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MS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活体评价肝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方法40只VX2肝肿瘤模型兔,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进行HIFU治疗,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分别对两组实验动物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MVD、VEGF表达情况,分析MSCT灌注参数与MVD和VEGF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灌注参数、MVD及VEGF表达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和MVD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MSCT灌注参数中,肝总血流灌注量(HBF)、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和肝灌注指数(HAI)与VEGF、MVD的表达均呈高度正相关(P〈0.05),而肝血容积(HBV)、平均通过时间(MTr)与VEGF、MVD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MSCT灌注参数与MVD、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可用于活体评价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模型及肝动脉栓塞模型建立失败的原因。方法:74只新西兰大白兔开腹直视下块种植建立肝VX2瘤模型,35只肝VX2瘤行开腹直视下肝动脉插管法建立肝VX2瘤肝动脉栓塞模型,回顾性分析上述模型建立失败的原因。结果:74只兔肝VX2瘤种植成功51只(68.92%)。未种植成功的23只中,因死亡导致失败17只,其中因麻醉死亡7只,术后腹泻死亡9只,体重〈2.0kg 14只,兔龄4月10只。35只肝动脉栓塞模型中,12只72h内死亡,16只DWI显示肝脏大范围栓塞,9只尸体解剖肉眼观察发现全肝严重栓塞。结论:术前兔的选择、术后避免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根据兔身体状况确定麻醉剂量与超选择插管确保靶向栓塞对于建立兔肝VX2瘤与栓塞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MR I的组织敏感性分析和探讨超声聚焦刀对肝癌治疗的影像学效果和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照分析63例肝癌(其中原发癌54例,单发转移癌9例)超声聚焦刀治疗前、后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63例肝癌超声聚焦刀治疗后MR I主要表现为肿瘤体积明显缩小;肿瘤内部信号减低;肿瘤对比强化减弱或消失;肿瘤边界清晰。结论MR I能对高强聚焦超声刀的肝癌治疗效果作出准确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热疗机治疗巨块型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03年4月~2006年7月应用FEP-BY01高能聚焦超声肿瘤热疗机治疗巨块型中晚期宫颈癌12例,Ⅱb期8例,Ⅲb期4例。结果肿瘤完全消失率为91.7%(11/12)全组治疗时无皮肤烧伤、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高强度体外聚焦超声(FEP)技术对治疗巨块型中晚期宫颈癌是一项效果明显又十分安全的新型局部治疗技术,可明显降低放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经皮微波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PMCT)两种方法治疗兔VX2肝移植瘤的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采用经皮穿刺接种瘤组织块法制作肝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只,治疗后14 d对比各组肿瘤体积、肿瘤组织坏死率。结果治疗后14 d,B组的肿瘤体积为(0.624±0.031)cm3,A组(0.858±0.112)cm3。结论对于小肝癌,微波凝固治疗效果优于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相似文献   

6.
,平均约1.8 cm×1.5 cm,CT密度均匀,CT值约30 HU,PET示放射性摄取明显增高,T/M值最高约为9.2.结论 本实验通过瘤细胞注射的方法成功建立了VX2肿瘤细胞荷瘤兔,并获得了40%的成瘤率,临床型PET-CT显像证实VX2肿瘤能够高摄取18F-FDG,为PET-CT在该肿瘤模型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评价正常乳猪股骨头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的血液供应特点.方法 15只2周大的健康乳猪进行多层螺旋CT电影模式灌注扫描,对生成的动态图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共获得26个股骨头的完整图像资料,统计并比较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到达峰值时间(TTP),并与相应组织学表现进行对照.结果 骺板软骨的BF[(25.44±7.62)ml/(min.100g)]比骨骺的BF[(10.91±5.72)ml/(min.100g)]有明显增高(P〈0.05).各解剖区域中干骺端的BV[(67.90±17.24)ml/100g]最高(P〈0.05),干骺端的MTT[(405.10±105.18)s]最长(P〈0.01),而骺板与骨骺的M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解剖区域中骺板软骨的TTP[(56.98±9.28)s]最短(P〈0.01),骨骺与干骺端的TTP基本相同.组织学发现骨骺、骺板软骨、干骺端的血管密度分布特征与相应部位的CT增强率所提示的血供状态基本吻合.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能够显示股骨头不同解剖区域的血液灌注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化疗栓塞前后磁共振扩散成像(DWI)价值、动态变化特征及病理机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开腹下块种植方法建立肝VX-2瘤模型,选择40只模型分成4组并于介入术后不同时间行DWI并对各组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对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与不同b值组之间的ADC值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病理对照。结果(1)当b=100s/mm2,非介入组、术后6、16、32、48h组,肿瘤周围ADC值、肿瘤中央ADC值与正常肝ADC值逐渐降低,术后16h达到最低,然后逐渐升高,各部位不同时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325,P〈0.01;F=2.496,P〈0.05;F=6.856,P〈0.01)。(2)介入至术后16h,肿瘤周围部分与正常肝细胞水肿程度迅速增加;术后16、32与48h肿瘤周围正常肝细胞水肿程度逐渐降低,肿瘤周围部分细胞水肿程度先轻微下降后继续增加;肿瘤周围部分坏死较术前有所增加。(3)VX-2瘤坏死部分表现为低信号、高ADC值;成活肿瘤部分表现为高信号、低ADC值。结论化疗栓塞前后DWI能够较好地显示并鉴别肿瘤坏死部分与成活部分;ADC值的变化与术后细胞内水肿、组织坏死及栓塞所引起的微循环障碍的影响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兔肝VX-2瘤种植后磁共振扩散成像ADC值动态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采用开腹下块种植方法建立肝内VX-2瘤模型47只(25只种植1个部位、15只种植2个部位)。对全部种植兔于种植后第7、14、21天行DWI并对部分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采用SPSS12.0对不同时间、不同部位、不同b值组之间ADC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种植后第7、14与21天扫描,b值为100sdmm2,47例瘤周正常肝ADC值、肿瘤周围、肿瘤中央ADC值均高于b值为300s/mm。(F=17.964,P〈0.01;F=13.986,P〈0.01;F=128.681,P〈0.01),不同b值时各部位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b值为100或300s/mm2时,种植后相同时间扫描正常肝实质ADC值高于肿瘤周围部分与肿瘤中央部分(F=176.586,P〈0.01;F=55.089,P〈0.01),不同部位相同b值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植后第7、14与21天,肿瘤周围ADC值与肿瘤中央ADC值逐渐降低(b=100s/mm2,F=48.211,P〈0.01;b=300s/mm2,F=20.955,P〈0.01),不同时间各部位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种植后第7天与14天肿瘤未见明显坏死区,但是存在水肿等因素影响导致肿瘤ADC值下降部不明显。21d时肿瘤内部出现明显坏死,成活肿瘤部分ADC值明显低于正常肝实质,肿瘤坏死部分ADC值高低不等,而囊变、液化部分ADC值可高于正常肝实质。结论ADC值可以客观地反映肿瘤内部水分子的扩散情况与了解肿瘤的生长与坏死液化情况,在动态监视肿瘤的生长情况与评价肿瘤的恶性程度及疗效等方面有重要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腹和超声引导下深植入法和浅植入法建立兔肝VX2肿瘤模型的成功率和异位种植率。方法选取80只新西兰白兔,按植入组织块或其悬液及穿刺深、浅分为4组,超声引导下将VX2肿瘤组织块或其悬液穿刺接种于兔左肝内(浅≤20mm,深〉20mm),接种后第1、2、3周行超声检查。第3周检查后处死实验兔,行原位、异位肿瘤肉眼及病理检查。结果开腹及超声引导下运用深植入法及浅植入法造模,成模率均为100%。开腹组及超声组织块组肿瘤体积明显大于组织块悬液组。组织块深植入法,开腹组及超声组无异位种植。组织块浅植入法,超声组1例腹腔种植,开腹组未见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深植入法,开腹组无腹腔种植,超声组2例腹腔种植。组织块悬液浅植入法,开腹组2例腹腔种植;超声组5例腹腔种植,其中1例同时腹腔和腹壁种植。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组织块及组织块悬液接种制作兔肝VX2瘤模型方法简单,创伤小,成功率高。组织块穿刺植入法优于组织块悬液穿刺植入法,深植入法优于浅植入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兔VX2肝肿瘤在经肝动脉碘油抗癌药化疗栓塞(Lp-THAE)后早期的肿瘤细胞凋亡。方法27只新西兰大白兔瘤组织块种植肝VX2肿瘤,均分为经LP-THAE组、灌注抗癌药(THAI)组、灌注生理盐水组,选取处理后24、72、120 h观察点,肿瘤外周带和中心带取材、HE和MG-P染色光镜法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Lp-THAE引起的肿瘤凋亡为THAI法的(3.42±1.29)倍,THAE肿瘤中心部位的凋亡指数为外周带的(4.52±0.95)倍。结论诱导早期肝癌细胞凋亡是LP-THAE主要的治疗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临床骨缺损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客观的动物实验模型,检测骨缺损区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活性,并观察兔桡骨骨折的早期愈合情况.方法 选择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8 ±0.2)kg,共7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D4个实验组,每组18只,分别建立兔左桡骨中段0.5、1.5、2.0、3.0 cm的骨缺损模型,造模同时将所截除骨段保留并取少量骨旁组织,造模时间记为0周,其后于1、3、4周时处死各组动物6只,取骨缺损周围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BMP-2含量,并观察不同时间点的骨愈合情况.结果 建模1周时各实验组骨缺损区组织BMP-2成份和0周时相比分泌量明显增加(P<0.05),3周时(A、B、C、D)4组分别增加了556.1%、385.9%、272.2%、171.2%.BMP-2成份分泌量均达峰值,4周时BMP-2含量较前明显减少(P<0.05),同时,BMP-2的含量随骨缺损长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骨愈合情况和时间、骨缺损长度亦有关.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有可比性的兔桡骨骨缺损模型,这种较接近于临床实际的客观动物模型,为探索人类骨折愈合机制提供了动物实验的理论依据.BMP-2是骨折愈合重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
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脑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在体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下外周血中S-100β蛋白含量的变化,结合脑组织线粒体形态学的改变明确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时对脑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简单随机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烷预处理组(ISO组).S组:入腹后只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但不阻断肝门血供;I/R组:肝缺血60 min,再灌注120 min; ISO组:肝I/R前60 min ISO预处理30 min,后在空气中洗脱30 min,再灌注24 h迅速断头取前脑,透射电镜下观察脑线粒体超微结构;各组分别于缺血前及再灌注120 min后抽取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ELAISA法测定S-100β蛋白含量.结果 I/R组超微结构脑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内呈空泡状,线粒体形态及膜完整性发生了重大变化,外周血液S-100β蛋白I/R组[(1.52±0.26) μg/ml]显著高于对照组[(0.31 ±0.05)μg/ml](P<0.05);ISO组线粒体仅有轻度肿胀,嵴及内膜间隙仍可见,S-100β蛋白ISO组[(0.79 ±0.21) μg/ml]明显低于I/R组(P<0.05).结论 大鼠肝部分缺血再灌注后对脑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损伤,而异氟烷预处理对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奥曲肽在兔肝缺血再灌注后对远处器官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Pring's兔肝脏再灌注模型,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假手术组)、Ⅱ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生理盐水组)、Ⅲ组(奥曲肽预适应组).Ⅲ组于腹腔内注射20μg/kg奥曲肽和皮下注射30μg/kg奥曲肽,均用0.9%的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其他组在同一时间点用同样途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三组动物肝门阻断前(T1)、阻断后30 min(T2)、再灌注后30 min(Ts)、60 min(T4)、120 min(T5)、240min(T6)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T1、T2、T3、T4、T5、T6各时间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的变化,再灌注后240rain时处死兔子,取肺组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肺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TUNEL法检测其凋亡细胞.结果 MAP和HR在T2至T4时间点Ⅱ组、Ⅲ组明显低于Ⅰ组,而Ⅱ组显著低于Ⅲ组(P〈0.05);Ⅱ组从T2开始、Ⅲ组从T3开始两组血浆TNF-α、IL-β显著高于Ⅰ组(P〈0.05),且Ⅲ组从T2开始后各时点血浆TNF-α和IL-β明显低于Ⅱ组(P〈0.01);透射电镜下Ⅲ组肺的亚细胞结构损伤显著轻于Ⅱ组,采用TUNEL法检测肺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数在5个高倍镜下Ⅱ组(55.82±4.19)、Ⅲ组(32.17±3.10)明显多于Ⅰ组(3.96±0.87),而Ⅲ组显著少于Ⅱ组(P〈0.01).结论 奥曲肽对于兔肝缺血再灌注后远处器官肺的损伤确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19-9、CA242、CA72-4及单涎酸神经节苷脂抗原(CA50)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60例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内生场热疗进行治疗,DT 46 ~66 GY/23 ~33 F,放疗期间行肿瘤局部区域热疗,温度41 ~43℃,2次/周,持续60 min.治疗过程中每2周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 ECLIA)检测外周血清中CEA、CA19-9、CA242、CA72-4及CA50的表达,并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从开始治疗至第8周,随着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的不断进行,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第6周时分别为(6.22 ±2.71) μg/L、(43.44±12.93) μg/L、(23.21±7.71)μg/L、(24.26±8.92)μg/L,与第0周、第2周、第4周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6周与第8周相比较,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724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示CEA、CA19-9、CA50及CA242与胰腺癌病灶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r=0.877,0.725,0.826,P<0.01),而CA724与病灶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相关(P>0.05).结论 外周血清CEA、CA19-9、CA50及CA242的表达与胰腺癌治疗疗效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可对晚期胰腺癌的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提供独立而客观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脂肪特异性蛋白27(Fsp27)基因对活体肝纤维化进程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离原代肝星状细胞(HSCs),采用PCR技术检测在原代HSCs及活化HSCs中的Fsp27基因表达;构建携带Fsp27目的基因的慢病毒;建立肝纤维化模型;慢病毒转染模型鼠肝脏,对实验大鼠行肝脏病理切片检查,采用ELISA法和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肝脏及血浆纤维蛋白含量.结果 Fsp27基因在原代HSCs及活化HSCs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功构建了Fsp27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成功建立了肝纤维化活体模型;Fsp27基因慢病毒成功转染大鼠肝脏,Fsp27基因减轻了肝脏的纤维化程度.结论 Fsp27基因具有延缓活体肝纤维化进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