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军 《包头医学》2015,(3):138-139
目的:对比B超和CT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B超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及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的检出率、实验组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且CT增强扫描对检出病灶能够进行定性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肝脏血管瘤进行诊断时,B超与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比较高,且CT特异性更高,将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和CT对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检出率及诊断表现。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1%(51/52),其中3例未能定性诊断;对照组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84.6%(44/52)和96.2%(50/52),且检出病灶均能定性诊断。结果表明,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接近;B超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诊断肝脏血管瘤时,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CT特异性更高,二者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4.
B超诊断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例张蕾,史斌(临沂地区人民医院B超室)(临沂地区肿瘤医院)关键词血管瘤.肝;B超1一般资料患者男,63岁。上腹部包块5年就诊。5年前,行肠破裂修补术时发现肝脏肿大。术后一直无肝区疼痛、黄疽及发热。2年后肿物渐大,经超声检查...  相似文献   

5.
本文40例疑难肝病经B超CT诊为肝大、肝占位及肝癌,结合实验室,临床综合分析,确诊有困难,采用肝活组织检查得出正确诊断,治疗有效,病从康复,肝活检对疑难肝病的诊治确有重要价值,但它仍是损伤性操作,就严格控制适应征禁忌征,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6.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以成人多见。随着B超、CT及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血管瘤为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肝内良性病变,它的重要性在于同肝脏原发或继发恶性肿瘤鉴别。作者通过对50例经B超、CT及MRI检查,并结合临床随访确诊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来评价三者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4例胰腺癌B超和CT的诊断结果,全部病例的诊断均得到手术和(或)病理证实,54例中有47例B超检查确诊,正确率为87%,40例做了CT检查,其中37例诊断为胰腺癌,正确 率为92.5%,同时做B超和CT检查的40例中,4例B超漏诊、误诊而CT确诊,2例CT漏 诊而超发现病变,1例两者均漏诊,有6例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均检获癌细胞,作者认为,B超和CT在腺癌的诊断上各有优缺点,同时应用具有互补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B超扫描与CT扫描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意义。方法 58例病人同时接受B超扫描和CT增强扫描,对其声像图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B超发现强回声型40例,低回声型10例,混合回声型8例,其诊断血管瘤的敏感性为100%(58/58),特异性为96.6%(56/58);CT扫描敏感性为94.8%(55/58),特异性为100%(55/55)。结论 B超诊断血管瘤敏感性高,特异性稍差,价格便宜。适于普查;CT则特异性高,适于最后确诊。两相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评价B超、CT对脾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8例脾损伤同时行B超、CT检查的影像资料,将二者诊断结果与术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B超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75%(36/48),CT诊断与术后诊断符合率为89.6%(43/48)。结论 B超、CT时脾损伤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CT的诊断准确性高于B超。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和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肿瘤[1,2],两者的鉴别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对肝癌及血管瘤的诊断包括超声、CT、磁共振、放射性同位素扫描、X线肝动脉造影及生化免疫检查等。B超以简单易行、无损伤、无痛苦、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13.
陆业军 《广西医学》2002,24(11):1750-1751
目的:回顾分析肝脏血管瘤的CT诊断特征,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的评价。方法:收集到62例肝脏血管瘤患,经CT检查所见,着重分析病变在CT平扫、增强造影扫描影像特征。结果:62例肝脏血管瘤中,女性39例,男性23例,单发45例,多发病灶17例,发生于肝右叶39例,左叶17例。平扫病灶表现为圆形、椭圆形低密度影。增强扫描表现为特征性边缘呈结节状,团状强化,且随着时间的延迟,逐渐充满病灶之高密度影。结论:根据造影增强CT扫描特有征象,在诊断肝血管瘤中有重要价值,为临床对本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较可靠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葛乃永 《西部医学》2014,(4):512-514,517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0例CT诊断为肝脏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有关资料,分析肝脏血管瘤CT特征和临床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共93枚肝血管瘤病灶,其中单发病灶36例(60.0%),多发病灶24例(40.0%)。表现为平扫门、腔静脉样低密度灶,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呈边缘结节状强化,延迟扫描趋于与肝实质呈等密度。结论动态增强扫描早期边缘结节状强化,晚期持续等密度充填是肝脏血管瘤的特征性表现,具有定性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患者26岁,孕28周,因阴道流血就诊。超声所见:径为7.5cm,于两侧脑室均可探及无回声区,于胎盘实质内可探及5.8cm×6.4cm的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的高回声区,其内回声略不均,有完整的包膜回声,与胎盘关系密切。超声诊断:(1)胎儿脑积水,(2)胎盘肿物(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待排)。引产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构成,可发生在胎盘的任何部位,多为单发。利用B超检查可提高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B超诊断胎盘血管瘤1例$铁力市妇幼保健院@赵玉芹@金涛$伊春市第二医院@谷晶$哈尔滨市肛肠医院…  相似文献   

17.
经B超和CT诊断的55例肝囊肿,占住院人数的0.046%,占肝脏B超检查的0.25%,占腹部CT检查的6.57%。临床上由于无症状表现,故不易作出诊断,本文对其病因及B超(42例)和CT(13例)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B超和CT对诊断肝囊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B超和CT在非典型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收治的156例疑似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其中141例非典型急性阑尾炎,15例急性阑尾炎阴性。比较B超和CT检查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差异。结果 CT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B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检查方法诊断非典型急性阑尾炎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性阑尾炎患者行CT检查的诊断敏感性高于B超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于化脓性、坏疽性或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于非典型急性阑尾炎患者,CT检查优于B超,尤其是单纯性阑尾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