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60例正常人血浆D-二聚体含量测定。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含量增高提示高凝状态,继发性纤溶活性亢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42例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逐渐增高(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前体蛋白(Tp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和D-二聚体(D-D)的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例急性脑梗死和31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TpP、TAT、和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起病6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P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TAT和D-D的阳性率(P<0.01)。结论:血浆TpP、TAT、和D-D水平是可以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抗凝及纤溶活性异常的3个指标。而TpP对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最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和D-二聚体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120例ACI患者为ACI组;ACI组根据ACA阳性与否分为ACA阳性组和ACA阴性组;ACI组再根据脑梗死是否复发分为初发组和复发组.测定各组血清中ACA、D-二聚体含量.结果:ACI组ACA阳性率为46.7%,高于对照组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D-二聚体水平(0.92±0.38) mg/L,高于对照组(0.38±0.2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中ACA阳性组D-二聚体水平(1.35±0.31) mg/L,高于ACA阴性组(0.56±0.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复发组ACA阳性率为45.7%,高于初发组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ACA可能是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的关系。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结合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组与中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亚型判断的重要指标,对病情轻重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葛根素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散色比浊法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人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并根据恢复期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上升或下降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结果:急性期治疗组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比急性期下降者预后良好,上升者预后不良。结论:葛根素对急性期脑梗死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脑梗死患者血浆中NO、ET和D-二聚体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ET)和D 二聚体含量变化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硝酸盐还原法 ,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NO、ET和D 二聚体含量。结果 脑梗死患者NO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血浆ET和D 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NO与ET、D 二聚体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负相关 (r = 0 .5 3 ,P <0 .0 5 ) ,ET、D 二聚体含量经统计学处理呈正相关 (r =+0 .43 ,P <0 .0 5 )。且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NO均显著低于轻型组 (P <0 .0 5 ,中重型脑梗死组患者血浆ET和D 二聚体均显著高于轻型组 (P<0 .0 5 )。结论 血浆中的一氧化氮、内皮素和D 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D-二聚体(D-dimer)变化及其在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8例脑梗死患者,测量其急性期和恢复期hs-CRP,D-dimer水平变化,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做比较。结果:48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hs-CRP、D-dimer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重者升高更明显。结论:hs-CRP、D-dimer水平升高可作为脑梗死急性期的诊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话疗D-二聚体水平以评估疗效的观察及新鲜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方法 对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不同时期和20例对照者测定其D-二聚体水平,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1),脑血栓形成康复期轻度高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D-二聚体明显升高,推测新鲜血栓形成,从D-二聚体水平变化可评估脑血管新鲜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急性脑梗死治疗.尤其在溶栓治疗中.动态检测D-二聚体含量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革 《河北医学》2014,(1):28-31
目的:分析血浆D-二聚体( DD)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水平检测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93例临床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脑梗死组)于入院24 h、3 d、7 d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采用ELISA法和Clause法测定DD和FDP水平。选择同期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24 h、3 d 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7 d时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脑梗死组24 h FD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P>0.05),3 d及7 d时FD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P<0.05)。中、重型组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轻型组( P<0.05、P<0.01),而重型组DD、FDP水平显著高于中型组( P<0.05)。中梗死灶、大梗死灶DD、FDP水平分别显著高于小梗死灶(P<0.05、P<0.01),而大梗死灶DD、FDP 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灶(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FD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呈不同程度的增高,动态监测患者血浆DD和FDP水平对于判断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和梗死病灶大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 C 反应蛋白( CRP )、D-二聚体( DD )及纤维蛋白原( FBG)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 ACI )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89例经临床及影像学确诊的ACI患者( ACI组)和3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者及ACI 组不同梗死面积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的差异,分析ACI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CI组患者Hcy、CRP、DD、FB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0.05、P<0.01);ACI中梗死面积组及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小梗死面积组( P<0.05、P<0.01),而大梗死面积组患者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显著高于中梗死面积组( P<0.05);ACI患者血浆Hcy水平与CRP、DD、FBG水平均呈正相关( r=0.512、0.553、0.491, P<0.05)。结论:血浆Hcy、CRP、DD及FBG水平与ACI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四者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判断梗死面积,指导ACI的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一氧化氮(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发病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0年8月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20例同期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监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O和D-二聚体是急性脑梗死并发的潜在危险因素,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临床检查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胆红素(BIL)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6例不同类型ACI患者,包括轻型(40例)、中型(32例)、重型(24例)设为ACI组;93例正常人设为正常对照(NC)组。两组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计算间接胆红素(IBIL),其中ACI组患者于入院后48~72h检测。随后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ACI组血清BIL水平(包括TBIL和IBIL,下同)显著低于NC组(P<0.05),ACI组重型患者更为显著(P<0.01)。ACI组内重型患者较轻型血清BIL水平显著降低(P<0.05);轻型患者仍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ACI组与NC组、ACI组内轻、中、重型患者的血清DBIL水平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血清BIL可能参与ACI的病理过程。血清BIL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ACI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灶范围及预后评估,是一个重要的生化观察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及血脂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血脂浓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组64例和对照组32例,应用生化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及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脂蛋白-α(Lp-α)、载脂蛋白A1(ApoA)、载脂蛋白B(ApoB)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TBIL、IBIL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DBIL浓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TC、TG、LDL及ApoA浓度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HDL、ApoB浓度较对照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Lpia浓度也较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IBIL浓度与LDL浓度呈正相关(r=0.213,P〈0.05)。结论 胆红素、血脂的异常变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l)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一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60例ACl患者血清CRP的含量。结果ACI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RP可以作为评价ACI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4月期间,对深圳市龙岗区平湖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98例ACI患者(急性脑梗死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血清Hcy、hs-CRP和D-D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之间、急性脑梗死组不同梗死范围和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之间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组轻度、中度和重度神经功能缺损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1、2.65、11.42,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r=0.61、0.74、0.96,P<0.05);小梗死、中等梗死和大梗死组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2.45、10.87,P<0.05)。ACI患者血清Hcy、hs-CRP和D-D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呈正相关(r=0.57、0.65、0.86,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中Hcy、hs-CRP和D-D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ACI的诊断和病情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礼泉 《医学综述》2012,(19):3304-330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96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于发病后1、3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P选择素及D-二聚体水平,并于发病后1、30 d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统计分析P选择素及D-二聚体平均水平(发病后1、3 d平均值)与SSS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轻、中、重型患者发病后P选择素及D-二聚体平均水平依次增高,P选择素及D-二聚体平均水平与SSS下降值呈直线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P选择素及D-二聚体平均水平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