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江海玉 《肝博士》2006,(3):61-62
何谓脂肪肝?直白的说就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正常成年人的肝脏重量是人体重量的2%左右,大约是1200~1600g,正常的肝脏脂肪是肝重量的5%以下,大约是60~80g,那么肝内脂肪超过这个重量也就是说肝内脂肪超过肝重的5%就是脂肪肝。  相似文献   

2.
金日 《开卷有益》2009,(11):23-23
脂肪肝是指人体肝细胞内蓄积了过多的脂肪。正常时,肝内脂肪只占肝组织的3%~5%,如果肝内脂肪含量超过了15%,不论什么原因造成的,都可以诊断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3.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的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脂肪肝一般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类似于急性、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比较少见,临床症状表现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期内发生肝昏迷和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死于并发症,如果及时治疗病情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好转。[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孙芳 《肝博士》2016,(4):54-56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脂肪肝已经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第一大肝脏疾病。脂肪肝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酒精性脂肪肝,由长期大量饮酒引起;另一类是非酒精性脂肪肝,主要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大家都知道脂肪肝要管住嘴,迈开腿,如何才是正确的管住嘴呢?脂肪肝患者的合理饮食不是单纯的吃素,而应该是低糖、低脂、高蛋白的平衡膳食,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疾病与营养系列讲座--脂肪肝的营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人肝内脂肪含量占肝湿重的2%~4%。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1/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质(主要为中性脂肪——甘油三酯)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郭彤 《大家健康》2010,(12):79-79
近年来,脂肪肝的患病率逐渐上升,有资料显示,我国白领人群中检出脂肪肝的比例,已高达20%以上,而且有低龄化的趋向。  相似文献   

7.
丁瑞 《大家健康》2013,(10):66-66
脂肪肝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的常见临床现象。绝大多数的脂肪肝是甘油三脂堆积所致,其中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可高达肝重的40~50%。本病多见于肥胖、大量饮酒及其他疾病患者。肝脏是脂肪代谢的中心,它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过程保持着动态的生理平衡。如果这种平衡失调,使甘油三脂合成增多,氧化、转化和分泌减少,甘油二脂在肝内积聚便会出现脂肪肝。  相似文献   

8.
脂肪肝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脂肪肝是一种脂肪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一般来说,正常肝脏中脂肪占肝脏湿重的3%~5%,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是组织学上50%以上的肝实质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脂肪肝尤其与血脂成分中甘油三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一个复杂而特别的器官,它没有痛觉神经,而且肝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只要还有30%的肝组织在起作用,仍然可以维持日常生活。正常肝脏内脂肪的含量约占肝重的4%-5%,其中2/3为磷脂,其余为中性脂肪、胆固醇、胆固醇脂等。在肝出现脂肪堆积时,脂肪的含量甚至可高达肝重的40%-50%,肝内脂肪蓄积超过肝重5%即称为脂肪肝。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维生素D[25-(OH)D3]与肝脂肪含量的关系。方法:137例T2DM合并NAFLD患者,根据患者25-(OH)D3水平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A组(>75 nmol/L,n=40)、B组(>50且≤75 nmol/L,n=36)、C组(>25且≤50 nmol/L,n=31)及D组(≤25 nmol/L,n=30)。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SUA、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受控衰减参数(CAP)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25-(OH)D3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HbA1c、TG、TC、LDL-C、SUA、ALB、ALT、HOMA-IR及hs-CRP水平相比,从低到高分别为A组、B组、C组及D组,HDL-C水平从低到高分别为D组、C组、B组及A组(P<0.05);治疗后,B组、C组及D组HDL-C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低(P<0.05);各...  相似文献   

11.
温佳 《大家健康》2010,(8):47-47
有的女孩总是说自己的腿很粗,但怎么也减不下来或者是减得很少。那我们就来看看腿粗的原因和锻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体质成分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是否与全身的体质成分对总骨密度的影响相一致,为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与防治提供线索.方法 用双能X线测量仪测量全身及头部、躯干、四肢的骨密度(BMD)、骨矿含量(BMC)、脂肪量(fat mass)、脂肪含量、瘦体质量(lean mass).结果 双上肢BMD与各自脂肪量不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BMC、瘦体质量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绝对值BMC>瘦体质量>脂肪含量.双下肢BMD与各自脂肪量正相关,与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BMC、瘦体质量显著正相关,且BMC>瘦体质量>脂肪含量>脂肪量.躯干BMD与脂肪含量正相关,与脂肪含量负相关,与BMC、瘦体质量显著正相关,且BMC>瘦体质量>脂肪量>脂肪含量.头部BMD只与BMC显著正相关.全身BMD与脂肪量、脂肪含量不相关,与BMC、瘦体质量显著正相关,且BMC>瘦体质量.结论 脂肪量与脂肪含量在不同部位对其相应的骨密度影响不同,而瘦体质量对其相应的骨密度均有影响,且均大于前二者.  相似文献   

13.
报告了应用按摩疗法对位于四川省西南部荥经县所发生的婴幼儿下肢O型和X型畸型患儿705例的治疗情况。结果表明,其疗效显著,两种畸型之治愈率均在95%以上。其中,O型畸型患儿病情重于X型畸型者(P<0.05),但O型畸型患儿治愈率则高于X畸型者(P<0.01),提示此法对O型畸型患儿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峰  杨扬 《海军医学杂志》2008,29(3):281-285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是一种以无过量饮酒史以及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根据其病理改变不同,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脂肪性肝硬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老龄化人口的增加,NAFL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NAFL的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15.
张生 《肝博士》2013,(1):33-33
爱吃油腻食物 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适当地摄入含脂肪的食物可以供给我们人体以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但是,吃太多脂肪含量高的油腻食品则是健康饮食的禁忌!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肝脏内脂肪含量增多,脂肪过度沉积于细胞内超过正常范围时,从而导致肝脏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病理上肝内脂肪贮量占肝重5%以上或组织学表现为3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即可诊断为脂肪肝,但不易操作。由于超声技术对组织界面声阻抗差有较高的敏感性,目前已成为脂肪肝检查的重要首选方法。随着经济的发达,人们健康体检意识的增强和超声检查手段的普及,被发现患脂肪肝的患者也在增多。因脂肪肝早期无明显临床表现,但晚期可进展成肝硬化,所以早发现早治疗是必要的。现将文登整骨医院2007年3~12月对文登市退休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也就是说经过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的。但如果任其发展,则有可能从脂肪性肝炎发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脂肪性肝硬化。一旦演变成肝硬化,那无论什么治疗都很难使肝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NAFLD)是常见的肝脂肪代谢功能障碍性疾病,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趋势.在不干预的情况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可从单纯的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发展,进而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可能癌变.因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早诊断、早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1-2].如何利用快速发展的医学技术进行无创性检查及诊断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3].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超声检查、CT检查及MRI检查已经在临床NAFLD患者中广泛应用,并且可对脂肪肝进行定性半定量及分子水平微观的研究[4].本文将主要对脂肪肝的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用简化的综合基础治疗加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中药重肝汤治疗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52例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41例以单用综合基础治疗为对照。结果表明,观察组黄疸顿挫和下降快;显效率67.3%。对照组显效率41.5%,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0.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是一种常见的主要累及腿部的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因腿部不适引发的腿部活动,夜间睡眠中或安静状态下出现或加重,持续活动后缓解[1]。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阶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增加,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2]。近年来随着发病率及诊断率的升高,正越来越受到重视。RLS具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血液循环障碍、内源性阿片释放、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害、铁缺乏、遗传等因素有关。本文旨在对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RLS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