%,居于首位;中国排名第二,发文总数44篇,占12.8%。针灸治疗腰痛的英文文献主要收录于核心期刊。核心著者及合作者检索结果显示针灸治疗腰痛的研究多由团队合作完成。高频主题词共有20个,反映了针灸治疗腰痛研究的热点。【结论】运用Go Pub Med从文献计量角度对针灸治疗腰痛的英文文献进行分析,其结果提示国外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腰痛的治疗研究和腰痛的调查研究方面;国内临床科研工作者应加强向世界推广针灸在临床、科研研究中的成果,促进针灸和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血瘀证与血小板粘附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气滞血瘀、气虚血瘀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研究不同病种气滞血瘀和气虚血瘀患者血小板活化分子溶酶体完整膜蛋白 (CD 6 3)、α -颗粒膜蛋白 (CD 6 2p)及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阳性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气滞血瘀组的血小板CD 6 3、CD 6 2p、TSP表达量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 ;气虚血瘀组的血小板CD 6 3、CD 6 2p、TSP表达量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气滞血瘀患者心、脑血管两种疾病之间的血小板CD 6 3、CD 6 2p、TSP表达量无差异 ;气虚血瘀组心、脑血管两种疾病之间的血小板CD 6 3、CD 6 2p、TSP表达量亦无差异。【结论】血小板活化参与了血瘀证的发生与发展 ,而不同证型的血瘀证影响了血小板活化的表达 ,不同病种之间的血小板活化表达量则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脓毒症休克患者脉搏指数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指标与早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78例脓毒症休克患者PiCCO监测指标和中医证候要素等资料,进行PiCCO监测指标与早期中医证素的单因素分析,PiCCO监测指标包括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脓毒症早期中医证素分布以气虚证(84.62%)、痰浊证(66.67%)、血瘀证(43.59%)最为常见。证素频次依次为:气虚证痰浊证血瘀证水停证火热证、阴虚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CI、GEDI、EVLWI、SVRI在不同证素之间的差异,结果提示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血瘀证与火热证的EVL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血瘀兼证组与非血瘀证组的CI、GEDI、S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VL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早期伴火热证在出现脓毒症休克时EVLWI较血瘀证升高。脓毒症早期血瘀兼证组在出现脓毒症休克时EVLWI低于非血瘀证组。将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症的中医辨证有机结合,采取直中病机的主要治法,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脓毒症休克中医治疗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医病位、病性证素分布规律特点。【结果】(1)中医病位:肾的证素积分最高,其次为脾和经络;肾、脾、经络的证素积分与肝、心、肺、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病性:实性证素主要为痰、血瘀、湿,其比率为痰>血瘀>湿。虚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虚和阳虚,其比率为阴虚>气虚>阳虚。(3)证素分布:肾病中阴虚证素积分最高,脾病中气虚证素积分最高,经络证素中血瘀积分最高。【结论】肾、脾、经络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位;本病虚证以阴虚、气虚和阳虚偏重,实证以痰、血瘀、湿偏重;临床多见肾阴虚证、脾气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等证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的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的关系。【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EH)血瘀证组100例、非血瘀证组120例和正常对照组100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结果】高血压血瘀证组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10和0.590)高于高血压非血瘀证组(分别为0.250和0.467)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220和0.455)(P<0.05或P<0.01),高血压非血瘀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瘀证具有相关性,D等位基因可能是血瘀证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血瘀证是中医临床中常见证之一,自古以来历代医家积累了丰富的证治经验,现代中医对血瘀证的中西医基础和临床研究也已达到较高的水平。为进一步阐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理论,总结和提高血瘀证及其治疗方法,展示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临床治疗血瘀证提供新依据,特面向国内外广泛征稿。现将征稿相关内容通知如下。征稿主题:(1)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的相关基础研究;(2)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方药的临床研究;(3)血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全面挖掘剖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内穴位埋线治疗疼痛领域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趋势。【方法】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建库到2022年6月收集的有关穴位埋线治疗疼痛的文献进行检索,并对纳入文献的作者、关键词、机构通过Citespace的特定算法进行科学化分析,生成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共纳入319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穴位埋线治疗疼痛领域的发文量大体呈上升趋势,各作者发文量偏少,研究团队之间缺乏合作,主要机构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形成10个关键词聚类,研究热点疾病主要为混合痔、术后疼痛、腰腿痛与痛经等,主要干预措施为单纯穴位埋线以及穴位埋线与其它针灸疗法的使用联合,主要研究方法为临床研究。【结论】穴位埋线治疗疼痛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未来需要深化临床研究,加强机制研究,重视穴位埋线与其它中医方法的联合使用,关注不同线体材料研究。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与炎症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524例冠心病患者按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1990年10月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检测患者的血中白细胞计数(nWBC)、C-反应蛋白(CRP)含量(ρ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ρ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ρIL-6)、纤维蛋白原(FIB)含量(ρFIB)及血脂等指标,按中医基本证候出现的频数,对各证候的相应资料作分类统计。【结果】①痰热血瘀和气虚血瘀为冠心病的常见中医证候,血瘀、痰热、气虚、气滞、痰浊证是冠心病的常见基本证候,血瘀证、痰热证是最常见的基本证候。②冠心病血瘀证和痰热证不论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还是非ACS组nWBC、ρCRP,ρIL-6、ρTNF-α等炎症指标均升高,ACS组升高更为显著,表明冠心病存在炎症反应,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密切相关。③冠心病死亡者较非死亡者血中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均升高。【结论】血CRP、IL-6、TNF-α等炎症指标含量可作为冠心病辨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一定数量气虚发热个案的数据挖掘,了解现代医家对该证候的认识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对408篇经文献检索和筛选得到的气虚发热个案中所载的热型、症状、方药以及涉及的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明确记载发热患者体温趋势的医案中,以下午体温升高为多;(2)明确记录体温的医案中,热度38℃的病案是38℃的近两倍;(3)治疗气虚发热的方药以补中益气汤为主,但不乏桂枝汤、归脾汤、六神汤等方药的运用,可见中医辨证方药的交叉性;(4)扶正祛邪、寒温并用的方法可救治疑难重症发热患者。【结论】随着现代疾病谱的变化,临床证候变得越来越复杂,中医学需要不断进行临床观察及总结以验证前人的观点正确与否,这样方能不被束缚,进而不断发展中医中药理论及拓展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对1990-20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冠心病的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125篇文章中,常见证候依频次从高到低前8位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证素分布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热毒证。(2)总体用药规律:药物类别排前5位者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解表药;排前10位的常用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甘草、瓜蒌、红花、三七、薤白。(3)分证用药规律:心血瘀阻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瘀证以血府逐瘀汤原方,痰阻心脉证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阴寒凝滞证以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以生脉散加减,心肾阴虚证以左归饮加减,阳气虚衰证以参附汤加减。【结论】近2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中医药治疗失眠研究领域硕博学位论文,了解该领域硕博研究热点及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2012-2021年收录的中医药治疗失眠硕博学位论文。采用Note Express3.6.0.9220进行文献管理及筛选,采用Excel2019分析纳入文献年发文量、学位点、中医证型、干预措施、伴随疾病/症状。采用CiteSpace5.7R3对关键词进行共现、聚类、突现分析,并绘制知识图谱。结果 经筛选,纳入文献1 945篇,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涉及83个学位点,包括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中医证型主要为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阴虚火旺证等。干预措施:方剂包括归脾汤、酸枣仁汤、交泰丸等;腧穴包括背俞穴、三阴交、神门等;针法包括电针、温针灸、腹针等;涉及伴随疾病/症状包括抑郁症、焦虑、高血压等。关键词共现分析显示,高频关键词有“临床研究”“针刺”“中医证型”“心肾不交”等。关键词聚类以失眠及伴随疾病为中心,研究类型主要为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理论探讨等,治疗方法以中药及针刺为主。突现词包括“辨证论治”“神门”“经验总结”等。结论 近年中医药治疗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共病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我国共病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自建库至2021年8月11日收录的共病相关文献,使用BICOMB软件和gCLUTO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及聚类分析,使用CiteSpace进行作者、引文及关键词的突现分析。结果 共病相关研究呈现上升的趋势,作者Mercer SW发文最多,被引最多的是作者Fortin M,发文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作者Barnett K 2012年发表在Lancet上的文章共被引最多。共提取75个高频主要主题词,归纳出7个研究热点:流行病学相关研究,包括流行现状和趋势;用药相关研究,涉及多重用药、服药依从性等;医疗支出相关研究,包括疾病花费、医疗服务等;老龄化相关研究,包括老年患者、衰弱、失能等;心理相关研究,涉及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共病管理相关研究,包括共病治疗、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整合照护等;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的共病研究,涉及肥胖、卒中、糖尿病等。结论 共病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主要的健康威胁和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与单一疾病相比,共病管理更复杂,面临更多挑战,尚需研究者、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不同形态的机制及其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212例住院患者,根据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凹面抬高组102例和弓背抬高组110例,分析不同ST段抬高形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中医实证、虚证和虚实夹杂证分布情况。【结果】(1)急性心肌梗死ST段弓背抬高组患者多为青中年、男性、无或有短期冠心病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狭窄或闭塞血管无侧支循环者;而ST段凹面抬高组患者多为老年人、女性、有冠心病史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多有侧支循环者。(2)凹面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热毒血瘀证痰瘀互阻证寒凝心脉证。弓背抬高组的中医证型以热毒血瘀证为最多,其证型分布依次为:热毒血瘀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寒凝心脉证痰瘀互阻证。2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中医虚实证方面,凹面抬高组患者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而弓背抬高组患者以实证为主。2组虚实证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不同形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辨证论治提供了参考,对提高临床诊治效率、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隔药灸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为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部分。收集100例非原发性痛经和10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自评焦虑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自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回顾性研究结果,招募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取穴神阙、关元,给予隔药灸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和痛经视觉模拟评分(dysmenorrhea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的变化情况。【结果】(1)原发性痛经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在月经期间测试SAS、SDS评分显示,原发性痛经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明显高于非原发性痛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隔药灸治疗后,3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隔药灸治疗后,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组患者的SAS、SDS以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与非原发性痛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灸能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焦虑、抑郁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文献计量方法对12年远程医学文献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专题文献中高频主题词的组合排序及共词聚类分析,探索远程医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当前研究热点,为远程医学的发展状况作出概括性描述。1材料与方法利用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研发的《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4网络版(CBMdisc2004)和光盘数据库(1990-2004)进行远程医学专题文献的检索,检索策略如下:#1教育,远程【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2远程病理学【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3机器人【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4卫星通信【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词#5远程放射学【扩展全部树】/全部副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