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55例周围型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病理及细胞学检查结果。结果 55例患者共80个病灶,进行112次穿刺;55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0例,恶性病变45例;10例良性病变中:肺脓肿3例,感染5例,肺结核2例;45例恶性病变中:腺癌18例,鳞癌15例,腺瘤4例,肺泡癌4例,腺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例,大细胞肺癌1例;55例患者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后出现5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能够对周围性肺病性质进行准确诊断,具有较高阳性率,同时诊断后并发症率较低,因此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肺部占位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分别行组织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结果穿刺病理阳性率70%,穿刺成功率100%,恶性病变14例,均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准确率10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细胞学检查对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未能确诊的两肺周边、胸膜及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引导经皮-肺穿刺、针吸方法获取细胞组织标本并进行细胞学检查。结果:CT引导的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肺周、胸膜及纵隔病变诊断率高、危险性小,做到了及早诊断及治疗,免除了不必要的开胸肺活检。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临床上一种必不可少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增强CT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肺部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112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检查,并行胸部增强CT扫描,了解病变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所有病例均行细胞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112例中,110例得到阳性结果,阳性率为98.2%;并发症有气胸4例,肺出血5例,咯血4例,均不需特殊处理. 结论 胸部CT增强扫描联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对肺部占位病变诊断的阳性率高、并发症轻,可为肺部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边孤立结节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对14例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阴性患者均使用Siemens Somatom HiQ型CT机薄层扫描定位,拟定穿刺点,选择最佳进针角度及深度,局麻后在胸部定位尺指导下穿刺。穿刺针采用COOK公司的16、18、20G的软组织活检针或弹簧自动芯状取材活检针。CT扫描核实活检针尖已达病灶后取材,将得到的组织碎片固定、包埋,常规HE染色,必要时行组织化学及免疫化学染色,行病理学诊断。结果 14例全部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活检成功率达71.4%(10/14)。病理学诊断结果:恶性病变11例,其中肺腺癌7例,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未分型癌细胞2例。良性3例,其中结核球2例,炎性假瘤1例。结论 对于痰细胞学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周边孤立结节病灶,行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具有安全准确、诊断迅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行活组织检查,一般取材2~3次,所取标本经甲醛固定液固定后送病理科检验.结果 28例占位病变,穿刺成功率100%,活组织检查诊断准确率27/28(96.4%),2例发生轻度气胸,3例穿刺后咯血痰,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诊断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周围性占位病变定性诊断首选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CT引导经皮肺活检结合液基薄层细胞检查60例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对肺部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痰细胞学检查阴性及纤维支气管镜不能确诊的60例肺部周围型病变患者,在胸部CT定位下,用活检针经皮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然后抽出针蕊,用注射器抽出组织液后,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检查。结果 60例患者病理诊断阳性52例,阳性率(52/60)86.6%,8例阴性患者中,液基薄层细胞技术发现癌性细胞4例,总阳性病例56例,阳性率(56/60)93.3%。术后气胸8例,小量咯血2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结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能提高阳性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Dltra-Cut型18G软组织切割式活检针,在CT引导下对138例肺肿块患者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所取组织行病理学检查,并分析其准确性.结果 138例经手术、随访或临床检查证实为恶性肿瘤96例,其中穿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89例,敏感性为92.7%,假阴性4例(4.2%),无假阳性;诊断良性病变36例,特异性为85.7%;总准确率为90.6%.术后并发气胸15例(10.9%),肺内出血21例(5.2%),痰中带血3例(2.2%),均未做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内病变的方法 ,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丁 《北方药学》2014,(3):92-9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7年10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经影像学、痰脱落细胞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能确诊的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154例,在CT引导下使用穿刺针及一次性弹枪式活检针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本组穿刺取材成功152例,143例得到阳性结果(阳性率92.2%),术中及术后并发症13.0%,其中,气胸15例,咯血5例,均经相应处置后好转。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临床诊断肺内占位性病变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作为肺内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细胞肺癌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术后病理学确诊的38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38例小细胞肺癌中,中央型肿块27例,周围型肿块11例。CT诊断准确率为78.9%,CT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活检准确率为94.7%。结论 CT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结合经皮肺穿刺活检、纤支镜活检等方法可明显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型肺癌患者中的诊断效果及对一针阳性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统计并记录两组诊断准确率、诊断过程中气胸、咯血、感染及肺内针道出血率,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入组的7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均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观察组与对照组腺癌、鳞癌、小细胞癌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过程中气胸、咯血、感染及肺内针道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周围性肺癌患者中能获得相仿的诊断确诊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临床上应根据医院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提高临床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德国OptiMed自动弹簧装载活检针,在螺旋CT定位引导下对101例不明原因的肺部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结果:101例均穿刺成功,97例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结果:肺癌61例、胸膜间皮瘤4例、转移癌10例、结核16例、炎性假瘤6例,确诊率96.0%;穿刺后3例有短时血痰、8例出现气胸(气胸范围5%~1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9%.结论 CT定位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为肺部肿块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组织学、病理学依据,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在肺外周占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诊断不明肺外周病变75例,CT机引导下,活检针穿刺抽取病变组织固定后送病理检验。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病变定性诊断准确率98.6%(74/75),气胸发生率4%(3/75),出血发生率4%(3/75),均治愈。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能帮助不明肺外周占位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部肿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5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肺部肿块患者219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全部实施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然后将检查结果与患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219例患者经病理学诊断证实,189例为恶性病变,占比86.3%。189例患者经随访证实均为真阳性,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7.9%、92.6%、97.7%。结论对于肺部肿块患者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并能够获得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诊断应用价值较高,且该诊断方法创伤较小、并发症较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肺部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纳入120例某院2010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查,并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超声下经皮肺穿刺诊断与手术病例对照发现,超声下经皮肺穿刺诊断率较高,各种疾病诊断率均超过90%。对于肺部疾病定性检测,无论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检测均有较高的诊断率。B超针吸细胞学与B超切割组织学诊断率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P0.05;而B超切割组织学诊断率又高于B超针吸细胞学诊断率,P0.05。结论:超声下经皮肺穿刺检测肺部疾病方法简便,对肺部病变定性较准确,诊断率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经影像检查确定为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割或抽吸取得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穿刺成功率100%,其中43例获得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5.6%;其中恶性肿瘤21例(鳞癌7例、腺癌5例、肺泡癌1例、转移癌8例),良性病变22例(结核19例、炎性假瘤2例、错构瘤1例)。并发症发生率6.7%,包括少量气胸2例,轻微咯血1例,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肺内结节病变的常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160例肺部病变患者。结果 160例全部穿刺成功,获组织学诊断率为9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5%,其中气胸28例,术后少量咯血7例,肺内出血1例,经相应处理后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明确肺部病变的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张忠胜 《医药论坛杂志》2023,(14):97-99+104
目的 探讨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是在CT引导下使用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进行皮肺穿刺活检。并病理学确诊,总结穿刺成功率、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患者118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98.3%(118/120)。所有穿刺标本均检查结果为阳性,确诊肺癌1例为炎症,良恶性准确率为99.1%(117/118)。气胸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3%(10/118),出血发生率为6.7%(8/118)。结论 同轴针联合半自动活检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安全、高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田德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22-123
目的探讨CT联合经皮肺部穿刺活检在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诊断及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CT确诊51例(78.46%),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确诊55例(84.62%),CT+经皮肺部穿刺活检确诊62例(95.38%)。其中病灶位于右肺34例,左肺29例,纵隔内2例;中央型肺癌49例(75.38%),周围型肺癌16例(24.62%)。结论CT联合经皮肺部穿刺活检是诊断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方法,对小细胞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20例CT引导下经皮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所得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敏感性。结果120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12例,其中腺癌92例,鳞癌13例,肺泡癌3例,小细胞肺癌3例,大细胞肺癌1例;非恶性病变8例,结核3例,炎性假瘤2例,真菌感染2例,慢性炎症1例。结论CT引导下肺部肿瘤穿刺活检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肺部肿瘤的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