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CCR)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HPV16阳性CIN患者44例、宫颈鳞癌患者20例,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妇女20例为对照组,均采集宫颈液基细胞残液,采用多重实时PCR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的E2和E6基因,通过E2/E6比值法评估HPV16 DNA的体内整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测定各组患者HCCR表达情况。结果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PV16-DNA游离型比例逐渐下降,正常宫颈组、CINⅠ、Ⅱ、Ⅲ、宫颈癌组分别为19例(95.0%)、9例(60.0%)、7例(38.9%)、3例(27.3%)、3例(1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DNA混合型比例逐渐增加,依次为1例(5.0%)、6例(40.0%)、10例(55.6%)、6例(54.5%)、11例(55.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各组及宫颈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HPV16-DNA整合型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HCCR表达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癌组,HCCR表达阳性率在游离型、混合型和整合型中的表达率呈增加趋势;但HCCR在正常组织及CINⅠ中均无表达。宫颈癌患者中,HPV16型DNA整合状态与临床期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HCCR及HPV16整合状态有关,HCCR及HPV16存在状态检测,可能作为细胞学筛查的一种补充手段,以期早发现CIN及宫颈癌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和端粒酶活化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对 8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 10例正常宫颈应用TRAP PCR银染定性及TRAP PCR ELIS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PCR法检测HPV分型。结果  ( 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 16 18型阳性率 :宫颈癌 >宫颈CIN >正常宫颈 ,CINⅢ级 >CINⅠ、Ⅱ级 ;HPV 6 11型阳性率 :CINⅠ、Ⅱ级 >CINⅢ级。 ( 2 )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 :Ⅰ期 <Ⅱ期 <Ⅲ、Ⅳ期 ;中分化 >高分化 ;腺癌与鳞癌差异无显著性 ;HPV 16 18阳性 :Ⅰ期 <Ⅱ期 <Ⅲ、Ⅳ期 ;HPV 6 11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 ( 3 )端粒酶阳性值 :宫颈癌 >CIN ,CINⅢ级 >CINⅠ、Ⅱ级 ;HPV 6 11拷贝数 :CIN >宫颈癌 ,CINⅠ、Ⅱ级 >CINⅢ级 ;HPV 16 18拷贝数 :宫颈癌 >CIN ,CINⅢ级 >CINⅠ、Ⅱ级。结论 HPV感染尤以 16 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mac、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5例(CIN Ⅰ组),CIN Ⅱ13例(CIN Ⅱ组),CIN Ⅲ13例(CIN Ⅲ组),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的Smac和Livin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Smac阳性比例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5.658,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Smac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4,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Livin阳性比例分别为79.17%、76.92%和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9.420、17.279、14.412,均P<0.05);CIN Ⅰ组与对照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36、0.000,均P>0.05);CIN Ⅰ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x2值分别为20.843、22.611,均P<0.05);低分化患者Smac阳性比例为42.8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x2=11.657,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Smac和L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PV E6/E7 m RA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CINⅠ、CINⅡ及CINⅢ)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该院2012-2016年收治的年龄30~65岁,阴道镜活体组织检查(活检)病理为CINⅠ、CINⅡ、CINⅢ及宫颈癌共2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行HPV-DNA及HPV E6/E7 m RNA检查,并比较HPV-DNA和HPV E6/E7 m RNA对CINⅡ、CINⅢ及宫颈癌病变诊断评估。结果 85例CINⅠ、65例CINⅡ、40例CINⅢ、10例宫颈癌HPV E6/E7 m RNA、HPV-DNA检测阳性率对比分别是36.47%对61.18%、55.38%对73.85%、70.00%对77.50%及100.00%对100.00%。随宫颈癌前病变级别的升高直至宫颈癌两种方法检测HPV感染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CINⅠ、CINⅡ、CINⅢ级及宫颈癌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3,9.04,均P<0.05)。HPV E6/E7 m RNA、HPV-DNA对115例CINⅡ、CINⅢ及宫颈癌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对比分别是65.80%对72.74%、80.93%对54.35%、62.53%对39.44%、85.38%对84.45%。两组比较敏感性及阴性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随宫颈癌前病变级别的升高直至宫颈癌HPV E6/E7 m RNA表达呈显著增加的趋势,HPV E6/E7 m RNA及HPV-DNA仍是目前宫颈疾病筛查较好的方法,但是HPV E6/E7 m RNA有较好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可能更适用于宫颈癌及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发病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1(CADM1)在不同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了解其与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6月选择正常宫颈组织30例、CINⅠ级38例、CINⅡ~Ⅲ级30例和宫颈鳞癌20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ADM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CADM1基因水平,杂交捕获二代法检测宫颈HPV感染。结果 (1)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蛋白表达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宫颈组CADM1基因表达率高于CIN I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宫颈组和CINⅠ级组CADM1基因表达率与CINⅡ~Ⅲ级组和宫颈鳞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PV阴性和低危型HPV感染CADM1蛋白表达水平和基因表达率与高危型HPV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宫颈组织、CIN到宫颈癌,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均呈递减趋势。CADM1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与宫颈高危型HPV感染存在明显关系,CADM1表达水平和宫颈HPV感染类型可能成为CIN恶性潜能预测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在CIN Ⅲ级中明显高于CINⅠ/Ⅱ级(P〈0.05),在宫颈癌中,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Survivin mRNA在CIN及宫颈癌中过表达,推测Survivin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复发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检测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miR-34a、miR-145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表达率,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疑似宫颈癌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宫颈癌患者4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Ⅱ~Ⅲ级48例,宫颈炎患者26例。利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HPV-DNA进行分型检测,利用HPV E6/E7mRNA检测试剂盒检测组织细胞中HPV E6/E7mRNA表达情况,利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宫颈组织中miR-34a、miR-145水平。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宫颈组织中miR-34a、miR-145表达水平低于宫颈炎组、CINⅡ~Ⅲ组患者,CINⅡ~Ⅲ组患者宫颈组织中miR-34a、miR-145表达水平低于宫颈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患者肿瘤组织中HPV-DNA阳性表达率、HPV E6/E7 mRNA高载量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CINⅡ~Ⅲ组患者,CINⅡ~Ⅲ组患者组织中HPVDNA阳性表达率、HPV E6/E7 mRNA高载量率显著高于宫颈炎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4a、miR-145表达与HPV感染、HPV E6/E7 mRNA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宫颈癌患者肿瘤组织中miR-34a、miR-145低表达,与HPV感染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PV16/18、Hpa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宫颈癌石蜡标本45例、CINⅢ25例、CINⅠ~Ⅱ20例、正常宫颈组织10例进行HPV16/18及Hpa基因检测。结果:①HPV16/18在宫颈癌组织、ClNⅢ、CINⅠ~Ⅱ、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7%、76.0%、25.0%、10.0%。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表达和阳性表达率普遍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χ2=11.91,P<0.05;χ2=20.53,P<0.01)。Hpa蛋白在宫颈癌组织、CINⅢ、CINⅠ~Ⅱ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28.4%、21.4%和10.0%。宫颈癌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普遍高于CIN组织和正常组织(χ2=31.169,P<0.05;χ2=12.94,P<0.05)。Hpa的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②在宫颈病变中HPV16/18感染和Hpa基因表达之间呈正相关(χ2=4.288,P=0.038,r=0.363)。结论: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及Hpa基因的表达提示二者在宫颈癌的病因学中起作用,Hpa可作为判断宫颈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DAC1的异常表达以及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方法:用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11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组织和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感染以及HDAC1的表达。结果:在慢性宫颈炎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中HPV16的感染率分别为10.0%、36.4%、50.0%、66.7%、7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7.3%、41.7%、54.2%和70.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感染组的HDAC1阳性表达率高于HPV16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16感染可能是通过提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水平抑制转录,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的大鼠的股骨中钙、磷与血请中钙、磷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切除双侧卵巢制作大鼠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用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股骨中和血清中钙、磷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股骨中的钙、磷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钙、磷的含量[Ca:(218.59±10.43)m/Lvs(253.32±7.54)mg/L;P:(127.82±3.71)mg/Lvs(142.18±5.99)mg/L,P〈0.01],而血清中的钙、磷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钙、磷的含量[Ca:(99.45±0.76)mg/LVS(97.56±0.80)mg/L;P:(67.68±1.63)mg,,/LV8(60.00±1.18)mg,/L,P〈0.01]。结论股骨中钙、磷含量的明显减少,对应血清中钙、磷含量的增加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胃炎大鼠组织PGP9.5及c—kit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表达变化,探讨胃cajal间质细胞(ICC)、肠神经及胃肠激素在胃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5只大鼠分胃炎A组、胃炎B组、对照组3组,分别灌喂幽门螺杆菌(Hp)SS1菌株、2%阿司匹林和0.6N盐酸1:1混合液、生理盐水,处死后取胃窦及胃体组织PGP9.5染色及检测胃体黏膜C-kit及胃窦黏膜GAS、SS表达,测量胃壁神经元胞体、c—kit阳性表达的ICC最长直径(Dmax,μm)、平均面积(μm^2)及光密度(nm)以及GAS、SS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1)胃炎A组、B组胃壁神经元表达PGP9.5细胞平均面积、光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胃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胃炎A组GAS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而SS表达则低于对照组(P〈0.05)。胃炎B组与对照组比较两项表达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SS与GAS呈负相关(r=-0.333,P〈0.01);(3)胃炎A组、B组C-kit表达细胞分布面积和直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胃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c—kit表达细胞的积分光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和NSAID可能改变胃壁神经元及ICC的形态结构。Hp感染可明显抑制胃窦SS分泌,而增加GAS分泌;NSAID诱导的胃炎对GAS与SS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内异症患者(I—II期9例,III~IV期21例)和30例非内异症患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方法(ELISA法)测定其腹腔液中EPO及ENA-78的表达量,并分析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与腹腔液中ENA-78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及ENA-78的表达量[(9.272±2.284)IU/L,(2.068±0.794)ng/m1]均高于对照组[(5.759±0.502)IU/L,(0.886±0.145)ng/ml,P〈0.05];I~Ⅱ期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的表达量[(9.549±1.996)IU/L]与Ⅲ~Ⅳ期患者[(9.181±1.897)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II-Ⅳ期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NA-78表达量[(2.517±0.518)ng/ml]高于I-Ⅱ期患者[(1.137±0.169)ng/ml,P〈0.05];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与ENA-78的表达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腹腔液中EPO及ENA-78的过度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水平变化,探讨其与川崎病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90例川崎病患儿(KD组)与3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内脂素和VE-cadherin含量,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川崎病组血清中VE-cadherin[(5.03±1.06)m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86±1.02)mg/L],内脂素[(32.35±4.82)μ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6.83±4.36)μg/L],两组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3,12.47,P<0.01).川崎病组中冠状动脉损伤患儿血清VE-cadherin[(6.14±1.23)mg/L]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4.02±1.01)mg/L],内脂素[(36.61±5.22)μg/L]含量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患儿[(28.16±4.67)μ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8,7.16,P<0.01);川崎病组血清内脂素和VE-cadherin含量呈正相关(r=0.65,P<0.05).结论 内脂素和VE-cadherin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伴冠状动脉病变时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T细胞活化连接蛋白(LA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0例、肝硬化30例、正常肝组织10例中LAT蛋白、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LAT和VEGF在H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T在HCC中的表达高于肝硬化(P〈0.05),而VEGF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高于HCC中的表达(P〈0.05)。结论经统计分析LAT、VEGF在HCC中的表达关系不密切;但LAT和VEGF各自的异常表达与HCC的发展密相关,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胰腺癌组织及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其在胰腺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人胰腺癌细胞系MIA PaCa-2体外培养,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OPN蛋白在胰腺癌细胞系内定位.选择100例胰腺癌及40例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癌细胞中OPN、MMP-9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OPN主要表达于胰腺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内,OPN和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0%(73/100)和68.0%(68/100),均高于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均P<0.05);OPN及MMP-9表达与胰腺癌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神经浸润有关(P<0.05);二者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9,P<0.01).结论 OPN、MMP-9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浸润及转移,二者在发展过程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吴杰  王虎  马飞煜  仇烨  林镇荣 《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2):1593-1594,1598
目的 探讨糖尿病足溃疡大鼠血锌水平及金属硫蛋白( metallothionein,MT)的表达对清除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的意义.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造模组(40只),其中造模组链脲佐菌素尾静脉注射诱导糖尿病,对照组注射等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将两组大鼠足背部一矩形全层皮肤组织切除,建立糖尿病足溃疡大鼠模型,监测两组大鼠血锌水平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MT的表达.结果 造模组大鼠血锌水平(1.17 ±0.09)较对照组( 1.48±0.07)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4,P<0.01).免疫组化研究发现在对照组大鼠有少量MT表达,而造模组大鼠MT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8,P<0.01).结论 糖尿病足溃疡大鼠的血锌水平及MT的表达情况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有关,MT的表达增高对防止糖尿病足溃疡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依据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例,正常对照20例,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同时测定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以及腰围(W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 T2DM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水平较NC组和T2DM组明显升高[(50.85±20.14)ng/ml vs(18.50±4.60)ng/ml,(50.85±20.14)ng/ml vs(35.52±10.18)ng/ml,F=105.983,P<0.01],T2DM患者血浆内脏脂肪素与颈总动脉IMT(r=0.476,P<0.01)、TG(r=0.328,P<0.01)、WC(r=0.206,P<0.05)]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98,P<0.01).结论 血浆内脏脂肪素与T2DM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参与构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及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发生和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首次发生脑梗死患者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100例、无脑血管病史的体检者40例为研究对象.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将脑梗死组分为不稳定斑块组45例(混合斑块、软斑)、稳定斑块组35例(硬化斑块组)和内膜毛糙组20例三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MMP-3水平(作为基础MMP-3水平),并随访一年观察脑梗死事件;比较各组之间及一年内各组发生或复发脑梗死者与未发生者的基础MMP-3水平.结果 脑梗死组5例复发(5%);CCCI组2例发生脑梗死(2%);对照组无发生脑梗死者.血清MMP-3水平比较:脑梗死组较CCCI组高,且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一年内发生脑梗死事件患者较未发生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的不稳定斑块组较稳定斑块组高,且两者均高于内膜毛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升高可能与颈部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并因此而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测定MMP-3的水平可能对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卢笛  付云辉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482-1484
目的 探讨P73和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结肠癌组织、12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73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P7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4%和8.3%,二者阳性率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2,P<0.01);淋巴结转移灶组的P73阳性率明显高于结肠癌原发灶组(P<0.01),P73表达与结肠癌的Dukes分期有关(χ2=8.01,P<0.01).P73与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0.487,P<0.01).结论 P73与Survivin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密切相关,其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及发展,可作为判断其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