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皮肤及肝脏损害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马西平致药源性皮肤及肝脏损害2例报告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200032)张强1)孙道开例1.女,12岁,入院前10个月于睡眠中突然发生抽搐,神志不清,经脑电图检查有痫样放电,于入院前20天开始服卡马西平,服药9天后于胸部、腹部及面部出现少量红色、略...  相似文献   

2.
抗癫癎药物对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小儿常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及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维生素D代谢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癫痫服药患儿及对照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结果:各抗癫痫药组与对照组相比,25-(OH)D3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上述小儿常用3种抗癫痫药物,均可影响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正常代谢。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癫痫患儿口服卡马西平的药代动力学,并比较肥胖癫痫患儿与正常体重癫痫患儿的代谢情况。方法 对15 例癫痫患儿进行口服卡马西平药代动力学参数测定,按体重分组比较肥胖患儿与正常体重患儿的药物消除特点,其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 15 例患儿口服卡马西平药动学参数为表观分布容积(1-43 ±0-45)L/kg,消除半衰期(21-25 ±10-09)h,清除率(51-72 ±20-30)ml/(kg·h)。肥胖患儿比正常体重患儿的药物消除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结论 肥胖患儿卡马西平代谢速率慢于正常体重患儿。  相似文献   

4.
小儿癫痫及抗癫痫治疗血脂水平的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癫痫及抗癫痫治疗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60 例癫痫患儿服药前、后血脂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癫痫本身对血脂水平无影响;卡马西平可使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 水平升高,且随时间延长,差异更为明显;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 小儿癫痫治疗期间应动态监测血脂水平,如血脂有动态增高趋势应密切观察,并可适当调整饮食。  相似文献   

5.
联合用药对卡马西平血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性能液相色层分析法对118例服用卡马西平的癫痫患儿测定了血卡马西平(CBZ)及其中间代谢产物10、11-环氧卡马西平(E-CBZ)药浓度。78例单用CBZ,40例合用其他抗痫药,其中15例合用苯巴比妥(PB)、7例合用苯妥英钠(PHT)、10例合用丙戊酸钠(VPA-Na)、8例合用硝基安定(NTZ)。各组CBZ平均给药剂量相似。结果表明,合用PB或PHT组血CBZ药浓度与临床疗效明显低于单药组(P<0.01)。合用VPA-Na组血CBZ浓度与单药组无显著差异,E-CBZ血浓度明显高于单药组(P<0.01),而临床疗效低于单药组(P<0.05)。合用NTZ组血CBZ及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与单药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CBZ抗痫治疗不宜与PB或PHT合用,E-CBZ浓度与临床疗效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患儿,男,10岁,因意识不清0.5h入院。入院前1h被母亲责骂后服用卡马西平约60片(共6000mg),入院前0.5h家属发现患儿头部颤动、流涎、吐词不清,随即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对刺激无反应,以昏迷待查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癫痫病史。患儿母亲平时因病服用卡马西平。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托吡酯被公认为是目前广谱的抗癫(癎)药物,临床上均可用于治疗伴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癎)(BECT).本研究旨在比较这些药物对儿童BECT的治疗效果,筛选临床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方法 通过84例药物治疗BECT病例(丙戊酸钠31例,卡马西平31例,托吡酯22例)的回顾性分析,从首药治疗失败时间、首治发作控制率、药物不良反应三个方面,对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首药治疗失败时间分别为3.00个月[0.75~12.00]、8.00个月[2.50~32.00]、5.00个月[1.25~11.75],三者差异无显著性(P=0.463).癫(癎)发作控制率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分别为77.3%、83.9%、74.2%,差异无显著性(X2=1.475,P=0.478).托吡酯有较高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丙戊酸钠(X2=8.717,P=0.003)和卡马西平(X2=7.105,P=0.008)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丙戊酸钠与卡马西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X2=0.111,P=0.74).结论 托吡酯、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均可作为儿童BECT单药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是一线抗癫痫药,其主要在肝脏代谢,可刺激肝微粒体酶系统而引起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儿童期可被发现的第一个征像。2000年8月~2001年1月本文采用自身对照方法评价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对癫痫患儿血脂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卡马西平广泛用于治疗癫痫、神经痛和精神疾病,约3%~4%可发生药疹[1]。药疹一旦发生,一般主张立即停药,且不能再用,确需使用时可配合激素继续使用[2]。但文献未见卡马西平引起药疹后继续使用或停药后重新使用的报告。我们于1994年至1998年用卡马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512例,共发生各种类型药疹23例(4.49%)。8例出现药疹后换服其他抗癫痫药,癫痫控制良好。15例因换其他抗癫痫药效差或继续用得理多(内含卡马西平),换服得理多或继续服用卡马西平,未见药疹加重或重新出现药疹。现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抗生素。新近报告它能影响肝酶系统。本文报告一例由红霉素诱导产生卡马西平毒性反应的病例。并对红霉素引起的潜在性药物相互影响作一回顾。病例6岁女孩。因嗜睡、衰弱及共济失调入院。患儿有癫痫大发作及局灶性癫痫的病史3年。应用卡马西平及扑痫酮治疗。扑痫酮已渐停药,近4个月单独应用卡马西平60mg/kg/日治疗。入院前1周卡马西平血清浓度为11.9mg/L。6天前咳嗽、流涕,5天前出现发热,诊断肺炎。给口服红霉素50mg/kg/  相似文献   

11.
观察常用抗癫痫药物对癫痫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对无甲状腺功能减退临床表现的癫痫患儿(各组均20例)共80例,应用RIA法测定血清TT4、TT3、FT4、FT3、rT3、TSH浓度。结果未经治疗癫痫患儿所有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苯巴比妥组FT4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卡马西平组TT4、FT4值也明显降低(P<0.01),苯妥英组TT4、FT4、FT3值均显著降低(P<0.01),所有各组rT3、TSH无改变。资料表明,抗癫痫药物对甲状腺激素影响强度依次为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  相似文献   

12.
几种抗癫痫药物抗癫痫作用耐受性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种抗癫痫药物抗癫痫作用耐受性的观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研究室(北京,100034)王晓军王丽苯巴比妥(PB)、丙戊酸(VPA)、卡马西平(CBZ)及苯二氮艹卓类(BZDs)药物是儿科临床常用抗癫痫药物,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给药,可见到上述药物抗癫...  相似文献   

13.
为观察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将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月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3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995年对收住院的32例小儿惊厥状态病例采用以卡马西平(CBZ)为主的止惊疗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临床特点男23例,女9例。年龄:35天~6个月18例,~1岁6例,~3岁7例,9岁1例。惊厥病程:1~7天28例,17天~4个月4例。用CBZ前惊厥状态历时5~12小时  相似文献   

15.
现将本院近4年诊断的11例抗癫癎药高敏综合征(AHS)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1例患儿均系在本院癫癎门诊就诊的癫癎患儿,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在1岁11个月至9岁8个月之间,中位年龄6岁6个月。2例出生时窒息。3例合并支气管哮喘,3例对青霉素或解热止痛药过敏。11例癫癎患儿中除3例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外余8例均为部分性发作。2例多药治疗,分别是苯巴比妥钠加卡马西平和丙戊酸钠加卡马西平联合应用,9例单药治疗中3例口服苯巴比妥钠,6例口服卡马西平。临床表现:开始服用抗癫癎药到出现AHS的时间仅1例5个月,其余均在1个月以内,最短仅9d,中位天数2…  相似文献   

16.
002791儿童顽固性惊厥治疗探讨:附3例分析/刘树生…//福建医药杂志一1999,21(4).一60 3例患儿为发热、外伤引起的抽搐,曾予鲁米那、卡马西平、安定及对症治疗无好转。均加用利多卡因静滴,20拼g/kg·分钟,日2次,总量4mg/kg。均于24小时后抽搐好转。观察7天无复发。参2(姜红) 00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单药对儿童部分性癫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随机采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24 h脑电图,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 卡马西平组完成随访34例,奥卡西平组27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脑电图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退出治疗5例(14.7%),发生不良反应14例(41.2%),发作完全控制22例(75.9%),显效3例(10.3%),无效4例(13.8%),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6例(20.7%),改善7例(24.1%),无变化16例(55.2%),留存率75.9%.奥卡西甲组退出治疗2例(7.4%),发生不良反应6例(22.2%),发作完全控制21例(84.0%),显效2例(8.0%),无效2例(8.0%),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5例(20.0%)、改善6例(24.0%),无变化14例(56.0%),留存率84.0%.治疗后两组间退出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电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作频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卡马两平组有重型药疹、严重抽动症各1例.结论 奥卡西甲与卡马西平单药控制新诊断的部分性儿童癫癎发作皆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无明显差异,但奥卡西平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更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出生后血清钙、磷、镁动态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窒息新生儿30例,测定出生后24h、72h及7天时血清钙、磷、镁及甲状旁腺素,并与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对照。结果(1)窒息组新生儿血清镁含量在出生后24h、72h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钙含量在出生后1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PTH含量在出生后24h、7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磷无明显差别。(2)窒息组中血清镁24h时,轻度HIE组明显低于无HIE组(P〈0.05);血清PTH在24h时,中~重度HIE组明显高于无HIE组(P〈0.01),72h时轻度、中~重度HIE组均明显高于无HIE组(P分别〈0.05、〈0.01),7天时差异无显著性;血清钙、磷在不同程度HIE中差异无显著性;(3)窒息组中血镁与钙、血镁与PTH的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血清镁降低,并与HIE严重程度有关。提示窒息缺氧后血镁降低在HIE的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癫痫(EP)药物(AEDs)卡马西平(CBZ)、丙戊酸钠(VPA)、托吡酯(TPM)对EP患儿骨代谢影响。方法实验组为90例3~12岁原发性EP患儿,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CBZ、VPA、TPM组各30例。除口服上述药物外未予其他任何药物治疗,疗程6~12个月。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分别测定骨密度(BMD)、骨碱性磷酸酶(BAP)、血钙、磷、碱性磷酸酶(ALP)。对照组为30例未治疗原发性EP患儿,同期检测上述指标。对上述骨代谢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BMD、BAP、钙、磷、ALP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实验组CBZ、VPA、TPM治疗前后5种骨代谢指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a〉0.05)。结论短期服用CBZ、VPA、TPM对3~12岁EP患儿骨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儿童部分性癫癎预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治平  齐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6):1094-1095,1108
目的了解儿童部分性癫痫预后与临床、脑电图、药物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233例儿童部分性癫痫患者的临床、脑电图资料和药物治疗、控制情况。将患者按疗效分为控制、好转、无效。通过x^2检验和t检验分析以上各因素间癫痫控制结果的差异,并对目前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疗效进行比较;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各相关因素的意义。结果癫痫得到控制167例,发作明显减少31例,无效35例。初次发作年龄〈3岁组与≥3岁组相比,控制预后差,差异有显著意义(t=-2.241 P=0.026)。癫痫发作频率〉3次/月患儿,发作频率较≤3次/月患儿控制效果差(x^2=8.976P=0);简单部分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好,复杂部分性患儿其次,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患儿预后最差,三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x^2=16.860 P=0);常用一线抗癫疴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巴比妥三者间控制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107P=0.94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癫痫治疗效果与初次发作年龄、发作频率、癫痫类型呈显著相关(P=0.053,0.007,0.054)。结论初次发作年龄越小,惊厥频率越高,癫痫控制预后越差;简单部分性发作预后最好,部分性发作继发全身性发作预后最差;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丙戊酸、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