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又称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疟。中医称为“闪腰”。多由于轻度扭伤或弯腰猛然起立或搬重物时转身姿式不佳而使小关节滑膜嵌入小关节之间,造成小关节交锁或半脱位。引起腰椎旁癌。腰大肌紧张、活动受限。临床多诊断为腰肌扭伤。目前其发病机理基本清楚,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手法复位即可治愈。自1994年1月至1995年2月共收治16例病人,均经手法复位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6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4  相似文献   

2.
腰椎骨质增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腰痛症状。X线检查可以了解腰椎增生情况,以及先天变异和其他合并症的情况。现就我院多年来就诊的腰椎骨质增生病人的腰椎片分析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X线检查的普通应用,发现腰椎骨质增生的情况越来越多。有的老年人经常腰痛,被诊断为腰椎骨质增生,便认为患了“不治之症”,担心治不好会引起瘫痪。  相似文献   

4.
丁镜波 《现代医院》2008,8(3):50-51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X线诊断价值及X线的诊断标准。方法收集200例临床腰腿痛症状典型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滑脱部位以腰4~5为主,占滑脱椎体90%,滑脱方向:前滑脱占80%、后滑脱占20%,椎弓峡部和关节突是完整的。结论X线平片在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腰椎终板不同位点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选用成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L1~L5)5具,50个终板,对终板平面49个测试点用直径1.5 mm的平底压头以12mm/min的速度进行连续压缩加载实验,记录最大压缩力,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腰椎上、下终板中央至外周最大压缩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P=0.00);腰椎上、下终板前、后侧最大压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0.81).结论 腰椎上、下终板强度中央至外周均逐渐增大,前、后侧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田柏亚 《中国保健》2006,14(8):39-40
目的探讨手法牵引抖动对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2月-2004年2月收治89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行手法牵引抖动治疗.结果81例治愈,占91%.平均治疗时间10天,7例症状减轻,占7.9 %.一例无效.结论手法牵引抖动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关节内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3例确诊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利多卡因与曲安奈德混合注射液;用VAS评分为评估标准。结果注射治疗后1小时、2周、6周与注射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效果排序为:近期>中期>远期。结论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小关节内注射疗法是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关节内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3例确诊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行腰椎小关节内注射利多卡因与曲安奈德混合注射液;用VAS评分为评估标准。结果注射治疗后1小时、2周、6周与注射前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效果排序为:近期〉中期〉远期。结论X光引导下经皮穿刺腰椎小关节内注射疗法是腰椎小关节骨关节炎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本组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2~81岁,平均56.4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腰椎滑脱4例,退变性脊柱侧弯3例.所有病例均行后路椎体间融合(PLIF)术.结果:本组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1~18个月: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日本Nakano标准;本组优:11例,良:3例,可:2例,差:0,优良率87.5%;JOA评分系统评估,术前平均8.5分,术后平均18.5分.结论:后路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失稳症效果优良,是标准的规范化手术.  相似文献   

10.
陈凤有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77-3377
目的 通过比较X线与CT对腰椎结核的诊断,探讨哪种方式对于腰椎结核的诊断依据以及各自优缺点.方法 通过比较我院2010--2012年的40例腰椎结核的CT和X线诊断之间的区别,采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分别观察骨质和软组织形态,并利用统计学方法两者差异.结果 在40例病例中,有37例X线和CT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但是有3例病例中X线平片对于早期脊柱结核没见异常,而CT显示3例病例有轻微的骨质破坏.结论 对与大多数的腰椎结核和相关疾病可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且可以观察多节段的椎体,可以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但是CT检查可以弥补X线的不足之处,可以发现早期的轻微骨病和隐蔽病情,有利于术前制定方案和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归纳腰椎小关节病的CT表现,提高对此病作为腰腿痛的重要原因的认识。方法300例腰腿痛患者,主要做了L3-4,L4-5和L5-S1的小关节和椎间盘CT平扫,并运用骨窗和软组织窗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测量。结果有192倒(占64%)患者表现有不同节段的腰椎小关节病。CT表现为:骨赘形成;小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间隙变窄;关节真空现象以厦关节囊的钙化等。腰椎小关节病常伴有其他腰椎疾病。结论腰椎小关节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常合并有腰椎间盘突出。以往由于检查技术的局限以厦过分强调腰突症的作用,造成了对此病的认识不足,CT具有快速、简单、准确、无创伤性等优点,是检查小关节病首选的影像学方法,对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羊椎体骨的灰重密度为标准,比较腰椎CT值与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对椎体骨密度测量的准确性,探讨腰椎CT值对骨密度的测量价值。方法取42节羊腰椎椎体,去除周围软组织及附件,分别进行CT平扫、DXA检查以测量各椎体骨密度,然后将椎体煅烧得到灰重密度值。首先对腰椎CT值测量方法进行可靠性分析,然后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方法所测量骨密度与灰重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腰椎CT值测量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是0.961,组间相关系数是0.975。腰椎CT值为(434.26±63.38),DXA所测骨密度为(0.65±0.06)g/cm~2,灰重密度为(0.29±0.05)g/cm~3。腰椎CT值、DXA测量结果与灰重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55、0.90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腰椎CT值测量与DXA测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良好的可重复性。与DXA一样,腰椎CT值可准确判断腰椎椎体骨密度高低,可作为DXA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3.
曾普兰 《职业与健康》2005,21(3):324-326
目的 了解银行职工颈椎腰椎骨质增生X线影像学特征及发病规律。方法 使用X线机对平均年龄为 45 .82岁(2 0~ 76岁 )的 2 3 9名银行职工拍摄颈椎左右斜位片及腰椎正侧位片 ,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颈椎增生 94例 ,检出率为 3 9.3 3 % ;腰椎增生 90例 ,检出率为 3 6.82 % ;颈椎腰椎同时增生 5 3例 ,检出率为 2 2 .18% ;男性各年龄组颈椎增生检出率比较 ,其差异呈显著性 (P <0 0 5 )。各年龄组腰椎增生检出率比较其差异呈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其中 70岁~年龄组达到最高为 10 0 % ;各年龄组颈椎腰椎增生病变程度检出率比较 ,其差异均呈非常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银行职工颈椎腰椎增生检出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且病变程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因此 ,应加强对该行业职工的颈椎腰椎骨质增生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①总结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X线与CT影像学表现;②探讨老年性腰椎退行性改变导致临床症状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检查、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60例,就其腰椎X线平片与CT影像学表现分析。结果60例老年性腰椎骨质疏松有35例(53.33%),60例90节椎间盘中检出退变83节(92.22%),各椎小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100%)。结论需重视影像学与临床方面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的改变表现,尤其是对于椎间盘变性、椎小关节病变、继发性椎管狭窄导致老年性腰腿症状因素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椎功能位、侧卧位X线平片对腰椎位移诊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腰椎位移X线检查的正确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62例腰腿痛和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分别通过自制的腰椎功能位体位架进行站立最大伸位、最大屈位和常规侧卧位状态下拍摄腰椎侧位X线片,测量和诊断有无腰椎位移及其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该组62例显示腰椎位移共计36例,常规侧卧位阳性仅25例,功能位显示阳性36例,其中过伸位34例,过曲位29例,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性差异。腰椎位移程度功能位较侧卧位有显著的加重趋向,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位更能反映腰椎位移的实际程度,自制的辅助体位架为腰椎功能位检查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汽车驾驶作业对驾驶员腰椎损害的X线表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462名大型汽车驾驶员和285名以坐姿工作为主的机关职员的腰椎X线改变。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体楔变、椎间盘脱出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椎体楔变、椎间盘脱出有高的腰外伤机率(P〈0.01);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驾驶工龄有关。结果还表明:驾驶员易损的椎体依次为L3、L4、L2;易损的椎间盘是L2-3之间的椎间盘。作者认为,汽车驾驶员过早  相似文献   

17.
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别于传统的治疗性训练.事实上,下腰痛患者主要是由于负责脊柱稳定的肌群的运动控制出现异常,而非单纯的肌力和耐力的异常,所以对于下腰痛的患者来说,脊柱节段性稳定性训练比传统的治疗性训练更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7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2.86%,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1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十分显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深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探讨相关的发病因素.方法:对4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项主要CT表现为:①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骨质缺损后有一骨块并突入椎管(游离或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腰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首肯诊断价值及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58例患者中,男28例,女30例,其中崩裂型42例,退变型16例。根据临床症状分型:轻型5例,中型45例,重型8例。术前X线检查,Ⅰ度为滑脱达25%者4例,Ⅱ度为滑脱26%~50%者49例,Ⅲ度为滑脱50%~75%者5例。在后路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进行滑脱的复位、固定、融合,有时加用椎体间植骨融合,视术中情况决定。结果术后复查X线,复位率达97%,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9个月,57例骨痂形成多,内固定理想,融合率达97%,1例1年后发生断钉现象,骨痂形成少。结论在后路充分减压的基础上进行滑脱的复位、固定、融合,有时加用椎体间植骨融合,疗效显著、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