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孕妇期待治疗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资料,孕周〈34周56例为A组,孕周34~36^+6周44例为B组,对两组治疗后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A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69.64%,39/56)明显高于B组(18.18%,8/44),A组新生儿窒息率、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率和围生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及时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尽量延长孕周(≥34周),可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年龄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和围生儿结局。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并分娩的592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完整资料,按照孕妇是否高龄分为两组,其中高龄组(年龄≥35岁)110例,对照组(年龄<35岁)482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妊娠结局、合并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高龄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62例(56.36%),低蛋白血症47例(42.73%),对照组出现不良妊娠结局203例(42.12%),低蛋白血症107例(22.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龄组孕妇妊娠合并贫血、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围生儿死胎/引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龄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8分者有17例(15.45%),对照组有43例(8.92%),高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197,P<0.05)。结论 高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对高龄孕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月该院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比较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生儿死亡率远高于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P<0.01)。结论:期待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可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鹿玉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70-1071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及期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妊娠≤34周的早发重度子痫前期病例90例,根据发病行保守治疗的孕周分成A组〈28周23例;B组28~31周30例和C组32~34周37例。分析孕期治疗时限,孕妇并发症(包括肝功能受损、肾功能受损、心衰、脑血管意外、胎盘早剥、子痫等),胎儿及围产儿结局(包括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窒息等)。结果三组中孕妇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C组的围产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在终止妊娠前短期的保守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明显减少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生成率,发病孕周早围产儿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总结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双胎妊娠和451例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单、双胎分两组比较其发病情况、母儿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发病孕周早、期待治疗时间短(P<0.05)、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P<0.01);两组孕妇并发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胎龄不同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双胎妊娠孕妇须注重孕期保健,减少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对发生重度子痫前期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减少低龄早产儿出生;胎龄36周终止妊娠围生儿结局最好。  相似文献   

6.
李娜  张丽娟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138-114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的临床特点、孕产期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间143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腹水分为腹水组(38例)和无腹水组(105例),比较其临床特点。结果:两组孕妇年龄、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组系统产前检查次数低于无腹水组(P<0.05);腹水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高于无腹水组(P<0.05);腹水组中32例(84.21%)行剖宫产,余6例经阴道分娩;腹水组平均终止妊娠时间为(33±4)周,无腹水组为(36±3)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值、血肌酐、24 h尿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孕妇出现严重并发症(39.47%),FGR发生率65%,死胎和新生儿死亡率42.5%,高于无腹水组(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腹水发病早、病情重,血压高,妊娠并发症多,尿蛋白出现早、数值高。应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在严密的监护下,早期、系统、定期的产前检查,合理治疗并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5,(7):891-892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中的胎盘生长因子(PLGF)与子痫前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纳入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间产科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的28~32周的准备行阴道分娩孕妇542例,其中正常产妇450例,65例胎儿过小,25例子痫前期(轻度18例,重度7例),2例死胎。对纳入的孕妇留取血液标本进行分析,入组孕妇每月进行一次体格检查以及量表分析。血液标本经过离心后分析PLGF含量及其比值,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与妊娠结局之间的联系。结果正常孕妇组中的血浆以及尿液中的PLGF水平较其余组明显升高(P<0.05),其次依次为胎儿过小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以及死胎组。各组孕妇血浆中PLGF指标与尿液中变化相似,均可以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浆的PLGF水平均较尿液PLG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妇血浆以及尿液中的PLGF水平可以很好地反映子痫前期的病情严重程度,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可以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受孕两种不同方式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及围生儿的临床资料,ART受孕双胎妊娠386例,自然受孕双胎妊娠1 053例,其中ART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87例(ART组),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178例(自然受孕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一般资料、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结果 ART受孕双胎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RT组孕妇平均年龄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高龄孕妇(年龄≥35岁)占比、初产妇占比、定期产前检查完成率、剖宫产率、早产、前置胎盘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低于自然受孕组,ART组新生儿分娩孕周低于自然受孕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双胎妊娠孕妇合并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新生儿窒息、小于胎龄儿、转新生儿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发生率高于自然受孕双胎妊娠孕妇,ART受孕双胎妊娠孕妇子痫前期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的风险更高,但由于其更注重孕期产检及保健,且多选择剖宫产分娩,ART受孕双胎妊娠合并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孕妇与自然受孕双胎子痫前期孕妇新生儿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采取预见性护理,减少围生儿死亡,降低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28例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对其危险并发症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随机选取2003年1月—2007年12月31例施行常规护理的重度子痫前期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产妇产后出血(21.43%)、胎儿窘迫(21.43%)、新生儿窒息(17.86%)、急性心力衰竭(10.71%)、子痫(7.14%)等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是超前护理,目的在于早期预测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预防严重并发症,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79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妊娠结局,其中47例行剖宫产,32例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母亲并发症及围产儿结局的差异。结果:①两组孕妇年龄、体重、孕次、分娩孕周、血压、血清生化指标、尿蛋白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阴道分娩组产次、引产前宫颈Bishop评分显著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新生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分娩方式应依据病情个体化制定,剖宫产并不能明显改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围产儿结局,且产后出血风险增加,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严格选择病例可以考虑引产和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低蛋白血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资料,以血浆白蛋白30 g/L为界,将147例病人分为非低蛋白血症组和低蛋白血症组,比较孕妇并发症、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儿及围生儿死亡率差异.结果 与非低蛋白血症组比较,低蛋白血症组孕妇的入院血压、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发病孕周及终止妊娠孕周较早;新生儿出生体重较低,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较高.结论 低蛋白血症对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及围生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危害,血浆白蛋白的变化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的头颅CT特点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27例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患者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头颅CT扫描显示未发现异常14例,脑水肿10例,脑缺血2例,脑出血1例。1例孕产妇死亡,1例术后6天发生尿崩症,6例死胎,5例新生儿重度窒息。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尽早行头颅CT扫描对及时发现颅内病变并指导治疗,改善孕产妇及围产儿结局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不同24 h尿蛋白定量子痫前期(PE)孕妇的母婴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190例PE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将其分为3组:A组(n=53,24 h尿蛋白定量为300~1 000 mg),B组(n=71,24 h尿蛋白定量为1 001~2 000 mg)和C组(n=66,24 h尿蛋白定量>2 000 mg)。回顾性分析3组PE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孕次、产次、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妊娠结局[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新生儿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所占比例、早产率、孕妇胸腔积液发生率、子痫发生率、HELLP综合征发生率等]。3组孕妇AST、ALT、LDH、血尿素氮水平及PT、APTT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3组孕妇阴道分娩率、剖宫产术分娩率、胎盘早剥发生率、输血治疗率、降血压治疗率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率等比较,采用χ~2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纳入的190例PE孕妇的24 h尿量为1 240~3 010 mL,24 h尿蛋白定量为302~7 342 mg,尿蛋白与肌酐比值为0.31~5.60。3组PE孕妇的年龄、孕次、产次、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新生儿出生体重、孕龄及重度PE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LDH、血尿素氮水平与APTT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980,P<0.001;χ~2=14.770,P=0.001;χ~2=16.569,P<0.001)。③A、B、C组PE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转入NICU所占比例分别为30.2%(16/53)、50.7%(36/71)及68.2%(45/66),孕妇子痫发生率分别为0(0/53)、0(0/71)及7.6%(5/66)。3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转入NICU所占比例及孕妇子痫发生率分别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985,P<0.001;χ~2=7.255,P=0.006)。结论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虽然不能决定其PE严重程度,但是当PE孕妇24 h尿蛋白定量较高时,应警惕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研究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情况和围生儿结局。方法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 ,选取在2010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26位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发病是否为34周前后,将其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和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73.6%,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该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χ^2=4.528,P〈0.05),存在着统计学意义。该两组患者的剖宫产率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率分别为34.5%、19.7%和56.1%,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该两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围生儿死亡率及入住NICU率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围生儿预后不佳,依据母胎状况,应当适时地通过剖宫产手术来终止妊娠,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无慢性高血压基础疾病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arly onset severe preeclampsia,EOSP)患者与慢性高血压并发EOSP患者的期待治疗时间和妊娠结局差异。方法选取2012~2015年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EOSP患者420例,其中320例无慢性高血压基础病的EOSP患者为单纯组,100例慢性高血压并发EOSP患者为高血压组,比较两组的期待治疗时间和妊娠结局。结果高血压组最高收缩压、舒张压及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均较单纯组高,期待治疗时间比单纯组长,低蛋白血症及肺水肿发生率比单纯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发生率、子痫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胎死宫内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高血压EOSP患者较无慢性高血压基础病的EOSP患者期待治疗时间长,但通过严密监测患者的病情,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处理及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8例,回顾性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孕妇2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早发型入院平均孕周、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转新生儿科治疗发生比例分别为(30.6±2.6)周、67.9%、48.8%、9.8%、24.4%和75.6%;晚发型分别为(35.0±1.8)周、45.3%、13.4%、2.2%、3.0%和43.3%;早发型入院平均孕周、严重的并发症、新生儿窒息、死胎、新生儿死亡和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比例均高于晚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在严密观察病情情况下,适当的期待治疗可以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子痫前期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3例子痫前期孕妇为研究对象,均经影像学、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子痫前期,按围生儿结局分成A组(围生儿结局较好,80例)和B组(围生儿结局较差,53例).比较两组的日间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  相似文献   

19.
李鑫  孙洁  郭鑫慧  王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159-516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低蛋白血症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宁波市明州医院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80例,依据空腹血清白蛋白结果分为非低蛋白血症组13例、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6例和重度低蛋白血症组41例。记录各组终止妊娠方式、终止妊娠时间、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情况以及孕妇的各项并发症。结果:①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孕妇终止妊娠时间缩短,剖宫产和治疗性引产病例及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自然分娩率明显下降,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随着低蛋白血症程度加重,新生儿出生体重下降,围生儿死亡率明显增加,三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三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低蛋白血症,易导致孕妇及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监测重度子痫前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常规临床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0.
郭华  李建梅  王维  温瑞英  王尊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429-2431
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特征、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死亡的预后因素,为提高围产期保健干预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1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根据其发病孕周分为<32周组52例,32~<34周组52例,34~<37周组127例;≥37周组383例。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保健情况和妊娠结局,比较产妇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情况。结果:614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孕妇死亡2例,子宫切除4例,围产儿总数579例,其中围产儿死亡18例。发病在<32周组和32~<34周组的HELLP综合征、围产儿死亡、出生缺陷、新生儿窒息的比例大于其他两组(P<0.05),而分娩孕周则低于其他两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发病时间与围产儿死亡存在强相关:患者发病孕周<34周的OR值为38.09(1.72~842.86)。结论:34周前发病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容易出现母儿不良预后,且发病越早,母儿预后越差。加强宣教,提高人群的自我保健和及时就诊意识,有利于重度子痫前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者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