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兔碱烧伤角膜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将33只家兔分为正常组(3只,6眼)、烧伤组(30只,60眼),以2mol/LNaOH制备双眼角膜重度碱烧伤模型,用裂隙灯图像分析系统记录角膜新生血管(CoNV)生长情况。碱烧伤组分批(n=5)于伤后第1、4、7、14、21、28天处死家兔,分别取角膜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和iNOS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iNOS在正常兔角膜上皮层及基质层仅有少量表达,在烧伤组表达明显增强(P〈0.05),表达范围主要在基质层炎性细胞、角膜上皮细胞及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峰值在术后第7天,随后下降,在第21天时又有所回升。结论碱烧伤后角膜组织中iNOS的表达明显增加,其变化趋势与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曲线相一致且高峰期提前2~3d,提示iNOS水平与无菌性炎症性新生血管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反式视黄酸点眼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 4组 ,每组 8只兔 (8只眼 ) ,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治疗组 (A、B、C组 )伤后即分别滴用 15 ,30及 6 0mg·L-1的全反式视黄酸滴眼 ,对照组 (D组 )滴赋形剂 ,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计算伤后第 6 ,9,12 ,15 ,18,2 1,2 5 ,2 8d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连续用药 2 8d后处死兔并取下角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伤后B组和C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明显较A组和D组延长 ,且角膜新生血管生长面积均明显较A组和D组减少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CNV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对由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诺帝滴眼液对碱烧伤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自制诺帝滴眼液(Nordy eye drop)对Long.Evans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CRNV)有无抑制作用及其对正常角膜有无毒副作用。方法 采用0.025%、0.1%两个不同浓度诺帝滴眼液滴眼21d,通过裂隙灯、光镜、电镜观察检测诺帝滴眼液的毒副作用。建立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模型,0.025%、0.1%两个不同浓度诺帝滴眼液4次/d滴眼治疗,0.1%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作为阳性对照、空白溶液作为阴性对照,观察诺帝治疗效果。结果 诺帝滴眼液滴眼21d后观察正常大鼠,无畏光、结膜充血等刺激症状,组织学检查显示结构正常,未见炎性细胞浸润。大鼠角膜碱烧伤后1d时仅见角膜缘血管网扩张,3d时新生血管长入,7~14d达高峰,14d时治疗组和地塞米松组新生血管开始退化;比较各组CRNV面积与角膜面积的比值,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并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阳性对照组间、0.025%与0.1%治疗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0.025%、0.1%的诺帝滴眼液局部滴眼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对CRNV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进  孙亮  齐秀英 《黑龙江医学》2017,(12):1206-1208
目的观察小鼠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的形成情况,探讨Avastin对小鼠角膜新生淋巴管和血管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制作小鼠角膜碱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小鼠25 mg/mL Avastin 5μL结膜下隔日注射,同时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d,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连续两周内每日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3次,分别于碱烧伤后3 d、7 d和12 d取材。应用LYVE-1标记淋巴管,观察小鼠角膜内新生淋巴管的形成情况;体视显微镜观察角膜新生血管形成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成因子VEGF-C在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角膜组织内的表达。结果碱烧伤后7d的对照组角膜基质中可见新生淋巴管。在治疗组中,碱烧伤后12d可见角膜基质内存在新生的淋巴管。Avastin治疗组不同时间段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均少于角膜碱烧伤对照组。在正常小鼠角膜组织内,VEGF-C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在治疗组碱烧伤角膜内,各时间段VEGF-C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Avastin具有抑制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角膜组织内VEGF-C的表达从而抑制角膜新生淋巴管和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色素上皮细胞衍生因子(PEDF)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PEDF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正常组.建立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动物模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l5nmol/L PEDF滴眼液和生理盐水点眼,采用裂隙灯观察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 各时间点新生血管的面积,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碱烧伤后7,10,14d治疗组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PEDF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最终可有效抑制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A、B、C及D组,行角膜囊袋法制作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右眼为实验眼。A组:空白对照组,正常角膜大鼠;B:阳性对照组,制作模型后生理盐水滴眼;C、D组:建模后分别滴用0.5%、1.0%PPARγ激动剂滴眼液。裂隙灯显微镜下测量新生血管面积,Western blot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ELISA检测房水VEGF的表达变化。结果:建模后第3,7,14,21,28天,角膜新生血管面积B组为(5.53±0.81)、(14.61±2.78)、(26.12±2.63)、(34.74±3.56)、(37.42±3.87)mm2,C组为(3.75±1.08)、(10.36±1.27)、(18.76±2.35)、(27.88±3.06)、(29.73±3.54)mm2,D组从第7天开始为(3.82±0.94)、(8.74±1.06)、(13.93±2.06)、(14.61±2.82)mm2。28dC、D组角膜新生血管抑制率分别为20.6%和61.0%,D组大鼠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小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烧伤后14d新生血管角膜表达VEGF明显增强,C、D组VEGF相对量有不同程度下降。角膜损伤后,大鼠房水中VEGF表达随时间明显增多,高浓度的PPARγ激动剂滴眼液治疗后能明显降低房水VEGF的含量,第21天D组房水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B组[(687±126)pg/ml vs(1 260±104)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应用PPARγ激动剂能有效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成,抑制VEGF的合成和表达可能是阻止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机制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 CNV)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7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碱烧伤0.02 mg EPA治疗组(A组, 24只)、碱烧伤0.03 mg EPA治疗组(B组, 24只)、碱烧伤对照组(C组, 24只)、正常组(D组, 6只), 除正常组外,均选用右眼制作碱烧伤模型.A、B、C组碱烧伤后立即分别球结膜下注射0.02 mg/0.04 ml EPA、0.03 mg/0.04 ml EPA、0.04 ml生理盐水.每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水肿、新生血管情况.碱烧伤后1、4、7、14 d,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CD34表达,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角膜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结果 碱烧伤7 d和14 d,角膜新生血管相对面积A组:(15.80±6 43)%、(11.06±2.14)%, B组:(16.10±7.41)%、(11.06±2.51)%,均显著少于C组:(84.74±7.77)%、(89.63±7 50)% (P<0.05).碱烧伤后7 d,C组CD34在CNV内皮细胞强阳性表达,A、B组未见CNV内皮细胞,CD34无表达.C组Flk-1蛋白及VEGF的mRNA表达,碱烧伤后1 d最高,持续高表达至4 d,随后逐渐下降.碱烧伤4 d,A、B组VEGF的mRNA表达及Flk-1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EPA能通过VEGF途径,抑制VEGF及其受体Flk-1的表达,从而显著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强力霉素对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NV)形成及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 将35只健康SD大鼠随机选取5只,为A组(正常组).余30只大鼠行右眼角膜碱烧伤,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将其随机平分为B组(实验对照组)和C组(实验干预组).分别于3d,7d,14d裂隙灯下观察各组CNV的生长情况,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没有CNV生成,C组和B组相比CNV的生长明显受到了抑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示:A组VEGF微弱表达,B组和C组的表达明显高于A组,C组VEGF的表达低于B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力霉素可有效抑制角膜碱烧伤后CNV的生成及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角膜缝线、碱烧伤两种常用方法来诱导兔角膜新生血管(CNV)产生。观察CNV产生早期的过程中,其生长情况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将新西兰白兔75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5只;B组-角膜缝线组35只;C组-碱烧伤组35只。每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炎性反应情况与混浊程度,检测第3天、7天、14天角膜新生血管长度和数量并摄影记录;B、C两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3、5、7、10、14天观察、取材。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VEGF在兔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 d,新生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 d,新生血管生长活跃;10 d,新生血管达到生长高峰;14 d后B组与C组新生血管均出现回退迹象。角膜缝线组CNV面积明显小于碱烧伤组(P〈0.01),10 d后VEGF在碱烧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缝线组(P〈0.01)。结论碱烧伤组相对于缝线组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新生血管(CNV面积),且CNV退化的时间晚,这些可能与VEGF的表达有关;但角膜缝线更容易控制CNV产生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在实验性大鼠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小剂量L-Arg(100mg/kg)治疗急性胰腺炎(AP)大鼠后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中的一氧化氮(NO)浓度、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含量以及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治疗组血清、胰组织NO浓度显著升高,iNOS的表达和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降低。结论 小剂量左旋精氨酸(L-Arg)应用可对胰腺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外用旋滴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KGF-2)对兔碱烧伤模型角膜上皮损伤的治疗作用,为角膜上皮损伤的早期治疗探索新方法。 方法: 制备兔角膜碱烧伤模型,6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碱烧伤对照组和KGF-2组(25 mg/L)(n=30);各组日本大耳白兔于造模后以50 μL药物滴眼,每日3次。7和14 d裂隙灯观察角膜烧伤面积以及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MTT法检测角膜上皮细胞活性,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角膜烧伤面积小于碱烧伤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碱烧伤对照组7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17.50%,KGF-2组为7.32%;碱烧伤对照组14 d角膜新生血管发生率为41.67%,KGF-2组为32.50%。MTT检测结果显示:碱烧伤后7和14 d,KGF-2组492 nm吸光度与碱烧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碱烧伤后7和14 d,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对照组角膜基质水肿,板层纤维排列松散、紊乱,炎症反应反复出现,角膜上皮层变薄,部分脱落,角膜内皮层内侧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KGF-2组碱烧伤后7 d,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基质轻度增厚,无明显的炎症反应;碱烧伤后14 d,未出现炎症复发,角膜上皮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整齐,角膜基质仅有轻度增厚。结论:外用旋滴25 mg/LKGF-2可加速角膜上皮损伤的恢复,减轻角膜烧伤的各种炎症反应症状;减轻角膜基质水肿和纤维化,同时KGF-2 亦表现出显著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KGF-2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对角膜上皮损伤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的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1)建立兔角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2)将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对照组兔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3个实验组兔则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三氧化二砷。3)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并记录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面积。4)于兔角膜碱烧伤后3个时间点,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兔角膜缺氧诱导因子和诱导性一氧化碳合成酶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观察兔角膜HE染色情况。结果1)角膜大体情况观察:实验组角膜比对照组角膜更为光滑透明,并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大体情况渐好。2)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在各时间点上,各实验组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HIF-1α和iNOS,VEGF蛋白的表达:在第7天有较高表达,14 d达到高峰,28 d时明显降低,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各实验组的表达随三氧化二砷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结论三氧化二砷对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三氧化二砷通过抑制HIF-1α和i NOS,VEGF表达而抑制兔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健康SD大鼠44只,采用碱烧伤法制备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碱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和曲安奈德组(烧伤后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各22只。于碱烧伤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总面积的比例,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角膜组织学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碱烧伤后第14及28天,曲安奈德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占角膜总面积的比例平均为45.0%±14.7%、46.0%±16.5%,而对照组分别为60.1%±10.5%、72.0%±1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187、5.340,P<0.01)。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对角膜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结论球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可抑制大鼠角膜新生血管,且未发现其对角膜超微结构有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COX-2、VEGF在角膜新生血管形成中的表达及探讨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碱烧伤致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模型,通过裂隙灯和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OX-2和VEGF的表达.结果:阳性组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角膜新生血管丰富,用药组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且术后各时间点COX-2和VEGF表达均较阳性组明显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表达变化与病理组织学表现相平行.且COX-2与VEGF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OX-2和VEGF参与了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抑制和延缓新生血管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强力霉素抑制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力霉素对鼠眼化学伤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42只,制成眼碱性化学伤模型,随机分为强力霉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1只大鼠(右眼),治疗组强力霉素30mg/(kg·d)灌胃给药,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水肿、上皮缺损愈合及眼前段情况,分别于3、7、14、21、28、35 d裂隙灯照相并计算新生血管面积及新生血管抑制率.[结果]两组大鼠伤后第1天角膜缘血管网扩张充血,3d时血管开始侵入角膜,7~14 d时新生血管达到高峰,14~21 d后新生血管逐渐回退;两组角膜新生血管长度、新生血管面积及角膜水肿程度存在差异P<0.05);各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抑制率为35.8%~53.3%,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结论]强力霉素能有效地抑制眼化学伤诱导的角膜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兔眼碱烧伤后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角膜新生血管(CNV)的关系。方法:56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A、实验组B、实验组C及对照组。实验组用N aOH碱烧伤法诱导CNV模型,按碱烧伤后24h、3d、1周、2周、3周、4周,2月、6月处死兔取出角膜,进行CNV的形态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评价VEGF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兔碱烧伤后1d开始出现CNV,2周达高峰;碱烧伤后1d出现VEGF表达,持续升高至碱烧伤后1周,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对照组中未出现CNV及VEGF不表达。结论:碱烧伤后兔眼VEGF的表达与CNV的形成有密切相关性,并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晶  彭清  高燕  王小刚  高昭  王平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3):17-18,20
目的通过点眼和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两种不同的给药途径,抑制兔角膜碱烧伤后的新生血管,探讨该药的这两种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普通白色家兔50只,取2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8只右眼碱烧伤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6只:A组为碱烧伤对照组,B组为点眼组,用贝伐单抗(5mg/ml)点眼,3次/d,C组为结膜下注射组,用贝伐单抗(2.5mg/0.1ml)结膜下注射。在不同的时间点(第1、4、7、14d)测量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B、C组的CNV相对于A组得到明显抑制,CNV的长度和面积及VEGF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组和C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两种用药方法对于抑制角膜新生血管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大鼠角膜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的关系.方法建立轻、中、重度大鼠角膜酸烧伤新生血管模型,裂隙灯下动态观察角膜上皮缺损直径及新生血管形成情况,计算新生血管的面积与角膜面积的比例;各组分别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取眼球行HE染色,光镜下计算角膜白细胞浸润的数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角膜不同程度酸烧伤后上皮愈合速度不同,损害程度越重上皮愈合越慢.烧伤后可引起白细胞渗出,烧伤程度越重白细胞渗出越明显,有显著的差异(P<0.01).轻度酸烧伤角膜未见新生血管形成,中重度酸烧伤在伤后第3天可观察到新生血管形成.不同程度酸烧伤新生血管形成有显著的差异(P<0.01).酸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与上皮缺损(r=0.330 0,P<0.01)及白细胞渗出(r=0.177 9,P<0.05)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大鼠角膜酸烧伤后CNV的发生与烧伤程度与角膜上皮缺损和白细胞渗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Bevacizumab(Avastin)抑制兔眼角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evacizumab(Avastin) 球结膜下注射对兔眼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3只)、模型组(B组,9只)和Bevacizumab(Avastin)治疗组(C组,36只),C组又再次分为4组:1 d小剂量治疗组(C1组,9只),1 d大剂量治疗组(C2组,9只),14 d小剂量治疗组(C3组,9只),14 d大剂量治疗组(C4组,9只)。B组和C组采用角膜缝线法制备CNV模型,C组分别在相应时间点眼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25 mg/ml),小剂量组0.1 ml,大剂量组0.2 ml。术后每天观察兔眼角膜CNV生长情况并计算其面积,且于建模后7、14、28 d分别拍照记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角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房水内VEGF含量。结果:CNV生长情况:7、14、28 d C1和C2组均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3、C4组较B组明显减轻(P<0.01);28 d时C1组较C3组明显减轻(P<0.01),C2组较C4组明显减轻(P<0.01)。角膜组织中VEGF表达和房水中VEGF含量:B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且与CNV面积大小呈正相关(P<0.01);7、14、28 d 时,C1、C2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3、C4组均低于B组(P<0.01);28 d时C1组低于C3组(P<0.01),C2组低于C4组(P<0.01)。C1和C2组之间以及C3和C4组之间在CNV面积、角膜和房水中VEGF水平方面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球结膜下注射Bevacizumab可抑制CNV生长,且早期用药比晚期用药疗效更加显著,Bevacizumab的作用可能与其下调角膜组织VEGF的表达及房水中的VE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