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是临床上常见的晕厥类型,可反复发作,其发作特点是先有交感神经活性,后有迷走神经的过度反应,导致血压下降、心动骤停。由于多数的VVS患者的心血管系统无器质性病变,故平时很少有症状,但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刺激较为敏感。目前,临床上采用直立倾斜试验(TTT)诱发晕厥来诊断VVS。  相似文献   

2.
3.
直立倾斜试验自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已成为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VS)的首要方法.由于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诱发率偏低,过去人们多采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VS,但此方法需要严密观察滴速,且可引起心绞疼、室性心律失常等,近年来已很少使用.本院所作各例均给予"硝酸甘油"含服诱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总结分析倾斜试验检查中的严重反应类型。方法 对 76例不明原因晕厥病人进行倾斜试验检查 ,检查中建立静脉通道 ,动态监测心率和血压 ,观察病人的症状。结果  76例中阳性反应 3 4例 ,阳性率 44 7%,其中严重反应 8例 ,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 3例 ,严重低血压 5例。结论 倾斜试验虽然是无创检查方法 ,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 ,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具备开展条件 ,避免检查中发生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分析倾斜试验检查中的严重反应类型。方法:对76例不明原因晕厥病人进行倾斜试验检查,检查中建立静脉通道,动态监测心率和血压,观察病人的症状。结果:76例中阳性反应34例,阳性率44.7%,其中严重反应8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交界性心律3例,严重低血压5例。结论:倾斜试验虽然是无创检查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危险性,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具备开展条件,避免检查中发生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时丙泊酚诱导量与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2890例以100mg/min丙泊酚诱导,将体质量按照从轻到重每相差5kg为一组分为6组,体质量指数按照从小到大每相差2指数为一组分为6组,分析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量与体质量及BMI的关系。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诱导量与体质量不呈比例,有时体质量大的诱导量小,而体质量小的诱导量反而大,却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强,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丙泊酚的诱导量增加,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丙泊酚诱导量与患者体质量不成比例,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强,更适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118例因为各类原因出现晕厥问题的病患,所有病患均在入院前进行并且确诊,并且均采用直立倾斜试验进行检测,了解病患心率失常的问题发生情况,并且进行科学对比。结果: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所有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病患均产生了心律失常问题,其中包含96例病患出现快速心律失常,而且一般高发于少儿群体或者病患口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的过程中;22例病患出现慢速心律失常,其中19例为窦性心跳过缓问题,此外还包含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比如交界性逸搏和窦性停搏等,其中男女发病人群人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就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患者心律失常来说,快速心律失常的人数占据大部分比例,而多发于儿童群体或者病患口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的过程中,慢性心律失常则以窦性心跳过缓问题为主,因而加强预防和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作为对反复发作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的一种评估手段。为临床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50例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排除心、脑疾病)在安静环境下空腹做直立倾斜试验,持续检测心电和血压,观察血压及心电变化。结果50例不明原因晕厥的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应者有34例(68%),其中血管抑制型9例(18%),心脏抑制型的4例(8%),混合型的21例(42%)。结论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在直立倾斜试验中以经典血管迷走反应者占多数,为诊断血管迷走型晕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依据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营养与孕期保健指导,近年来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受到关注,研究结果尚没有明确定论.本文就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的最新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孕产妇对孕期的营养日渐重视,孕产妇日渐肥胖,巨大儿频现,难产增加,给产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了给科学的孕期营养指导提供依据,作者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初产分娩巨大儿的198例产妇和初产分娩正常体质量儿  相似文献   

14.
秦巧云 《中国医药》2008,3(11):667-668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症状发作时的心律失常和阳性反应类型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基础倾斜试验阳性患者116例,按年龄分为少儿组37例、青年组30例、中年组38例、老年组11例,观察各组间阳性反应类型的特点和心律失常的年龄分布特征。结果阳性反应类型:血管抑制型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抑制型及混合型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律失常除老年组外各组间均以窦性心动过缓占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界区性逸搏心律次之,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房性逸搏心律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窦性停搏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心室颤动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各2例;体位性心动过速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从少儿组到中年组,血管抑制型反应的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心脏抑制型和混合型反应与年龄成正比,老年组则相反;②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被动性逸搏心律则与年龄成反比;③体住性心动过速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密切相关,其发生率与年龄成反比;④中年人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10例反复发作而原因未明的晕厥患者进行了基本倾斜试验或多阶段异丙基肾上腺素倾斜试验,10例中男4、女6,平均年龄41.2岁,平均病程53.1月。6例在试验中诱发了晕厥或晕厥先兆症状,伴有血压下降及心动徐缓而确诊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我们认为直立抬头倾斜试验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是一种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与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NODAT)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成人脂肪肝供体的肝移植术的181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消瘦组5例(BMI<18.5 kg/m2),正常组82例(18.5 kg/m2≤BMI<24 kg/m2),超重组65例(24 kg/m2≤BMI<28 kg/m2),肥胖组29例(BMI≥28 kg/m2)。又根据患者有无NODAT,分为NODAT组57例和非NODAT组124例。比较各组受体的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的危险因素,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对患者肝移植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 肥胖组术前血清白蛋白低于正常组和超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正常组(P<0.01),肥胖组患者NODAT发生率高于消瘦组和超重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超重(OR=3.423,95%CI:1.410~8.310)和肥胖(OR=16.808,95%CI:6.023~46.907)是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生存曲线显示,肥胖组5年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其他3组(Log-rank χ2=44.998,P<0.01)。结论 超重和肥胖是成人脂肪肝供体肝移植NODAT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合理控制患者BMI可显著改善移植预后。关键词:人体质量指数;肝移植;糖尿病;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脂肪肝供体肝移植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分析新生儿体质量与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从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期间内接诊的行产检、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选择190例予以研究,根据体质数标准分为体质量过低组(BMI<18.5)、正常组(18.5≤BMI<23)、超重组(23≤BMI<25)及肥胖组(BMI≥25)四组,观察分析孕前体质数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分娩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体质量过低组、正常组及超重组剖宫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肥胖组剖宫产率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肥胖组巨大儿发生率较其余三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前体质数和新生儿体质量及妊娠结局之间具有相关性,做好孕前检查,控制BMI低于25,能够减少剖宫产与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社区成人身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关系.方法 对2451例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51例体检者中,高血压298例,患病率为12.2%;高血脂144例,发病率为5.9%;高胆固醇血症30例,发生率为1.2%;HDL 53例,发生率为2.2%.结论 预防肥胖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成人身体质量指数与高血压、高血脂的关系。方法对2451例健康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51例体检者中,高血压298例,患病率为12.2%;高血脂144例,发病率为5.9%;高胆固醇血症30例,发生率为1.2%;HDL 53例,发生率为2.2%。结论预防肥胖是降低高血压、高血脂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