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瓜蒌薤白半夏汤是《金匮要略》方,主治痰浊结聚较甚之胸痹证,胸背痛较剧,不能安卧者。方中薤白入心宣窍,行气活血而助胸阳;瓜蒌清热化痰,宽胸降气,且能润肠通便;半夏燥湿化痰,和中降逆。此方不仅应用于胸阳不振、痰浊结聚之胸痹证,内伤杂病中如胃脘痛、痞胀、痢疾等,随证加减使  相似文献   

2.
瓜薤白半夏汤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体会广东省清远市中医院(511500)温秀清急性心肌梗塞(中医称胸痹病),是内科的危急重症,若抢救不及时,随时可危及生命。《金匮·胸痹短气病脉篇》云:"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徽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  相似文献   

4.
<正>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心脏病,而心绞痛则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95%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所致[1]。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一名,并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  相似文献   

5.
冠心丹参滴丸是纯中药制剂 ,主要由丹参、三七、降香油组成 ,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我们在临床中发现用其治疗多种内科痛症 ,取效快捷 ,疗效肯定 ,体会如下。1 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以左侧胸膺或膻中处突发憋闷而痛 ,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等处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6.
通腑法在痛性急症中的应用张成良赵翠华作者单位:271000山东省泰安市中医二院痛性急症,临床甚为常见。根据“六腑以通为用”、“通则不痛”的原则,采用通腑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1通腑泻热平咳喘肺系疾患多因外感风热或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邪热...  相似文献   

7.
1 中医辨证 附骨疽以其“毒气深沉,附筋着骨”而名。通常指现代医学之慢性骨髓炎病。前贤论及本病颇多,如《巢氏病源》云:“风热伏结壅滞,附骨成疽”。提出了外感风热之邪而发病。金元时,李东垣提出了“阴寒入骨”的病理变化,至清代,《疡医大全》认为本病亦有“因伤损,又感毒邪,凝滞筋骨。”而至,提出了外伤后,淤血阻滞,感受毒邪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麻杏苡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湿病篇》,是张仲景治疗风湿所致周身疼痛的有效方剂,原文曰:“病者一身尽痛,日哺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杏苡甘汤。”从上面的条文病机分析,此乃系风湿并重,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利,卫阳不充,失于防御,风湿之邪乘虚而入,或经脉久有劳伤,复感风湿之邪。麻杏苡甘汤中麻黄疏风散邪,除湿温经,杏仁宣肺卫之表,充卫通阳,苡仁除湿驱风,兼能运脾化湿,甘草和诸药、建中州、四药合用有除风、祛湿、解表、通阳的作用。近年来,我们应用本方以治兼有风湿之证者验之皆效,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的发作时间与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冠心病是老年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属中医的“胸痹”“厥心病”“真心痛”等范畴。发作时常以左胸部绞痛为主症。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把本病病机归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心之气血阴阳偏衰经脉失养所致,故本病的发作与人体的阴阳气血密切相关。人体的阴阳气血昼夜变  相似文献   

10.
灵活运用攻邪学说辨证施治消化系统疾病梁孔居攻邪学说以擅长攻邪,独树一帜,变寒凉攻邪,“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善用汗、吐、下三法法邪,受到一些古今医家的青睐。笔者以攻邪学派运用下法法邪的经验报告如下。1邪结六腑,必用通下医家张从正认为,有邪实存在,下之...  相似文献   

11.
胸痹是以胸膺满闷不舒、疼痛,甚则左胸疼痛如绞,彻背引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叶天士系新安流派的代表性医家,而《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反映了叶天士主要学术特色。通过《临证指南医案》中论述胸痹的医案进行分析,明确了叶天士治疗胸痹基本思路,以通为要旨。阴寒凝结证遵从仲景法,辛温通阳;痰浊闭阻证擅用苦辛通降法,疏理气机;瘀阻脉络证创"久病入络"说,长于活血通络法,且善用虫药搜络剔邪。  相似文献   

12.
[A型题」试题1~23 1。答案:A [题解】风属阳邪,常为外眼疾病的先导。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又每与火、湿、寒、燥等邪兼挟为患,临证时应注意辨别。 2.答案:C 【题解]针眼治疗时切忌挤压,以免引起胞睑漫肿,紫胀剧痛及疗疮走黄等证。 3.答案:D 【题解】胞生痰核多因态食炙傅,脾胃蕴热与痰湿互结,阻塞经络,隐起于胞睑而成。治宜化痰散结,常用二陈汤加减主之。 4.答案:A 【题解】睑弦赤烂的主要病机为风、涅、热相搏,停聚于胞睑而发。其他如痰湿互结,阻塞经脉,隐起于胞睑乃胞生痰核之病机;外感风热毒邪,内兼脾胃积热,奎滞经脉,气血失和是沙…  相似文献   

13.
1药浴的由来 药浴疗法历史悠久,《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行水溃之”等药浴疗法的记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其有邪者,渍邪以为汗,于雨水后,三浴以药”;《五十二病方》中有熏浴法、疮口清洗用药等;晋代《肘后备急方》即记载以酒脱,醋水洗,黄柏、黄芩作汤洗等方法治疗创伤及脓肿,以五倍子、蔓荆子研末,煎煮取液冲洗眼睛,治疗目涩痒痛等,可见当时外科领域内服与外治已并驾齐驱,共为临床服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名医家张仲景所《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其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被称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笔试从胸痹篇“阳微阴弦”着手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青蛇毒是因湿热之邪外侵,以致气血凝滞,脉络滞塞不通而成,以局部筋脉肿胀色红、灼热疼痛,可触及条索状物为特征。可分为血热瘀结和淤阻脉络,血热瘀结型青蛇毒相当于急性期,病变筋脉红肿热痛,或有条索状物,上下游走,肢体活动不利,舌质红、苔黄,脉数,治宜凉血清热化湿、化瘀通络;淤阻脉络型青蛇毒相当于慢性期,病变筋脉肿如硬索,拈连不移,牵扯不适,或  相似文献   

16.
使用火针点刺后拔罐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其作用能散热、燥湿、行气、解毒、引邪外泄、祛瘀生新、活络止痛;并且使疱疹即刻收水结痂,缩短疗程,疗效甚佳,无后遗痛之优点。  相似文献   

17.
4中医药治疗根据手足口病的起病、病程、临床特征,当属于中医温病学“湿温病”范畴。手足口病系外邪所致病证,当具有外感病证的邪正消长特点,而分为邪盛初期、邪盛极期、邪减正复期。依据病程、皮疹特点及全身症状来辨别邪正消长情况,一般初起病邪在肺卫,继而邪及气营而见疹,终则邪减正复而向愈。  相似文献   

18.
便秘中医认为为有形实邪,因热伤津液,阴虚肠燥,中气虚弱,血虚肠燥,气滞不适而引起。而老年性便秘一般由于肾阳虚损,不能温煦肠道,气分热炽,吸灼肠液,阴津亏损,甚则淤滞成结而致之。笔者运用自拟“大黄桃丹丸”治疗,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之“心痹”病系五脏痹之一。其病记载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素问·痹论》云:“心痹者,脉不通”,《诸病源候论·胸痹候》记载,胸痹之症“因虚而发”释其义即心阳痹塞,虚衰是导致血脉瘀滞不通的直接原因;而血脉不通又是心阳痹塞、虚衰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以《痹论》云:“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嗌干善噫,厥气上则恐”。嗣后《难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痛症,取效较好,现介绍如下。1 病例摘要 例 1,男 68岁,因汗后树荫下乘凉,感受风寒之邪,致使肩臂挛痛不适,屈伸不利,经筋肌肉遇寒时常抽筋,针刺以患肢内关为主穴,配穴曲池、手三里、肩骨禺、取 1.5~ 2寸毫针,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用泻法行, 5 min行针 1次, 10~ 15 min后疼痛可减轻,留针 20 min, 1次 /d,针刺 10 d,臂痛消失。 例 2,女 59岁,心前区疼痛,痛及左臂内侧,有放射样痛,胸闷,诊为冠心病,服用中西药治疗,症状有缓解,疼痛时常发作。取 1.5寸毫针,双侧内关为主穴,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