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触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抚触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60例低体重早产儿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4组,每组40例:单独胃管喂养(A组);胃管喂养合并非营养性吸吮(B组);胃管喂养合并抚触(C组);胃管喂养合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D组),计算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经皮胆红素(TCB)动态变化情况。结果D组患儿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和TCB均小于其他各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日排便次数、平均日排便量D组多于其他各组,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低体重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  相似文献   

2.
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NICU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对140例在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随机分为4组各35例,分别给予单独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胃管喂养并抚触,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记录每次喂养前胃内残留奶量、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出生时体质量、生后7 d与14 d体质量的变化。结果每日胃残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胃管喂养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组少于其他3组;每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生后7 d与14 d体质量大于其他3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可促进新生儿胃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生理性黄疸早产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和对照组各30例。A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抚触;B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吮吸;C组实施早期微量喂养+腹部按摩+开塞露润肠。对照组仅给予早期微量喂养和常规护理。护理期间,监测各组患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等各项指标。结果:A、B、C三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指数、黄疸消退时间及黄疸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身体抚触、非营养性吮吸和腹部按摩均能够有效改善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症状,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易操作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沈王燕 《护理与康复》2010,9(8):688-68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42例早产儿按入重症监护病房单双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经鼻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比较两组出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及胃残余奶量、胎粪排尽时间及每天大便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胆红素值低、胃残余奶量少、胎粪排尽时间短、每天大便次数增多,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及开塞露灌肠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黄疸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54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测量2组早产儿3d、7d、14d经皮测黄疸指数,记录光疗总时间、每天大便次数和胎粪排尽时间.结果 干预组早产儿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天大便次数、胎粪排尽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 采用非营养性吸吮及抚触进行早期干预,能有效减少早产儿肠肝循环,促进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6.
非营养性吸吮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对鼻胃管喂养早产儿体重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和对照组,各15例。非营养性吸吮组在鼻胃管喂养期间,给予吸吮无孔空橡皮奶头1次/3h,每次吸吮10min,连续2周;对照组单纯进行鼻胃管喂养。两组均给予同一种早产儿特殊配方奶喂养,热量不足辅以静脉营养。观察期间每日测体重1次,记录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最大幅度、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结果生理性体重下降最大幅度,非营养性吸吮组8.10±0.86%,对照组9.50±0.10%。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非营养性吸吮组8.76±0.83天,对照组9.94±1.56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体重开始下降的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鼻胃管喂养期间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可减少生理性体重的下降幅度,缩短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对早产儿体重的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采用静脉营养;第2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法;第3组在第2组的基础上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结果第2组与第1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胎粪排尽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与第2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拔喂管时间和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加,胃排空加快,缩短肠道转运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可更快的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喂养方式的改进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10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3组,第1组采用静脉营养;第2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法;第3组在第2组的基础上联舍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结果 第2组与第1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胎粪排尽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两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第3组与第2组相比体重增加明显,拔喂管时间和达全量肠内营养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累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可使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加,胃排空加快,缩短肠道转运时间和黄疸持续时间,可更快的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从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干预对早产儿胎粪排出延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室收治的64例胎龄≥28周且37周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干预。比较两组的胎粪排出时间、每日大便次数、胎粪转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胃食管反流)。结果干预组的胎粪排出平均时间、胎粪转黄的平均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每日大便次数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按摩干预,可使早产儿胎粪排出时间提前,胎粪排出量增多,胎粪转黄时间缩短,同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明显减少,有利于减轻黄疸程度,使其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进入NICU病房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62例在本院NICU病房进行住院治疗的极低体质量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进入NICU时间的先后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新生儿仅给予单纯胃管喂养,观察组的新生儿则在胃管喂养间隙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对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变化以及胃肠功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出生时2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无差异(P0.05),出生后7、14、28 d,观察组新生儿的体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排便情况以及喂养相关情况上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新生儿在喂养期间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和血糖异常的概率均低于对照组,而上述症状的改善时间也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促进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胃肠功能的发育成熟,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减少,从而加快了极低体质量新生儿早期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喂养的方式。方法将265例早产低出生体质儿随机分为3组,实行胃肠内喂养(经口胃管喂养)A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B组:89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h;C组:87例,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1d,每次间隔3h。观察出生至出院每组低出生体质儿每天腹胀、呕吐、胃出血、胃潴留情况及胎便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3组低出生体质儿喂养期间腹胀、呕吐、胃出血和胃潴留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及胃潴留发生率较低(均P<0.01);3种喂养方式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体质增长及住院时间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和C组相比,A组低出生体质儿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持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较短(均P<0.001),吸吮动作出现时间较早(P<0.001),出生后至出院体质增长速度较快(P<0.001)。结论应用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早产儿配方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h的喂养方式,降低早产低出生体质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生长发育,其是早产低出生体质儿胃肠内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王香兰 《全科护理》2014,(21):1968-1970
[目的]探讨抚触与游泳对新生儿胎粪初排、转黄时间、新生儿体重变化及黄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分娩的足月新生儿5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新生儿出生后4h~5h进行抚触与游泳,每天1次,每次15min,对照组为同期分娩的55例新生儿,给予单纯沐浴。观察两组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新生儿体重变化、新生儿经皮肤胆红素测定情况。[结果]游泳组新生儿胎粪初排及转黄时间明显提前,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的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组平均黄疸指数第一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第5天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抚触与游泳能促进胎粪尽早排出,可减少胆红素的重吸收,在降低新生儿黄疸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青  赵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81-1582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并抚触对早产儿奶量、排便、身高和体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早产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方式进行喂养,研究组另施行非营养性吸吮并抚触。比较早产儿每日大便次数、胎粪排尽时间,每日奶量及2周后身高、体质量增长幅度。结果研究组胎粪排尽时间为(3.62±0.73)d,短于对照组[(4.16±0.87)d,P<0.05)];研究组每日奶量为(132±19)mL,多于对照组[(123±25)mL,P<0.05];研究组每日排便次数为(6.6±0.9)次,多于对照组[(5.7±1.5)次,P<0.05)];研究组2周后体质量较出生时增加(11.8±2.1)g,身高增加(1.23±0.51)cm,对照组分别增加(9.7±3.5)g、(1.01±0.13)cm,增长幅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并抚触有利于促进早产儿消化功能的发育,改善其排便情况,对其生长发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适宜喂养方式。【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86例,胎龄29~34周,体重10001499g。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传统间歇喂养组):每2h快速胃内注奶1次,5min注入完毕。起始奶量2mL/kg,每d递增1mL/kg。B组(间歇持续喂养组):起始奶量2mL/kg以推注式电子输液泵泵入,泵入时间1h,每2h1次,每d递增奶量1mL/kg。C组(间歇持续喂养+非营养性吸吮组):在B组基础上辅以非营养性吸吮,每次3~5min。所有患儿根据体重计算每日所需能量,胃肠道喂养后不足部分给予外周静脉营养。观察3组奶量、喂养耐受情况、血糖值、黄疸持续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喂养不耐受共发生24例:其中A组14例,B组7例,C组3例;A组发生较多且重。血糖值:A组血糖波动较大,B、C两组相对稳定。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胃肠营养时间、黄疸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组间比较:C组明显短于A组(P〈0.01),B组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结论】早期喂养、间隙持续微量喂养与非营养性吸吮均有利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胃肠功能完善、血糖稳定和体重增长,联合应用效果更好。基层医院可行。  相似文献   

15.
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组(实验组)和单纯鼻胃管微量喂养组(对照组),用同一种配方奶粉喂养,记录住院期间患儿肠鸣音、呕吐、腹胀、消化道咖啡色物、胃残留、胎便排尽时间及达营养性喂养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肠鸣音正常例数、胃残留发生率、胎便排尽时间、达营养性喂养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而在呕吐、腹胀、消化道咖啡色物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非营养性吸吮可有效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消化功能的成熟和发育。  相似文献   

16.
初新  陈东芳  张婷婷 《全科护理》2021,19(12):1643-1646
目的:观察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重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医院产科出生的86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暖箱保暖、肠外营养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予以间断鼻饲喂养,观察组予以重力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指标(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每日睡眠时间、住院时间),出生后4周内每周体格发育相关指标(体重增加值、身长增加值、头围增加值),胃肠道发育情况(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胃残余奶量、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体重达2000 g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后4周内观察组患儿每日体重增加值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每日身长增长值、头围增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每日排便次数、每日排便量大于对照组,胎便排尽时间、潴留量、达到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则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腹胀、呕吐、便秘、胃潴留、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呼吸暂停、NEC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实施重力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可提高喂养耐受性,减少喂养并发症,对患儿胃肠道发育以及体格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作用,以提醒临床儿科医生重视非营养性吸吮。方法 对2003年3月-2005年3月本院新生儿抢救中心2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其对生长发育、胃肠喂养及黄疸的影响。结果 经过总结分析,发现非营养性吸吮加速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改善胃肠喂养不耐受及减轻黄疸,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体重儿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68例经鼻胃管喂养的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在鼻胃管喂养前、中、后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和腹部抚触等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单纯给予间断鼻胃管喂养.结果:两组早产儿日排便次数、日排便量、残留奶量、腹胀次数、呕吐次数及排完胎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排空,有利于胃肠功能发育,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对症处理和静脉营养;实验组30例,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同对照组,同时施加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及腹部按摩等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胎粪排尽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血清胆红素值和光疗时间.[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减少,在胎粪排尽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达到全量肠内营养时间、胃管留置时间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出生14 d体重增长明显,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血清胆红素值明显降低,光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是早产儿胃肠道功能护理管理中行之有效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各30例。A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B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C组采用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住院天数。结果:C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留置胃管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A组(P<0.05),B组以上方面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以上方面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感觉运动刺激疗法协同非营养性吸吮可以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障碍,使之尽快达到经口喂养,早期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