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化腓骨瓣功能性重建下颌骨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灭菌红蜡片术中制作下颌骨缺损三维原型实体模型,根据模型塑形腓骨即刻重建升支及部分下颌骨体切除7例。结果 7例腓骨肌瓣均成活,术后3个月X线片示移植骨无吸收,骨断端愈合良好,面部外形恢复良好,开口型无偏歪,正常开口度,颞下颌关节两侧活动度对称,所有患者均行走正常。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是同期即刻修复升支、部分下颌骨体的理想复合组织瓣,再结合三维原型模拟技术,节省了腓骨塑形时间,提高了骨重建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形态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行血管蒂吻合,微型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12例腓骨瓣移植均获得成功,成活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患者面型恢复良好,开口度达到三横指,无语言功能障碍,咀嚼功能基本正常,供区无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血管化腓骨瓣移植是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应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以腓动静脉为血管蒂切取腓骨瓣,根据下颌骨缺损的特点对腓骨进行截骨塑形,按照定位钢板定位后的下颌骨缺损形态和长度准确就位,用小钛板进行移植骨坚固内固定.结果: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分别随访半年及2a,2例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为满意.结论:腓骨瓣是舌建下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其具有骨量充足,外形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腓骨瓣修复重建下颌骨时受区血管的选择情况及效果。方法回顾收集2005—2012年间我院腓骨瓣游离移植重建下颌骨的患者共32例,分析32例患者面颈部受区动静脉的选择及腓骨瓣存活情况。结果 32例腓骨瓣吻合动脉32根,受区动脉包括颌外动脉27根,甲状腺上动脉1根,舌动脉3根,颈外动脉1根;吻合静脉36根,受区静脉包括面静脉11根,颈外静脉11根,面总静脉9根,面后静脉3根,颈内静脉2根。术后3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抢救后均成活。结论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时,面颈部有多个动静脉可供选择,可根据受区血管管径、走行、管腔压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5.
李爱凤 《医学文选》2006,25(4):751-752
因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或下颌骨外伤后,均可造成下颌骨的部分缺损,从而导致严重的颜面畸形及语言咀嚼功能障碍,下颌骨缺损修复方法很多,血管化腓骨瓣移植修复是目前较好的方法之一。我科2002年2月到2004年12月应用血管化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腓骨瓣重建上颌骨术后腓骨瓣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初步分析影响腓骨瓣位置变化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上颌骨腓骨瓣重建的患者,根据患者修复颧上颌支柱的方式,分为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使用软件将术后1周与术后1年的CT进行三维重建,对齐术后1周及术后1年的上颌骨模型,获得腓骨瓣长轴的单位方向向量,根据单位方向向量坐标计算角度改变并记录位置改变方向。结果:3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在术后1周与术后1年时,在X-Y平面上腓骨瓣长轴与X轴的夹角分别为95.65°±53.49°和95.53°±52.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Z平面上的夹角分别为 96.88°±69.76°和95.33°±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7)。钛板支柱组和骨支柱组用于修复牙槽突的腓骨瓣长轴在X-Y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3.23°±3.93°、1.94°±1.78°,在X-Z平面上的角度变化分别为 6.02°±9.89°、3.27°±2.3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X-Y平面上用于修复前牙牙槽突、后牙牙槽突、颧上颌支柱的腓骨瓣长轴变化分别为3.13°±3.78°、2.56°±3.17°、5.51°±4.39°,后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在X-Z平面上分别为4.94°±4.75°、5.26°±10.25°、6.69°±6.52°,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腓骨瓣主要的位置偏移方向均为向内侧、上方偏移。结论: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腓骨瓣在矢状平面上的位置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变化不明显;腓骨瓣位置的改变主要以向内侧、上方偏移为主。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造成语言及咀嚼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作者采用游离腓骨复合瓣修复下颌骨及软组织缺损11例,效果较好,现总结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本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病例,男8例,女3例;年龄20~76岁.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腓骨复合组织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31(4):475-477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因肿瘤切除、外伤、炎症等造成大范围的缺损,导致患者颜面畸形,丧失咀嚼、语言等功能,给患者带来心理障碍,严重影响生存质量。2000~2002年,我院采用血管化腓骨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同时植入种植体,便于早期安装义齿,减少手术次数,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股骨长段骨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腓骨(皮)瓣移植修复股骨长段骨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腓骨(皮)瓣修复大腿皮肤软组织或骨缺损及重建患肢股骨骨支架的连续性23例。结果术后23例骨(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60个月,移植腓骨与受区断端均达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均得到良好恢复。结论腓骨(皮)瓣具有解剖标志清楚、骨膜较厚、血供丰富、血管蒂多、供骨量大、皮瓣面积大、位置表浅、成功率高(或)手术操作有较大的灵活性等优点,治疗大腿严重创伤性骨皮缺损可一次完成骨架重建及创面覆盖,有利于肢体功能的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桥接血流腓骨骨皮瓣修复胫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通过随访观察术后患者骨及软组织恢复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2月,其中4例腓骨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边缘少许坏死,经清创游离植皮后成活,骨折4-6月均骨性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桥接血流(Flow-through)腓骨骨皮瓣既可一期重建胫骨、软组织及胫前动脉节段性缺损,亦可在不影响患肢胫前动脉血供的前提下,为腓骨骨皮瓣提供营养并修复胫骨与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3.
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同种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去抗原异体骨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兔的股骨经去抗原化后作为供体,制作带血供骨膜瓣色裹同种异体骨修复免大段骨缺损模型,实验设置对照组,即未用血管化骨膜瓣包裹移植物。分别在术后第4周、8周和16周分别行X线摄片,并对移植物及周围软组织、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HE染色),对两组移植物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X线表现为实验组骨痂形成的速度快于对照组,骨痂形成的质和量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骨质更新速度以及新生血管速度均快于对照组,BM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相同时期实验组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带血供骨膜瓣包裹异体骨修复骨缺损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明显缩短骨缺损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改良游离腓骨瓣塑形方法修复双侧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游离腓骨瓣修复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的改良方法.[方法]对7例因不同原因造成的跨中线的双侧下颌骨巨大缺损患者,应用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在腓骨瓣的制备、塑形和定位固定等方面进行改良.[结果]移植腓骨瓣全部成活,固位稳定.随访6个月至2年,面下部外形恢复良好,上下颌相对位置正常,接受活动义齿修复后咬合关系和咀嚼功能较满意.[结论]改良的腓骨复合组织瓣克服了常规方法的缺陷,对腓骨瓣的损伤更轻微,对血供损害更小.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19例下颌骨缺损用游离骨移植立即修复的情况。其中用带血管蒂髂骨瓣修复9例,游离髂骨修复5例,游离肋骨修复5例。结果15例成功,4例失败。对不同修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选择。我们认为带血管蒂的髂骨瓣能达到安全可靠的获得良好功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髂腹股沟区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合理应用髂腹股沟区骨瓣和皮瓣移位或移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31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标本上,解剖观测髂腹股沟区营养髂嵴前部骨质和腹部、会阴部皮肤血管的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外径和吻合情况。结果 该区存在旋髂浅动脉、旋髂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升支和臀上动脉深上支营养髂嵴前部骨质;腹壁下动脉、腹壁浅动脉、阴部外浅动脉和闭孔动脉营养腹部和会阴部皮肤。相邻血管之间互相吻合,彼此互补。结论 临床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带血管蒂的骨瓣、皮瓣行移位或移植术,并利用其互补性选择最佳术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颈阔肌岛状皮瓣一期整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组织缺损12例。方法:采用带蒂的颈阔肌岛状皮瓣。结果:肌皮瓣一期愈合10例;边缘部分坏死1例,全部坏死脱落1例。其中2例供区伤口延期愈合。结论:该肌皮瓣可以克服单纯颈阔肌皮瓣的应用局限性,成活率高;既减小手术创面,又达到修复的目的,是一种整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11例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方法和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对2004年9月至2010年9月11例采用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手指功能恢复满意、供足行走自如.结论:游离拇趾腓侧皮瓣修复手...  相似文献   

19.
马壮 《河北医学》2011,17(5):595-598
目的:比较应用部位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的临床效果,探讨舌骨下肌皮瓣的临床疗效与合适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6月年至2010年2月进行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4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作为试验照组,23例应用其他部位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7例,腹直肌肌皮瓣4例,前臂肌皮瓣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20例完整成活,2例移植失败,1例皮肤部分坏死,肌瓣存活,通过换药护理后转向愈合。对照组18例完全成活,4例移植失败,1例胸大肌肌皮瓣、2例前臂肌皮瓣部分坏死,后经换药转向愈合。结论:应用舌骨下肌皮瓣修补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确切可靠;在选择手术方法时,应倾向于顺行法修补;皮瓣对肌皮成活不可或缺,肌瓣对肌皮成活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